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投行不堪重负 收入难覆盖巨额支出 kedoucao注:韩建旻的评价:自营业务的巨额亏损,投行业务的大幅萎缩,经纪业务的持续低靡,早已覆盖了资金业务的盈余。
保荐人高昂的薪酬,让不少券商投行不堪重负。近日,关于多家券商投行取消保代固定津贴的消息不绝于耳,这意味保荐代表人将褪去“贵族”的外衣。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约五成保荐机构在新股首次公开发行(IPO)上尚未开张。另有35%的券商保荐机构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投行承销业务,但投行业务体量与费用支出明显不匹配,只能在盈亏平衡点上苦苦挣扎。
38家投行尚未开张
“中信取消保代津贴是一个明显信号,投行这个寒冬会很漫长,后续将会有更多的券商为控制投行成本,采取降薪、裁员等一系列措施。”某合资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表示,投行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他预计,未来1年~2年保代的薪酬将回归正常值。
深圳某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称,“以前一个IPO保荐承销费至少为5000万元,多则1亿元,而现在一个项目能挣下3000万元都要偷着笑。按照现在的保荐承销费水平,保代维持高薪是不正常的。在新股发行数量和承销收入双降的情况下,券商投行要想维系原有队伍,就必须控制成本。”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今,有39家券商完成IPO项目。其中,完成IPO项目排名靠前的5家券商占首发项目市场份额45%。换言之,国内77家保荐机构中有38家今年尚未完成一单IPO项目。
据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投行部门约120人,其中保荐代表人29名,该投行部门一年基本运营费用至少需要4500万元。而要收回成本,今年至少需要做4个项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0月19日,今年承揽下4单或4单以上IPO项目的券商仅有12家。
……
“辛辛苦苦推荐一家公司上市,拿到的承销费或许只有几百万元,不仅要对项目进行持续督导,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也很大。若不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大部分投行的日子会不太好过。”一位深圳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感慨道。
……
在券商投行入冬之时,已经习惯养尊处优的保代或许要重新进行职业规划。“IPO重启以来,投行的日子可谓是风生水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至于让人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华南某券商投行部门副总经理表示,在行情低迷的时候,保代应该学会顺应市场环境,提高自身业务素养,谋求在新业务上寻找突破口。
深圳某投行负责人称,相对于国外投行而言,国内的投行长期以来都靠承销IPO项目获利,业务太过局限。“当IPO承销市场不好时,我们可以做债券、并购、重组或新三板等项目,熬过寒冬。”
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来部分券商投行部完成IPO项目统计
机构名称 家数 市场份额(%) 承销及保荐费用(万元)
国信证券 22 14.47 86324.82
中信证券 15 9.87 72775.23
平安证券(微博) 14 9.21 43390.69
广发证券(13.54,-0.55,-3.90%) 9 5.92 39007.53
华泰联合 9 5.92 3015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