in《 好宝日记
要点: 观察   内心世界   
昨天早上孩儿执意不去幼儿园,理由是流鼻涕太严重了,在幼儿园没法好好擦鼻涕,特别难受,吃不好饭也玩不好,一脸委屈的样子。我和他聊了15分钟,他哭的特别委屈,还扑到我的怀里拿脑袋蹭我的肚子,撒娇,然后还亲我的脸和嘴。我问他除了流鼻涕不舒服还有别的原因吗?他说,这是主要原因,还有李文迪说话太难听了,还有赵晨佩也说他,不过赵晨佩没有李文迪那么讨厌。
最近时常听孩儿提到李文迪总说他笨蛋,而赵晨佩的“讨厌”我第一次听说,孩子最后一句强调了一下“不过赵晨佩没有李文迪那么讨厌”让我感到孩子可能有心事。我最后同意他在家休息一天,整个早上他就表现特别好,特别有礼貌,还和奶奶说:“奶奶我帮你做饭。”奶奶说,你先把你自己的事情管好,孩儿:“我觉得你比我更重要,我要先帮助你。”老公被哭声吵醒了,对我说:“怎么一哭就答应他的要求了呢?”我说,不是因为哭,是因为他鼻炎不舒服很委屈,而且我感觉他有别的问题,我得弄明白怎么回事,不能随便教训他。
我给老师发了微信,说了孩子早上的表现,我觉得应该不是仅仅因为流鼻涕,是不是他在幼儿园和小朋友闹矛盾了?或者表现不好、惹祸了让老师批评了?他是想逃避?
晚上,老师给我回了几条长长的微信,告诉我的确如此,前天,孩子把水倒洒了,赵晨佩就说:“看,水洒了吧?”儿子很生气:“哼,你敢嘲笑我?”“我没有嘲笑你!”两个孩子争吵起来,老师劝了劝,以为劝好了,没想到接下来小朋友们坐在椅子上喝奶的时候,儿子把赵晨佩从椅子上推下去,赵晨佩的牛奶洒了一地坐在地上哭起来。朋朋说:“你嘲笑我,就是不行!”
我把孩儿叫过来,聊这些表现,就问他事情是不是这样?他承认了,但马上辩解。我听了没有说什么,先给他讲了个九色鹿的故事,然后吃完饭。吃饭后,孩儿看我在沙发上看手机,就凑过来问我:“妈妈,你能和我玩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我对你的表现很生气,我现在不高兴,不想和你玩。”
“你还喜欢我吗?”
“喜欢,但也有一点儿不喜欢了。”
“你有多少不喜欢?”
“这么多。”我用手比划了大概两厘米的距离。
“那你有多少喜欢我?”
“这么多。”我用手比划了大概八厘米的距离。
他还是很在乎我的感受,他内心非常希望我能喜欢他,他不在乎奶奶是不是喜欢他、对他的评价或者什么夸奖跟惩罚,而他在乎我的感受。这一点让我很欣慰。我突然意识到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无人替代的作用,也是最最重要的作用。
一个晚上的冷淡、热情、讲道理、批评、对比、举例子之后,孩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表现出额外想补救错误、博得我喜欢的各种态度和行为。
孩子是讲道理的人,这点让我宽心,但使我沉重的是,奶奶的教育方法起到了很多副作用。老师微信里说,她感觉奶奶教育方法可能是有问题,问我是不是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奶奶还护着哄着?我说不是的,老师说的那种情况是一年以前的问题了,现在是这样:
奶奶每天要批评数落孩子好多次,一般都是就一个问题不停的唠叨,基本上都是“三部曲”——比如看见孩子看电视不停,就说,“别看了别看了,都看了多长时间了”,说完转身去做别的事;第二部,孩子仍然看,她就大声嚷嚷,“还看啊,怎么就不听话呢,眼睛还要不要了,赶紧停吧”这种话重复好多次,转身在干别的事情去;第三部,转悠了5分钟,发现孩子还在看,就是这样:“你还有没有完了,怎么说都不听啊,眼睛不好我看你怎么上学,”“那眼睛不要拉到,没人管你,真看不了你了,看着你简直都累死了。”有些时候,奶奶会因为自己搞不定儿子直接给我打电话,最离谱的一次是两个小时内打了四个电话,说“你看看你这孩子”。
老师说,孩子在学校经常不讲礼貌的和老师说话,谁多说了他两句,他就说老师:“你别管我,烦人。”这和他在家跟奶奶说的话一样。
在我们满怀信心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如何面对老人带来的“小麻烦”?尤其是,在一个老公不愿意和自己父母沟通的家庭环境下,我该如何应对我婆婆。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