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uo
[ 摘记 ]
2015-11-25 09:56
对所有人可见
in 个人笔记本 创业笔记 对所有人可见 |
|
10个月产品演化之路——快速试错,快速反应,探索产品成功之道 | ||
在行上接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创业初期设计自己的产品路径,从而匹配合适的技术力量,来逐步实现产品。于是趁着这个机会,整理了我们过往10个月的产品演化经历,从这里面总结了3个阶段的经验,以及贯穿始终的4个心得如下。 | ||
用户行为是唯一可验证产品的标准 | ||
产品是否走对了,并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用户说了算。 | ||
用户说喜欢不算,要用户用了愿意再用,甚至愿意付钱来用,才算。 | ||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至今为止,产品的10个月发展分成了3个阶段: | ||
2014/11-2015/02,测试期 | ||
2015/03-2015/08, 1.X 期 | ||
2015/09- 现在,2.X 期 | ||
经历过测试期对于产品路径的迷茫和探索,1.X 期的冷启动,缓慢进展以及积累,到 2.X 开始初入门径,我们先大胆假设一下,虽然一开始兵不顺遂,目前我们的产品路径是被用户行为证明了可行的。 | ||
那么,我们是如何从一开始的千头万绪中找到启示,探索到这条可行路径的呢? | ||
不同的版本里面,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哪些得到了发展,哪些被舍弃,从而成就了现在的产品? | ||
产品模块的演化历史 | ||
在初期我们快速测试了4个模块的重要性:远程外包,程序员展示,用户活跃激励,解决方案。然后根据用户行为的反馈(对什么感兴趣,愿意点击哪个模块,不会关心什么,讨厌什么,等)来决定每一次迭代加强什么,减去什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产品的路径。 | ||
探索期收获(3个月,用户0-1500) | ||
快速测试寻找能够直接为用户带来利益的功能点(页面热点分析,用户反馈,访谈等) | ||
1、外包分发(最热门且利润空间最大,但难度最大) | ||
2、解决方案销售(开发者对于做售后比较排斥,有难度) | ||
3、程序员招聘(热门但竞争激烈,难度小) | ||
从页面热点图可以看出,除开首页按钮,外包最热门,然后是程序员,作品。 | ||
分辨整理自己的能力范围: | ||
我们的精力,时间决定了我们只能专注做一件事情 | ||
找到并且邀请到优秀的程序员是我们目前擅长做,同时也有需求的事情 | ||
外包分发(目前的模式行不通,暂缓,寻找未来的机会) | ||
程序员聊天社交不是刚需,国内聊天沟通最后都会归于微信或者QQ | ||
解决方案销售(不擅长,也不看好) | ||
1.X 期收获(6个月,用户1500-4800) | ||
做最易用又全面的程序员个人成就展示,并方便用户分享,推荐和讨论,为远程项目积累程序员及企业方资源。线下实践成功6个不同类型的远程项目。 | ||
2.X期收获(至今1个半月,用户5000-9000) | ||
只做已经线下实践成功的模式,不贪多,在能力范围内做出口碑 | ||
只做标准化产品 vs 不做非标化产品 | ||
只做互联网开发 vs 不做所有开发 | ||
只做互联网团队 vs 不做传统企业 | ||
只做探索流程管理 vs 不做人工介入每个项目 | ||
现在每一点的不做,都来源于之前做了之后失败的总结,来源于对我们自己能力和目标的认知。 | ||
比如团队曾经有过激烈的讨论,只做互联网团队的项目会不会局限了我们自己,却放着明显更大市场的传统企业信息化不做,是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
比如目前不做后端,是不是以为这即使在互联网产品项目里,我们也损失了很大一部分潜在机会。 | ||
然而我们实际的经验是:当我们只有捡芝麻的能力的时候,捡西瓜只是痴心妄想;只有先捡好了每一粒芝麻,消化掉它们,强化我们的能力,才能一步步地朝西瓜前进。 |
|
||||
|
||||
|
扫二维码手机打开本页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