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凡事过往,皆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
原句出自于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
(1)    转记    评论(1)
in《 个人成长
人总是这样,旁观者清,劝别人的时候都一套一套的,自己遇到事的时候就不一定想得通。
所以我把劝别人的话记录下来,以备自己遇到事的时候,可以帮助自己。

一个团队最怕的问题就是小帮派,搞政治。爱扯闲话的人太多。
人往高处走,遭人嫉妒,风言风语越来越多,得学着面对。内心强大。
你想想,如果因为假消息伤心,那有多傻,而且反倒让小人得逞,中了小人的计。
这些事都不是你前面路上的重点,赶紧抛开,忙你自己重要的事。
你就想:你越被这些破事纠缠,就越中了小人的计,越让小人得逞,自己就越不值得,赶紧踢开是智慧。
其实我觉得你老感觉到“失望”,是因为期望太高。这些事在我看来都很正常,如果我遇到,我
查看全文
(12)    转记    评论(2)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1)    转记(1)    评论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要点: 自我管理   
本文是《哈佛商业评论》创刊以来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作者彼得·德鲁克,自 1971 年后长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尔蒙特研究生大学任教。该文首次发表于1999年,节选自其著作《21 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HarperCollins出版社,1999)。本文有删节。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

不过,有了机会,也就有了责任。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实际上,知识工作者必
查看全文
(2)    转记    评论(3)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要点: 肚量   宽容   谦卑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1)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真的很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告诉自己: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

(6)    转记    评论(2)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仔细听大多数人的话,跟少数人认真商量,自己小心做决定。


(1)    转记    评论(1)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香水哲学】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这样,95%的东西基本相似,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养成特色、人的快乐痛苦欲望。香精要熬个五年、十年才加到香水里面去的;人也是一样,要经过成长锻炼,才有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是独一无二的。
(1)    转记    评论(1)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Google给毕业生的八个建议】
1)住在公司附近,准备随时去公司;
2)了解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
3)强化说服力,培养气场;
4)注重团队合作,勿过分强调自我;
5)与管理人员和技术进行有效沟通;
6)力求邮件内容简短明确;
7)像产品经理一样进行思考;
8)开会时,有耐心。
(2)    转记(1)    评论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是他不懂人生。”
(3)    转记(1)    评论(2)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21个倍受启发的小故事

1.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
查看全文
原文出处: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763938/; http://page.renren.com/600009301/note/486119541;
(2)    转记(1)    评论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请为我们的冷漠付费】1935年纽约市长拉瓜迪亚旁听一桩庭审:一老妇为孙子偷面包被罚10美元。审判结束后,市长脱下帽子放进10美元,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26)    转记(1)    评论(1)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微软元老离职信字字珠玑:回首职场生涯12年

微软元老级员工Philip Su在2010年离开微软时写下的离职信

  本文是微软元老级员工Philip Su在2010年离开微软时写下的离职信。信中字字珠玑,回顾了自己在微软工作的12年所感受和领悟到的职场真谛。无论你是职场老手还是职场新人,相信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Today was my last day at Microsoft, after 12 years straight out of college. I will start at Facebook next week as a developer in it
查看全文
原文出处:http://edu.sina.com.cn/en/2013-03-06/114872680.shtml;
(42)    转记(1)    评论(2)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要点: 选择   
蛮子文摘
【喻世明言】三十岁左右是职业生涯里最危险的时候:太多选择,太多诱惑,内心似乎强大,但是还有很多是虚张声势。其实,这个阶段只应关注两个问题:第一,做的是不是自己最喜欢的?第二,跟的老板是不是最喜欢的?其他一点不要考虑,系统会替你考虑。其他的考虑得越少,越笃定,越容易成就。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2282929711/zncGzcems
(42)    转记(1)    评论(2)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人际交往四定律:】1.沉默定律:遇到不该争的人或事,最好的选择是沉默。2.失忆定律:赶上特殊的情境与环境,最没有后果的回答就是“我忘了”。3.微笑定律:谈话或谈判时遇到了难缠的对手又不好回避时,最好的应对是微笑;4.感怀定律:对方烦躁时递给他一杯水或一声关切,气氛就会缓解。
(12)    转记(1)    评论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知道而不显出,是一种修养。”(阿城)
(30)    转记(1)    评论(1)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李开复给女儿的信:你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涯

Dear Daughter:
亲爱的女儿:

As we drove off from Columbia, I wanted to write a letter to you to tell you all that is on my mind.
当我们开车驶出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我想写一封信给你,告诉你盘旋在我脑中的想法。

First, I want to tell you how proud we are. Getting into Columbia is a real testament of what a
查看全文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fc47.html;
(40)    转记(1)    评论(3)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最可怕的事:比你牛的人比你更努力】总有人在你切水果时秒杀一道难题;总有人在你发射愤怒小鸟时记一个单词;总有人在你dota时看完一章好书;总有人在你闲聊时听一段VOA;总有人在你熟睡时回想一天的得失;总有人比你努力,可怕的是比你牛的人比你还努力。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742566624/z4TnzfOEm;
(5)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个人成长
要点: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
查看全文
关联记录:
(55)    转记(1)    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