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我的爸爸妈妈
要点: 我的妈妈   
09 唠叨

妈妈们都很唠叨,只是唠叨的方法和话题不同,“烦人”劲儿都差不多。我从小到大一直想,我当了妈可不能这么唠叨。但现在,即使在克制,我在儿子面前也显得不淡定了,也会对他的衣食住行重复着各种批评、关心、提醒、说教,估计儿子心里在说:别再说了!
上次回家,我开始对爸爸妈妈唠叨起来:坐出租车不要睡觉,危险,最好坐后排,坐前排一定系上安全带,不要和司机争论;别丢了手机;走路别看微信别溜号;别喝酒了;下个月别忘了复查;别因为这点小事生气;别舍不得花钱,要讲求生活品质......
希望妈妈能听得进去我的唠叨,不要嫌烦。也希望妈妈能再继续唠叨我很多年,我也不嫌烦。

尾声

在网上,有很多文章、图片、歌儿,写给天下的妈妈们,它们为了宣扬母爱的伟大、为了训导孩子们要对母亲感恩、或者为了说服年轻人去关怀老人。我不想宣扬母爱的伟大,母爱是一种天性,我也是母亲,并不觉得“母爱”这个笼统的概念可以简单的与“伟大”画上等号;我也不想训导我的孩子如何感恩母亲,或是说服朋友回家去关怀老人,每个孩子与他的母亲之间都会有外人不能参透的心心相惜。
我写这本薄薄的册子,只想让我自己的妈妈知道:妈妈,你在我心里是最伟大的!

   转记    评论
in《 我的爸爸妈妈
要点: 我的妈妈   
08 对孩子的引导

可能是因为妈妈是老师的缘故,她蛮会引导孩子的。
一次我和儿子的对话,让我发现我妈对孩子的引导简直把我秒杀了——
孩儿:妈妈,你不好,总是不让我干这个干那个,我不喜欢你了。
我也装作不高兴的样子一撇嘴说:哼,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了。
孩儿:哼,你没有姥姥对我好!我说不喜欢姥姥了,姥姥说,我不喜欢她、她也一样喜欢我,她永远喜欢我!
我:……

孩儿不到五岁的时候,最喜欢看打打杀杀、有英雄情节的动画片,比如“猪猪侠”、“忍者神龟”、“奥特曼”,老师曾经说孩子有时会用武力解决问题,建议在家里不要看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片,后来我们不允许他看忍者神龟和奥特曼了,但猪猪侠我一直没有阻止,我只是和他说,如果他在幼儿园主动动手打小朋友,就不能看猪猪侠了。可能是时代变得太快,也可能是男孩女孩个性的差异,孩子对我儿时最喜欢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一点儿都不感兴趣,我怎么说,都说服不了他看上一眼。
姥姥为了吸引孩儿看聪明的一休,还真是做了些功课,她白天自己看两集,晚上给孩儿讲出来,想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看一休而不是看那些打打杀杀的。孩儿非常喜欢听姥姥讲一休,但是,他只是喜欢听姥姥讲,仍然不喜欢看这片子,说:还没有姥姥讲的有意思呢。
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会突然哭,但已经少见了,比较成问题的还是有时候冲着大人说不礼貌的话、或者因为着急不停的催促大人干这干那大喊大叫。
今年过年前那段和姥姥在一起的三个月,孩子的进步很大,经常会礼貌的说谢谢;晚上睡觉的时间提前了;喜欢画画和折纸;开心乐呵的时间比发脾气的时间多了很多;可以主动的叠衣服;自己吃饭;看电脑电视的时间能够自控(虽然自控能力也很有限),孩子和班主任厉老师相处的也比以前融洽了。
我父母把教育我的套路放在了教育孩儿的身上,鼓励加鼓励,用编故事的方法举例子,让孩子自己分析哪个对哪个错,而不是仅仅对孩子唠叨“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我妈妈会用很多时间陪着孩子玩,不仅玩捉迷藏、打扑克、下军旗,还做手工,比如折纸,用橘子皮、曲别针、筷子、蜡烛做小桔灯,种蒜苗。
孩子和姥姥在一起的阶段,老师不仅表扬孩子,也会和我说:姥姥的教育方法挺好的。姥姥会尽量用自己的方法把孩子的问题搞定,不会说:“等我告诉你妈去”。相反,姥姥还会和孩子说:“我不会告诉你妈妈的,你赶紧把缺点都改了,让你妈妈看到你这么有进步,她会表扬你的”。

还有件事,足以展示我妈对孩子的用心。我妈并不怎么会做饭,尤其肉啊、鱼啊基本都拿不出手。不过,我妈给小朋友做饭很花心思,有一次我妈做了张像中国地图一样的鸡蛋饼,堪称一绝。我妈强调,那不是一张简单的鸡蛋饼,是面、鸡蛋、山药泥、牛奶和在一起的面浆烙出来的,经典之处在于:地图中还没完忘了中国台湾那块面,更经典之处是,用胡萝卜切出了五星做北京的标志、用一颗红豆放在长春的位置表示我们的老家,西边地势高,饼也厚,青藏高原上的皑皑雪山用散落的白糖代表。哇!搞笑的是,孩儿看了眼睛亮了半天,冒出一句话:“姥姥,澳大利亚在哪儿啊?”我妈说这可遭了,下次还得做世界地图啊!
   转记    评论
in《 我的爸爸妈妈
要点: 我的妈妈   
07 和外孙在一起

我妈妈很会哄孩子,当然,她会哄、爱哄的只是我的孩子。这一老一小每年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多,但每次都过的很融洽,孩子总是一遇到我妈就不用别人陪了,就好像我妈身上真的有什么魔力。
我儿子在五岁以前很少主动表达他对谁的想念,印象中,也就对她姥姥表达的多。我MBA考试复习的时候,我父母来北京帮我照顾孩子,他们回老家的那天晚上,朋朋说什么都不让我妈走,一直边哭边说:“姥姥,我不让你走,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呢?”我妈灵机一动拿出个小盒子给孩儿玩,孩儿的注意力一分散,我妈就赶紧出了门,在走廊里,又听见孩儿伤心的哭声。
翻翻以前的日记,姥姥和外孙在一起的故事也有很多。

2015年5月29日
朋朋听说我要回家看姥姥姥爷,也要跟我一起回去,我说让他再等一个月,小宝当时就掉眼泪了,特别委屈那种,我问为什么哭?他说他伤心了,因为他会想我,也想姥姥。

2015年1月21日
孩儿今天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藏的人是老鼠,找的人是猫。姥姥姥爷轮流当老鼠,孩儿悄悄和我说:“妈妈,咱们俩分头行动,你去找厨房厕所,我去找屋子里,我要是发现可疑,我就喊集合!”
姥姥有创意,藏到了门口挂大衣的地方,把自己的长羽绒服挂在挂钩上挡着自己,腿前还摆了一个白牙凳子(这个凳子本来也是在那里的,只是被往前移动了一点距离,所以很不容易被发现)。找不到,没办法了,孩儿只能喊:“姥姥,你太厉害了,我认输了。”姥姥才从衣服后面出来,笑的前仰后合,孩儿乐的像一只撒娇的小猫趴在了地上。

2014年7月25日
姥姥今天逗朋朋,说等他长大了得给姥姥买宝马车,朋朋说:“自己的事情不是得自己做吗?你自己买吧,要不我先给我自己买,有了别的钱再给你买吧。”
姥姥刷假牙的时候,孩儿问为什么是铁做的牙齿,姥姥说,铁做的便宜,姥姥舍不得做更贵的,孩儿说:“没事的,我的倒霉罐儿里(倒霉熊储蓄罐)有钱,我回家拿出来给你买贵的牙吧,我爷爷的就是贵的呢,你也用贵的吧。”
我爸问孩儿谁对他最好,他说:“我奶奶对我最好,我妈妈对我第二好。”我爸说:“不对吧?你妈妈最喜欢你了,怎么对你第二好呢?”他说:“我妈妈虽然对我也挺好,但她对姥姥最好。”
我妈听了,心花怒放啊。我没有想到孩子会这样想这样说。我觉得他这样想也挺好的,应该让孩子知道,我对生养我的人最好,孝顺妈妈非常重要,希望以后他也能很孝顺我。

2011年7月14日
半个月以前,我们扯着朋朋一只手他也能走路了,但走的时间不长,会晃晃悠悠,现在仍然不能独立走路,其中一个原因是他胆子比较小,经常会有意识的找东西扶。朋朋对姥姥的依恋是他对别人没有的,只要姥姥在,他就愿意贴年糕一样的贴过去。这个月,他经常拿起粉扑给自己肚子上抹痱子粉,有时候也给我和他姥姥身上抹,笑眯眯的,显出很体贴的样子。
孩儿过生日的时候,姥姥给买了一个小水壶,用吸管喝水,现在他可以拿着小水壶自己裹着喝。这几天,学会了“高”、“郝”和“嘎”的发音,问爸爸高不高高?他说高;朋朋姓什么?说郝;小鸭怎么叫?他说嘎。每个音都不大声说,但能听出来是什么音,不再局限于爸爸妈妈的读音了。
上次拉肚子历程结束后,吃饭好了一段时间,这两个星期,又热伤风了,加上缺锌、长牙,不爱吃饭。现在喂朋朋饭特别费劲,每顿饭都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役。姥姥很有耐心、也有很多新花样,但有时候也不奏效,真让人犯愁。

2011年6月16日
6月9日是朋朋1周岁的生日,我们特意买了蛋糕给他做样子,拍了很多可爱的照片,象征性的给了他芸豆大小的一块蛋糕尝尝味道。他很兴奋,戴着生日帽,抓上一把奶油在手里来回摆弄,开心的时候,抬起头向我们嘻嘻乐。问他几岁了,他能伸出一个手指表示“我1岁了!”问今天是谁过生日?他就拍拍自己的肚子。姥姥摆了很多漂亮的水果,他更兴奋了,一个个玩一遍,多数还是拨弄到地下了。
最近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了,姥姥给做蛋黄豆腐泥,蛋黄土豆泥,土豆木耳泥,菠菜鸡肝面,胡萝卜泥……妈妈给做红枣圆白菜小米粥,绿豆山药鸡肝菠菜粥,樱桃蔬菜小米粥,牛肉菠菜面……

2011年5月26日
前两天,姥姥教孩儿走步的时候,喊着一二一的口号,走几步,又喊:立正!然后帮着朋朋做立正的姿势,没想到朋朋很快学会了,姥姥一喊立正,他主动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姥姥姥爷乐得不得了。昨天更逗,朋朋吃姥爷给做的牛里脊炖面片,开始吃的很来劲,吃到一半就不老实起来,我妈拿了大木瓜给他玩,上面都是包着塑料袋的,没想到他一指禅,全抠开了,一直抠到木瓜籽,倒是安安静静的接着吃饭了。这和前天的情形很像,前天更有故事,吃饭前抠油桃,姥姥说,这个油桃可以吃,然后他居然自己把皮抠开了,开始两手捧着油桃啃起来,啃累了也不撒手,小脑袋靠在我妈身上,歪着头接着啃。

2011年5月20日
很久没有记录朋朋快乐的成长史了,工作忙且乱,很惭愧。
五一期间,我们请了假,回了长春,朋朋见了姥姥姥爷,开始认生,情绪不好,睡了一觉后,开始张望我妈家里的东西。房子大,摆件多,朋朋看也看不够,很乖的样子,逐渐也和姥姥姥爷熟悉了,露出嘻嘻哈哈的神色。我妈给买的爬爬垫不错,大,图案丰富;上面摆了些新的玩具,朋朋喜欢,连滚带爬玩得不亦乐乎。我爸见状高兴的合不拢嘴。
有意思的是,在我妈家饭厅里吃饭,我妈特意让朋朋面对镜子,他边吃边欣赏自己的美貌,吃高兴了就挽个手腕,像摔手绢的样子,表示:真美啊。这个动作在五一前就会做,我们常常会给他这个动作旁白:美啊美啊美啊!馋你馋你馋你!我妈家的浴缸是朋朋最爱的地界,洗澡洗的叫一个痛快,可惜痛快之余不愿意出来,一抱出来他就大哭大叫,很生气,没玩够。我妈也很有哄孩子的办法,给朋朋“捏肌”,边捏后背边一遍一遍说:“一二三,一滴漏。”朋朋很老实很老实的乖乖趴在床上享受,小脑袋歪在那儿,很安静。
后来,姥姥姥爷和我们一起回北京照顾朋朋了。最近,朋朋越来越喜欢被人扶着走路,这几天,他自己扶着沙发也会走几步,像小螃蟹。他认识爬爬垫上所有的动物,问他狮子在哪儿?他就迅速爬到狮子旁边,用手指一指。他还喜欢自己把弄奶瓶,有一次,喝完奶,姥姥刚把奶瓶放在他的小餐桌上,还没等盖好盖子,朋朋就从爬爬垫上,扶着小餐桌的椅子站起来,伸手拿住瓶盖,往奶瓶上扣。


   转记    评论
in《 我的爸爸妈妈
要点: 我的妈妈   
05 巧

小时候,我的衣服都是我妈亲手做的,每一件都很好看。小学的时候,我的穿着是班里最特别的。所以,印象里,我最最臭美的几年是小学阶段,尤其五六年级,从胖变瘦,梳着长长的辫子,露着大脑门儿,自我感觉特好。
记得有一天我穿着我妈给我设计和制作的一套衣服——淡粉色底儿、白色桃心图案,款式是露脖子的鸡心领坎袖衣服和露膝盖的短裤——还扎着俩高高的辫子,甩啊甩的,被班主任好心提醒了:女孩儿长大了,心思不能多花在穿着打扮上,影响学习。
后来,中学的时候有校服,很少穿自己的衣服,妈妈也做的少了,随便买来的衣服都不怎么漂亮。那几年,我也很少注意穿着打扮,要不怎么学习那么好呢,哈哈。可惜,我家老太太的手艺算是失传了。
这几年,老太太开始秀十字绣、编织帽子围脖洗碗布,真是闲不着的老人家,我这方面一点儿都不随她,舞针弄线的完全不会也不喜欢。
刚反应过来母亲节快到了,此文献给我的心灵手巧的妈妈,顺便赞一下老太太六十五岁学会用微信,总能赶上时代的潮流。
(这是我母亲节写给妈妈的文章。)


06 大债主

一天,我家老太太给我转了个视频,是个年轻女孩儿在综艺节目里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是感恩父母、父母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债主。
老公经常称我妈是“大债主”,我们买房子的钱有不少的数目是她支援的,在她买房子的时候,我们还了一部分,现在还有些没还,每次说还,老妈都说不用了,一会儿说给孩儿当教育基金、一会儿说给我交学费。记得有一次,我回老家陪了她几天,妈妈问起我有多少钱,说她要买房子,想买个高层的、带电梯的,或者净月潭附近地点好的,或者去海南买,养老用,说她的钱不够。我说了个能给她的钱数,接着说到:你把净月潭还没去住那套房子卖了,再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不要留着了,卖了也不少钱呢;再说,你们回头来北京呗,我给你们租个房子,离我还近,老家弄那么多房子也没有用。
我觉得我好心好意,老太太却不高兴了,记得那天我们聊的很不开心。后来我安静下来想想,我那么说不对。老人年纪大了,像小孩子一样心灵脆弱,我让他们卖房子,她可能会联想到我不愿意出钱给她买房子;我让她来北京,还说给她租个房子,她可能会觉得我们北京两套房子都是她出了大力气帮我们买的,怎么轮到她还得住租来的房子。我就应该什么都不多说,就说:行嘞,我这里有XX钱,你说啥时候要,我就啥时候给你打过去,不够的我再帮你想办法;我也愿意让你来北京养老,我还能照顾你,我们那后买的小房子你要不嫌小就住着,我给你好好装修,觉得住着憋屈,我就再想办法换个大点的,都好办。
其实我也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没有好好换位想想,从妈妈的角度出发,说妈妈爱听的话。老人家也是需要哄的,和小孩子一样。
其实我知道,我欠父母的,何止是钱这么简单。
   转记    评论
in《 我的爸爸妈妈
要点: 我的妈妈   
03 理想

妈妈的理想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学会弹钢琴,好像是画一套儿童简笔画,好像是出一本回忆录,也好像就是让我们家过上好日子。
我爸我妈的组合,有点意思。我爸是个天王级的保守派,我妈是个天后级的激进派。
保守派爸爸特别聪明,记忆力极强,读书无数,军事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对历史情有独钟,可以把李鸿章、袁世凯的正史野史讲一个下午,不用看稿子;但是,保守派永远不能接受新鲜的事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玩意儿最好别出现,甚至,只要不是生活必需品,最好什么东西都别买,什么钱都别花,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素衣素衫能穿上好多年,为什么要买新冰箱、新家具、新衣服呢?老爸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随遇而安,吃饱了不饿,不贪不占。世界上好像没有什么事能让保守派爱上、迷上。
激进派妈妈没那么聪明,虽然也是那年代少见的大学生,而在老爸面前,显得逊色不止一个量级;但是激进派特别乐观、特别积极,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情,新鲜事物接受的很快,五十多岁学会qq聊天、下载资料、打字打印,六十岁学会游泳,六十五岁学会玩微信。激进派最大的特点是,永远觉得赚钱是硬道理,钱不是攒出来的,是挣出来的。
二十年前,家里生活很拮据,爸爸妈妈赚的钱一直在还借款,因为要给家里的老人养老、给奶奶治病,用老妈的话来说,那个时候工资低,家底儿又空,钱总是不够花。妈妈为了让家里生活好点,边上班、边卖金项链,现在看来,就像在朋友圈卖化妆品似的,可惜那时候没有互联网,链子进货了还是卖给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圈子,老爸因为这个和妈妈吵架吵的天翻地覆,说妈妈是倒卖黄金,犯法的;首饰就在小圈子里卖,需求量总是有限的,老妈琢磨着开始经营起了“环保健康”的理念,卖上了拧在自来水龙头上的净水器,我们家直到现在还用着。爸爸妈妈继续打架,激进派被称为“二道贩子”、“投机倒把”。再后来,妈妈从正式工作的学校提前退休,开始干起了自己的事业,创办了自己的教学站。以前,我知道她在非常辛苦的工作,她说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做才能把钱赚到自己的口袋里,说她们单位所有的大事小情她都得操心,出了麻烦得自己承担风险。现在回想起来,那不就是“创业”吗,以前好像没有这个词儿。妈妈的名言就是:人一辈子就得一不怕二不悔,问题来了躲不过,就得迎上去。
嗯,妈妈的理想就是让我们家过上好日子。她的理想算是早就实现了吧。
而我的理想呢,好像越来越模糊了。现在,仅有的是一个心愿,就是写一本《我的妈妈》,用最最直白的语言,原汁原味的素描出老人家在我心目中的多面肖像。


04 坚强

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说过:我们一直以为是孩子离不开我们,其实你慢慢会发现,是我们离不开孩子。这位老领导是位女强人,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能看出她内心深处的一丝脆弱。
在今天以前,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对。今天很想继续写《我的妈妈》,发现,对于现在的我,还是我离不开我妈妈。
妈妈得过几场大病,最严重的是癌症。
记得特别清楚,那年我和老公在北京买了房子,几个月之后回老家过一个小长假。那是2007年,刚好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因乳腺癌辞世。一天,我们在一家小饭馆吃午饭,不知谁提到了乳腺癌的问题,我还说:听说乳腺癌啊、胃癌啊都是可以治好的。我妈说:嗯,林黛玉是不治,尽早治能治好。晚上回家,我妈很正经的和我说,想告诉我一件事,说之前她强调:“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就是和你说说,告诉你一下。”然后告诉我,她得了乳腺癌,已经做完了手术,我买房子跟她要钱的时候,她还在医院没出院呢,因为给我的钱是大额的汇款、还涉及到好几个银行,所以她亲自出马,有一次她着急,让我表哥提着输液的点滴瓶儿陪她走到银行。
从来没有什么事让我这么震惊过,我哭到了半夜,开始的时候,我是因为怕失去妈妈,后来,就开始自责、自责,我那时候怎么那么迟钝,没有反映过来妈妈病重。记得应该就是她住院那阵子,我给她打电话不是不接就是说在朋友家住,她还告诉所有的亲戚不能向我说起她的病情,要求姨妈、舅舅、表哥表妹们:“一个字都不能说漏了!”。
妈妈是那种轻伤不下火线的人。即使“重伤”,也毫无畏惧。她做了好几次手术,我唯一陪她的是第一次甲状腺切除手术,因为切开甲状腺后要把切片送到另外一个医院做病理检验,需要等一段时间,我妈当时还有意识,就着急了,急着出院给学生打电话落实注册、考试的事。家里人开玩笑,说她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想着挣钱呢。
最让我内疚的是那年三月份,因为叔叔病危,我回家探望,和妈妈一起逛街买背包,她下了一个台阶就把脚扭了,我们也没有去医院。我回京后很快去三亚度假,才知道她脚踝骨折了。那天我在南田温泉玩,我就记得我坐在温泉池里,眼泪默默的流啊流,怎么也控制不住,估计是太内疚了,她这么大年纪了,没有甲状腺缺钙缺的严重,我怎么不稳稳扶着她呢。
今年的母亲节前夕,我随笔写了一篇关于妈妈的文章,用微信送给妈妈做节日礼物,她的回复让我很吃惊:“谢谢你的礼物!但我要批评你了!写文章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多伤身体呀!!!再这样伤害身体,再好的文章我也不欣慰。文章写得很感人,是我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终身学习更多的新技能,进一步搞好养生、锻炼、健康长寿,多多陪你和朋朋几年。”
“妈妈”就是这样一群人:只要孩子好好的,自己怎么着都行,最关心的不是孩子惦不惦记自己,而是孩子过的好不好。
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不让女儿操心,自己默默承受一切。她用坚强,为脆弱的身体不断输送养分,也用坚强,为女儿开设了人生的课堂。
   转记    评论(3)
in《 我的爸爸妈妈
要点: 我的妈妈   
01 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你来北京的这些天,你、我和朋朋在一起吃喝玩乐,开心的足以忽略旁人的存在,这甚至让我觉得,只要我们三个能在一起,我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我可以爱别人,但我无法知道他们是不是会永远爱我,只有咱们三个,身体里留着一脉相承的血,我们之间的感情不用去猜测和怀疑,没有什么能把我们分开。
看孩子好累,培养孩子更累,累身体,更累心。当我听说你们要在春节期间回家,我知道你们累的要“落荒而逃”了,你说:阶段性使命已经完成。今天,看着你又想出各种高招和孩儿玩捉迷藏,我们找到你后大家乐的前仰后合那一刻,我脑子里忽然想起你这些年的病痛和无数的不开心。你做了几次大手术,我都没有好好陪过你,永远是我需要你的时候,你立刻出现在我身边。心里的惭愧,不知道用什么词语表达。
母爱的伟大从来没有被颠覆过,可我对孩子的爱却远不足你对我的爱的十分之一。或许,我们谁都说不清什么是爱,那就用“付出”来衡量我们之间的情感。对孩子,我没有你对我付出的多,对你,我也没有你对我付出的多,说起来有些惭愧。我知道,你对朋朋的呵护、容忍、教育、花心思,完全是为了我。
希望你能考虑来北京度过晚年,让我好好的为你付出一回。

(这篇文章写于2015年2月2日,00:43)

02 脾气

我妈妈的脾气,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真心”不好,很容易生气,属于易怒型、发泄型。我的好朋友们看到我的性格,都以为我从小在一个特别和睦、特别平静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其实不是。我记得小时候我父母总是吵架,而且每逢过年过节,父母都一定会大吵特吵一架,无一例外,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之所以我脾气温和、不易怒、也不算急躁,甚至,我学法律学了7年,却连当律师和对方辩论、对峙的勇气都没有,很可能是因为我有心理阴影,我觉得争辩很容易导致吵架、吵架很难控制情绪、控制不好就伤感情,伤感情就会伤心,我害怕伤心。
我渐渐长大,慢慢,我理解了妈妈为什么容易发脾气,虽然和天性有关系,也和她特别积极、特别要强的性格有关,还和她的另一半——我老爸恰恰相反的脾气秉性有关。因为妈妈的激进、爸爸的保守,因为妈妈的爱憎分明、爸爸的容忍万物,因为妈妈的挑战命运、爸爸的随遇而安……妈妈的脾气越来越大,就好像,这两口子压根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
即使妈妈的脾气这么大,她对两个人却是非常容忍,一个是我,一个是我婆婆。对于我婆婆,我妈说:“我不能跟她一般见识,要不然她该对我闺女不好了。”对于我,我妈总说:“我闺女从小到大都没惹我生过气,没让我操过心。”可是,我心里有数,我妈养我二十年,又惦记了我十几年,我怎么可能没惹她生过气,没让她操过心呢!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阵子妈妈身体不好,我却约了同学到家里来玩,我妈问我能不能以后再来,我说坚决不行,还和我妈吵了一架,后来妈妈还是支持我组织了同学聚会。我妈身体不好,脾气本来很大,但这件事吵归吵,不高兴归不高兴,她竟然没冲我发火,也没在事后教训我。
我高考考的出乎意料的差,特别难过,经常哭,因为我从来没有遭受过失败,而且还是在大家看来决定人生命运的节骨眼上。我曾经在日记里写过这样一句话:“高考,每个学生都怀着自己的心愿走进考场,有人憧憬着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的人就想,管他三七二十一,考完了就去狂欢;每个学生也都带着一份记忆走出考场,有的记忆是今生最快乐的,充满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有的记忆则是今生最苦楚的,仿佛因为这一次转折,人生完全变了。”后来想想,其实根本没有人知道,人生本应该是什么样子。那时候邻居阿姨悄悄对我说:“你别哭了,你一哭你妈就更难过了,你妈都是偷偷的掉眼泪,怕你太受打击身体不好。”我妈妈一直把我当成她的骄傲,高考成绩对于我妈来说,可能比我自己还意外,但我妈妈从来没有责怪过我一句,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泄气的、表示怀疑的话(后来的十几年也从来没有过)。她一直鼓励我,一直找朋友帮我分析怎么更好的报考,一直坚定不移的告诉我,虽然去不了北京,但一定能找个好专业好出路,她一直说:发昏当不了死,遇到事了就去想办法,总有办法的。
读研究生的时候,第一次考司法考试那天,我回到学校当天夜里突然生病,被同学叫了120送医院急救,我妈妈很平静,没有丝毫急躁不安,领着我去了三个医院,发现没有器质性病变就放心了。那年,我没有通过考试,我妈对我说:你心理素质也太不好了,要不然就不能得这场病,你得历练历练。在此之前,我考试考不好,我妈都说让我好好总结总结经验教训,那一次,她只字未提,只是说:考不上也无所谓,都不是啥事。第二次考试,我通过了。
还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打算响应学校号召去献血,我妈开始是同意的,结果第二天把我叫回家,说什么都不让我献,我爸说我妈一宿没睡觉,就担心我得到她的同意去献血,再伤了身体。平时,我妈要强好面子,没什么事情能让我妈觉得她自己做的不对、做的不好,那一次,她自责了整整一夜。
我怀孕,我父母来照顾我,因为怀孕7个月的时候被告诉是高危,我妈妈看我掉眼泪忍不住也哭了,不过她一直很冷静,马上找人联系其他医院的医生复查。剖腹产手术的前一晚,因为胎儿的胎心太低被留在待产室观察,她呆在待产室门前很久很久,因为不允许家属进入,妈妈每见到一个进出的护士,都会问我的情况。第二天我做手术,主刀医生、护士长、单间病房都是我妈一天之内搞定的,要知道,在此之前,医院的人我们谁都不认识。坐月子,公公婆婆也在,难免因为大家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产生很多矛盾,如果是同样的矛盾出现在我的圈子外,按我妈的脾气,肯定是大发雷霆、据理力争,不把惹她生气的人骂个狗血喷头,也得数落到对方自惭形秽。但那漫长的一个月,我妈跟谁都没发过脾气,什么都能忍。等我出了满月,我妈就病倒了。
从小,我妈就说中国有个北大、有个清华,是最好的学校;从小,我妈就说让我以后想去哪儿工作就去哪儿,只要是有前途、有发展的地方;从小,我妈就说,女孩儿必须自尊、自强、自立。我从来没有听她说过让我给她养老、让我陪在她身边、让我照顾她之类的话,恰恰,十年来,我的确就没有陪伴她身边照顾过她,竟然,也就真没有机会惹她生气了。
最近几年,我打电话劝她、哄她的频率高了些,我知道其实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人哄着。我希望自己能做个好女儿,继续帮她疏导不开心和怨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曾经对她的脾气好与坏的评价上,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分析她为什么发脾气的层面。我会把她当成一个好朋友,当成一个虽然越来越有韵味和魅力、但其实也越来越年迈的老人家去关心和爱护。也希望,她身边的人,爸爸、亲戚、朋友,都能理解她、读懂她、珍惜她、保护她。
我更希望她能够慢慢改变自己,对自己更好一点,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或不足,而让自己生气搓火。
我希望她能明白,每个人都无法改变其他成年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开心起来,“怎么健康怎么来”应该是老人家未来日子里唯一的人生观。
   转记    评论
in《 我的爸爸妈妈
要点: 妈妈最关心的事   我的妈妈   
那天我随笔写了一篇文章微信送给妈妈做节日礼物,她的回复让我挺感动的。
妈妈就是这样一群人:只要孩子好好的,自己怎么着都行,最关心的不是孩子惦不惦记自己,而是孩子过的好不好。
   转记    评论
in《 我的爸爸妈妈
要点: 妈妈的爱好   母亲节的礼物   我的妈妈   
小时候,我的衣服都是我妈亲手做的,每一件都很好看。小学的时候,我的穿着是班里最特别的。所以,印象里,我最最臭美的几年是小学阶段,尤其五六年级,从胖变瘦,梳着长长的辫子,露着大背篓,自我感觉特好。
记得有一天我穿着我妈给我设计和制作的一套衣服,淡粉色底儿、白色桃心图案,露脖子的鸡心领坎袖衣服和露膝盖的短裤,扎俩高高的辫子,甩啊甩的,被班主任好心提醒了:女孩儿长大了,心思不能多花在穿着打扮上,影响学习。:DD
后来,中学的时候有校服,很少穿自己的衣服,妈妈也做的少了,随便买来的衣服都不怎么漂亮。那几年,我也很少注意穿着打扮,要不怎么学习那么好呢。:DDD可惜,我家老太太的手艺算是失传了。
刚反应过来母亲节快到了,此文献给我的心灵手巧的妈妈,顺便赞一下老太太65岁学会用微信,总能赶上时代的潮流。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