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o [ 摘记 ]    2012-12-10 10:06      对所有人可见

in 个人笔记本 摄影笔记      对所有人可见

要点: 保留大环境信息   电影感的照片   

浅谈如何拍出具有电影感觉的摄影作品
充满电影感的照片一向是笔者最欣赏的照片风格之一,这种电影感不单单能够刺激我们的视觉,且能痛切地让你的脑袋泛起思潮,能够利用照片跟其他人交流,就是这些作品最具价值的地方。
当然,要拍出电影感的照片看似没有公式可循,但看着看着,从那些能够散发一丝丝电影感的作品中,总会发现一些共同点。
拍电影犹如说故事,说故事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所以大多数这类作品都会牵涉到人,无论是人的本身、人的历史或是人的痕迹
照片里包含了人的元素,往往能够带出更强的说故事性,那种身同感受的投入感是拍花拍草不能比拟的。
中国的山水画里有所谓留白,留白的重点在于保留一切的可能性,可能性愈多,故事反而愈复杂。太过单纯的拍摄作品,就好像剥夺了其他人欣赏作品的权利,这不是分享,是灌输。
除了故事性丰富,保留大环境的信息也很重要。人总爱猜猜谜,硬要把自己塞进柯南道尔的推理浪漫里。
氛围同样重要,始终硬照跟电影不同,电影还包含了声音的资讯(不包括无声的),无论是主角的对白、闲杂的收音、背景的音乐等,都提供着大量的资讯让观察思考、探讨、反思,影响观众的思考方向,引领观众到达导演所预设的目的地。
在硬照中制造所谓氛围,靠的不外乎主角的表情、背景里的陈设、色调及光暗等让看者能够代入到当时的环境,让看者自身演释出另一段独特的故事
抽象的作品从来都没有所谓电影感,为什么?
这可能是因为抽象的作品跟其他人的关联非常薄弱,不能与除了摄者本身的其他人作出合理的沟通所致。
当然,不合理的沟通也是沟通的一种,像你家的猫的一声“喵”,你有时也能够明白它的想法。
还有一些设定上的共同点,可能你会发现它们一般都是偏暗、白平衡不准确、饱和度偏低等等。
还有就是需要在照片上下加两条黑边……
当然,加两条黑边再变16:9的比例,不一定会让一张照片变得很有味道,变得很有电影感。
拍出电影感最重要的,还是如何铺陈出一个画面,如何从流动的日常片段中准确捕出那一刻经典的瞬间
这,难度犹如打出一记剧力万钧的全垒打。


原文:http://academy.fengniao.com/337/3372011_all.html#p3372011;

转记       转记    评论
扫二维码手机打开本页面





新一篇

zhuo      2012-12-20 19:00
要点: 思考与拍摄   
摄影-意识之前的刹那 当我们观赏大师们的作品时,总是[y]被图片所展示的内涵所打动[/y],之后是一种茫然,不知道如何学习那种在拍摄时即能深思熟虑又能把握好瞬间的技巧。 当你拍摄了很长时间,能够挑拣出一些自己认为不错的照片之后,你会发现,那些照片并不是严格按照你挑选照片时的逻辑拍摄的。那么,[y]真正能够指引我们按下快门的是思想还是直觉呢[/y]
较早一篇

zhuo      2012-11-27 12:51
要点: 摄影师   
影像还原真实的爱因斯坦 女摄影家镜头里天才的孤寂 爱因斯坦74岁生日的照片是被一位女摄影家艾瑟?布波莱(Esther Bubley)拍摄的。许多照片里,爱因斯坦都是“科学狂人”的形象。可在女摄影家布波莱的镜头中,他是个普通人:和家人一起的安详,生活的平实和零乱以及老年生活的孤单和沉寂,[y]通过布波莱的镜头得以“最真实”展现。布波莱谦逊的拍摄习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