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堂笔记及心得,第四讲,郑晓明教授
这一讲主要讲到的话题是:需要、动机与激励
人们有很多需求,当下占最主要地位的需求叫做主导需求。员工一般的主导需求是这样的:
新入职三年内——学习、培训;
三年后——职业规划;
六年后——薪酬;
八九年后——成就感、话语权;
十二年后——归属感;
十五年后——尊重感。
郑老师曾经与国美合作帮助他们提升管理,发现的问题:
1.企业文化有问题:是“兵家文化”,剑走偏锋,信奉“乱拳打到老师傅”。其实,孙子兵法是对敌文化,不能作为企业文化。国美的标语是“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利益”,这句话蕴含着偏激的管理理念。
2.领导方式的问题:独裁。国美开高层会都是在会议室,但黄光裕本人却在自己的办公室,用视频会议的形式和会议室的人交流,而两个地儿都是在一个楼里;黄光裕不允许员工屁股冲着他离开他的办公室,必须退着出去;他所信任的人是秘书和司机。
3.股权问题:他的元老是没有股权的。
对中粮集团的跟踪和研究:
宁高宁,2004年调到中粮集团做总经理,非常重视用文化和理念牵引企业,非常重视人才培养,设有“忠良书院”,他亲自为高管授课,一次,为高管讲领导力的课,备课到凌晨两点多,第二天讲了3个多小时,只讲一个字:“局”。
为什么员工不被激励?
1.可能是组织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已经给工资了;
2.怕给别人造成压力:比如公平性问题,一些企业建立人才库却不公布人才名单,怕对没有进入的人造成影响,但实际上危害更大;
3.怕暴露自己的观点。
关于公平性的问题:有结果公平、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人际关系)。一般,资深员工更注重程序公平,所以要让他们多参与管理;新员工更注重结果公平,如分配奖金的额度;空降兵更注重人际关系公平,有事不能背着他说。
有个行为学的试验——三组孩子画画,体现了:内在驱动力才是使人真正得到激励的动因。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候工资、奖金、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这些措施都会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