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Facebook   领导力表现   谢丽尔?桑德伯格   
Facebook公司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清华经管学院毕业典礼演讲全文

2015-06-27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Facebook公司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典礼演讲
2015年6月27日
中国,北京

钱颖一院长、杰出的清华经管学院的教师们、自豪的毕业生亲属、鼎力支持他们的朋友们、以及更重要的是,清华经管学院2015届的毕业生们:

我很荣幸今天来到这里为你们做毕业典礼演讲。同我的老板马克•扎克伯格不一样的是,我不会讲中文。为此我感到抱歉。但是,他请我用中文转达他对大家的问候——祝贺。今天能在这里祝贺优秀的同学们毕业,我感到非常兴奋。

当钱颖一院长邀请我今天来做演讲时,我想,来给远比我年轻比我酷的人演讲?这事儿我能做。我在Facebook每天都要做这样的事情。因为扎克伯格比我小15岁,并且我们的大多数员工是他的同龄人,而不是我这个年龄的。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除非他们问我“你在大学时没有手机用是怎样的日子?”甚至更糟糕的问题是,“谢丽尔,你能过来一下吗?我们想知道岁数大的人对这个新功能有什么看法?”

我1991年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获得MBA学位——所以可以说,我上了美国的清华大学。其实这并不是那么久远的事情。但是我能告诉你的是,这个世界在这短短的25年当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哈佛商学院时,我所在的班级曾尝试进行学院的第一次在线课程。我们当时必须给每人发一张写有我们网名的列表,因为那时在网上使用真名是件让人难以想象的事。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搞成,因为电脑系统不断崩溃——当时根本无法实现90人同时在线交流。

不过在系统崩溃之间的几个短暂瞬间里,我们窥见了未来——一个技术可以实现我们和同事、家人、朋友连接在一起的未来。现在的世界已经是我坐在你们这个位置时难以想象的世界了。而从现在起的未来25年,你们将帮助塑造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世界。

作为清华的毕业生,你们不仅将成为中国的领袖,还将成为全球的领袖。中国在教育程度及经济增长方面都已是世界的领先者。不仅是政界和商界的领袖们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许多美国的父母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我所居住的旧金山湾区,最难进的中小学校正是那些教汉语的学校。

但事实是,国家不能领导,要靠人来领导。

从你们今天毕业起,你们就开启了成为领导者的征程。你会成为什么样的领导者?你会对他人产生多大的影响?你将会在世界上留下什么样的印记?

在Facebook公司里,我们的墙上贴着提醒我们要有远大目标的海报——挑战自我每一天都要做得更多。这些海报中蕴含了一些重要的有关领导力的经验——今天,我想分享其中我认为会对你们有意义的四点。

第一、命运偏爱勇者。

Facebook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扎克伯格相信,通过科技实现个人之间的互联,可以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他深信于此,以至于从哈佛大学本科辍学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这些年来他一直为此奋斗不止。扎克伯格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勇气
能像扎克伯格那样这么早就发现自己的热情所在,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我花了长得多的时间才发现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在我穿着学位服参加毕业典礼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到Facebook工作,因为那时互联网还不存在——并且扎克伯格当时只有11岁。我当时想我只会在政府或者非营利组织工作,因为我相信这些机构或组织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公司是以盈利为导向的。但是,当我在美国财政部工作的时候,我看到了科技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当我结束了在政府部门的工作后,我决定搬到硅谷去。
回过头看,这似乎是一个明智的举动。但是在2001年,这是个可被质疑的决定,因为那时科技泡沫刚刚破灭。大公司都在大规模裁员,小公司倒闭如潮。我给自己4个月的期限要找到一份工作,但是我足足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我最初接受的某次面试当中,有一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我说:“我之所以面试你,完全是受朋友所托,但是我根本不会考虑聘用像你这样的人——在政府工作过的人无法胜任科技公司的工作。”
最终,我还是说服了某个公司雇佣了我。14年过去了,我仍然热爱在科技公司工作。这虽然不是我的初衷,但是我最终还是找到了我的热情所在。
我希望,如果你在一条道路上前行,却发现自己的心另有所属,那么就请你去独辟蹊径,以到达理想的彼岸。如果一次没有成功,请继续锲而不舍地尝试。直到找到能点燃你激情的,对自己、对他人都有意义的工作。能将激情和奉献完美结合是一种奢侈。一旦达成,幸福将至。

第二、反馈是一种本领。

在Facebook,我知道决定我工作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与扎克伯格的关系。当我刚加入Facebook公司时,我就让他做出承诺,每星期都要给我工作反馈,这样任何困扰他的事情都可以尽快讨论。他不仅爽快地答应了,并且立即说他也希望我也对他做反馈。在最初的几年当中,我们都坚持这样的惯例,每周五下午见面谈论我们所关心的事情,事无巨细。几年下来,分享真实的意见已经成为我们关系当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现在随时会这么做,而不必再等到周五了。
从自己老板那里获得反馈很重要,但是从自己的下属那里获得反馈也同样至关重要。这绝非易事,因为员工总是太过于渴望去取悦他们的上司,而不去批评或质疑他们的上司。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来自华尔街的。1990年,鲍勃•鲁宾成为高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上任满第一周,在查看公司账目时,他发现有一大笔在黄金上的投资。他问为什么会投资黄金?结果答案是,“因为您,先生。”“我?”他迷惑了。显然是因为在头一天他在交易所视察时曾经说过一句“黄金看起来有点意思”,结果这句话就被传成了“鲁宾喜欢黄金”,然后就有人花了几百万美元来讨老板的欢心。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挑战,当然比这事的影响要在小一些的量级上。我刚加入Facebook时,我的职责之一是建立公司的商业运作——但与此同时还不能破坏成就Facebook的那种工程技术驱动的文化。所以我尝试做的一件事就是鼓励人们在和我开会时不要做正式的电子演示文稿。最开始我讲得很客气,结果所有人都无视我的要求,仍然在做电子演示文稿。大概过了两年吧,我就说,“好了,我通常不喜欢立规矩,但我现在必须定个规矩,和我开会时谁也不能再做电子演示文稿了。”
大约一个月之后,当我正要对我们的全球销售团队讲话时,一个同事对我说,“在你上台之前,有件事你应该知道,大家对你规定的‘和客户会面不做电子演示文稿’的规定很有意见。”我感到很震惊,我从来没有禁止过给客户做电子演示文稿!我只是不希望他们在和我开会的时候用电子演示文稿。和客户展示产品时怎么能不做电子演示文稿?所以我上台就说,“首先,我说的是和我开会时不用电子演示文稿。其次,下次你们再听到坏点子——就像和客户会面不做电子演示文稿这类——请大声说出来。哪怕你知道那话是我说的,请告诉我这是错误的!”
一个好的领导者知道大部分雇员不愿意挑战权威,所以领导者就有义务主动要求反馈。我从电子演示文稿事件中吸取了教训。我现在经常问我的同事“有哪些地方我还能做得更好?”我总是对那些敢于对我说实话的人心怀感激,并且当众表扬他们。我深信只有你和你的同事并肩做战,只有当你不仅指挥而且也聆听时,你才能成为最好的领导。

第三,以身作则。

当我刚入职场时,我观察那些身处领导岗位的人时会想,“他们太幸运了,他们有那么大的掌控力。”所以你们可以想象的到,当我在商学院选修领导力课程时被告知,职位越高将会越依赖他人时,我有多么的惊讶。说实话,那时候我认为教授讲的是错的。

其实教授讲的是对的。我依赖我的销售团队,而不是反过来。如果他们达不到销售目标,是我的责任。作为领导者,我所要实现的不仅是竭尽个人之所能,而是要让我的团队中的所有人发挥自己的能力。
不同国家的企业运作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特点。但我相信有一些领导力的原则是世界通用的——其中一条就是激发总是好过指示。是的,在多数组织里,员工总是按照老板的指示来做事。但是伟大的领导者不仅仅只是需要完全的服从。他们想要的是激发出员工心底的热情,完全的信任及真正的敬业精神。他们不仅仅是要得到团队的智慧,而是要赢得他们的心。如果他们相信公司的使命并且对你也信之如笃,那么他们就不仅仅只是把日常任务完成好,而且是以真正的热情来投入这些工作。
没有人能像我挚爱的丈夫大卫•高德伯格那样赢得那么多人的心,他不幸在两个月前突然去世。大卫是一个真正能激发人的领导者。他为人和善、待人慷慨,思维深刻。他提升了他周围每一个人的业绩水平。他是SurveyMonke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他帮助建立起来的一个极为出色的公司。他是为了我和我们的孩子这样去做的。
我们的一个朋友、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人比尔•格雷,写过一篇短文号召人们“向大卫那样”。比尔写到,“大卫向我们所有人完整地展示了怎样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是这并不让人有挫折感,因为大卫的伟大并不是好竞争的或威胁他人的,他的伟大是柔和的,触动心灵的,无私的。他是领导者‘以身作则’理念的经典标杆。”
哈佛商学院弗朗西斯•福雷教授曾经说过,“领导力表现在,因为你的存在能使他人变得更好,而且当你不在的时候你的影响力还能一直持续。”就像大卫一样,你们也应该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为他人做到这一切。

第四,向前一步。

中国有句话叫“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个说法被世界各地广为引用。女性在中国历史上及现在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当世界各国都在聚焦讨论女性的地位和发展的时候,我们曾在这里—北京讨论过这个问题。早在1995年,《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两个号召女性全方位和平等地参与生活和决策的宣言和纲领,就由189个国家的政府在北京共同签署。去年,在这一历史性宣言20周年之际,各国领导人重聚在此,向人们传递这一北京承诺:男女平等。
但是,尽管我们认识到女性的重要性及力量,当我们审视各国的领导层时,仍然绝大多数由男性主导。在几乎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只有不到6%的顶尖企业是由女性来领导的。女性在各行各业的领导角色都少之又少。这意味着,在做出影响我们所有人福祉的决定时,女性的意见无法被平等地听取。
产生领导角色性别差异的原因很多——直接的性别歧视、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职场中缺乏灵活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带有的偏见。虽然全球各地的文化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对于男性与女性的偏见却惊人的相似。尽管女性的地位在中国及全球各地都在不断变化与演进,传统的预期与偏见却依然如故。直到今天,在美国、中国乃至全球各地,男性总被期待去领导、奋进、成功,而女性则被期待去分享、融通、屈从他人。我们期待男孩和男人展现领导力,但是当一个小女孩出头来领导时,英语中我们称她“专横”,中文则称之为“强势”。
其它一些社会因素也阻碍了女性的前进。女性通常被职业社交圈排除在外——比如“关系”——以及正式的、非正式的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社交活动。在美国也是如此。在美国,男性通常选择去指导其他男性而不是女性。
我相信,如果男性能够承担起家庭的一半责任,女性承担起职场的一半责任,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好消息是,我们能够改变偏见,实现真正的平等。我们能够支持职场中的女性领导者。我们能够在家庭中找到更多的平衡,父亲帮助母亲打理家务、抚养子女;更加平等的婚姻会获得更多幸福;更积极主动的父亲能够培养出更成功的子女。我们可以走到说小女孩“专横”的人面前说:“那个女孩不是专横,她具有高级的领导才华。”
我想澄清一点——平等不仅仅只对女性有益,而是对所有人都有益。职场中女性的参与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那些充分发挥所有人才能的公司要远远比没有认识到这点的公司更加成功。去年站在这个位置演讲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女性……没有女性,就没有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公司,有40%的员工是女性,并且有35%的高层管理者是女性——这远远超过世界上多数公司。
伟大的领导者不仅仅培养与他们相像的人,他们培养每一个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无论在公司里还是团队中,在培养男性员工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女性员工。
我们的女性同行也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发展。当2013年《向前一步》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们成立了LeanIn.Org。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旨在帮助女性实现自己的目标。LeanIn.Org通过组织Lean In Circles互组小组来达到个体间互相帮助的目的。小组成员通过定期见面来相互分享并互助学习。目前,在超过100个国家里大约有2.3万个这样的互助小组。
我见到的第一个国际Lean In Circle互助小组就是在北京——一群年轻的职业女性聚集在一起,支持彼此的职业理想并挑战“剩女”这个称谓。在过去的两年间,她们已经在全中国建立了互助网络,从职业白领到大学生——女性和男性一起来支持平等权利。其中一个互助小组就在清华,今天上午我还与她们见了面。她们对学业及职业前景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其中一个成员告诉我:“我加入清华互助小组以后开始深刻领会到‘得道多助’这句中国谚语的意思。”
我相信,你们这一代人将会在解决男女平等问题上比我们这一代做得更好。我们寄希望于你们,你们是一个更加平等的世界的希望所在。

------
今天是一个欢庆的日子,一个庆祝你们成就的日子,一个几经努力换来的时刻。
今天是一个感恩的日子,一个应该感谢那些帮助过你们获得今天成绩的人们的日子——是他们培育了你,教导了你,带给了你的欢乐并擦干了你的眼泪。
今天是个值得思考的日子,一个应该思考你想成为什么样的领导者的日子。
我坚信你们将是未来的领导者,不仅是中国的领导者,也是世界的领导者。对你们每个人,我送上四个祝愿:

1、祝愿你勇敢而幸运。命运偏爱勇者。

2、祝愿你给予并收到你需要的反馈。反馈是一种本领。

3、祝愿你给身边每个人以力量。以身作则。

4、祝愿你支持男女平等。向前一步!

祝贺你们!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心灵的抽屉
要点: Facebook   Sheryl Sandberg   雪莉·桑德伯格   
请不要让我在活着的时候死去: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在丈夫30天忌日的感人文章
5月3日,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丈夫Dave Goldberg意外离世。随后几天,桑德伯格的悲痛、无助和坚强,成为社交媒体上讨论的热点。

和传统位居大企业高位的女强人不太一样的是,桑德伯格从来不畏惧向大众展示自己内心柔弱的一面,正是这样的勇敢和坦诚,让她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欣赏。

在丈夫离世一个月的时候,桑德伯格在Facebook上贴出一篇纪念长文,分享了自己在这一个月里学到的一些事。文章写得真挚动人,读来让人唏嘘之余又深受启发。在不到24小时内,这篇文章在Facebook上被转发了24万次,点赞57万多次。

这里转发的,是微信号@假装在纽约第一时间翻译的桑德伯格的纪念长文。

今天是我挚爱的丈夫结束sheloshim(去世头三十天)的日子。按照犹太教的传统,在挚爱的亲友去世之后,我们需要悼念七天,这段时间叫做shiva。在shiva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大多数正常的活动,但是只有sheloshim结束之后,才意味着对伴侣的宗教悼念真正结束。

我的一个童年好友现在做了拉比,他最近告诉我说,他听到过的最有力量的一句话祷词是,“请不要让我在活着的时候死去。”在失去Dave之前,我根本不理解这句话。现在,我懂了。

我想,当悲剧发生时,人们会面临选择。你可以向那些填满你的心和肺的空洞和虚无屈服,听任它们让你无法思考甚至是呼吸,但是你也可以努力从中寻找意义。过去三十天里,有很多时候我陷入了那种空洞之中。我也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我仍然会经历许多被无边的空虚吞噬的时刻。

但是,我想选择我的生活和其中的意义,在我能够这样做的时候。

这就是为什么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为了纪念sheloshim的结束,为了把人们给我的那些东西回馈出去。悲痛是极其个人的体验,但是那些向我敞开心扉分享他们自己悲痛体验的人,他们的勇敢让我能够支撑下去。其中有些人是我最亲密的朋友,还有一些是我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他们和世界分享了自己的智慧和建议。所以我也想分享我从中学到的一些东西,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希望这一起悲剧能够带来某些意义。

过去的三十天,我像是过了三十年,我多了三十年的悲伤,但也感觉自己多了三十年的智慧。

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身为人母的意义,这部分来自我的孩子们哭叫时我感受到的深沉悲痛,部分则来自我的母亲对我所承受的痛苦的理解。每一天晚上,她都会躺在我身边填补我的空虚,搂着我,直到我哭累之后睡着。为了让我的泪水有释放的空间,她努力忍住自己的泪水。她对我说,我的痛既是我自己的,也是我孩子的痛。我看到她眼睛里的痛,明白了她的话。

我也知道了,原来我从来就不知道怎么去安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以前说的话都是错的;我一直对人们说,一切会好起来的,我以为希望是我能够给他们的最好的安慰。我的一位癌症晚期的朋友对我说,人们对他说的最糟糕的话就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句话会一直在他的脑海里尖叫。你怎么知道一切会好起来呢?你知道我可能会死吗?在过去一个月,我理解了他的这句话。真正的同情,不是坚持说一切会好起来的,而是承认一切不会好起来。当人们对我说,“你和你的孩子们会重新快乐起来的”,我的心告诉我,是的,我相信,可是我知道我永远也不可能感受到单纯的快乐了。
也有人对我说,“你的人生会恢复正常,可是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美好”,这样的话反而更能够安慰我,因为他们知道真相,并且告诉了我真相。

即使是那些经常是出于最大的善意而问出来的一句简单的“你过得怎么样”,也不如换成问我“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当人们问我“你过得怎么样”的时候,我几乎忍不住要吼出来,“我的丈夫一个月前死了,你觉得我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可是当我听到“你今天过得怎么样”的时候,我知道,对方知道我现在能够做的,是努力度过今天。

我也有一些实际的体会。虽然我们现在都知道Dave是当场死亡的,可是在救护车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一点。去医院的那段路慢得让我难以忍受,我到现在仍然恨不肯给我们让路的每一辆车,恨那些惦记着自己早几分钟到达目的地而不愿意给我们让路的每一个人。在很多国家和城市开车的时候我都发现了这个现象。让我们给救护车让路吧,因为有人的父亲母亲,有人的伴侣,有人的孩子,他们的生命可能依赖于此。

我也知道了世间万物看起来是何其短暂——或许,它们就是如此短暂。你脚下的那块地毯,随时都可能在完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被抽走。在过去的三十天里,我听到了太多的女人在失去伴侣之后的故事,她们脚下的许多块地毯都被抽走了。有些人缺乏帮助,只能独自面对情感上的悲痛和经济上的困境。在她们极其需要帮助的时候放弃这些女性和他们的家庭,在我看来是极不应该的。

我学会了寻求帮助——我还知道了我有多么需要帮助。我一直是个大姐姐,是COO,是做事情的人,是做计划的人。我没有预计到那件事的发生,当它发生的时候,我再也没办法做任何事。那些我最亲近的人接管了一切,他们帮我做计划,帮我做安排。他们告诉我坐在哪里,提醒我吃饭。直到现在他们仍然给我和我的孩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我也知道了,坚韧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能。Adam M. Grant告诉我,我需要掌握三件对培养坚韧至关重要的事。首先是不把“自己”卷入其中(personalization),要意识到这不是我的错,他告诉我要忘记“对不起”这个词,要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这不是我的错。其次是不把“永远”卷入其中(permanence),要记住我不会永远这样痛苦,事情会好起来的。最后是不让事情无止境扩大(pervasiveness),这件事没有必要影响我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学会作出区隔才是健康的做法。

对我来说,重新过渡到工作中是一个拯救自己、让自己觉得有用和与外界重建联系的机会。但是我很快发现,即使这样的联系也已经改变了。很多同事看到我走过来的时候眼睛里都出现了畏惧。我知道那是为什么——他们想帮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帮。我应该提那件事吗?还是不应该提?如果我提起来的话,我到底要说些什么呢?和同事之间的亲密关系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意识到我需要去重新建立起那样的关系。

所以,我需要让他们走进我的内心,而那意味着我需要比自己以往想要表现的样子更加开放、更加软弱。我告诉那些和我工作最紧密的同事,他们可以诚实地问我问题,我会回答。我还说,他们可以讨论自己的感受。其中一个同事对我承认,她曾经开车经过我家很多次,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进来看看。另一个同事说,每次我在他旁边的时候他都会觉得窒息,因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坦诚的交流从此代替了对说错话或者做错事的担心。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部卡通里有一头在房间里接电话的大象,它说:“我是大象。”当我承认了这头大象的存在,我们就能够把它从房间里面赶走。(Elephant in the room,房间里的大象,是一句英语谚语,指那些显而易见但是人们因为某种原因假装不存在的东西。)

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我不能让别人进入我的内心。有一天我去学校参加Portfolio Night,在那里孩子们给家长展示挂在教室墙上的自己的作品。有很多很多的家长——他们全都出于好意——想要和我有眼神接触,想要对我说一些安慰的话。因为害怕自己会崩溃,我一直低着头,不让任何人看到我的眼睛。我希望他们能够理解。
我也学会了感激。对那些我从前习以为常的东西怀有的真正的感激——比如生命。虽然我如此心碎,但是每天看到我的孩子们,我都会为他们拥有生命而感到欣喜。我感激他们的每一个微笑和每一次拥抱。我不再对每一天习以为常。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讨厌生日,所以不准备庆祝,我含着眼泪对他说:“好好庆祝生日吧,每一次过生日都是幸运的事。”我的下一个生日一定会像身陷地狱一样痛苦,但是我在心里比以往任何一个生日都更加坚定地想要庆祝。

我对许许多多给予我同情的人深怀感激。一个同事告诉我,他的太太——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女性,为了表示对我的支持,决定回到学校去完成学业,这件事她已经拖了很多年。是的!我比以往更加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女性要挺身而进(原文是lean in,这是桑德伯格自传的书名)。也有许许多多的男性——有些我非常熟悉,还有一些我可能永远也不可能认识——为了表达对Dave的纪念,开始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为了让我相信他们会一直陪在我身边,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没办法表达我对他们有多感激。在我被空洞感吞没的最残酷的时刻,在我未来的人生中会被无尽的年年月月拉长的空虚之中,只有他们的脸能够带我走出孤独与恐惧。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难以言尽。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谈到因为Dave不在而没办法完成一个需要父亲和孩子一起参加的活动。我们一起想了一个如何代替Dave角色的计划。我哭着对他说,“可是我想要Dave.。我想要选项A。”他伸出手臂搂着我说,“选项A已经不在了,让我们把选项B好好用起来吧。”

Dave,为了纪念你,为了好好抚养你的孩子们,我承诺我会好好地把选项B给用起来。虽然sheloshim已经结束了,我仍然会纪念选项A,我会一直纪念选项A。就像Bono唱过的,“悲伤没有尽头……爱没有尽头。”我爱你,Dave。

桑德伯格文章最后引用的“悲伤没有尽头……爱没有尽头”是U2的歌《加利福尼亚》里的歌词。

California, blood orange sunset
Brings you to your knees
I’ve seen for myself
There’s no end to grief

That’s how I know
And why I need to know
That there is no
Yeah, there is no end to love
All I know and all I need to know
Is there is no
Yeah, there is no end to love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曾在《向前一步》一书中深刻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女性成功的密码。她认为,女性之所以没有勇气跻身领导层,不敢放开脚步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多是出于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她在书中鼓励所有女性,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社会与经济
要点: Apple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大众汽车   三星   
昨夜今晨全球大公司动态
  
Facebook公司旗下的移动聊天服务WhatsApp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8亿。该服务最近几个月在用户数量上接连实现突破:去年8月的月活跃用户达到6亿,今年1月达到7亿,上周五又刚刚突破8亿。这也使得WhatsApp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交服务之一。

  谷歌(Google)将从周二开始修改其搜索引擎在移动设备上对网站进行排名的方式,新的算法将青睐那些“移动友好”网站,同时那些未能满足标准的网站的排名将出现下滑。这一算法上的调整可能会让很多网站受到惩罚,包括微软(Microsoft)和欧盟(EU)的网站。

  Twitter Inc.周一公布社交软件Twitter的一项新特征,即允许用户在其平台上直接发送,或发送私密信息而无须相互关注。这项特征不是自动的,需要用户选择允许使用该服务。此前,给一名Twitter用户发送私信,两个人都必须相互关注。

  日本最大电商集团乐天(Rakuten)购入中国大型在线返利网站返利网(Fanli)部分股权。乐天没有透露持股比例,但该公司表示不低于10%。乐天此次对该中国在线导购网站的估值为10亿美元左右。返利网向客户提供返现服务并为品牌推广特卖活动。

  苹果(Apple Inc. )正计划于11月份在加拿大推出其电子支付服务,这将是Apple Pay的首个国际扩张。苹果正在与加拿大的六大银行进行商谈,这些银行愿意协商,但对苹果的费用提议不满意。六大加拿大银行是否将同时推出Apple Pay服务尚不明确

  索尼(SONY)周一发布新款高档手机Xperia Z4,这款手机配备金属铝框,屏幕为5.2英寸。这表明该公司虽在缩小移动业务规模,但仍在智能手机领域进行角逐。Xperia Z4将于今年中期在日本发售,将有四款颜色,比Xperia Z3略薄一些。

  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决定,在日本销售的智能手机不再使用“三星(Samsung)”的厂商名。此举被认为是三星在有意淡化韩国产品背景。日本NTTdocomo和KDDI(au)将于4月23日发售的“Galaxy S6 Edge”等将不再使用“三星”名称。Galaxy的Facebook首页也已从“三星移动日本”改为“Galaxy移动日本”。

  康卡斯特(Comcast Co.)和时代华纳有线(Time Warner Cable Inc.)定于周三首次与美国司法部官员就围绕其规模452亿美元的合并交易的潜在救济措施进行磋商,以期令合并交易按计划进行。美国司法部和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工作人员仍担心合并后的公司将在宽带互联网市场掌握过多的影响力,相对于电视频道所有者和新进入市场的网络视频节目提供商拥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墨西哥美洲电信(America Movil)的股东已批准一个剥离约1.08万手机信号塔成为一个新公司Telesites的计划。根据计划,现有股东将持有同等数量的Telesites股票。新公司将在墨西哥股票交易所上市。

  欧洲最大有线运营商Liberty Global 旗下的比利时Telenet 周一表示,已同意斥资13.25亿欧元(14.3亿美元),收购荷兰集团公司KPN 旗下的比利时移动网络运营商Base。

  日本旭硝子公司(AGC)将在中国广东省新建一家用于液晶电视和智能手机的玻璃基板工厂。投资额约为2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将把在日本的玻璃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以在液晶面板需求有望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强化生产体制。

  大众汽车(VOLKSWAGEN)监事会领导计划不久后进行会晤,以争取解决董事长皮耶希(Ferdinand Piech)和首席执行官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之间的工作关系问题,结束近期的领导层危机。大众创始家族掌门人皮耶希本月稍早时公开批评了文德恩。经历过上周监事会指导委员会向文德恩一边倒,几乎将皮耶希赶下台之后,皮耶希在大众汽车的铁腕控制已经削弱。

  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在上海发布了2款在华研发的面向中国市场的新混合动力轿车。新车分别是主力车型卡罗拉和雷凌的混动版,在丰田2013年于江苏省常熟市设立的研发基地研制。这是丰田首次推出生产和研发均在海外的混动车,预计今年秋季左右发售,价格尚未公布。

  法国PSA标致雪铁龙(PSA Peugeot Citroen)和中国东风汽车集团将投资2亿欧元(2.16亿美元),开发一个小型汽车生产技术平台,帮助他们增加产品阵容,以提振在东南亚和中国的销量。两家公司计划在上海建立一个联合技术中心,为亚洲市场研发汽车。投资的60%将由标致承担,其余40%由东风出资。

  按销量计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希望通过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帮助该公司重振自有品牌的疲软销量。上汽集团自有品牌上汽荣威(Roewe)和上汽名爵(MG)的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2%。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正在对其战略规划进行最后审视,该行董事会目前正考虑剥离旗下大众零售业务部门德国邮政银行,并削减近2000亿欧元(约合2162亿美元)投资银行资产。剥离德国邮政银行同时还意味着,有14800名职员和近6000个分支机构都将被剥离。包括德国邮政银行在内,德意志银行的员工总数为10万人,整个零售业务有近48000名员工。

  通用电气公司(GE)正洽谈将其规模达740亿美元的美国商业贷款和租赁资产组合全部或部分出售给富国银行。除富国银行以外还有其他竞购者参与了谈判。通用电气本月较早时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退出其金融子公司GE Capital的大部分业务,以更多专注于工业制造。

  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计划于周三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正式提出反垄断指控,此举料将加剧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欧盟委员会将于周三发出“异议声明”(Statement of Objections),指控俄天然气对东欧客户收取过高费用,并且排挤这一地区的竞争对手。欧盟自2012年9月以来一直在调查俄天然气。

  澳大利亚第三大油气生产商Santos预计位于该国的185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在未来5个月左右时间投产,从而促使澳大利亚距离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产国更进一步。

  雷神公司(Raytheon Co)已同意以一个19亿美元价值协议从私人股权公司Vista Equity Partners LLC手中收购Websense Inc,其中包括债务承担。Raytheon将合并Websense及其网络安全部门,并将持有合并后企业80%的股权,Vista将持有剩余20%的股权。

  世界物流配送设施开发商和服务商普洛斯集团(ProLogis)同意收购工业地产持有人KTR Capital Partners,涉及金额59亿美元。该交易为年初至今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交易之一。

  历峰集团(Richemont)旗下的旗舰品牌卡地亚将卡地亚手表在香港的售价调降5%。受美元升值、欧元疲软以及瑞郎在今年早些时候升值影响,包括博柏利、香奈儿、百达翡丽在内的一些奢侈品品牌采取措施,对世界各地的产品售价进行统一化调整。

  卡夫食品公司(Kraft Foods Group)周一表示,从2016年起该公司在美国出售的意式奶酪通心粉(Macaroni & Cheese)中将不再添加人造香料或者人造色素。到2016年底,卡夫食品公司在加拿大销售的卡夫正餐食品(Kraft Dinner)中将不再添加人工色素。今年2月份,雀巢公司称在今年年度之前该公司的所有的糖果产品中将不再添加人工香料与人工色素。好时公司表示将使用更简单的成分,例如当地农场生产的鲜奶等。玛氏也表示正在考虑在其M&M巧克力豆中使用天然成分。

  亚洲首富李嘉诚旗下长和(00001.HK)公布,于20日举行的长和股东特别大会上,和黄(00013.HK)方案以及根据和黄计划向和黄计划股东发行新的长和股份;以及根据赫斯基股份交换向赫斯基待售股份卖方发行新的长和股份普通决议案,获得99.9979%赞成票数通过。

  《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2015华人富豪榜,香港富豪李嘉诚居首位,净资产高达333亿美元;香港富豪李兆基以248亿美元的净资产居第二名,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以242亿美元的净资产额位居第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居榜单第四名,净资产227亿美元;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居第6名,净资产161亿美元;百度CEO李彦宏居第8名,净资产153亿美元。
原文出处:微信关注号“全球企业动态”;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社会与经济
要点: Facebook   京东   商业模式   腾讯   
社区和电商嫁接仍在“摸石头”
作者: 熊伟 时间: 2014年03月2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熊伟,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NGO 召集人。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学术委员。曾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从事4年软件设计工作,在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从事10年媒体出版和研究咨询工作,在互联网实验室和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从事两年研究咨询工作。

3月10日腾讯公告,以2.14亿美元收购京东上市前15%股份。社交属性的腾讯如何与京东业务更好的结合?可以说,无论是在Facebook,还是在微博、微信里大搞电子商务,用户还不适应。
在微信的朋友圈适合扩散哪些信息呢?原创或转贴一篇《23种酱的做法》,或者别的什么。如果你想在这里做点儿买卖,多多少少会冒出跳蚤市场的感觉,——亲爱的邻居,我有一把用了两年仍然几乎全新的锅铲,不锈钢的!只要5块钱!——很有爱,但是非典型。

所以不要急于帮助京东和腾讯设计商业模式,可以先把镜头拉远一点,看看嫁接在社区上的电商,在消费者市场反馈如何。

按照评论家们的光荣传统,谈社区言必称Facebook,我们一起看看Facebook的电商实验。2009年末,Facebook和Payvment合作,推出零售商店应用,让人们在Facebook上开店。这个应用可以归类为C2C,而我们从淘宝了解到,C2C无缝兼容B2C。两年间,Payvment吸引了17.5万个店主在“F社区”开张,积攒了20万个注册用户。到了2012年底,每月活跃用户数量下降到1万个左右;2013年初,Facebook上的Payvment平台关闭了。回溯到2007年,Facebook还上线过一个Gift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它给朋友送礼物;2010年,实物礼物功能关闭了现在Facebook有个替代性的业务,礼品卡,用户可以付费送给朋友一定面值的礼品卡,它们是某些商场或网店的代金券。

赠礼确实可能成为网上社区和电商的结合点。马年微信红包的流行,证明经营强关系的社区开设赠礼功能是可行的。赠礼结合电商网站,礼物就不仅仅是小额的现金红包了。赠礼业务能够达到的规模还很难估计,相信腾讯和京东不会放弃尝试的机会。

中国互联网世界里,社区和电商嫁接的显著例子是新浪微博加淘宝。嫁接之后的生长情况如何?有人说,新浪微博有5亿多用户,淘宝有5亿多用户,两家账号打通,均可用对方账号登录之后,“最大的账号体系”就诞生了。说法很可疑,因为没说两家重复的账号有多少,不活跃的又有多少,“最大的账号体系”头衔的竞争者QQ加微信的账号有多少。关键是,账号打通并不稀奇,百度就可用百度账号、QQ、新浪微博、短信等方式登录,把它们的用户数加在一起有什么意义呢?有价值的数据是新浪微博和淘宝绑定后,新增了多少活跃用户,减少了多少活跃用户,以及淘宝商家通过新浪增加了多少收入。新浪和阿里对这些数据保密,或者说,还没有找到“积极解读”它们的角度,我们只能从现象和用户反馈来看。微博界面上的淘宝广告,尤其是那些根据用户的浏览和搜索历史作了匹配的广告,确实已经带来反感。

站在2014年上半年,我们可以说,无论是在Facebook,还是在微博、微信里大搞电子商务,用户还不适应。嫁接的现实情况大体如此。

回头来看电子商务公司,有趣的是,电商网站的成功极大地得益于它们自身的社区属性。因为有买家评价,用户感到货品的质量、配送服务的质量在购买之前是能预知的,比较放心,购买意愿于是增强了。

用户个人和社区中的用户群体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决定了社区和电商两种模式结合的前景。而面对电脑屏幕、Pad屏幕和手机屏幕,在家里、在路上、在学校、在办公室,独自一人或和别人共处,消费心理又不相同。这些都是过河需要仔细摸的石头。

有别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社区和电商嫁接的新土壤,是需要摸着石头过的另一条河——或许不是河,而是海。没人能摸着石头航海,还是踏踏实实做好海底探测和海况调查吧。(财富中文网)

原文出处: http://www.fortunechina.com/column/c/2014-03/21/content_198075.htm?id=mail,财富中文网;
(1)    转记    评论
in《 读书
要点: Facebook   《向前一步》   百度   谢丽尔 桑德伯格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一直以为这是百度的理念,看了《向前一步》,发现这是Facebook多年前海报上的标语,书里翻译成“完成,好过完美。”这句话成了谢丽尔的座右铭。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