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Instagram   科学+人文   专注简单唯美   
Instagram大爆炸:坚守专注简洁的乔布斯法则

  移动互联网依然喧嚣。媒体镁光灯不断聚焦报道,网民时刻登录使用,无数明星创新公司诞生。

  然而,在喧嚣之下,大多数创新公司仅仅一划而过,成为流星。在移动互联网崛起数年后仍然坚强生存并活得很好的创新公司已然凤毛麟角。

  Instagram,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家位于旧金山的手机照片分享应用于2010年10月正式登陆苹果App store,甫一推出即大受欢迎。仅用了2个月,注册用户数便突破百万大关,在不到180天里获得了1000万用户,而Twitter获得等量的用户花费2年多时间。

  2012年4月10日,Facebook宣布将以1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nstagram。之后,Instagram的用户数更是呈现出井喷增长的态势。

  2012年9月12日,Facebook联合创始人、CEO马克?扎克伯格周二在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表示,Instagram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

  上周来自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最新研究报告称,今年8月,图片共享服务Instagram的日平均移动用户访问量首次超过了微博网站Twitter。

  Instagram的爆炸式增长一度让行业兴奋不已,更多资金涌入本已热闹不堪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然大浪淘沙,Instagram获得的10亿美元并购估值仍然是未被逾越的高峰。

  是人们高估了移动互联网的潜力?恰恰相反,市场依然坚信该领域的巨大前景。即使强如Facebook,因为在移动领域的踟蹰不前遭遇了投资者抛售而股价连续重挫。

  Instagram、Square等少数几家公司是如何做到在大众面前保持活跃,继续他们的明星创业之旅?




  Instagram的崛起:市值10亿美元 2年吸引1亿用户

  Instagram由凯文?希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和Mike Krieger联合创办,于2010年10月上线。

  彼时,iPhone 4刚刚上市。由当时全球最领先的智能手机拍摄出的照片质量可媲美一般的傻瓜相机。随着iPhone 4的热销,基于这个评价颇高的摄像头所衍生出来的应用也因此受到青睐。

  Instagram此后在免费应用程序排行榜中的名次一直居高不下。在这款应用程序推出的第一天,就有2.5万个用户注册。2个月后,他们迎来第100万名注册用户。不久,他们筹集到来自由风投公司Benchmark Capital领衔,包括Square CEO杰克-多西(Jack Dorsey)等人参与的700万美元投资。

  2011年末,Instagram被苹果评为“年度APP”。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增强,Instagram完成新一个千万用户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在那次惊动全球业界的收购之前,他们的用户数已经超过3000万。

  2012年4月10日,Facebook宣布将以1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nstagram。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在其个人Facebook页面上分享道:“我们就收购Instagram达成了协议,其人才济济的团队也将加入Facebook大家庭。”  zhuo注:I'm excited to share the news that we've agreed to acquire Instagram and that their talented team will be joining Facebook.   (2012-10-06 21:15)  评论 (0)    

  幸运的是,Instagram没有因为这次惊天并购死去,反而迎来了加速抢跑的发展良机。并购4天之后,Instagram即新增1000万。7月底,Instagram宣布其注册用户超过了8000万,分享图片将近40亿张。调研机构ComScore表示,今年6到7月间,Instagram的流量增加了38%,独立访问用户也从1650万增加到2270万,成为这段时间用户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9月12日,扎克伯格公开宣布Instagram用户数超过1亿。

  如今,除了Facebook和Twitter之外,没有任何一家社交网络的移动用户数能与Instagram抗衡。Facebook每月活跃用户量为5.43亿,Twitter相应用户量为1.4亿,Instagram为3030万。

  但即使是Twitter,在移动端也遭遇了Instagram的强大挑战。

  Instagram双超Twitter:移动时代的影像决胜论

  同样是comScore的数据透露了一个转变的迹象。Instagram在8月份的日平均移动用户访问量为730万人,超过了Twitter的686万人日均移动用户访问量。另外,Instagram用户在8月份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网站的时间平均达到257分钟,也超过了Twitter用户同期通过移动设备访问时间即169.9分钟。

  这是一次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超越。虽然Twitter的移动用户数仍然比Instagram多,但Instagram用户访问的频率更高,而且停留时间也更长。

  Twitter让我们上更快了解突发新闻,让传统新闻就不再那么重要;成为数亿网络用户中社交媒体的首选平台。PC网络的社交巨头为何却被更新兴的手机照片分享网络Instagram赶超了呢?

  因为,手机应用有其特殊性。逛创始人白鸦曾分析说,像Instagram这种随时随地拍照PC上完全不能搞,PC巨头很难移植它的优势。

  从产品的初始设计来看,Instagram的内容主要是照片,用户们必须停留较长时间查看,而Twitter的内容主要是文字,间或插入照片、视频和外部链接。也就是说,Twitter的设计思路并非完全适配手机时代,而Instagram则是纯粹因智能手机而生的。

  近来,Twitter已经意识到并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尝试推出Twitter Cards等产品。




  Instagram脱颖而出:坚守专注和简洁的乔布斯法则

  Instagram专注于精美的照片分享。但它并不是第一个拍照应用,更不是唯一一个社交类App。在乔布斯和苹果推出广受好评的iPhone 4之后,硅谷感觉敏锐的创业者已经推出了无数个拍照应用。

  正如乔布斯运用“科学+人文”的平衡法则和“专注+简洁”的产品理念打造出iPhone一样,Instagram的创业过程也秉承这两大要诀。

  Instagram团队成员不仅精于技术,也深谙心理学。他们的产品开发逻辑很简单,希望用户使用时是基于这种心理:“就是为了好玩,看见酷的东西就要立刻拍下来,就要分享出去。”

  Instagram的特色在于是一个照片编辑应用。它有多个效果出众的滤镜,用户可以任意选取编辑美化自己的照片。这项看似简单的设计一开始就带给Instagram迥异于其他创业公司产品的“人文气息”。作为摄影爱好者,希斯特罗姆还经常邀请摄影师一起参与开发滤镜,并和他们讨论光影的效果。

  产品极简的风格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时便展露无遗:只需点一下,一张照片就拍好了,各种社交回应随即到来,“赞”、“+1”,“流行”的标记……这些都会让用户收获满足感。每分享一张照片后,用户都会更加愿意使用Instagram。

  这样的内循环习惯一旦形成,Instagram不再需要通过Facebook、Twitter等传统社交网络来吸引用户来使用,它的自生态将会自如运转

  唱吧创始人陈华就曾表示,完全基于手机的应用更有生命力,因为是封闭的体系,用户更加难于迁移。

  有数据显示,全球的Instagram爱好者已经在50多个国家建立了700多个网络社区,举办各种Instagram拍照分享聚会。

  通过精心打造的用户体验流程,Instagram成功地构建起一个基于拍照、编辑和分享的拍照社区。在移动领域,Instagram几乎成为照片分享与社交的代名词,其他同类应用已无胜算。

  Color,一个可提及的应用名字——也是一年多前被吹捧的照片应用红星。但是,在战略、风格、产品、CEO等方面走“反Instagram”路线的Color却最终未能长红,成为一个失败的创业案例。





  Instagram的机遇和挑战:背靠大树FB 盈利模式仍待厘清

  即使成功如Instagram,说起收入和盈利,仍然还是可望不可即。“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没有收入。”凯文?希斯特罗姆透露,Instagram此前考虑过多种营收模式,但没有收到任何成效。

  不仅仅是Instagram,包括Square、Foursquare和Spotify在内的明星创业公司,都还在寻找一个稳定而持续的盈利模式。不过,他们已经是先行一步,在移动细分领域占据一定优势地位。Instagram则更加幸运,嫁入Facebook意味着拥有10亿用户的底气和百亿美元现金储备的支持。

  Instagram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显示屏尺寸较小的手机屏幕中投放广告,并以此获得更多移动广告收入。

  反观Twitter在探索有效商业模式方面做得似乎更好一些——推出两年的广告业务已经开始盈利了。eMarketer预计Twitter 2012年的移动广告收入将达1.3亿美元,大约是Facebook的两倍。

  好在移动广告业务领域,Facebook已经开始发力。扎克伯格在出席9月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时坦承移动战略失误,宣示要真正转型。

  Facebook已经针对移动服务销售名为“赞助故事”的广告单元。过去两个月里这种广告每天能够给Facebook带来50万美元的收入,推动Facebook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销售商。

  由于Instagram已被Facebook收购,人们有理由期待“赞助故事”广告单元也将进入Instagram的主屏幕当中。

原文出处:http://news.pedaily.cn/201210/20121004336056.shtml; 相关:http://tech.qq.com/a/20120410/000016.htm;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Instagram   注重用户体验   
Instagram如何抓住用户的心
知乎上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一开电脑就会忍不住去打开QQ,这是什么心理?该怎么改?”,这个问题难以回答,就像“为什么快30岁的男人还喜欢天天玩网游”,人们除了给他们贴一个标签:“网瘾”,再往下就不知道如何解释了。没有“上瘾”心理的人很难理解这类人的心理,而“上瘾”的人可能更加迷惑:我当初是怎么“上瘾”的呢? “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为了让消费者“上瘾”,商家可是做足了功课,通过研究人类的习惯形成机制,加以适当的引导,使用一件产品会慢慢成为你的习惯,渐渐地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离开就会让你难受。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不论你受过多么高等的教育,才智有多么突出,每个人都可能落入此类“陷阱”。 以Instagram为例,高达10亿美金的收购价由许多因素决定,但最核心的部分依然是其出色的团队,他们不仅精于技术,更加精通心理学,他们的作品真正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用户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上瘾”了,“就是为了好玩,我看见酷的东西就必须要立刻拍下来,以后就没机会了。”整天玩Instagram的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茵”如是说。 Instagram实际上在“茵”的大脑中制造了一种可预测的反应。她的行为模式被重塑了,通过反复的刺激,她已经在自己眼里看见的东西和手机应用之间建立起联系。当一个产品能够与一个想法、情绪或习惯建立链接,它创造了一种“内部触发”(Internal Trigger)。“外部触发”(External Trigger)指的是通过感官得到的刺激,比如电话铃声,或是网页上“你中奖了”的那种广告;而“内部触发”无法被看到、听到或者触摸到。内部触发机制会在人们心中自动地发挥作用,创造这种“内部触发”就是在创造财富。 建立所谓的“内部触发”总结起来有三个渐进步骤: 1、通过“外部触发”对用户进行引导 Instagram在Twitter和Facebook的信息流里掺入了大量风格独特的漂亮照片,它们都带着许多返回Instagram的链接。这些“外部触发”不仅能吸引新用户,更向他们展示了产品的使用方法。Instagram有效地使用了“外部触发”来展示这项服务是用来做什么的。 “快捷、漂亮的图片分享”,这是Instagram的核心要义,通过展示使用范例Instagram成功地赢得数百万计的新用户。但高的用户增长速度还不够,世界上类似的产品比比皆是,怎样留住用户,怎样让用户每天都使用你的产品才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2、创造欲望 为了让用户保持使用,Instagram采用了一种“习惯形成技术”(Habit-forming technologies)的产品设计范式。通过“外部触发”引导用户后,用户安装并第一次使用Instagram。极简的界面可以让用户无需思考,点一下,一张照片就拍好了,各种感官和社交回报随即到来,你的照片收到人们称赞、“+1”,照片被打上“流行”的标记,用户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每拍摄、发布一张照片,用户都会更加投入地使用Instagram。最后用户不仅改变了行为模式,而且改变了心理。 3、加固“内部触发” 习惯已经形成,用户不再需要“外部触发“来想到使用Instagram,因为“内部触发”将开始自行其事。就像“茵”所说:“我看见酷的事情就想用Instagram把它拍下来。”通过应用里的“流行”标签,从朋友那得到评价和“+1”,她逐渐培养出对“酷”的嗅觉,就像永不满足的猎食动物四处寻找符合Instagram风格的图像,拍下那些瞬间让她感觉满足。 上千万的用户都处在这个状态,Instagram成为了情感和灵感的港湾,成为了一本漂亮的视觉回忆录。通过精心打造的用户体验流程,Instagram把“外部触发”变成“内部触发”,人们的生活变得离不开它,其他应用毫无胜算。每一张照片都促使用户更加投入地使用Instagram,这便是Instagram的成功之道。 部分内容来源:TC
原文出处:http://tech2ipo.com/49679/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