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社会与经济
要点: 马云   
马云:
我补充一下我对京东的另外一些思考吧:任何商业模式都是不完美的,没有所谓真正正确的模式。适合自己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鞋子。适合自己理想的,受客户欢迎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中国互联网只有一种所谓的正确模式才是我们的悲哀和无知。当然,我们这些创业者都是在每天被人挑战指责下走出来的
原文出处:http://pinyin.sogou.com/dict/news.php?id=3332;
   转记    评论
in《 科技
要点: 马云   清华MBA   
马云在清华经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应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的邀请,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于6月29日参加清华经管学院2014年毕业典礼并做演讲。
以下为马云演讲主体:
首先恭喜大家,祝福大家,这是中国最了不起的一所大学之一,尽管在我心里面中国最好的大学是杭州师范大学。大家觉不觉得学校的知识总是不够用,但是社会上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杭师大给了我是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清华很好,但是清华的知识永远是不够用的,而你们今天所得到这个能力是取得自身的能力。我看到今天那么多阳光灿烂的笑脸,30年后不忘初心,依旧是这样的笑脸,这才是成功。

我今天在这谈一下我的感受和体验,高考我并不算很成功,考了几年,我数学1分那是真的,第二年考19分,第三年考了89分,但我从来没放弃过。
我给大家一个提醒,一个建议,提醒是今天你们获得中国最荣誉的毕业书,但是那只是一张纸,只证明这四年或者六年,或者八年,你父母为你付了很多的学费,这是一张学费的通知单而已,告诉你付了那么多学费,花了那么多时间做了很多的模拟考,这仅仅是模拟考而已。也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们毕业于清华大学,请大家用欣赏眼光看看杭师大的同学,如果你毕业于杭师大,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因为这社会上永远充满变化,永远充满着各种奇迹。
人生最后不管今天多么的成功,刚才学会计的学生说的,你最后死的时候才能够看看你到底赢了还是亏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刚刚开始起步。我也相信今天毕业以后在座很多人都很担心,各种各样的担心,担心毕业以后我是学经管的,能当老板吗?我能找到一个好老板吗?能够找到好公司吗?其实这些担心都有,每天都有。我刚创业的时候天天担心能不能活下来,到后来我担心这个公司会不会长大,到今天长大了我担心它会倒下,现在的担心比以前多多了,我们每时每刻处于这份担心中,担心很正常,不担心才不正常。所以我想给大家的建议,也是真实的感受,这30年来,我天天在担心,但是我只是担心自己不够努力,我担心自己没看清楚灾难,我担心自己没把握好机遇。但有一点不用担心,你们一定会会到眼泪、冤枉、误区、倒霉各种事件,一定会碰上,这个不用担心,你碰到这个就是早知道会来的。
另外这是一个纠结的时代,在座所有的人今天毕业于纠结的时代,这个时代看起来充满着怀疑,充满着各种的不信任,学校的老师对学生是不信任的,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媒体对大众不信任,大众对媒体不信任,甚至有各种的担忧,老百姓对政府也有各种的不信任。这世界看起来缺乏各种各样的机会,但这世界看起来又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这世界看起来年轻人似乎是可以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但看起来年轻人什么事情又都做不了。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纠结的时代,很恭喜大家来到了一个很了不起的纠结时代,因为纠结是一种变革,因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变革非常快速的时代。如果没有变革就不会有阿里巴巴的今天,阿里巴巴,马云有今天就是因为前30年中国的变革。
但是我想跟大家讲我心里的感受,未来30年中国的变革会更大,机会更大。从我这个行业来讲,这世界从IT正在走向DT,这两个字的差异其实背后的思想、文化、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很大的差异。绝大部分的人今天站在IT的角度看待世界,什么是IT?IT是以我为主,方便我管理,DT是以别人为主,强化别人,支持别人,DT思想是只有别人成功的你才会成功,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的转变,有这个思想转变产生技术的转变,技术的转型。
所以我想跟大家讲,所有的变革都是年轻人的时代。当然,麻烦也会更多,但今天我看到那么多人以后,我在想70%、80%要成为阿里巴巴的员工就好了,我就不用那么担心了,真的。未来30年我想跟随大家,是你们会改变这个世界,是你们会把握这个机会。纠结、变革都是年轻人的机遇,也是这个时代的机遇。
不管你怎么看,我们经常说生意越来越难做,其实生意从来就没有好做的。年轻人纠结今天IT行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搞去了,我们刚出来也觉得机会给IBM、思科、微软拿走了,但是你要相信,30年以后的今天中国企业一定比今天好,一定比明天大,30年后富人一定比今天多,30年以后的文化一定比今天丰富多彩,30年以后的年轻人一定超越我们,这就是世界的变化。我爷爷说我爸不如他,我爸说我不如他,我觉得我爸比我爷爷厉害,我比我爸厉害,你们会比我们厉害。
在变革的时代我也特别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前30年我是坚持三样东西,我也希望大家去反思和思考这三样对你是否有用,就是三个坚持。第一永远坚持理想主义,第二要坚持担当精神,第三要坚持乐观的正能量。
我永远相信“相信”,我相信未来,我相信别人超过相信自己。其实阿里巴巴我数学不好,管理也没学过,会计也不懂,连预算报表到今天为止,财务报表我也看不懂,这是真话,我并没有觉得这是丢人的,承认自己不懂并不丢人,不懂装懂很丢人。我到今天为止没到淘宝上购过一件物,我没用过支付宝,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用,但我耳朵竖起来我老是在听支付宝到底好还是不好,因为我用多了我会捍卫自己的产品,但是我不用,你永远担忧自己,因为只有担忧让我晚上睡不着觉,只有我睡不着觉,这公司才睡得着觉。我们看了《中国合伙人》,这个电影很好,但是这个电影有很大的问题,男主人公老哭,其实创业者是不哭的,是让别人哭。所以我们永远相信未来,相信年轻人,相信别人,我如果不相信别人,阿里巴巴的程序写不出来,我不相信别人今天市场不会做的这么大,我们只是告诉大家什么是我们要坚持的。
第二个要有担当精神。支付宝今天存在巨大的争议,其实在2004年准备做支付宝,做阿里金融的时候,我知道有一天会碰到这样的麻烦,我也纠结过。后来在达沃斯会议上听很多的政治家、企业家在谈论,什么是担当。你觉得是对的,对社会发展有利,你真相信,勇敢的担当起来去做。我记得那次会议以后,我在达沃斯打电话给公司说,立刻、现在、马上去做,如果出问题我愿意去解决。去年年初在阿里金融内部的会议上,我跟所有的同事讲,如果我们对中国金融改革有激活,有创新,如果基于这个有人要付出代价,我来。我相信大家如果真的带着完善这个社会的希望,激活金融,服务实业,稳妥创新,我们一定越走越好,因为社会总会越来越清晰。
今天社会缺乏理想主义,缺乏担当的时候更需要理想主义,更需要担当,不仅仅是你需要,不仅仅是社会需要,社会最缺的东西是最稀缺的资源,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最需要的事情才有成就。有人说这个社会非常大,每天淘宝有几千万笔交易在进行,几千万人把自己的包裹送给一个完全不相信的人,交给快递不相信的人,辗转反复几千公里送到另外一个人,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这是我们今天年轻人在以不同的方法,在以技术的方法在表达“信任”她真正存在。
第三个我希望大家坚持正能量,乐观的看待问题。我是犯过无数错误的人,今天阿里在前面15年内至少有100多次灭顶之灾都过来了,可以这么讲今天再来一遍,我们今天的人比那时候的多,我们今天的人知识和能力比那时候强,但是重新再走一遍我们一定走不出来。但是我们怎么走出来的?我们坚持乐观,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你不成功有人会成功,我们相信阿里巴巴,淘宝能做得出来,一定有人做得出来,我们相信有人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这些东西,只是看我们是否够运气。所以我后来给自己的座右铭,也是给所有年轻人,给我同事的座右铭,“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这就是残酷的生活。所以你今天必须很努力,才能面对明天的残酷,明天你必须很努力,才有可能看到后天的太阳,但是绝大部分人看不到太阳的。你光努力还不够,还有运气,运气从哪里来?运气就是把自己好的时候多想想别人,自己不好的时候多检查检查自己,我相信会走过来。
今天我看到大家的微笑,这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武器是用微笑化解所有的问题,我永远面带笑容,尽管我内伤很重。在中国要诞生了这么一家企业,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诞生,阿里巴巴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因为市场机制,因为一帮年轻人相信我,我们在市场上能够做出这样的东西来。
在座的每一个人你们都经历了无数的挑战,我跟公司同事讲,很多人说没有机会,我们从来就没赢过,我说你赢过,在出生之前赢的是几亿颗精子和卵子赛跑出来的,来到这个世界你就成功了,来到这个世界你们又经过无数的考试进入了清华大学,获得了今天的毕业证书,你们已经有良好的起步,良好的机会,有很好的基础。但未必有基础的人会赢,未必你今天跑得快的人还是能走的很快,这世界就像足球一样,是圆的。我没有想过杭州师范大学的人可以当经管学院顾问,感谢钱院长给我的信任。世界是圆的,所以大家记住,今天你最好,未必明天最好,今天你最差,社会给了你很多的机会,只要你把握,只要努力总会有机会。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永远相信你的对手不在你边上,在你边上的都是你的榜样,哪怕这个人你特讨厌。很多年以前我说,我用望远镜都没有找到过对手,人家说你好骄傲。其实他们没有听我下一句,我望远镜找的不是对手,找的是榜样。你的对手可能在以色列,可能在你不知道什么地方,他比你更用功,你今天获得了清华的毕业,不学习了,你不读书了,因为你觉得我毕业于清华,而那个人毕业于杭师大,他不断在学习,但他不断在努力,不断在进取。所以这一点是我希望给大家讲的,战胜你自己,这是真正的英雄。
我想我们人类今天共同面临巨大的挑战,就是知识和教育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但这正是我们的机会,什么是抱怨,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是机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这么好,跟阿里巴巴其实没什么关系,是中国原来经济的基础设施太差,我们相信了这件事情,走了十年而已。今天中国的电子商务超越了美国电子商务的总和,原因不是因为美国不努力,而是美国昨天的基础太好。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是因为美国的金融环境实在太好,根本插不进去,中国的金融环境不太好,才给我们机会。所有昨天不好的事情都是你的机会,别人在抱怨的时候才是你看到机会所在。阿里有一样东西也是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我们花30年走到今天,不是3年,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什么是战略,就是做未来最重要的事情,坚持理想,坚持正能量,坚持乐观,坚持脚踏实地。我们从来就没有做成过一件事情,今天想做明天成功,或者今年做明年成功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机会永远轮不到我。今天你们最大的资本是年轻,因为年轻你可以花十年时间打败阿里巴巴,打败淘宝,如果你有这个想法,也许只要五年,如果你希望明年就打败,你可能一辈子都打败不了。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我和我的团队
要点: 合伙人制度在股份公司中的体现   刘润   马云   上市   
马云:“所有者”的担忧
作者,刘润 领导力课程《价值引力》创始人,前微软高管,环球旅行家,畅销书作家

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大门刚刚关上,现在似乎又出现了转机。
2013年11月12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称,港交所多重股权结构的咨询工作已经交由上市委员会处理,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或者可以看作,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契机再度打开。今年7月,传出阿里巴巴将在香港上市的消息。随后9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公开披露解读“合伙人”制度。这一披露引发了社会对于创业者控制权的反思和探讨。10月初,香港证监会称将否决任何会被视为给予阿里巴巴豁免,令其无须遵守现行上市规定的改变。10月底,香港财政司回应称对于修订上市规则持欢迎态度。这兜兜转转的商讨关键点都在于是否应该支持马云的“合伙人”制度。本文我将试图以问答的形式来剖析这一制度,以及阿里因此可能面临的两难局面。

很多人都争执于合伙人制度,合伙人制度的核心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马云的合伙人制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同股不同权的分配,是一种特殊的股份结构,这种股份结构有利于合伙人对于公司的掌控。这一合伙人制度的核心理念在于一个关键的假设:没有主人的公司是做不下去的。如果阿里巴巴变成一个没有主人的公司,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股东,但没有一个真正的“主人”,每个人都没有主人翁意识,就不会有人用心去管,也管不好。阿里是马云开创的,马云和他的创始人团队对于阿里有着最深的感情,也知道怎么能带着阿里起飞。马云的担心在于,上市之后,当控制权随着股权被稀释之后,一旦公司出了问题,他就没法控制整个公司的局面了。这是马云采用合伙人制度的初衷,让合伙人在一些特殊的协议条件之下可以控制一家公司,这些人手上持有的股票有更大的投票权。
历史上“合伙人”制度有没有成功的先例?在美国的历史上曾有过类似的“合伙人制度”。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谷歌。谷歌在发行股票的时候公布了一些特殊的规定,说这公司按照我们创始人的价值观所建立的,你们想要参与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还是持有公司的控制权。所以谷歌发行了A股和B股,表示两种不同权利的股票。B股的权利是A股权利的十倍,就是投票权比A股大十倍。在上市之后,谷歌的创始人相对的还持有公司的控制权。再后来,公司越来越大,他们就发行了C股,C股完全没有投票权,也就是不管怎么增发,都不会稀释控制权。谷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很多人也拿它来举例子,说这是有前车之鉴的,美国就是这样做过,而且是这么知名的一家公司。
那么为何马云此次遭遇如此大的阻力?正是因为这违反了香港的现行证券管理条例的,所以香港证监会明确表态“合伙人制度”不能通过,这种股权的分配是不可能上市的,所以最近陆兆禧也对外称,不考虑在香港上市了。为什么马云在香港会遭遇这么大的阻力?其实这背后的潜在价值观冲突。现在在中国,企业管理界开始慢慢有一种很强势的思潮,从柳传志开始,他将它叫做“不是家族的家族企业”——这个概念其实和马云想的一样,他也认为没有主人的公司是做不好的,没人对它负责,很多人都是打工心态,这样下去能不能做好很难说,多半是不行的。所以柳传志特别认可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但是公司不可能一直是家族企业,公司扩展到一定程度,尤其选择上市后,就不再是家族的资产。而马云呢,则是想将这种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给制度化,就是想要用特殊的股权制度来形成这种非家族的家族企业。在这一思想之下,马云眼下做的所有布局都为的是要控制权。

为什么中国人都会默认这样的观点:创始人就应该拥有控制权?
从历史上来看,所有的独裁者都认为控制权掌手中是天经地义——我独裁是因为天下是我打下来的,我最有感情,我不放心交给下一届的人去管,我想管它一辈子,因为只有我才能将它管好。几乎所有的独裁者都这样讲。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政治体制是开明君主制。君主制高效,执行力强,但前提是这个君主必须开明,开明是指这个君主要聪明、善于听取下面人的意见等等。这些优点要全面体现在一个人身上,而且他也正好有执行力,那么就是个很好的君主,开明的君主。但开明的君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有像是历史上的乾隆、武则天等,那么那个朝代就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如果是很昏庸的君主,那就是一盘乱棋。也因此,我们认为开明君主制是一个不可靠的制度,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民主的存在。民主就是为了防止昏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牺牲效率,从而平衡了风险。
马云认为,他和他的合伙人才真正能把这家公司做好。说实话,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站在系统风险的角度出发,我们要考虑,如果有一天,马云没将这公司做好,事情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从权益的角度出发,这家公司真正的主人是股民,因为他们投的钱多。如果马云将阿里管理得很好,那么皆大欢喜,但如果马云未来有一天没做好,但“主人”却没有权利将他解雇,那么,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了。这就是为什么同股必须同权——这保证了真正的“主人”的权益。上市就意味着这个公司已经不是你的了,否则就不要选择上市。马云能接受这个事实么?这个公司其实不是你的。这就好比一个人一开始宣称为了一群人打天下,但打下后他就以为这个天下是他的了。这就是现在这件事最危险的所在,他已经认为这个公司已经是他的了。这就是马云的逻辑。

为什么说“马云的坚持是为了更好的阿里”是个伪命题?
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这叫greater good。核心的问题在于,到底谁有权利决定什么才是greater good。但所有的独裁者都会这样说——我是为了你们好,对你们负责。这是可怕所在。这相当于走上了复辟的道路。什么叫做“复辟”呢?袁世凯就曾复辟过。1913年前后,中国有了国会和竞选机制,原本已经走上了一个可以互相制约的国家结构了,但是走上去之后,袁世凯又觉得权利制约了我。袁世凯觉得我的资源、能力等等能将国家治理得更好,所以我不想让这些权利制约我,进而我能够为大家做更好的事情。于是1914年“全民拥护”让其走上“皇帝”的位置,通过了新约法,“大总统总揽统治权”,凡一切内政、外交、军事、制定宪法和官制、任免大权,统由袁世凯独揽。他就走上了复辟的道路。
也许马云现在要醒过来的是,你只是一个小股东,已经不是这家公司的主人了,本质上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只是这个公司的管家和保姆了。在管家和保姆的位置上,非要别人承认自己对这个家有处置权,更糟糕的是,而当你不能为这个家赚钱的时候,不允许主人将你解雇。“合伙人”制度实质是一个企业管理制度的倒退,在袁世凯复辟100年后,再次走上了复辟的道路,也就是绑架所有人的钱,然后做皇帝。马云说阿里巴巴要做一个百年的企业,但是有多少人能够活到一百岁呢?一个想要活百年的公司必须进行一个权利交接的过程。所有的百年企业都必须经历这个过程,所有公司到最后都会变成一个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的阶段。在美国,大部分公司都已经变成职业经理人在管理了,可人家还活得好好的。为什么那么多公司上市了,请职业经理人管理,仍活得好好的?就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也只是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奥巴马也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而已,这国家不是他的。并不说国家是他的他才好好管,不是他的他就不好好管。如果美国一直让“创始人”华盛顿来管理,美国又能存活几年呢?所以那些“没有主人的公司管不好”,都只是独裁者的担忧,这些担忧,最主要是源自控制的欲望。在袁世凯复辟100年之际,我衷心祝愿即将可能上市的阿里,不要成为复辟精神的祭品。
原文出处:http://www.forbeschina.com/news/news.php?id=29416&page=1&lan=zh,--福布斯中文网;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