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广结人脉,广泛学习   经验教训总结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正视失败, 拥抱逆境   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业邦杂志新浪机构认证:【从创业失败中学到的七条教训】1)不要去想以后,静下来心来做点事情。2) 不要认为自己比你的合伙人更重要。3) 在 6 个月内完成产品的核心功能,而不是 18 个月。4)节约成本,不要胡乱花钱。5)多花时间与人接触。6)多读,直到读得头大。

从创业失败中学到的七条教训

每个创业者不可能首次创业就能成功。他们的失败经验,或许可以指导其他创业者获得迅速成功。Joshua Hays 在文章《7 things I learned from failing that you can avoid》总结了创业失败后获得的七条教训,希望其他创业者可以从中有所收获,以免犯同样的错误:

正如青春期我们会经历分手的痛苦一样,企业家同样会遭受创业失败所带来的打击。我们已经停止 Bidzuku 方面的工作四个月了,直到现在,我的思想仍然很乱,无法进行有效梳理,找出有用的信息,尽管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随着时间的逝去,这种失败的痛苦又将转变继续做某种有意义事情的动力。为了防止其他企业家和我犯同样的错误,我从最近痛苦的创业失败过程中总结出七条教训。

1. Shut up about equity and build something.
1. 不要去想以后,静下来心来做点事情

啥也没干出来之前不要去想上市什么的,这就像还没买彩票就想到自己中大奖的情形。一个想法在没做成之前就是一通废话。

2. You are NOT more valuable than your cofounders.
2. 不要认为自己比你的合伙人更重要

当到了不得不分配股权的时候(最好你至少有一个最有价值的合伙人),那就把它一分为二吧。尽管创业的点子是你提出来的,钱是你出的,靠的是你的关系,凭借的是你的经验、你的设计和市场,团队也是你组织起来的,但如果没有合作伙伴你仍无法构建出产品。

很不幸,我花了很多时间来证明我自己的贡献,而忽略了这会给我的团队带来怎样的影响。假设你建设了一个成功的团队,你每次承担大量的责任,都是对对方技能的一次互补。如果你在融资前估值,看看你周围的人,问问自己如果没有他们你是否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不能,就把股权进行平均分配。

3. Get to your MVP in under 6 months, not 18.
3. 在 6 个月内完成产品的核心功能,而不是 18 个月

我认为问题可能出在我们俩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但最关键点是发布期拖得太长,而大部分责任在我。当我们发布了 Alpha 版本的产品后,两个资金雄厚的竞争者开始了与我们的竞争。从此,我开始过分强调开发那些可以战胜竞争对手的功能特此,这就导致产品没能及时进入市场。

我下定决心发布一个具有好知名度、完美、功能丰富、无任何 Bug 的产品。当我们最后终于发布了,得到的却是一个空银行帐号,没有钱支付客户和疲惫的团队。留下的是一个多花了 6 个多月来开发额外功能的漂亮工作网站。从中我们获得的教训是,迅速发布你的核心功能,之后再开展其他额外的功能。

4. Read until your head explodes.
4. 多读,直到读得头大

我很讨厌阅读。直到我的创业公司失败,我才意识到犯了很多无知的错误。坦诚地说,如果我多看些书,尤其是那些关于精益创业方法论的书  zhuo注:lean startup methodology   (2012-10-27 22:39)  评论 (0)    ,至少可以避免一半的错误。

停止寻找各种借口,如果你有时间上厕所,你就有时间阅读。

5. Buy tacos instead of business cards.
5. 节约成本,不要胡乱花钱

在我旁边放着三盒名片,用来支撑那坏了的画框。我曾经盲目追求产品的特性而浪费了太多金钱,最终却是一无所获。在最开始,不要为项目管理、Git 托管、名片、T-shirt 之类,投入任何金钱。作为创业者,你应该具备快速把核心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6. Spend more time with people.
6. 多花时间与人接触

创业的时候,我每天只抽出 20 分钟来陪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我整天全身心地扑在事业上,几乎被创业所吞噬。我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在懵,也就是这一信念使我失去了很多生命中原本更加重要的东西。

作为创业者,我一直在透支自己,也许这种使命感已经渗透进了血液里。我不知道怎么从这种状态中出来,而这就是我最大的失误。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与人交流时的谈话内容,我永远在想自己的事业。我拒绝社交活动,不跟妻子吃完饭。腾出时间给周围的人吧,离开社会人是会枯萎的。

7. Don’t fear failure, expect it.
7. 不要害怕失败,拥抱失败

创业者需要百折不挠,敢于挑战权威。知道自己的卓尔不群会让你勇往直前,但也会让你盲目,从而不能全身而退。

我不是打击创业者的积极性,而是告诫广大创业者失败没啥大不了的,你需要提前做好迎接失败的准备。有经验的创业者都会告诉你失败也许是次机会,当失败来临时,你不要只顾着蒙住眼睛害怕,你需要立场坚定,带领自己的团队披荆斩棘。知道怎么应对失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不要让现在市面上创业企业的成功蒙蔽了,几乎没有一个创始人在首次创业时就能成功。失败是必然,你会让人失望,会怀疑自己,感到压抑 。但你只需重拾信心,继续前行,要相信自己终究能够成功。
原文出处: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anwu/234160.html; 英语原文:http://thenextweb.com/entrepreneur/2012/10/22/7-things-i-learned-from-failing-that-you-can-avoid/;
(11)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低调苦练内功   沟通能力   股权结构   经验教训总结   练内功   勤沟通   唯快不破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责任感   专注   
【曾李青: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容易失败】1、跨行创业;2、创始人不和睦;3、综合素质不高或者核心能力不强;4、大学生创办的(缺乏管理经验);5、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腾讯早年只做了一件事——QQ);6、股份安排不合理;7、创业者盲目乐观或封闭,不和投资人交流;8、太高调;


曾李青: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容易失败

  跨行业创业的公司。比如原来做游戏的人要做电商,原来做互联网社区的要做游戏。可能有人会说,“曾总,这个不对,当年腾讯创业的时候也跨行业了。”对,但不要忘记腾讯最早也参与了深圳电信的互联网建设。而且我们创业的时候,互联网行业刚刚开始,现在这个行业比较成熟,如果你进行跨行业创业,往往专业经验不够,很容易失败。

  综合素质不高或者核心能力不强的公司。比如游戏公司,你的核心研发能力,有一项就是不行,这种项目基本上成功的概率不高。还有一类是综合素质不高的公司。有人会问,“你们为什么会投综合素质不高的项目?”在有泡沫的情况下,我们脑袋一发热就投了。去年,投资环境泡沫严重,我们投了若干项目,我们投完3个月后就后悔了,当时怎么会投这个项目呢?今年上半年关公司的数量比去年多了很多。最近我发现办公室的同事怎么都换大屏幕的电脑了,我一问,“老板,上面的两个公司关门了,只剩下电脑,那些电脑是做美术用的,屏幕都很大,我们都搬回来自己用了。”同事这样回答。

  创始人不和睦的公司。两三个人合作,产品还没有出来团队就闹矛盾了。曾经有一句话,“创业的伙伴关系是比婚姻关系更难维持的关系”,因为婚姻关系里只需要晚上12点之前回到家,基本上是有保证的;离婚是财产对半分,资产还存在。但是,如果创业伙伴解散,我们投的钱基本上清零了,变成了一堆电脑。我现在很深刻地理解十年前IDG熊晓鸽说的“创业失败什么都没有了”的话。曾经有一个做网游的公司做到一半解散了,我们900万元的投资只剩下400万元,还剩下40多台电脑。

  大学生创办的公司。他们没有被人管过,也就很难去管人。李开复说,“成功的CEO应该是结过婚生过小孩。会谈恋爱,会结婚,才会和别人沟通。有了小孩,才能学会有责任感。”

  我们投过的大学生创业的公司,特别是天才级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情况)都比较糟糕。我们费了很多工夫和他沟通,却发现他很难去管理人。有这样的创始人很难招到好的、有经验的人。别人会觉得这个老板刚毕业,与人沟通都有问题,凭什么为他服务?有一个项目,我们大概已经投了四年多,公司的现况和我们投资前基本一样,虽然没有死,但基本上就那么回事了。其实我们没让他关门,是为了响应政府“维稳”的号召,至少提供了20多个就业机会。

  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的公司创业的时候只能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什么叫“一件事”?只做一个产品。腾讯早年就只做好了一件事情—QQ。创业者应该学习周鸿祎,只做好一件事情(360安全卫士),靠这个先把用户做起来。

  有一个游戏项目,才过了四个月,我们投的200万元已经花掉了一半,原来他同时启动了四个iOS游戏研发团队。本来他只做一件事情,慢慢做是有机会的。他自己却很有信心地说:“第一款游戏我肯定能成赚钱”,后来失败了,到第二款还是这么说,最后一个都没做起来。

  在电商行业,B2B和B2C的生意不能混合在一起做。德迅投资的一个很有名的失败案例是拉特兰良衣定制衬衣项目。当时在公司中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直接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另一派认为应该直接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后来B2B和B2C混在一起做,失败了。这个项目后来我送给员工了,现在还活着,一年赚几十万元。

  股份安排不合理的公司。有很多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股东安排就不合适:利益不均衡,没有空间容纳其他更好的人才。当我们想投资的时候,他的股东结构已经是这样了,我们很痛苦,想让他再发点期权也就是一点点,很难吸收到很好的人才。过去几年,我们还曾经试图花钱去买旧股,重新调整股东股份,我们花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买了旧股,调整了公司股权结构,后来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后来)但凡股东结构不合适,我们就不投了。

  创业者盲目乐观或者很封闭,不太愿意和投资人交流的公司。有一个创业者,(我们帮他)规划了他的游戏大概什么时候能开发完,他打了包票说,肯定没问题。但平时我们想和他沟通,他又不太愿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再来看他的时候,这个项目的现金流已经快用完了。  zhuo注:必须勤于沟通!   (2012-10-23 18:37)  评论 (0)    

  速度太慢的公司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你筹划的时间很长,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和你当初进入市场时的设想完全不一样了。有一个做端游(需下载安装客户端的游戏)的公司,我们两年前投了它,本来计划用9个月时间把游戏做出来,那时候页游还没有像现在那么火,端游还有可能成功。可是他拖延了时间,一直等到一年后,产品才出来。这时整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只有腾讯这样的“有钱人”敢花5000万~1亿元做的3D端游才有机会,小公司已经没有机会了。

  太高调的公司。做投资的可以很高调,因为我们要吸引创业者让我们投钱。但是创业一定要非常低调地进入市场,还没有获得市场成功时,千万不要太高调,扎扎实实做你的业务,直到被迫地曝光  zhuo注:必须低调,苦练内功!   (2012-10-23 18:37)  评论 (0)    

  有一些公司,特别是创始人非常喜欢在媒体上高调曝光,引来了新的竞争者和巨头进入,这种公司往往会败得很惨。当年淘米创业的时候,我身边的人都不会跟别人说汪海兵(淘米创始人)在干吗。他静悄悄地做了一年多,直到(产品)推向市场,其他公司才陆续知道,竞争对手再追赶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做就已经张扬,往往是不能成功的。比如说连我都知道的“唱吧”,大家可能一下子就涌进来,腾讯把QQ音乐一改就把它打倒了。


成功与失败案例都有借鉴意义,但是成功的法则就算我们去遵循了也不见得能取得成功,而失败的案例我们看过之后,如果能绕道而行,不再犯同类错误,我们就可以完全避免这类失败。
原文出处: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9738.html;
(17)    转记(2)    评论(2)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极致   口碑营销   雷军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专注   
雷军 :互联网创业葵花宝典 1.专注:解决用户1个迫切的需求,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2.极致:要在这个功能点上做到所有同类产品的极致,做到最好才能赢。3.快:开发周期一定要控制在3-6个月。4.口碑:初期推广坚持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才能看出产品对用户真正的吸引力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持续创新   倾听用户声音   为创业者支招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周鸿祎   专注   尊重用户价值   
360创始人周鸿祎:

小企业要跟大企业竞争,既没有大企业有钱,又不像大企业拥有其他资源,那是不是就没前途了?我觉得这时小企业可以有以下几个做法:

1.要有所创新,做冷门的事,做大企业可能不看好的事情。如果做那种商业模式特别明确,赢利模式特别清晰,谁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我觉得小公司确实没有机会。

2.当年3721做了很久都没有人关注和意识到它的商业模式,360安全卫士刚开始做的时候,瑞星、金山很不高兴,但它们不是互联网企业,而且其实真正的互联网企业也并不关注我们。

3.要小步快跑,持续创新,小公司光靠一个创新点容易被大公司抄,那就坚持不懈地往前走,积小创新成大创新。

4.专注很重要,大企业资源当然多,但它啥都想做,资源必然分散,小企业专注可以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

5.要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倾听用户的声音,尊重用户价值,因为大公司往往更重视自己的商业价值,而忽视用户的体验。
原文出处:http://jacktext.diandian.com/post/2011-07-14/2890430;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马化腾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马化腾谈互联网创业】1)一个好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的;2)千万不要以为,先进入市场就可以高枕无忧,互联网时代,要相信谁也不比谁傻5秒;3)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如果每天坚持发现和修正问题,不到一年产品就会很有感觉。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现金流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专注   
松禾资本罗飞 :创业阶段两个资源特别宝贵:一是现金流,现金流的安排预示着企业走向,代表企业家对未来的准备,在现阶段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现金流会成为摧毁企业的致命因素,二是时间,团队的时间是否一直盯在市场、客户、技术、产品性能上,这决定了企业能否抢占市场先机,击败对手。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执行力   
创业建议三:执行力,要快。

早期的创业团队一般的特点是人、钱、资源都有限,所以其实撑不了太长时间,撑一年已经是很大的数字,撑半年,无论是你的精神、心理等已经很不错了。就算你的团队有特别多的钱、特别的多人,你的经营团队特别的厉害,但是市场的时间窗口也不是很长的。因为任何一个机会,如果你超过半年不出东西的话,市场上已经有人弄出来的,所以市场就给你半年的准备时间。你能不能在半年时间把东西做出来,把市场做好?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错误,是很多团队犯的,比如说早期把产品目标定得太大,比如说早期就多平台,我看到一个团队早期就开发html5、iOS、安卓三个平台,所有这些就不能让你3-4个月把产品原形推出来,然后进行快速反馈。所以在早期创业明确目标之后就是精简、砍掉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包括你在4个月之内把第一个产品做出来,不要说什么难度,我见过所有的计划、方案什么的,还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在三四个月做出产品原形的,如果做不出来一定是你的产品计划有问题。
关联记录: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业起步   极致   口碑   雷军   轻装上阵   为创业者支招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一次完美的互联网创业   专注   
雷军 :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

一个朋友,在一家软件的大企业做了十年的软件研发,想出来创业,问我要注意什么。我开玩笑说,要想成功,必须学习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第一条就是 “挥刀自宫”。

大的软件公司有很多资源,研发能力不错,各种推广资源也非常优越,但很少开发出来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初步看上去,原因很多,比如很难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内部管理协调非常困难等。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方法不得当。大公司资源多,一个互联网创新项目,投入大量资源后,公司期望值高,考虑的问题自然多了,反而不容易做好。

从大公司离职出来创业,首先要“挥刀自宫”,干掉大公司这套做法,控制成本尽量少花钱,集中精力和资源解决核心的一两个问题就足够了。

不要想太多,不做太长时间的计划,尤其是计划不能太复杂!创业成功需要的是发现机会和快速突破的能力,再加一点运气。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太多,有时候反而会限制自己的做法。互联网创业,越简单越单纯,越容易成功!

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就是“专注”、“极致”、“快”和“口碑”!

一次完美的互联网创业,最好是技术、产品高手搭配的两三人创业,三到六个月内完成产品,再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测试完善产品,达成初步成功的门槛,再寻求融资,摸索成功的商业模式,然后投入大量的市场资源推广,形成规模化业务。

初步成功的标准,不同的业务要求不同。我有一个简单的标准供大家参考,就是产品推出半年到一年时间,网站页面过一百万PV,或者客户端产品日净增安装量1万次,而且用户数还在持续增长。达成这个目标之后,需要琢磨的事情,就是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如何探索好的商业模式。
含有关联记录 4 个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新   雷军   每周快速迭代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小米   综合体验   
雷军:小米的创新四则
什么叫创新?我的理解,创新就是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或者是别人做过没有做成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一定不容易,它们有个特点,就是风险特别大。
风险大的事情一般不适合大企业干,所以创新的主体往往是创业的小公司,它们要创新才能活下去。没有哪一家优秀的公司是一点点创新都没有的,因为不创新根本就不可能做大。

大家会问,为什么我们的创新还不够多?当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中国创新很难,也很容易失败。那一个好的创新环境是什么呢?整个社会要能容忍失败,并且鼓励创新者去做冒险的事情,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前进。

因此,我认为支持创新首先要宽容失败,只有一个宽容失败的环境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产生。

在过去一年里,小米从零开始起步,它能走到今天,可能跟我们的创新密不可分。小米的第一个创新是用互联网方式来打造一个手机品牌,并且几乎全部在网上销售。这件事情今天大家听起来觉得挺简单的,但回顾两年前我们刚刚创业的时候,谷歌在网上卖Nexus One只卖了10万台。当初我找谷歌工程师加盟小米,他们说:“谷歌都干不成的事情雷军能干成吗?”相信通过两年的努力已经没有人质疑这一点,希望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像谷歌这么伟大的公司做不成的事情,小米有机会做出一点点特色来。

小米的第二个创新是什么?遵循“铁人三项”,也就是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一体化。我们一上来就选择铁人三项、十项全能,这是我的游戏规则,我追求的是综合体验。小米选择了一条很漫长的路,但我们会试试。

第三个创新非常非常小,但我认为对手机行业非常重要,就是快速迭代。操作系统每周快速迭价有多大?操作系统的稳定性跟手机稳定性紧密相连,如果质量做不好,对客户使用影响非常大。一周快速迭代意味着两天规划功能、两天开发、两天测试,一周工作六天。过去两年我们周末都上班,就是为了适应每周快速迭代,其实挺难的。MIUI已经快迭代了接近100周,并且我们会坚持走下去。

最后,一个从零开始的小公司,一上来就做最高端的手机,卖的出去吗?大家相信你吗?小米更大的创新是第一次把手机这个黑盒子打开,跟每个消费者讲我们里边装的是什么。小米第一次跟用户说我们用夏普的显示屏,甚至我们很自豪地说我们是全球首款高通8260手机,我们甚至讲到什么呢?我们的电池是德赛和飞毛腿终端的,并且我们用了最先进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今天手机的科技含量非常高,消费者非常难以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以前的手机厂商一再强调自我的品牌,通过打广告,很少剖析这里面有什么。

在小米创业过程中,我们一直要求团队遵守4个字,“真才实料”。如果真的用了真才实料,你发现大家慢慢会接受。随之而来是第二个问题,用户对手机真实性真的了解吗?小米第一批用户是热爱手机的人,他们了解手机里面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让一帮发烧友真正了解你的东西。

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值得创新的地方非常多,我自己过去两年做小米,这只是往前走的一小步,我相信还有更多的创新机会。
(根据雷军在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的演讲整理)
原文出处:http://www.managershare.com/2012/08/21/xiaomi-innovative-four/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