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大方向   节奏   死于方向,毁于节奏   掌握好方向,拿捏好节奏   
互联网产品:死于方向,毁于节奏

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是一个节奏变化较快的行业。进入互联网这些年,成功的经历没怎么碰到过,不过失败的,死得轰轰烈烈的案例不仅看到过,而且还真真切切的经历过。说起来,的确象马云同志说的那样,成功的方法千千万万,而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见过的这些死掉的项目,主要的原因在于:毁于方向,死于节奏!


死于方向

首先,来说说方向。俗话说男怕入才行,女怕嫁错郎,搞互联网方向太重要,要是挑错了方向,而中途灵活度又不够,不能即时调整的话,只会死得很难看。

比如这几天,看到毕胜发的牢骚,对于搞B2C,总觉得是自己入错了行。不过,对于方向这个问题,需要加以区分。某些方向,对于一些人来讲是对的,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讲,可能就不对,因为大家进入的时机不同,所掌握的资源不一样,结果也将大不同。就B2C这个事情,对于毕胜来讲,可能是错的,但是对于刘强东来讲,就是对的。

1、团购的泡沫

首先说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团购。团购最近是出尽了风头,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可能是永远也得不到结果的一个行业。就象团购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我在《深入解读Groupon新型团购》讲的一样,单纯的团购平台将很难有竞争力,因为平台对于消费者及商家都缺乏粘性,不过却是一种很好的交叉补贴手段。当时就建议对于大众点评网等,不宜通过此模式直接获利,更好的策略是对此业务进行补贴,让消费者及商家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增强平台的粘性,最终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利。

最终的结果是,淘宝的聚划算成了最大的团购平台,身边有些朋友以前是不上淘宝的,自从有了个聚划算之后,上淘宝的积极性大大的提升了,上聚划算多了,在淘宝上买其它的东西也就多了起来。而另外一些独立的团购平台,以后会怎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几乎只能是等死而已!



2、B2B领域的炮灰

说完团购,再来说说B2B。一直以来都在B2B这个圈子里呆着,对这个行业最为熟悉。看到太多的公司犯错。方向选错了,想要赚钱,比登天还难。

比如,在这个领域,国内有好几家做内贸的综合性平台,在Google全球流量排名前1000的网站列表中,http://www.google.com/adplanner/static/top1000/,有个叫马可XX的网站,全球排名竟然能进入到528名,每天的流量曾经应该是接近过100万IP左右。按一般人的想法,网站肯定赚钱了吧,实际上呢,我估计日子应该还是过得苦哈哈的。

实际上,搞综合性的网站,真的是不容易:1)品牌不容易起来,前面还除了有个强悍的阿里,还有个千年老二的慧聪,互联网行业就是个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老四喝西北风的行业;2)流量看上去是高,不过分到下面每家企业,真不剩几个,你凭什么叫企业付钱?3)流量不稳定,很容易被百度干掉。当你看到流量一天比一天高,把销售团队建起来之后,正乐着呢。这不就前一段时间,发现一下子被百度干掉了(前段时间被同时干掉的还有好几个类似的网站,比如一乎XX),网站流量一落千丈,哭都来不及

其实除了马可XX这种综合性的平台之外,还见到过很多做行业平台的,挑选的行业真的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实际上,适合B2B的行业还真的不是那么多,行业选错了,要想赚钱,真的很难。

3、小额外贸B2B的亲身经历

再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先前所在的公司曾经做过一个类似DH的小额外贸B2B的网站(只参与前期调研,没有实际运营)。这个行业的问题主要在那里呢,至少从我的理解来看,这个东西是个四不象,目标用户群定位很不清楚。

这个东西也有点象阿里巴巴搞的那个无名良品一样,想法很好,要把工厂最优质的产品卖给消费者,不过实际去执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绝大部分的工厂是没有那个能力的,不善长搞营销,搞服务,术业有专攻,他们的优势还是在于生产而已。

这个行业也类似,想像中理想状态应该是工厂把东西直接批发给老外,但是做着做着发现,大部分的工厂根本就没有这种做零碎小单的能力,最后发现卖东西的还是哪些小打小闹的,还很多打擦边球的,卖假货的。

反正这里面的问题多多,支付的问题,假货的问题,纠纷的问题,一大堆。最后回过头来看看这个模式,本来是想找到B2B与C2C中间的一个缺口,但是实际上走下来你会发现,这个搞大宗贸易干不过Ali,搞零售呢又搞不过eBay。最终的结果,关门大吉而已(提前关门不见得是件坏事情)。不过还好,这个项目没浪费多少钱。



毁于节奏

除了方向之外,在互联网行业,节奏则是另外一个很难把握的难点。对于节奏这个事情,这一拿一放,还真是不好掌握,没几个人能拿捏的好。

1、以做个小网站为例

节奏这个问题,往小了说,你就比如搞一个网站,里面有很多的功能要开发,而你BOSS还时不时的提出些想法,下面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而你手头的资源又是有限的,这时候怎么办?难道都让兄弟们去做,发现一个BUG就叫去马上改?如果是这样的话,事情只会是越来越糟。想把事情做好,就必须得抗住、管住,来源于上面、下面及你自己的需求,让项目有节奏的进行,学会和BUG和平共处

2、上亿RMB的教训

还是曾呆过的一家公司吧,搞B2B(外贸的),花了应该是两三个亿(RMB),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年时间,结果呢,屁都没有放一个。用公司老头子自己的话说,buyer长啥样,咱老外的胡子都没摸着。

现在终于想明白了,这事儿就靠SEO啊,Ali(外贸部分)那么牛X,不过他也是60%的流量直接来源于搜索引擎,剩下的那40%中又有70%是通过SEO渠道过来之后留下来的,也就是差不多90%的买家都和SEO有关。搞定了SEO,这个事情也就成了。

不过当时咱不懂啊,所以在不该投入的时候投入,在不该收获的时候收获。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大搞展会,大规模的建设销售团队,花钱如流水;网站没有流量,没有效果,想要卖钱,自然是很难。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终于搞清楚了,却发现“钱快没了”。

3、来个开放面题,来说说京东

说了这么多不成功的,下面来个开放点的面题,拿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讨论,比如我们来说说京东,如果你是京东,你将如何掌握以下要点的节奏?

1)都知道物流是京东最具竞争力的地方,那么京东在物流方面总体节奏把握上都有哪些地方可圈可点,下一步该怎样,为什么?

2)都知道“开发平台”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亚马逊在“开放平台”方面做的极为出色,京东在“开放平台上”走的是开了还是慢了,下一步该怎样,为什么?

3)京东想做中国的亚马逊,似乎技术差了太多,服务器还老挂啊啥的。如果是你,在技术方面都应该如何布局,为什么?

小结

上面说了这么多,发了发牢骚。其实是比较感慨,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从业者,尤其是leader,一定要能掌握好方向,拿捏好节奏。要不然,下面一大群人都给着你白干了。

原文出处:http://jacktext.diandian.com/post/2011-12-16/12833409;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新   大方向   乔布斯   切入点   自身素质要求   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乔布斯成功秘诀】1)做你喜欢做的事;2)与众不同;3)尽力而为,做到最好;4)先作SWOT分析;5)有创业家精神;6)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7)力争成为市场领导者;8)注重结果;9)征求反馈信息;10)创新,创新,创新;11)从失败中学习;1 2)不断学习。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大方向   切入点   汪华   为创业者支招   
接下来大家在创业上,或者是投资方向选择上要注意什么呢?因为我自己也创过业,而且不论是在google,还是创新工场,也带过很多创业公司,所以我提一些我切身的建议:我日常去看一个移动互联网项目关注哪几个方面呢?其实只关注三点:第一点是方向;第二点团队;第三点执行。

第一点,方向,首先是大方向,首先要选择一个足够大的方向。足够大意味着,可能意味着两个方面:第一你做的这个应用不管现在用户量有多小,潜在用户量要大。这个领域是不是20%、30%、40%的潜在用户都会用,潜在有几千万的用户都会用?如果说你做的非常狭窄,比如说给军迷做收藏类的软件,说白了,可能只有几十万的用户,这是不行的。所以你要选择的是放在足够大的方向上。或者是另外一种大,绝对用户数、潜在用户数不是一千万、二千万、三千万,但是这个领域里面相对来说比较值钱。比如说有二三百万用户,或者是在某一个行业领域里面,这个领域的毛利特别高,总市场的盘子特别特别高,所以你潜在是可以有几个亿,甚至更大的盈利的盘子让你以后慢慢去挖掘、收钱的。比如说很多电子商务网站,可能只有一百万的活跃的真实的IP,但已经是上市公司。所以这是另外一个考虑的方向。

第二来说,这个市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因为市场大没有用,经常会看到一个人说这个市场好大,我们要去做,但是这个市场是不是给创业公司准备的。创业公司各方面资源都不多,真正适合创业公司的领域是什么呢?真正适合的领域是这个市场还是,早期萌芽阶段,市场规则谁都搞不清楚,谁都不知道这个东西的游戏规则怎么玩?只有在这个阶段才是适合创业公司去玩儿的。如果这个市场大家都知道的,该怎么玩都知道的,说白了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堆钱、堆人的问题。堆钱和堆人,创业公司比得过大公司吗?当然不行,所以像这种已经尘埃落定的事情,哪怕表面上看上去还比较早期,你也不要去钻那个热门了。

最后还要考虑一点,就是这个市场能不能收敛,有很多市场无论你再怎么做,其特性天生就是分散的,可能因为这个市场的特点、用户的特点、推广的特点、运营的障碍等。像这样的市场正常情况也不要去做。除非你发现了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是创新的运营模式能有突破性的一种做法。天生不收敛的、很分散的市场通过你这样的方法可以收敛到市场一半的份额。大家考虑大的方向选择,这几个点是要先想清楚的。

我看过很多很多非常好的团队,最早的创业第一步就选错了方向。比如说有个团队做教育展示软件,这个团队的技术非常好,做的东西非常漂亮,结果做到最后只有几千所学校,最后这个团队转到社交游戏领域,同样的团队就获取了巨大的成功。

大方向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切入点,相反的一个早期团队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想太大,比如说经常见我,第一句话“我要做一个平台,我要让无数的公司,或者是创业者都用我的插件,然后我再把这个东西卖给大的品牌厂商、广告主”,这种东西我一听一般是不接受的。因为很少有这种现象,一个平台是从一个创业公司做出来的,或者是一个创业公司直接做平台就把东西做出来,哪怕是腾讯,也是从做一个具体的应用去获取用户群的,哪怕是360安全卫士最早的雏形也是木马专杀。所以在最早期的时候找到一个大方向,同时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你要干一件非常非常具体的,可能一开始是非常小的明确的用户群,要解决他一个具体的问题,只要能把这两件事情想清楚。虽然最后可以扩展到这个大方向,但是最早必须是非常明确的。
关联记录: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