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业是万里长征,是马拉松   低调苦练内功   强需求   
创业邦杂志
创业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你的团队愿不愿意跟你一起做十年,如果不赚钱,三年大家就得跑路,这是一个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你是创业者,你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你整个团队的人,大家有家小,有收入的需求。
【李学凌谈创业:低调做事 做刚需领域】1)创业应该从硬需求开始,什么叫硬需求?就是什么东西对用户来讲是雪中送炭凡是锦上添花的都跟创业公司没有关系,那是大公司的专利。2)创业要选择跟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领域,很多的领域是需要创始人具有独特的素质、独特的资源才能做的


李学凌谈创业:低调做事 做刚需领域

【创业邦讯】由创业邦主办的“2012创业邦年会暨创业邦100年度颁奖典礼”于北京时间12月1-2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酒隆重举行,本次年会以“梦想照亮现实”为主题。2012创业邦年会是中国新一波商业领袖、高成长企业CEO和顶级投资人的盛大聚会。是共同切磋成长经验、探寻商业机会、展望商业趋势的重要会议。

以下为李学凌的现场演讲实录:

李学凌:谢谢主持人,感谢南立新南总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在这里交流。我跟南总是在AAMA的同学,稍微提醒一下,AAMA不是长江商学院的缩写,AAMA我们是一个创业者互助的组织,也没有电影明星,也不收钱。一群创业者经常在一起交流,也会请很多的老师讲课,我觉得创业的人是非常孤独的,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加盟一些创业者自助的组织,因为创业者都比较穷,长江商学院就不要去了。

我今天大概讲一下11天前上市的经历,11天前,我们是2012年11月21日上市的,我们简称121,121,齐步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时间。整个美国股市的状态是非常糟糕的,美国股市对中国的股票比较不承认,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他们害怕明偷,第二个,他们害怕暗抢,明偷,你的财务数据是假的,这是美国投资人非常害怕。第二个问题,也给整个中国的股票造成一个非常大的影响,你想想,你买一只股票,突然发现有一天,你买的这只股票不存在了,虽然股票还放在兜里,公司已经不知道属于谁了,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我们上市那一周的范围内,大概整个美国股市有7家公司上市,其中有4家直接回家了,没有露面,有1家18倍的超额认购,但是上市当天跌了18%,另外1家只好把自己的发行价下调了3块钱,所以整个美国的股市状态非常不好。庆幸的是,我们的定价的区间还是比较合理的,所以虽然在这个区间的底部,但是上市的当天上涨了7.6个百分点。在过去4天内,基本上都还在一直上涨的过程当中。但是我想提醒大家,其实这个现象是个别的现象,我不认为这个现象代表了中国的股市在美国已经打开了窗口。也希望后续正在准备上市过程当中的兄弟公司,能够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其实有很多人问我,美国股市这么糟糕,你为什么还要去呢?我也自己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有的时候我会反问他一个问题,请问什么时候美国股市会好一点呢?他说我也不知道。我想也没有人知道。所以做公司的企业家和资本家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在资本市场里面的一个专业人士。所以做企业的人应该用五年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公司,来看自己的决策是对还是错。我想做资本的人,最长应该是一年的眼光来看市场,今年的投资和今年的回报到底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对应状态。所以两者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华尔街有一句流行的话,就是长期投资者意味着持有超过一个月,就属于持有时间过长。大概就是这样的市场状况。所以我觉得做企业,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资本市场是好是坏,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决定自己命运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我们手头的事情做好,把公司的业务做好,把公司的产品做好,这是你唯一能做的事情,你不能做的事情是,你根本不知道资本市场怎么看你,你也不知道到底整个的市场状况未来将向哪里去。所以我在这里跟大家大概分享一下,我这七年来做企业的一些经验、心得还有教训。

第一点,其实我从第一次创业到现在已经12年了,从做YY,欢聚时代YY这个公司,到现在也已经7年了,我想第一个提醒所有的创业的兄弟姐妹的事情,创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所以你要走上创业这条路,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我昨天见了一个创业者,我跟他说,你有没有一个想用十年的时间做这个事情,他说没问题。其实创业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你的团队愿不愿意跟你一起做十年,如果不赚钱,三年大家就得跑路,这是一个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你是创业者,你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你整个团队的人,大家有家小,有收入的需求。所以我们一旦开始创业,整个的倒计时就已经开始了,在三年的时候,就有一批的创业团队的同事肯定扛不住,接下来就是五年、七年的门槛,每一个门槛其实对你来讲都是非常难熬的。作为一个创业者,你是最后的船长,你是永远没办法离开这个船的人。但是其他的兄弟们,拍拍屁股说股票我不要了,都很容易地就离开公司了。所以创业之前一定要动员好自己的合作伙伴,大家能不能一起干七年,万一不赚钱,万一遇到困难,咱得一起扛,只有有了这样的团队,一个公司才能够真正的渡过非常多的创业的难关,因为毕竟创业生存下去的公司还是少数的,失败是常态。

第二点,创业应该做什么?我觉得创业应该从硬需求开始,什么叫硬需求?一个硬需求就是什么东西对用户来讲是雪中送炭,凡是锦上添花的都跟创业公司没有关系,那些都是大公司的专利,创业公司只能做什么呢?雪中送炭的问题。那些用户已经为此问题痛苦了很多年,从来没有人帮他解决,哪怕这批用户是非常小的一批人群,只要他们听说有你这样的产品,就会拼命跑过来来用,你才有机会。所以我们很多创意者老看美国资本市场什么东西热,我觉得是没用的,因为这种热还是不热,大部分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因为可能有几十家、几百家公司在做。所以你一定要把握好一个用户的硬需求,硬需求是我们小企业的机会。

第三点,创业一定要选择跟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领域,很多的领域是需要创始人具有独特的素质、独特的资源才能做的,比如说在视频领域,最主要的是创业团队的素质就是资本能力,如果你没本事融资,那请你早点退出,不要浪费时间。比如说你要做手机,你第一大能力是市场能力,第二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第三是融资能力,这三大能力都必须具备,如果不具备这三个能力,你要想做手机,基本上没有希望成功。我反思了很久,包括这个团购,团购对创始人有什么两大要求呢?我想团购对融资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因为团购离钱非常近,但是对两个东西的距离非常近,第一个,你有没有导流量的能力,第二个,你有没有管过30个地方的分公司?你有没有能力管理30个地方的分公司?这些都是我们做创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跟你做的方向是要匹配的,匹配了就比较容易,你如果非要逆势而为,那就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第四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中国做企业,尤其是做互联网企业,面对的非常多的有一定规模的大公司时候,我建议大家还是低调,在公司早期的时候,一定要低调从事,减少宣传。首先,大的公司不一定注意到你的领域。第二,你通过你的运营,能看到哪些用户流失了,可以追踪他们为什么流失,还有足够长的时间改造他。当你的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以后,大公司就会瞄准你,其实你面临的风险越大,你的机会同时也越大。越大的公司瞄准你的时候,也证明你所面对的机会真的非常大,因为他们都用脚来投票证明你的机会是非常好的了。勇敢有两种,第一种,你面对问题的时候,直接冲上去跟人拼命打,包括斗嘴,我稍微辟一个谣,网上最近流传李学凌致马化腾的公开信,我说一下,那个东西真的不是我写的。我觉得一个做好的企业的人,没必要打嘴战,我们做公司真正面对的最大的市场是大家看不到的市场,所有能看到的市场都是小市场。我觉得互联网的竞争跟军队之间打仗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的竞争就像割麦子,你割你的,我割我的,谁割得快谁赢。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总请您留步,我们感谢李总用他宝贵的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同时为了庆祝李总的公司上市,我们创业邦也为您准备了两份小小的礼品,我们有请CEO南立新女士,有请我们杂志的执行主编方浩先生一起上台赠送这份珍贵的礼品。
原文出处: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2/01/236152.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业的本质:生存和用户,创业的核心之核心就是持久生存和增加用户   低调苦练内功   
【陈年:创业者不要计较面子】创业者一定要看清楚形式,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要跟人较劲。创业初期不要太计较,能活下来就不容易。千万不能有“面子”之说。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大家置之一笑,但做起来,方寸之间特别难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93725273/z3lCAzJvC;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低调苦练内功   沟通能力   股权结构   经验教训总结   练内功   勤沟通   唯快不破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责任感   专注   
【曾李青: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容易失败】1、跨行创业;2、创始人不和睦;3、综合素质不高或者核心能力不强;4、大学生创办的(缺乏管理经验);5、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腾讯早年只做了一件事——QQ);6、股份安排不合理;7、创业者盲目乐观或封闭,不和投资人交流;8、太高调;


曾李青: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容易失败

  跨行业创业的公司。比如原来做游戏的人要做电商,原来做互联网社区的要做游戏。可能有人会说,“曾总,这个不对,当年腾讯创业的时候也跨行业了。”对,但不要忘记腾讯最早也参与了深圳电信的互联网建设。而且我们创业的时候,互联网行业刚刚开始,现在这个行业比较成熟,如果你进行跨行业创业,往往专业经验不够,很容易失败。

  综合素质不高或者核心能力不强的公司。比如游戏公司,你的核心研发能力,有一项就是不行,这种项目基本上成功的概率不高。还有一类是综合素质不高的公司。有人会问,“你们为什么会投综合素质不高的项目?”在有泡沫的情况下,我们脑袋一发热就投了。去年,投资环境泡沫严重,我们投了若干项目,我们投完3个月后就后悔了,当时怎么会投这个项目呢?今年上半年关公司的数量比去年多了很多。最近我发现办公室的同事怎么都换大屏幕的电脑了,我一问,“老板,上面的两个公司关门了,只剩下电脑,那些电脑是做美术用的,屏幕都很大,我们都搬回来自己用了。”同事这样回答。

  创始人不和睦的公司。两三个人合作,产品还没有出来团队就闹矛盾了。曾经有一句话,“创业的伙伴关系是比婚姻关系更难维持的关系”,因为婚姻关系里只需要晚上12点之前回到家,基本上是有保证的;离婚是财产对半分,资产还存在。但是,如果创业伙伴解散,我们投的钱基本上清零了,变成了一堆电脑。我现在很深刻地理解十年前IDG熊晓鸽说的“创业失败什么都没有了”的话。曾经有一个做网游的公司做到一半解散了,我们900万元的投资只剩下400万元,还剩下40多台电脑。

  大学生创办的公司。他们没有被人管过,也就很难去管人。李开复说,“成功的CEO应该是结过婚生过小孩。会谈恋爱,会结婚,才会和别人沟通。有了小孩,才能学会有责任感。”

  我们投过的大学生创业的公司,特别是天才级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情况)都比较糟糕。我们费了很多工夫和他沟通,却发现他很难去管理人。有这样的创始人很难招到好的、有经验的人。别人会觉得这个老板刚毕业,与人沟通都有问题,凭什么为他服务?有一个项目,我们大概已经投了四年多,公司的现况和我们投资前基本一样,虽然没有死,但基本上就那么回事了。其实我们没让他关门,是为了响应政府“维稳”的号召,至少提供了20多个就业机会。

  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的公司创业的时候只能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什么叫“一件事”?只做一个产品。腾讯早年就只做好了一件事情—QQ。创业者应该学习周鸿祎,只做好一件事情(360安全卫士),靠这个先把用户做起来。

  有一个游戏项目,才过了四个月,我们投的200万元已经花掉了一半,原来他同时启动了四个iOS游戏研发团队。本来他只做一件事情,慢慢做是有机会的。他自己却很有信心地说:“第一款游戏我肯定能成赚钱”,后来失败了,到第二款还是这么说,最后一个都没做起来。

  在电商行业,B2B和B2C的生意不能混合在一起做。德迅投资的一个很有名的失败案例是拉特兰良衣定制衬衣项目。当时在公司中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直接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另一派认为应该直接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后来B2B和B2C混在一起做,失败了。这个项目后来我送给员工了,现在还活着,一年赚几十万元。

  股份安排不合理的公司。有很多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股东安排就不合适:利益不均衡,没有空间容纳其他更好的人才。当我们想投资的时候,他的股东结构已经是这样了,我们很痛苦,想让他再发点期权也就是一点点,很难吸收到很好的人才。过去几年,我们还曾经试图花钱去买旧股,重新调整股东股份,我们花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买了旧股,调整了公司股权结构,后来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后来)但凡股东结构不合适,我们就不投了。

  创业者盲目乐观或者很封闭,不太愿意和投资人交流的公司。有一个创业者,(我们帮他)规划了他的游戏大概什么时候能开发完,他打了包票说,肯定没问题。但平时我们想和他沟通,他又不太愿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再来看他的时候,这个项目的现金流已经快用完了。  zhuo注:必须勤于沟通!   (2012-10-23 18:37)  评论 (0)    

  速度太慢的公司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你筹划的时间很长,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和你当初进入市场时的设想完全不一样了。有一个做端游(需下载安装客户端的游戏)的公司,我们两年前投了它,本来计划用9个月时间把游戏做出来,那时候页游还没有像现在那么火,端游还有可能成功。可是他拖延了时间,一直等到一年后,产品才出来。这时整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只有腾讯这样的“有钱人”敢花5000万~1亿元做的3D端游才有机会,小公司已经没有机会了。

  太高调的公司。做投资的可以很高调,因为我们要吸引创业者让我们投钱。但是创业一定要非常低调地进入市场,还没有获得市场成功时,千万不要太高调,扎扎实实做你的业务,直到被迫地曝光  zhuo注:必须低调,苦练内功!   (2012-10-23 18:37)  评论 (0)    

  有一些公司,特别是创始人非常喜欢在媒体上高调曝光,引来了新的竞争者和巨头进入,这种公司往往会败得很惨。当年淘米创业的时候,我身边的人都不会跟别人说汪海兵(淘米创始人)在干吗。他静悄悄地做了一年多,直到(产品)推向市场,其他公司才陆续知道,竞争对手再追赶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做就已经张扬,往往是不能成功的。比如说连我都知道的“唱吧”,大家可能一下子就涌进来,腾讯把QQ音乐一改就把它打倒了。


成功与失败案例都有借鉴意义,但是成功的法则就算我们去遵循了也不见得能取得成功,而失败的案例我们看过之后,如果能绕道而行,不再犯同类错误,我们就可以完全避免这类失败。
原文出处: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9738.html;
(17)    转记(2)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