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卢师兄语录
要点: 反思   心态   
1)绝大部分的人的因果关系都是本末倒置的,都是假因果。到底我们的情绪是来自于别人的行为还是纯粹来自于我的想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关系一一对应。然而我们的想法一变,情绪马上就变了。然而同样的别人的所作所为,天下人对这个行为的想法却天差地远,导致大家在看待这个同一行为时,有的人感觉很痛苦,而有的人很开心。因此因果关系并非一一对应。可知,别人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你痛苦的因,这是假因果。
2) 进一步破假因果:很多人承认是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决定着自己的情绪,但认为没有那个人的所作所为也不会导致我的想法,进而不会引发情绪。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看清真相:想法是因,情绪是果。教育背景、人生阅历、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心智模式等是想法的因,是潜藏在我们心智模式里的种子。而别
3)一个关键的要点,我们常说“内因外因”: 把事件或别人的所作所为当作外因,我是内因。“我有责任,但他也有责任”。若如此说, 就意味着“虽然我改变了,他如果没改变,结果依然不会改变,是没用的”。真相是:“外因”不是因,也根本没有“外因”,那是一个误区。要把人们口中的“外因”正名为“条件”或“缘”。正如种子要发芽,需要阳光雨露土壤,种子是因,果实是果。 阳光雨露土壤是缘,是条件。而因和缘是完全不同属性的东西。误把缘当做因,是我们最大的误区。
总之,是我个人的观念和想法决定了我的情绪,别人的所作所为只是缘而已。人的行为是缘分,是条件。条件唤醒了我们心田里的种子,自己的想法是因,自己的情绪是果。
4)反向思考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打断固有的神经链和心智模式,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因此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反向思考:我对他感到愤怒,变成他对我感到愤怒,或变成我对我自己愤怒;我对他感到气愤,改成我对他感到喜悦等等。让我们原有的思维方式不断的松动,从而让他拓展更多的可能性。最终进一步让他看到真相,这不是换位思考,也不是阿Q精神、自我激励。第二个目标是看清一个真相:你骂别人的,你怨恨别人的,你自己身上都有。你看到别人的不是,只不过是自己心中的投射。你所排斥的是一个受伤的自己,是你不承认自己也同样存在问题。总之,一个指头指别人,四只指头指自己。唯有把焦点对准自己,从觉察和改变自己的观念想法开始,人生命运的主宰才交还到我们自己手上。
5)人生的快乐在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在于自己对事物的想法,在于自己的觉悟程度。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你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快乐频道。凡是让你痛苦的观念和想法都是错误的,都必须调整。先让自己看清楚是什么观念和想法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难以自拔;然后将让你痛苦的观念调整为让你快乐、心平气和的观念。如此这般长期坚持,我们就可以离苦得乐了。
   转记    评论
in《 备战MBA
要点: 反思   解决问题是王道   
反思&反思
MBA面试官看到你从事过hr管理,可能会问,你们团队最难管的人是什么样的,你怎么处理的?
我第一个想到H大师。前阵子我对H大师的感觉,不顺眼!不过,总的来说是又爱又恨的。这人有时候见地独到、对问题的方向性把握的不错,最近我在反思他曾经最不受老大待见的几个言论,到底说的有没有道理。
比如,他曾表示,对老大失望极了,简直心灰意冷,老大几宗罪
1.不够威严,总是充当老好人,和稀泥,奖惩不分明;
2.老大就该开拓市场,总呆在办公室不跑市场就没资格当老大;
3.有事不和人商量,独断专行;
4.做事没规划。
这几宗罪,我是对着H大师为老大开脱过的:
1.老大不好当,搞平衡是公司治理很重要的理念,不搞平衡早散伙了;
2.老大开拓市场这个,我没话替老大辩驳,但他已经在努力了,要给他时间;
3.创业公司哪儿那么多民主,民主是降低效率,而且,经理层站的高度和角度不一样,提的想法很难匹配公司进程;
4.创业公司摸着石头过河,哪儿那么多规划,要逐步摸索。
最近想想,对待H大师,不是因为他说的这些话没道理而看他不顺眼,而是先看他不顺眼才觉得他说的话没道理。为什么不顺眼?因为他只会说、而且不分时间地点场合态度的说,让人总是觉得他在指责、泛泛的指责却没有建设性意见,而且只说不做。
所以,要抛开对他人的偏见而反思他说的话本身
——很多结论说的很有道理,我甚至越来越能体会他说老大坐在办公室不跑市场就没资格当老大的那种焦急、不满的心情了。但是,他的问题在于,永远在批评,没有想过自己能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
于是,问题转到了,我们能做些什么??——帮老大做些什么?替老大走些什么?敦促老大做些什么?而且这些问题应该换成:为我们的团队做些什么?因为我们本来就不是在为老大干活。
反思自己,也不够努力,有时候有种想法,自己非常努力帮老大摆平一些事,老大怎么不努力啊?不平衡啊!而且,如果总这样,他岂不是有种心理依赖`,这样怎么能逼迫他自己更努力呢——这也是一个前辈提醒过我的,说要给老大压力,不能事事帮他摆平替他出面(当然,我还没到那个水平那个份儿)——我是有顾虑的。今儿和朋友聊了聊,我想的不对,还是应该再积极一些,想那么多干嘛,团队都到这个地步了,还考虑那么多!解决问题是王道阿!
当然,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了,还没有成效,就该到了放弃的时候了。
我的经历再次验证,不是谁都当得了老大的。and 老大要选个很好的老二才行啊,呵呵。
   转记    评论
in《 我和我的团队
要点: 反思   涵养   
涵养要不断修炼。
今天面试了一个有着不到一年非内控工作经验、从上海某公司辞职来北京找工作的男士。
请他做完笔试题后,我和他就双方情况进行沟通,解释过部门的录用条件和薪酬标准后,他终于露出真面目,很没有礼貌的说了三点不满:第一,他认为我们的工资待遇太低,低的可笑,无法维持正常人生活,他根本不可能接受;第二,他本已经找到了高薪工作,就是想来看看我们的情况,没想到让他失望;第三,非要让我立刻说出对他笔试题的阅卷结论,理由是,我让他辛辛苦苦做了那么长时间的题,怎么可以不给结论就打发他走?
前两个问题我做了心平气和的解释,但心里觉得他实在不可理喻,就这种态度的人,连最低薪酬都不值!一个应聘者对招聘公司的待遇标准指手画脚、如此不礼貌的品头论足,我还是头一回见到。更让我气愤的是,他非要我现场评价他的答题情况,意在炫耀自己的水平之高,我点评了他主观题第一题回答的不妥之处,他居然趾高气昂追问了我一堆问题。我心里想着真应该把手中杯子扔过去!表面上却只能面带微笑的说:您已经认为根本不可能加入我们的行业,问这么多专业问题也毫无意义,我作为hr也没有必要回答你专业问题,对吗?最后,他仍然要求我现场评价他答的其他题,我真服了,只能说:这样吧,为了不耽误你的宝贵时间和下面面试者的宝贵时间,我愿意今晚批完你的卷子给你书面回复到邮箱。他这才长叹了口气,说了句:我希望尽快看到你的评卷结论。随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为了维护事务所和部门的形象,我决定依约行事。但我怀疑这个人在职场中根本无法顺利发展。
反思,正常的情况下,第一轮面试流程是我先面,基本满意再让面试者答题;今天我中午临时有事出去没有及时回来,于是让助理安排应聘者先答题。今后应该改变这种应急措施,如果先让应聘者“辛辛苦苦”答了题,而又使人觉得我们提供的工作和他想象的差距很大,应聘者懊恼也有情可原。
事情有果必有因,无论多气愤,平静下来都要反思一下,说不定会有收获。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