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员工关怀   
中国互联网巨头BAT3内部员工的真实情况

❶江湖传言,阿里的人,工程师都被洗脑的;
❷在360可能天天看到大哥周鸿祎,他会突然跑到你身后看着你的电脑,随手拿起你桌上的零食吃;
❸百度论功劳,不论苦劳,提拔不看资历,老员工压力很大;
❹腾讯架构太成熟,个人的价值被平台价值掩盖,新人经常出走。

阿里巴巴员工:我感觉我是在为自己做事,不是为公司

王小炜(虾米网创始人,原阿里巴巴员工):阿里巴巴有强大的HR体系,我目前我在国内看到效率最高的体系。整个HR体系几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都有办法和具体落实的流程,具体到战略怎么制订,目标怎么样分解,考核的指标定的是不是准确等,这都是HR的事情。而对于人的方面所有的业务主管,基本上业绩只占到我们的50%,有30%是团队,还有20%是文化。

阿里巴巴是所有互联网巨头中最喜欢给员工灌输价值观、营造企业文化的公司。“江湖”传言阿里的人,工程师都被洗脑,很多猎头也表示阿里的人最难挖。马云一直强调要有自己的DNA,同时也强调value的重要性,同时有一句话让人关注,一万人的believe就是信仰。他能把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源源不断地灌输给你,用其“扭曲磁场”使得你产生认同并与之共同努力。对于不懂技术的领导者而言,他不会跟你坐下来讨论技术问题或者产品问题,他更像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盏指明灯,告诉你要往哪里走。这样的文化收获了什么?某位阿里员工表示:“阿里巴巴也没有宗教式的崇拜,我们崇拜的是自己,崇拜自己的事业。”阿里员工难挖,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认为在阿里是在为自己做事情,当然,阿里巴巴工资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百度员工:推崇狼性,公司内部压力太大

3B大战之后,百度在内部反思中提出要推广狼性文化,要求员工要以结果导向。百度一些老员工说,“在百度比较怕的是新人,老员工和新员工永远在一个起跑线上在竞争,论功劳,不论苦劳,优秀人才可以不拘一格地被提拔上去。对于新人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竞争环境;然而对于老员工而言,来自内部的竞争压力未免也太大了。”

对于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提倡狼性文化完全无可厚非,但是这种狼性应该体现在对问题的处理、竞争对手争夺中,要干劲求结果;对内部也狼,就很不人性了。百度的狼性文化让所有员工都保持了一颗时刻学习的心,也把很多老员工推向了竞争对手的怀里。

360员工:进公司容易出去难

某位360在职员工表示,在360:“做错了不会被开掉,甚至由于管理机制的松散也不会被记录在案,但一顿痛骂是在所难免的。这种暴力的风格像病毒一样自上而下传下来,每一级的Leader都被深深传染,大家都充满戾气,对下属犯的哪怕很小的错误都很容易大发雷霆、说脏话、拍桌子甚至摔东西。除了周鸿祎身边的极少数人,其他人都时常被骂得狗血喷头,颜面扫地。”

不过,360也有很多优点,否则早就招不到人了。360跟水浒梁山很像的一点还在于:即便你是小喽啰,也可能天天看到宋江——周鸿祎。该员工还表示:“360的上级会像家长那样,对个人表现出极大的关心,老周会突然跑到你身后看着你的电脑屏幕拍拍肩膀问你最近怎么样?离开时随手拿起你桌上的零食边走边吃。”如果你觉得这是老周信任你的表现,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周鸿祎则压根儿就从来没信任过底下人,对总监以下(包括任职期限不长的很多总监)都是进行信息屏蔽的。”

在这样的文化下,新人可能因为周鸿祎突然的一个问候产生有存在感,也可能因为一次狗血淋头的批骂而甩手走人。新人可以随时打破规则与流程做出成绩,但是一年多以后就会因为信任天花板感到迷茫。而当你迷茫想走时,梁山泊的特质再一次显现了:“任何一个员工要跳槽都要经过几道关口的反复盘问,一直要谈到齐向东,如果在比较重要的岗位,周鸿祎会亲自约谈。去哪里?为什么要走?对什么不满?待遇提高一些是否愿意留下来?如果发现你是要去竞争对手阵营就会更难放行。如果你是真的不喜欢这里或有非常好的选择决意离开,就会非常麻烦。据说需要签很多约束性文件,让你感到跳槽风险很大,弄得就像离一次婚一样,麻烦到让你最后放弃跳槽为止。”

腾讯员工:注重对我的培养,却不懂得如何留住我

曾就职于腾讯的董先生说:“腾讯内部环境氛围都不错,待遇上也不错,整体员工素质也很高。”在腾讯的企业文化里,对员工的发展坚守的是“重视员工成长”,如果你是毕业生,在腾讯的工作幸福度将会非常高。原因是“你可以参加新生培训,同时还可以接触到强势的平台资源。大量的新人虽然是刚刚毕业做产品,哪怕全新做一个产品,在QQ tips和其他交叉推广资源的拉动下瞬间用户量过百万那是常事。这样的成就感是在其他公司比较难享受到的。”

问题是:对于新人而言,腾讯的架构太成熟了,在这里个人的价值被平台价值掩盖,因此不少新人还是会选择离开腾讯,原因很简单,在这找不到自己曾经梦想的那种激情。 于是,新人刚刚成熟后,也想要离职;但是对比360的层层盘问,在腾讯想走人则轻松的多。董先生他的领导重金挖过来的人才,但是在最后的离职面谈中,HR更像是例行公事,并没有做深入沟通。这样一来,腾讯花在员工培训上的成果很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腾讯的企业文化看起来很好,但是如何落到实处很重要。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c86390a60101h2py.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员工关怀   
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员工临走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失望透顶。 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为管理者,定要乐于反省。——马云
原文出处:http://people.pedaily.cn/201303/20130311344650.s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员工关怀   
别忘了在关键时刻对你的partner说些关心和鼓励的话,让他/她的焦虑、疲劳、压抑在这小小的感动中得到缓解或释放。
   转记    评论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员工关怀   
你应该知道:尽量避免在非工作时间打电话烦你的员工!
换位思考,替员工着想。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马云   为创业者支招   用户第一 员工第二 股东第三   员工关怀   
【马云给初创企业者的忠告】1、大家看不清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2、让员工笑着干活。3、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4、少听成功学,多听失败学。5、抢在变化之前先变。6、忘掉money,忘掉赚钱。7、小聪明不如傻坚持。8、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决定状态…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2160371650/yD1vWAvkp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倒金字塔   激励员工   员工关怀   
【如何让员工卖命?】山姆·沃尔顿的秘诀:1.“倒金字塔”:顾客第一,员工第二,领导第三;2.门户开放:员工可在任何场合发表自己看法和主张;3.培训:给提供员工完善的培训;4.激励:每年工作1000小时的,不论什么职位都有激励,还有其他丰厚福利。——斤斤计较的老板们,反思吧!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提升员工士气   员工关怀   
提升员工士气的6大来源:1)合理、公平、有竞争的薪酬结构;2)员工感受到尊重和心理满足;3)有轻松、乐于分享的人际关系,简单、和睦的团队文化;4)个人目标达成度,享有达成目标的愉悦;5)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互相鼓励、关心,让企业成为一个家;6)常被关注,积极的正向团队氛围。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37signals   Jason Fried   人本主义精神   透支员工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员工关怀   
从37signals CEO Jason Fried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创业圈里稀缺的人本主义精神
前阵子,国外媒体快公司采访37signals CEO的一篇文章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波澜。在这次采访中,Fried毫不避讳地发表了自己对美国创业圈生态的看法:

Fried称,现在有太多的创业公司不惜牺牲公司员工长期的士气,以换取短期的爆发式增长。这些公司通常会选择透支员工,每周让他们工作60,70甚至80小时,然后换另外一批人代替他们。因为这些公司知道,不管是公司还是员工,要么是都“死”,要么是被收购,要么…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他们都不在乎,他们只是一味地消耗掉自己的资源,这就像在开采石油的时候要采尽每一滴油一样…

而且,很多公司都抱着买彩票的心态,他们融一笔钱,雇一批人,然后一边把这些人往死里耗,一边梦想着自己的彩票哪天能中…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病态,Fried甚至援引了《Maverick》一书作者的一个比喻,将很多公司梦想着可以一飞冲天,“为了变大而变大”的心态对比“恶性肿瘤”。

Fried的这番言论可谓火药味十足,看完以后你也可能会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工业时代初期大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年代。然后,已经透支的员工就像坏死的零件一样,可以随意被替换。但与那个时代不同的是,那个时代是资本家在单向剥削工人阶级,但是现在,这些公司的老板们跟员工一样忙得焦头烂额,就好像人人都被洗脑——公司自上而下,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所有人对这种做法都深信不疑,这也就是Fried所谓的行业病态。Fried的这番话虽然激进,也不排除他在采访中因为情绪激动有些口不择言,但从这番话中,我们却看到了创业圈里极其稀缺的一种东西——人本主义精神。首先,作为一家公司的CEO,顶着被另外一些同行“围攻”的压力,借助一个公共平台说出这样一番话,这是需要勇气的。其次,我们可以这么说,这里有一家公司关心自己,警惕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而不是将大家统统视作拼命工作自我燃尽的行尸走肉。而Fried这么说,也确有他自己的底气。在我们之前刊登的另外一篇文章《变化》中,我们便提及了Fried的一些新尝试:

在37signals,Fried将五月份到十月份的工作制改成了一周工作四天,每天8小时,同时,公司还会为员工免费提供来自社区的新鲜果蔬。不仅如此,他们在今年夏天还做了一个新尝试——让大家在六月份这一个月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假期,而是说大家可以从六月份原本的工作计划中抽离出来,搁下不必要的工作,然后把时间用在探索自己的想法上面。

Fried称:

这个“6月份我做主”的实验结果是,我看到了34名员工迸发出的前所未有的创造力。这个实验很有趣,也大大增长了我们的士气。而且,它非常地富有成效,以至于,我们决定在一年中重复这样的项目几次。

从上面的这些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到Fried的两种理念:以人为本和无为而治。Fried做的是这样一件事:尊重并信任每一位员工,不过度干预他们的工作,但同时又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它对员工和整个团队的能力,控制力,自我管理等综合素质要求也非常高。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37signals做到了——这家公司已经成立了有13年,但目前为止,37signals却依然坚持着一个35人的精英团队——Fried称,

假如我们愿意,我们可以雇佣成百上千的员工,我们的收入和利润可以支撑这一点,但我认为这么做糟透了。

而他们的产品同样处处渗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针对他们其中的一项产品Basecamp,来自他们的竞争对手Salesforce公司的Farhad Manjoo就称赞说:“Basecamp代表了Web软件的未来。”而Quora上的一名作者则这样说道:

关怀,爱,以及实用性,这些都深深地渗透在他们搭建产品的方法以及最终的产品中。他们让客户可以轻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客户就有时间放松、放假。人们愿意为获取这种内心的平和,花上无数的钱。

我被37signals,以及他们做好公司的那种方式鼓舞了。他们不仅能做事,而且能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把它达成。没有炒作,所有的成绩都可以量化。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150127.html, 英文原文:http://www.fastcompany.com/3000852/37signals-earns-millions-each-year-its-ceo%E2%80%99s-model-his-cleaning-lady
含有关联记录 2 个
(4)    转记    评论(2)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核心竞争力   核心员工   人才培养机制   员工关怀   
【CEO必鉴:员工不是你的财产】1.所有的员工都将是离职员工,不要总指望着员工会跟随你一辈子,都只是阶段性成为你的员工而已;2.员工是社会人,不是公司人,更不是公司的财产;3.用人和依赖人,是完全两回事;4.人才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快速的人才培养机制才是核心竞争力。via李响---在路上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白岩松   员工关怀   
【白岩松:我们欠员工什么】好的单位是给员工开3份工资:1份工资是养家糊口的人民币;还有1份工资是情感,有尊重在里头;还有1种,精神支柱,因为事业是有信仰的。可是我们现在有多少老板、领导、单位是能给我们每一个人开出这三份工资呢?第一份还经常欠薪。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