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37signals   Jason Fried   人本主义精神   透支员工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员工关怀   
从37signals CEO Jason Fried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创业圈里稀缺的人本主义精神
前阵子,国外媒体快公司采访37signals CEO的一篇文章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波澜。在这次采访中,Fried毫不避讳地发表了自己对美国创业圈生态的看法:

Fried称,现在有太多的创业公司不惜牺牲公司员工长期的士气,以换取短期的爆发式增长。这些公司通常会选择透支员工,每周让他们工作60,70甚至80小时,然后换另外一批人代替他们。因为这些公司知道,不管是公司还是员工,要么是都“死”,要么是被收购,要么…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他们都不在乎,他们只是一味地消耗掉自己的资源,这就像在开采石油的时候要采尽每一滴油一样…

而且,很多公司都抱着买彩票的心态,他们融一笔钱,雇一批人,然后一边把这些人往死里耗,一边梦想着自己的彩票哪天能中…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病态,Fried甚至援引了《Maverick》一书作者的一个比喻,将很多公司梦想着可以一飞冲天,“为了变大而变大”的心态对比“恶性肿瘤”。

Fried的这番言论可谓火药味十足,看完以后你也可能会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工业时代初期大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年代。然后,已经透支的员工就像坏死的零件一样,可以随意被替换。但与那个时代不同的是,那个时代是资本家在单向剥削工人阶级,但是现在,这些公司的老板们跟员工一样忙得焦头烂额,就好像人人都被洗脑——公司自上而下,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所有人对这种做法都深信不疑,这也就是Fried所谓的行业病态。Fried的这番话虽然激进,也不排除他在采访中因为情绪激动有些口不择言,但从这番话中,我们却看到了创业圈里极其稀缺的一种东西——人本主义精神。首先,作为一家公司的CEO,顶着被另外一些同行“围攻”的压力,借助一个公共平台说出这样一番话,这是需要勇气的。其次,我们可以这么说,这里有一家公司关心自己,警惕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而不是将大家统统视作拼命工作自我燃尽的行尸走肉。而Fried这么说,也确有他自己的底气。在我们之前刊登的另外一篇文章《变化》中,我们便提及了Fried的一些新尝试:

在37signals,Fried将五月份到十月份的工作制改成了一周工作四天,每天8小时,同时,公司还会为员工免费提供来自社区的新鲜果蔬。不仅如此,他们在今年夏天还做了一个新尝试——让大家在六月份这一个月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假期,而是说大家可以从六月份原本的工作计划中抽离出来,搁下不必要的工作,然后把时间用在探索自己的想法上面。

Fried称:

这个“6月份我做主”的实验结果是,我看到了34名员工迸发出的前所未有的创造力。这个实验很有趣,也大大增长了我们的士气。而且,它非常地富有成效,以至于,我们决定在一年中重复这样的项目几次。

从上面的这些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到Fried的两种理念:以人为本和无为而治。Fried做的是这样一件事:尊重并信任每一位员工,不过度干预他们的工作,但同时又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它对员工和整个团队的能力,控制力,自我管理等综合素质要求也非常高。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37signals做到了——这家公司已经成立了有13年,但目前为止,37signals却依然坚持着一个35人的精英团队——Fried称,

假如我们愿意,我们可以雇佣成百上千的员工,我们的收入和利润可以支撑这一点,但我认为这么做糟透了。

而他们的产品同样处处渗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针对他们其中的一项产品Basecamp,来自他们的竞争对手Salesforce公司的Farhad Manjoo就称赞说:“Basecamp代表了Web软件的未来。”而Quora上的一名作者则这样说道:

关怀,爱,以及实用性,这些都深深地渗透在他们搭建产品的方法以及最终的产品中。他们让客户可以轻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客户就有时间放松、放假。人们愿意为获取这种内心的平和,花上无数的钱。

我被37signals,以及他们做好公司的那种方式鼓舞了。他们不仅能做事,而且能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把它达成。没有炒作,所有的成绩都可以量化。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150127.html, 英文原文:http://www.fastcompany.com/3000852/37signals-earns-millions-each-year-its-ceo%E2%80%99s-model-his-cleaning-lady
含有关联记录 2 个
(4)    转记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