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edoucao
2015-07-23 10:48
对所有人可见
in 个人笔记本 读书 对所有人可见 |
要点: 廊桥遗梦 |
廊桥遗梦 | ||
短篇小说,曾经在美国称为超级畅销书,后被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风靡一时,也有电影。我记得很多年前在电视上看过这电影,觉得很闷,不到十分钟就换台了。 | ||
最近读了小说,明白了为什么它可以成为畅销书,越读到后面,越感动。它描述的是一场非常唯美的婚外恋,这场恋爱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所谓的激情、没有占有、没有世俗道德的评判,有的只是静谧、温情、人性的真实和超然的爱。 | ||
故事非常简单,只有两个主人公,其他的角色“戏份”都很少。男主角是国家地理杂志的一位五十岁的摄影师,离婚多年,来到廊桥拍摄,女主角是镇子上的一位四十五岁的农妇,当时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外出。两个人见面后,从陌生到彼此吸引,从一起拍照到敞开心扉的交流,从谈论理想到做爱,四天之后,女主角的丈夫和孩子要回到镇子上,摄影师问她,要不要和他一起走,去追求梦想和自由的生活,女主角哭着拒绝。 | ||
摄影师留给了女主角自己的联系方式,并在走后给她邮来过照片,没有更多的联系;女主角买来每期国家地理杂志,为了看看摄影师的作品并知道他一切都好,当她看到杂志上刊登摄影师的照片上,他戴着的项链坠上刻着女主角的名字时,她知道他还爱她。女主角在丈夫去世之前没有给摄影师打过电话、也没有写过信,丈夫去世后,她疯狂的打电话寻找摄影师,但一直没有找到。后来,她收到了律师行发给她的包裹,是摄影师给她的,遗物,里面有镜头、很多美的照片和一封长长的信,信就是在告诉女主角,他一直非常爱她,但他不愿意、也不敢去打扰她的生活。女主角去世之后她的孩子们找到了母亲的遗书,信中叙述了她和这位摄影师的故事,希望孩子们能理解自己,能喜欢上这个有魅力的摄影师,并能祝福他们。孩子们看了很感动,因为他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一直默默奉献。按照女主角的遗愿,她没有被土葬在丈夫墓旁,而是火化,并长眠在她和摄影师第一次一起拍摄廊桥的地方。 | ||
这部小说让我联想起《活着》,想起余华写到的:“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渐渐发现,好的作品不是去评判什么,而是在展示人性,不是去刻意赞扬所谓的善或抨击所谓的恶,而是在剖析、洞察人性的基础上,顺其自然的启发读者,去获得对一切事务理解之后的超然。 |
|
||||
|
||||
|
扫二维码手机打开本页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