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专业化 多元化 国际化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14-06-13
1985年金秋,上海大沽路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日后成为中国会计学界泰斗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娄尔行和徐政旦创立了中国本土高等财经院校中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历经30年的斗转星移,当年几张小学生课桌拼成办公桌的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发展为员工总数超过4000人,在全国设有24家分支机构,为包括15家央企、167家上市公司在内的8000余家企业提供审计、咨询服务,业务收入超过12亿元的大型专业服务机构,且连续多年稳居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强。
面对这些成绩,坐在记者面前的这家机构的掌舵者,大华首席合伙人梁春却非常淡然:“我从事这个行业30年,历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每一步。现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像是初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从未敢有半步停歇,从未忘记‘谦逊、认真、诚恳、守信’的大华精神。”
用专业化服务提升企业价值
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完善社会监督体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华作为中国民族会计品牌,从创建之日起就把“专业、敬业、职业”作为发展的重要准则。
梁春告诉记者,目前大华拥有一支能够提供高度专业服务的团队,近千人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18名中注协资深会员,12名行业领军后备人才,先后有3人被中国证监会聘任为发审委委员。此外,还有业内外知名的各类杰出业务专家100余人。他们在财务会计、审计、税务、公司治理和战略管理咨询、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购并重组、IT审计和国际化业务等方面具有业内领先水平。
同时,大华与品牌发源地上海财经大学形成了专业学术相依托的战略合作关系。
多元化发展助力经济转型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产品创新、交易方式创新,使得市场各类交易事项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因此,传统、单一的审计服务已不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的经济事项需要审计、估值、咨询等各自具有专业技术的团队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如何根据每个业务的特点,努力打造一个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优质产品?”近几年来,梁春通过对市场和客户的大量调研,开始认真思考、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多元化发展。
“客户的经济行为,通常会在不同阶段涉及审计、评估、咨询、税务筹划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服务。虽然是不同专业,但对于一个经济事项,往往都存在着内在联系。如何为客户打造一体化流程方案,为客户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优化的专业化服务产品,是我现在思考最多的。”梁春说。
在梁春的推动下,国内几家在评估、税务、造价、咨询等各自领域具有丰富经验与业务优势的专业机构已同大华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在机构多元化发展、产品综合化创新等方面理念趋同。由此,一个品牌知名、功能全面、服务专业的全新的大华管理机构即将出现在大家面前。
看着窗外的喧嚣,梁春平和地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华作为立足本土的民族品牌,从未忘记大华前辈以振兴民族会计事业为己任的教诲。虽然大华现在已跻身为本土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但绝不能满足现状,相反是到了着力向国际大型会计公司学习的时候。”
国际化战略实现专业报国梦
大华于2013年9月加入马施云国际会计公司,在国际化试水多年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启了国际化的新征程。
马施云国际会计公司于1907年在伦敦创办,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国际会计公司,目前已经形成横跨世界98个国家,拥有近630家成员所,超过27000名从业人员大型国际机构。2013年马施云国际会计公司排名全球第十一位,全球网络总收入约26.82亿美元,已成为“四大”之外在国际会计与咨询领域的领军机构之一。
大华加入马施云国际会计公司之后,在品牌建设、国际专业服务、全球信息化建设、国际准则趋同、事务所内部治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接触,为大华国际化之路打开了视野,给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大华注入了新鲜活力。
作为马施云国际会计公司中国区的主席,梁春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传递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声音。
2014年在马施云全球政策委员会的会议上,梁春代表中国区在会上介绍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潜力和机遇。随后,马施云国际中国区第一次会议召开,并确立了加强马施云中国区成员所的业务交流和一体化进展,继续扩大影响力,加强和港澳台地区行业机构的密切联系,推进马施云中国区域的进一步融合。
梁春表示,希望通过大华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深入,实现大华人30年来的专业报国梦。
用制度化保障内部治理结构
纵观30年的发展,对大华来说,2011年无疑是个关键的年份。这一年,大华完成了特殊普通合伙的转制工作。如何让这113名具有丰富专业能力,但性格和经历等不尽相同的合伙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这成为当时摆在梁春面前的突出问题。
管理团队根据大华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发展、融合飞跃”的“和合文化”,同时明确指出大华发展的所有保障来源于科学的制度体系以及大华坚持的“和合文化”。
以梁春为首的改制领导小组确立了以内部治理结构和事务所管理制度的建设为抓手,以特殊普通合伙的转制为契机,推进大华的内部治理机制建设。
“当时我们系统了解了香港、美国、英国等地知名国际会计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认真学习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协议范本。”梁春说,经过合伙人大会多次反复修改,合伙人协议最终得以定稿。
同时,按照转制工作方案的规定,合伙人大会第一项工作即是选举首席合伙人。首席四年一届,可以连选连任。报名之后,全体合伙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过半数者才可当选。
随后进行的是合伙人管理委员会的选举。根据区域规模的综合考虑,组成了首届合伙人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了管理委员会主任,首席合伙人不得担任管委会主任。因此,原广东大华德律主任会计师邬建辉被选举为大华第一届管委会主任。
管理委员会下设5个专门委员会,分别由管委会中的5个委员担任主任。专门委员会是咨询机构,为管委会决策提供专业指导。
管委会组建后,由首席合伙人提名执行委员会人员名单,报管委会三分之二通过,最终确立首届执行委员会。
同时,为保证执委会和管委会的相互制衡,超过半数的管委会委员不得进入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是首席合伙人领导下的执行层,负责大华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大华一路走来,历尽坎坷考验。未来坚韧专业的大华人将继续怀抱专业报国的信念,在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道路上,奋力追寻大华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