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彼得蒂尔   
钱颖一对话彼得蒂尔:
彼得是斯坦福的学生,本科学的是哲学,研究生学的是法律。院长问到,彼得后来从事的工作和这两个学科都没关系,那么他们对彼得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彼得回答,非常有帮助,做事情的思考方式是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另外,哲学是研究世界的本源,事业和工作也一样,我更多的看一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关注“为什么”,而不是发生了什么,还有,想问题要想大问题(big question)。
院长问到,为什么彼得和很多投资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比如,别人都不投资facebook,而彼得投,这种独特的眼光或者说是与众不同的选择是怎么形成的?彼得认为,所谓创新、与众不同,不是非要和别人对着干,非要每次都提出和别人相反的见解,那样没有多大意义。创新和与众不同,实际上是说,我们要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或者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问题。一个博士生优秀与不优秀的区别不是他是否能研究好一个问题,而是他能不能“提出”一个正确的、好的问题,如果他总是在研究别人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去思考还有没有其他问题,那就没什么大的价值。

btw,前几堂课没有同声传译,听的比较笼统,今儿有同传,利弊:有两个翻译,一个翻译的非常好,让我对同声传译佩服的五体投地,真的是同声!不知道怎么做到的;而另一个男翻译实在逊色,感觉还是听英文更明白。
   转记    评论
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彼得蒂尔   放弃   坚持   
有人问彼得蒂尔,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有什么判断原则吗?
彼得蒂尔的回答很经典:坦率的讲,一般人如果这么问,那就是该放弃了,他已经在考虑放弃了。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