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edoucao
[ 摘记 ]
2016-08-16 12:06
对所有人可见
in 个人笔记本 社会与经济 对所有人可见 |
要点: 董秘 |
你,也可以成为上市公司董秘 (续) | ||
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董秘资格考试相对比较简单,这一点从“雪球”上很多人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更有甚者,就是“先上车、后买票”,根本没拿所谓的董秘资格当回事,只要公司老大愿意,让谁当都行,反正董事会都是他说了算。先聘任董秘,再向交易所申请“突击考试”。“突击考试”没听说过吧,就是交易所单独为公司组织董秘考试,就你一个人,会议室一坐,就开考。交易所类似的让步,让很多公司得寸进尺,以至于没人“拿村官当干部”。 | ||
所以,可以借鉴并改良香港的“特许秘书公会”的模式,用更严格的专业认证模式对董秘资质进行培训和考试,考试包括专业素养、从业经验和品德考量(这一点太重要了,现在“校长”太多了,有些坏蛋全家都是“校长”),以保证董秘资质的专业严肃性。 | ||
董秘实行会员制,由类似的“秘书公会组织”对董秘会员进行管理,实行类似人才库的形式,由上市公司在公会人才库中进行选取和匹配,以保证董秘候选人员的基本专业素养,防止上市公司中大量的“影子董秘”(即正式聘任的董秘并无董秘胜任能力,挂个名,由后台的专业人员从事具体工作)的现象。 | ||
同时,秘书公会对会员实行诚信考核,根据上市公司反馈和交易所考核的结果,计入个人诚信档案,一旦诚信出现风险,可自动取消会员资质和董秘任职资格,形成董秘从业人员的优胜劣汰和市场竞争机制。 | ||
(2)催生真正意义的“职业董秘”出现 | ||
随着类似“特许秘书公会”组织和机制的建立,实行上市公司与特许专业资质人员进行双向选择,真正赋予《公司法》关于董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强化董秘的身份独立性。一旦企业出现重大风险或者违规事项,董秘可以选择更加有效的监督手段,也可以通过公会平台,有更多更好的退出机制。 | ||
这种职业董秘是以良好的道德素养、优秀的专业技能、广泛的人脉资源和超强的沟通能力为标准,形成一批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作实务贡献、作保驾护航的后台力量。 | ||
(3)强化董秘独立性的同时,加大道德违规责任 | ||
如果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不足,在体制健全的公司中,弱智董秘对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危害性还相对有限,但道德违规的风险则是贻害无穷。在通过机制建设,强化董秘身份独立性的同时,必须同步加大董秘从业人员的违规成本,特别是道德范畴内的违规责任。 | ||
如本节开篇提到的A、B两个小案例,我们应该如何认定董秘在该事件中的责任呢?从法理上来说,首先应该更多的需要从是否有主观故意来认定。如果只看事件形态的表象,那事件中的董秘肯定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死)”,因为他是信息披露的直接负责人,而公司严重问题的表象又是出了信息披露问题。但事件本来的面目却是:董秘努力还了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一个公道。 | ||
虽然监管机构,甚至是司法机关是有手段还原事情真相的,但根据现行的案例统计,一般最后的结果肯定是:(1)刑事与他无关;(2)行政处罚尚待争议;(3)交易所根据《上市规则》的处罚在所难免。但仅后两项处罚一经沾染,这位董秘的职业生涯彻底转向。 | ||
从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道德层面上来说,案例中的董秘是善意的,但一样会玉石俱焚。但有些案例却不是这样的,很多恶意实施的事件,因影响面较小,处理结果可能是点到即止,甚至免于处罚,这无疑会加重为善的成本。 | ||
“董秘”角色从我国经济社会中产生那天起,就带有对英美法系中类似角色的“模仿”色彩,虽然一直在追随,仍未实现超越。当然这也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体系等诸多因素相关,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本章是借描述董秘来源和发展方向的话题,在下一章进行延伸讨论“如何改进目前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的一些话题。 |
原文:资产评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523467655; |
||||
|
||||
|
扫二维码手机打开本页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