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内控风险管理大事记(国外)
要点: 雷曼兄弟破产(2008年)   
在华尔街经历了158年风雨的雷曼兄弟,在2008年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中轰然倒塌。那年,美国有许多公司破产,但尤其是这家公司的破产影响最为深刻。雷曼兄弟实力雄厚毋庸置疑,华尔街第四大投行的称号就可见其财力非同一般,那为什么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的雷曼兄弟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却退出了历史舞台呢,除了国际金融环境不景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身的监管就存在许多漏洞,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以帮助组织增加价值为目标,以紧密关注组织风险为主线,把内部审计业务拓展到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组织治理三大领域,其职能是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发挥着增加组织价值和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作用。下面我就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雷麦兄弟破产的原因。
一、风险管理缺失
现如今,面对着日益增多的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
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就风险管理而言,雷曼兄弟就做得不是很好。
2007年底,美国金融市场就开始因次级房贷问题陷入低迷,这个时候,雷曼兄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潜在风险,此时,雷曼应该缩减业务,增加自有资本。可是有着“债券之王”称号的雷曼兄弟,在这个风口浪尖,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过度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不断发债来满足自身中长期资金需求,在银行间拆借市场通过抵押回扣等方法来满足短期资金需求,然后将这些资金继续投入具有较大风险的房贷证券化业务。就是说,在2007年这个特殊的时期,雷曼兄弟仍在以较少的自有资本和大量的借贷来维持运营资金的需要,杠杆效应不断放大。懂财务的人都知道,赚钱的时候,杠杆效应越大,赚钱越多;亏本的时候,杠杆效应越大,亏的钱也就越多。进入2008年后,雷曼兄弟的杠杆率(财务杠杆率等于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之比,反映由于固定的债务存在,财务费用(利息)对保险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负债的程度和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杠杆率越高反映利息费用越高)已高达到24.3,其总资产为6394亿美元,负债也已高达6132亿美元。区区262亿的净资产,如何能帮助雷曼兄弟度过金融海啸呢。雷曼兄弟从潜在风险产生时,仍一味追求金融创新,涉足高风险衍生工具。公司只专注快速拓展公司业务,置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于不顾。正是由于公司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未能进行充足的风险管理,才导致了金融创新大大延长了买卖链条。
或许,这种运作模式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是有用的,可以让其盈利,但是时间变了,环境变了,就应该找到适合当下的运作模式。雷曼兄弟的风险控制应该及时发现这些不确定因素,紧密关注组织的风险。
首先,雷曼兄弟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大环境,发现不确定因素。
其次,管理者们需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考虑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当风险被辨认和评估后,管理者需要采取相应有效的回应方式。最后,必须建立良好地监督机制,确保风险回应措施可以有效的实施。
二、内部控制不力
雷曼公司曾以良好的的内部控制自居,但却一味沉浸于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可见雷曼并不缺乏内控的技术手段,但投行的奖励机制却极大的助长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为追求高额奖金和红利,管理层盲目创新业务,无视内部控制中对风险的控制,形成了“利润第一” 的不良企业价值观,这种庸俗的企业价值文化阻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导致了内部控制的失效。雷曼兄弟在使用金融创新工具时,内部控制不力,公司即使存在所谓政策和程序,但在短期利益面前,一切内控措施都显得苍白无力,未能发挥实际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必须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行,但由于雷曼兄弟管理层为了短期利益不正当的干预内部控制,使得内部控制几乎流于形式。
内部控制并不是写在纸上的一系列制度,企业应该积极地看待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的理论建设和管理实践。
首先,应该运用风险管理办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致力于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体系,即围绕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从而构建出贯穿于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内控体系。
其次,应该加强内控机构的独立性。当下的内控部门多是隶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许多的行为都受到限制,不能独立地发挥其内审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完善企业机构设置,在确保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和行为独立性的基础上,确保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唯有如此,内部控制才能有效的进行。
三、公司治理失败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是为了保护股东(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小股东)的利益,并考虑其他利益者和相关者的利益,而对公司管理者和董事会所做的职责规范和要求。公司治理包括公司组织结构、日常管理、薪酬制度、危机处理等等。此次,雷曼兄弟的失败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
首先,雷曼兄弟的公司组织结构就不是很合理,雷曼兄弟有10个董事,董事会在技术层面符合公司监管要求,但他的10位董事中,有4位年过七旬,只有1位曾涉足金融领域;而且他的董事任期过长,最长的曾连任23
年;董事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很多彼此之间是亲戚关系,而且这种公司组织结构严重违背了公司治理的受托责任,违反了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原则。其次,雷曼兄弟的日常管理也相当松散,雷曼兄弟下设5个委员会,包括审计委员会、财务与风险委员会,但是相关委员缺少经验,而且会议频率严重不足,例如,财务与风险委员会在
2006年到2007年间只开过两次会议,这样导致了董事会和管理层缺少了有效的监督制约,这点违背了公司治理中的监督制约原则。
再次,雷曼兄弟的薪酬管理相当不合理,公司内很早就开始实行高薪奖励机制,并用自有的普通股奖励一般员工,这导致了管理层片面追求短期利益。最后在应对危机时,公司管理层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这对危机中尚存一线生机的雷曼兄弟是致命的。在危机发生时,公司管理层受过去辉煌成就的影响,低估了此次危机,盲目乐观,对未来形势判断失误。在危机加深时期,公司管理层优柔寡断,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多次错失股权融资的良机。总之,雷曼兄弟在公司治理中缺乏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应该设计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能使股东及时了解公司情况,促使董事会以及管理者对广大股东负责,避免公司管理者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而违背股东的利益或者损害社会利益。治理良好的公司能更持久地保持优良的业绩,能更好地为股东和社会创造财富。据麦肯锡公司和世界银行合作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百分之八十的投资者愿意为公司治理良好的企业支付更高的股票价格。
雷曼兄弟的破产自然与08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有关,但是这只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也应该引起广大企业的重视,一个若想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上下下功夫。

简介:
原文出处:http://wenku.baidu.com/view/c77dd9100b4e767f5acfce32.html;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