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上市)公司治理播报
要点: 会计跨境监管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中国商务部(MOF)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   
中美会计跨境监管之争收官
中美之间的跨境监管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协议,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通道有望恢复畅通,但中国审计机构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因为协议意味着美方将加强对四大在华机构的检查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与中国监管机构就获取执法用途的中文文件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结果促使一些人认为,IPO市场即将重启。

我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上的署名文章阐述了我的观点:这份谅解备忘录远未达到需要达到的层次,但我对于这些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保持乐观。这就是我眼中的中美会计跨境监管之争的终局。

我认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为获取审计工作文件展开的谈判破裂导致数家会计师事务所遭受指控,这个发展令中国监管机构大感意外。他们一直在与PCAOB和SEC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最终要为此付出代价了。我最初的看法是,SEC的起诉将导致PCAOB和SEC都很难达成协议,因为任何协议都需要中国做出让步。我们知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和中国商务部(MOF)在去年12月份向中国国务院提交了一些建议,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我们知道,这几个月以来毫无进展

我认为,这一度成了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一个问题。如果中美之间决心好好干一仗,这是一个合适的领域。每个人都可以宣称获胜——美国决不能让中国在法律规定上作弊,中国也不能听任美国指手画脚,美国证券交易所奉行行业最高标准,如果股票能在香港以更高的估值重新上市,投资者甚至还能赚一笔——与以往一样,律师、会计师和投资银行家们又会拉帮结派地蜂拥而至。这样的损害将是可控的,不像汇率战。但如果美国选择非常规的“核”方式,将中国公司踢出美国证券交易所,它标志着中美关系将持续冲突。

中国新一届政府或许已经决定选择另一个方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末计划在加州举行峰会。如果他们谈到会计监管问题,我会感到吃惊,但我相信,成功的峰会将有利于解决在美上市中资公司的其他问题。

关键事件将是中美之间的年度战略与经济对话,今年的对话定于7月8-12日当周在华盛顿召开。我预计这次对话的成果将包括同意向SEC提供工作文件,以及允许PCAOB联合检查会计师事务所。

对话达成的协议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将工作文件提交给SEC,相应地,我预计SEC将撤销针对这些会计师事务所的指控。这项协议再加上一项联合检查协议将消除中国公司股票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大范围摘牌的风险。虽然肯定还有其他很多问题,但它或许足以促使IPO市场重启。为了解决香港同样的问题,可能随时还会达成另一项协议。

但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它们的噩梦也许才刚刚开始。我预计检查将从今秋开始。欧克斯最近发表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建议PCAOB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美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PCAOB检查中的不通过率一直在40%左右。我预计,中国的这个比率会更高。

检查结果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向公众发布。客户也不会从PCAOB那里获得什么检查结论,虽然我的观点是,审计委员会应当要求获得这些信息。一旦发现审计错误,会计师事务所会被要求纠正错误。因此,如果审计公司突然翻出陈年旧账,或许说明他们在PCAOB的检查中遇到了麻烦。 (财富中文网)
原文出处:http://www.fortunechina.com/column/c/2013-06/09/content_161286.htm;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管理咨询&会计师行业
要点: 必须适应国外的   监管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中美会计监管战四大焦点
作者: 鲍大雷 时间: 2013年04月17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关系中国公司海外上市前景的中美会计跨境监管难题依然悬而未决,大陆、香港、美国的监管机构以及四大会计事务所之间的相互博弈依然在继续。目前的僵局中,会对局势最终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的有四个焦点问题。
围绕境外上市中国企业的会计监管争端尚未结束,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最新情况。目前有四个焦点问题。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v.德勤

这是第一起官司,起因是东南融通金融技术有限公司(Longtop Financial Technologies Ltd.)涉嫌欺诈,而德勤(Deloitte)则拒绝提供该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本周美国联邦法院又就此进行了90分钟的听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希望法院取消此前的延期决定,当初法庭做出这项判决时,SEC依然希望通过协商和中国监管部门达成和解。去年12月份SEC放弃了这个念头,转而希望法院能迫使德勤提供这些工作底稿。德勤则指出,倘若取消延期,法院就会陷入中美之间的国际争端,而这可能对以和解为目的的协商产生不利影响。法官已询问双方是否应该征求美国国务院的意见。美国国务卿约翰•特里本周在正在中国访问,但我认为他会忙于探讨朝鲜问题,无暇顾及审计工作底稿应该归谁所有。

本案眼下仍然处于拖延状态,这可能是双方都希望看到的局面。即便胜诉,SEC也不太可能拿到那些工作底稿。它可能因此而单独惩罚德勤,而这样的措施则可能有失公允。

对德勤来说,东南金融带来的并不都是坏消息。股东起诉德勤的请求已被驳回。这个诉讼请求之前已经被驳回过一次,这次则是永久性驳回。按照美国证券法规,起诉会计师事务所的难度非常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v.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德豪国际

2012年12月3日,SEC启动了一项行政程序,目的是决定是否剥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旗下中国成员公司的执业资格。SEC已经要求召开公开听证会,以便收集证据。但SEC网站还没有将这次听证会列入日程。SEC同时要求行政法官在300天内做出初步裁决,我认为这个最终期限是今年9月30日。

我认为,未将听证会列入日程表明双方都不急于采取这样的行动。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未能和中国监管部门就联合调查问题达成一致,对此PCAOB一直保持沉默。去年11月,PCAOB曾就此提出一项建议,中国监管部门于12月份将此事报请中国国务院(内容不详),而随后的5个月中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在此期间,中国完成了政府换届,新的领导班子还无暇顾及此事。

PCAOB想找到解决办法,它对中国方面一直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耐心。我仍然觉得PCAOB很快就会开始注销审计机构。也许这项工作已经开始付诸实施。

PCAOB注销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是修改相关条例,规定PCAOB无法检查的事务所都将被取消注册资格。我认为这是上策,因为修改条例必须经过公开程序才具有效力。

另一条途径是对会计师事务所逐一进行整顿。完成这项工作前,PCAOB不能披露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措施,这和SEC不同。在执行处罚之前,投资者并不知道某家会计师事务所正面临着PBAOC的处罚。这对投资者来说不公平,原因是可能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事务所在此期间仍然可以继续承担审计工作,还能通过上诉使PCAOB的处罚迟迟不能落实。就中国公司而言,如果PCAOB突然宣布取消某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格,后者的客户就会陷入无审计机构可用的境地,这样做可能让外界措手不及。美国国会应调整相关法规,允许PCAOB像SEC那样,披露已经启动的行政程序。

我认为PCAOB也在放慢步调,同时期待着和中方的协商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我此前所述,我认为此事完全取决于中国。中国希望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吗?如果希望,那就必须适应国外的监管。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交易委员会v.安永

这是SEC对阵德勤的香港版本。安永香港(Ernst & Young Hong Kong)拒绝向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提交标准水务(Standard Water)首发上市的审计工作底稿。安永香港表示,尽管承担了这次不成功首发的审计工作,但实际进行审计的是设在大陆的子公司安永华明(Ernst & Young Hua Ming)。安永华明也不愿拿出工作底稿,理由和会计师事务所面对SEC时采取的说法相同。

上个月香港高等法院曾召开听证会。虽然没有到场,但我听说在会上作证的安永合伙人并没有让自己处于多么有利的位置。看来安永提供的本案知情者名单并不包括参与审计的合伙人,它还派了一名负责风险管理的合伙人来参加听证。参与审计的是安永派往大陆的一名香港合伙人,现已返回香港。看来该合伙人把他的笔记本电脑带回了香港,其中可能存有相关文件。鉴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经常共享IT设备,我预计SFC的代表律师将着手调查四大在香港的工作人员能接触到多少大陆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以此作为本案的突破口。这个问题会给四大带来新的麻烦。听证会将于5月16日继续进行,我认为对安永香港来说这将是难熬的一天。

看来安永香港让大陆子公司用它的信头来发表意见。为标准水务提供审计服务时,安永香港得到了0.2%的佣金,由此可以看出它显然没有做任何审计工作,只是在备案时使用了自己的名称。在我看来,本案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拒绝提交工作底稿,而在于安永香港让投资者误以为实施审计的是它,而不是它的大陆子公司。按照美国审计准则,只有主审计师能在审计报告上签名。以前的国际审计准则在这一点上也很明确,但经过修订后,现行准则很难适用于本案。

这样的行为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驻华机构中比比皆是。它来源于两方面。首先,四大把大陆和香港视为一个市场——至少在符合它们的利益时是这样。四大一直在设法让自己成为天衣无缝的全球性机构——只有等到吃了官司,它们才会辩解说自己只是独立加盟机构组成的联合体。

其次,长期以来香港的法规一直要求香港上市公司聘请设在香港的审计机构。对香港注册会计师来说,此举有效地为他们保住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香港回归前,由于怡和集团(Jardine Matheson)和汇丰银行(HSBC)等一些大公司的离去,这项规定有所松动,香港开始允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伦敦办事机构为这些公司提供审计服务。2011年,大陆敦促香港同意由大陆审计机构为H股公司提供服务,导致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四大负责审计的多数香港上市公司都把审计工作从香港审计机构转交给同一事务所设在大陆的机构。我认为,就像标准水务一样,真正进行审计的是大陆机构,实际上审计意见书的信头才反映了真实的情况。香港需要做的是同意大陆审计机构为红筹股和内地民企股提供审计服务。而投资者则有权知道上市公司审计机构的身份。

这样做解决不了如何取得标准水务审计工作底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香港的处境较为困难。法制是香港的立足之本。倘若在大陆的干预之下香港无法执行证券法规,那么香港为什么还要设立证券交易所呢?和美国的案例一样,这里的根本问题也是内地公司是否只应在大陆上市。如果希望在美国或香港上市,它们就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需要配合美国及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财富中文网)
原文出处:http://www.fortunechina.com/column/c/2013-04/17/content_152516.htm;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管理咨询&会计师行业
要点: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OAB)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美国会计监管机构推宽大政策鼓励自首
作者: 鲍大雷 时间: 2013年04月26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鲍大雷博士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特邀教授,並担任IMBA 项目联合主任。鲍博士是中国的会计和审计问题的著名专家。在加入北京大学之前,他是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合伙人。其博客网站是www.chinaaccountingblog.com.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OAB)颁布了一条新政策,内容是主动承认违反该委员会规定的企业将得到宽大处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有类似规定。这些宽大措施合情合理——它们可以阻止公司掩饰过错,同时还可以通过更快地发现问题来保护投资者。

鉴于目前PCAOB不能在中国开展调查活动,我怀疑许多中国审计机构都打算自首。它们真的应该好好想想。

如果中美监管部门就审计工作底稿和调查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取得突破,这些审计机构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我预计美国监管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它们可能会发现大量的目标,原因是我相信大多数中国审计机构对PCAOB的调查手段一无所知。据我了解,那些被PCAOB调查过的美国审计机构合伙人无一例外地表示它比根管治疗(牙医学中治疗牙髓坏死和牙根感染的一种手术——译注)还难受。

我的建议是这些审计机构可以着手列出一个清单,把违反主要审计条例的行为写在最上面。美国上市公司的账目在中国大陆进行审计,而后由香港审计机构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情况有许多种。之前我已经探讨过香港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问题,而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许多美国上市公司之中。(财富中文网)

译者:Charlie
原文出处:http://www.fortunechina.com/column/c/2013-04/26/content_153766.htm;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