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记来自 |
![]() June |
![]() |
zhuo
[ 摘记 ]
2012-11-13 18:57
对所有人可见
in 个人笔记本 个人成长 对所有人可见 |
要点: 人生是越野赛,不是冲刺赛 毅力 专注力 |
我的一个几乎过目不忘的朋友在MIT读博第二年时对我说,他曾经以为自己很优秀,后来才发现自己离优秀很远,除了少数爆发时间,他几乎不能够全神贯注做事超过5个小时,而身边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可以全神贯注一整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曾经试图改变,最终发现那样的素质不是人人都有的,人性深处植根着懒惰懈怠,猛然发力一小段时间容易,持之以恒难,过段时间甚至记不起是何时停下的,他这些年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无非是天生的发动装备好些而已,人生是越野赛,不是冲刺赛。 | ||
有两本书,不知你是否读过,《The Talent Code》和《utliers》,两本书的作者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很多各行各业的顶级人物,对这些人做了统计研究后不约而同的发现,无论任何行业,世界顶级大师源上万小时的定向训练。 zhuo注:一万小时定律。 (2012-11-13 18:57) 评论 (0) 任何普通人在任何行业经过上万小时的定向训练,都会成为世界级大师。智商不是什么重点,特定的天赋也不是,最重要的就是毅力。99.99%的人不具备这个品质,所以只有最后的0.01%成为了异类。至于天赋,那是成为异类中的异类时的重点,对于普通人成为异类,一点都不重要。好比本帖提起的人物,郭晶晶、伏明霞、吴敏霞,都是异类,伏明霞是异类中的异类。考上一所名校远远没有成为某个领域世界级大师的门槛高,像郭晶晶邓亚萍这种具备万中无一毅力的人,放在任何领域都能成为异类,当然,能否成为异类中的异类,就另说了。是普通人还是异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 ||
和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基本一致,曾经看到过一个帖子,谈的是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差异,那个帖子里很多网友都认为智商对于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还有人总结高考是全国考生智商的总排名。。。我个人始终不认同这种智商至上论。会有天才,但天才极其稀少,其他的绝大部分人之间,智商差异存在,但距离是极其微小的,完全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而关键的决定因素就在于个人的毅力和专注力。我们自小的教育是爱学习的孩子是勤奋,不爱学习的孩子是懒,把爱读书和不爱读书划分在个人品质的范畴,而西方社会的普遍认知是人分为强者和弱者,能持续专注学习8小时的人为强,不能的为弱,从而把学习好和差划分在个人能力的范畴。 | ||
就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学生时代很多孩子都有些小算盘小心思,有的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愿承认自己学习努力,导致一部分网友至今都认为这些人是聪明造就优异成绩,其实,哪里来那么多不读书或者不用功读书就能名列前茅的异类?只不过他的努力你没看到罢了。 | ||
如果我们把能持续专注有毅力的普通人称为A,把天赋异禀且有毅力的人称为A+,而与A+在同时代同领域的A们是悲哀的,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努力也拿不了第一。幸好,A+极其稀少,且A+即使天赋再好,一旦松懈也有被A赶超的可能。好比费德勒巅峰时代的男子网球,用专业人士的话来说,如果他不在状态而对手状态正好,对手会有一点机会,如果他状态正好,那你没有一点机会。而即便费德勒这样的天资优越者,也是年复一年的努力训练,极其严格的要求自己,身为如此的大牌多年只有一个女友没有其他绯闻,专注是他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 | ||
所以,同志们,不要迷信所谓的先天优越,如果你没有别人优秀,先思考自己是不是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如果不是,那一定是你没有他努力 |
转自 June |
||||
|
||||
|
扫二维码手机打开本页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