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颠覆式创新   周鸿祎   
周鸿祎
谢谢吴总到360来做访谈,与吴总交流观点心情很愉快。从一个处理器的案例来看颠覆式创新,AMD几十年都试图以英特尔的方式击败英特尔,但却徒劳无功。今天,英特尔在PC处理器积累的优势却无法用到无线互联网上,ARM和高通等公司形成的产业链占据了市场优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


吴伯凡
上周五与@周鸿祎 做《老友记》的一期节目,聊得最多的是颠覆性创新理论,老周自称是克里斯腾森的铁粉,交谈中能感觉他把克氏的几本书读得很细,这点让我吃惊。有句话印象很深:一家实力强大的公司不可能被一家小公司打败,打垮它的是行业趋势,是被它大大忽视或无视的用户需求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708942053/z7gnTAPz0;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产品经理   产品体验无处不在   获取用户反馈   经验教训总结   脸皮厚,不怕骂,不断打磨用户体验   倾听用户声音   周鸿祎   注重用户体验   专注于且深入分析用户数据、用户使用习惯   
像怀胎一样怀产品,要厚着脸皮听批评

——2012年11月9日在UPA用户体验大会上的演讲(一)
本文转载自周鸿祎的博客,其内容是2012年11月9日周鸿祎在UPA用户体验大会上的演讲。

我刚才来的时候,会议主办方跟我讲,今天来交流的很多人是设计师、产品经理,据说还有50位公司的高管,我今天希望跟大家有一个交流,对很多公司高管来讲,我其实有一个建议,过去这种公司分工特别明确,做一个产品好像变成一个生产线,有人负责策划,称为产品经理,有人负责项目实施,称为项目经理,还有专门做UE,我后来没搞清UX和UE怎么区分,曾经有一个大公司跟我讲半天,UX是用户体验,UE做UED,分的非常细,我听了半天,这两个角色至少从我的从业生涯来说,我觉得很难区分,最后可能还有负责做研发的人,负责拿到产品规划,用代码堆出来。

今天在座更多是设计师,我也非常反对在一个公司里,很多人把设计师贯一个美工,说设计师产品做好了,你给我美化一下,润色一下,调一下颜色,看一下像素,设计师本身应该成为产品经理

我有几个个人的心得,不是因为我有多么成功,而是因为我曾经是最大的失败者,我在用户体验上犯了非常巨大的错误,甚至被别人骂得狗血喷头,大家看到我有投资和参与做的成功产品,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看到背后还有很多不成功的功能,不成功的产品,没有被大家所关注和记得。所以正是有很多经验教训,我总结出几个简单的心得,就是几个“心”字:


一是说起来最简单,就是用心。

很多人笑了,我们做事不用心吗?很多人原来在公司里只是一颗螺丝钉,很多时候做产品,真是为自己在做,还是觉得在执行老板旨意,还是执行上级的命令,真的在用心吗?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得太小,只看把自己看成一个打工的,你是这样的层次和胸怀,你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能做好产品的产品经理,所以我希望如果各位听了我的心得,回去在公司上班的时候,也不用管公司是不是你自己的,你拿出一点创业精神。很多人讲我又不是创业者,我干吗要创业精神,难道非要你自己办公司才能把一个产品做好吗?其实在别人的平台上花着老板的钱,花着公司资源,做不成是公司交学费,如果我们都不能把自己充分调动起来,想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让这个产品在市场获得成功,给自己积累,无论是声望,无论是积累人脉关系,更多的是积累经验教训。难道你今天从公司出去拿一笔钱,自己再做一个公司,你真的觉得你做产品的能力就有所提升吗?我跟产品经理讲,你心里要有一个大我,要对这个产品负责任,要把这个产品看成你自己的产品,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我经常给员工举一个例子,很多员工,很多产品经理做产品,能挑出很多问题,但是他也尽到了他工作职责,仅仅靠尽到工作职责很难成为优秀产品经理。

在座诸位,我知道北京买房很难,当然来360有点机会,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做公司这么多年里,看到很多同事好不容易买一个小房子,然后装修,他们都成了装修专家,瓷砖专家,马桶专家,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的房子,他每天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每天到建材城和卖建材的人斗智,只要拿出装修自己家的精神,一个外行能够成为瓷砖专家、浴缸专家,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个产品专家。很多人问我,我先讲一个大家觉得特虚的用心,即便大家觉得我在产品上有一些心得,实话说每次做一个新的产品,我也不是拿出几个锦囊,也不能在那三分钟有灵感,我也花很多时间看同行的东西,去论坛看用户评论,花很长时间用这个产品,每个产品都是要呕心沥血,有时候感觉做一个产品像一个妈妈十月怀胎生一个孩子,就算你成功养育了三个孩子,第四个孩子不用十个月,三个月就生出来,可能吗?还是要经历十个月的痛苦的孕育过程,我觉得用心,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做的产品负责任,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前提。

尽管你在公司的头衔不高,职位不高,产品经理是最委屈的,因为他头衔最低,经常要协调很多人,要忍受技术部门的白眼,要忍受公司不同高管不同方面给他近乎矛盾的要求,甚至有时候不得不忍受一些所谓白痴领导给他的指令,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协调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包括市场、传播。但是我认为产品经理就是总经理,就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总经理,就要通过人微言轻,但是你要敢于说话,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敢于对一些意见说不,要能够鼓起勇气去推动很多事情的进展,哪怕非常难。

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公司里历经很多波折扯皮,最后能够把一个产品往前推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贯一个头衔,我认为产品经理就是总经理,能够这么做一回,恭喜你,有一天你去创业,发现美国那些创业公司,其实根本没有产品经理这个头衔,主程序员就是产品经理。换句话说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如果有一天想创业,想拥有自己的生意,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如果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坦率的说很难,成为产品经理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


二是将心比心

我刚才讲完了一个大我,比较自我,敢于承担责任将心比心讲的是小我、忘我、无我,我们做产品无论有多么好的技术卖给用户,有多么好的设计感觉给用户很酷的设计,其实都要把握一个理论,所有用户体验,什么叫用户体验,为什么不叫产品经理体验,不叫老板用户体验,因为所有体验从用户角度出发,从用户来看产品,你觉得好的产品用户不一定买,用户选择一个产品理由跟行业专家选择一个产品的理由,有的时候是大相径庭。用户选择一个产品,有时候非常简单,如何学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我觉得对很多人来说,说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每个人不管成不成功,随着自己经验的增加、阅历的提升,每个人讲的最多的是什么?是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我们自我太多了,很多时候做产品,是给自己做。

我们很多时候讨论产品的时候,在激烈争论不下的时候,争论双方可能没有站在用户角度,都是激烈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如何能够让自己将心比心,这个心理学上有很多这种词,叫同理心,从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能力问题,也是一个心态问题。原来我有一句话,我教育公司里的很多人,像小白用户一样去思考,思考完了得出结论,像专家一样采取行动。很多人颠倒过来了,像专家一样思考,像白痴一样采取行动。

最近微信产品的负责人张小龙的观点,他的观点,跟我几年前说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三年前我在主导这个话题,大道理是一样的,进入白痴状态或者进入傻瓜模式,你们每个人有没有一个按纽,能够快速的进入傻瓜模式,我在公司里很多时候讨论产品,我对产品经理一个挑战,也是因为我能够这么多年被用户骂得多,经常到第一线看用户的帖子,在微博做用户的客服,这不是为了作秀,为了保持真正掌握用户的想法,我最喜欢的杂志不是行业高端杂志,类似电脑迷、电脑爱好者、电脑软件,在地摊上卖的中低用户的普及杂志,上面有很可笑的文章,这么简单的功能早就用了,为什么写一篇文章教育用户,那是用户真的不知道怎么用。

通过不断的历练,我自己养成一种心得,我的手下做出一个软件,给我用的时候,我好歹也是一个程序员出身,也干了这么多年技术和产品,一个功能多动两下鼠标找到了,能难得住我吗?或者说一个按纽文字写的很晦涩,我看一遍,我稍微动脑筋一想就想明白了,但是我脑子里有第二个白痴的我起作用了,如果我看什么东西能够不加思索的去用,我就觉得这个产品很顺畅,但是突然我怔了一下,大家不要笑我,有的时候我亲手设计的产品,设计完了,我用的时候,我就精神分裂了,一个周鸿祎设计的,但是另外一个白痴周鸿祎开始用,用一下怎么就觉得别扭,这几个文字看一下,我就进入了小白状态,我怎么看不懂这几个字什么意思呢,我马上会告诉产品经理,这个体验有问题。

我做产品,至少有一半的灵感从用户那来的,不是说用户会具体告诉你一个产品应该怎么做,这可不能直接问用户,用户具体需求,一个个案需求不能听,那样会被用户牵着鼻子走用户需求同理性,把自己置于用户情景中,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想,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来抱怨,这个抱怨的根源是什么,就会发现,你想得再好的产品,这里都会有很多问题,自己自觉不自觉,做着做着按照自己想法做,从用户出发的思维模式,不断的在内心有天人交战,不断自我挑战,使用户体验能找到最好的感觉

我一直强调用户体验,所有的体验都是要从用户出发,作为我们行业专家,特别是各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是因为你在行业里混久了,经常参加行业高端论坛,结果同行讨论问题,往往同行加强,你讲一个道理,同行一定是认同,你做一个产品,同行一定觉得很认同。但是在中国,往往一个高端人群都很认同的产品,有的时候在中国大量的中低端人群,我们经常说的小白用户,往往觉得很难认同,在中国互联网经常有一个巨大的鸿沟,在高端用户和真正的主流用户,谁能够跨越这个鸿沟,就是谁能够从用户角度出发。


三是处处留心

很多人觉得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在开产品讨论会的时候才叫改善用户体验,下了班或者没事的时候,这事跟我没关系了,这种人很难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产品体验无处不在,任何事情都是产品体验。比如新进到一个酒店,比如坐航空公司的飞机,整个登机过程,机场安检的流程,最糟糕的用户体验,如果不幸摔伤了腿,拄着拐杖去医院,当然很多现代化的医院改善了,但是传统医院的流程,永远不知道先到哪儿划价,然后再去交费、拍片子,让你楼上楼下跑很多来回,包括著名的笑话在北京西直门的桥上,所有司机都会觉得走入了丛林一样会迷路。如果去过美国,美国的路牌和中国的路牌,中国的路牌总是等你看清楚以后,恭喜你已经上错的道路或者你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出口,但是美国路牌在你离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会提醒你。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无处不在,如果能够处处留心,把自己当成一个抱怨的用户,但是把它再上升一个层次,抱怨完了之后,想想为什么会抱怨,这个东西怎么改善,从而看成一个头脑体操,如果我是这个道路设计师,如果我来设计医院,如果我来设计摇控器,大家用的手机、车钥匙,会发现这里面有太多的体验做得很糟糕的东西,但是你来思考的过程,我觉得就是一个提升自己对体验的感觉。

行业专家容易有行业误区,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太熟悉了,审美疲劳了,已经形成惯性思维,有时候做一个小白用户,没有耐心,很暴躁,想想餐馆吃饭,在菜里发现苍蝇,各位怎么感觉,当时就跳起来,恨不得马上跳起来,在你的行业里,用户用你的产品出错了,你会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程序出错了吗,你再重装一遍不就得了嘛。

大家买车的时候,你对车不了解,就会听着推销员天花乱坠,你可能就不关心这个车的某个螺丝是什么做的,可是到自己产品的时候,你巴不得把你的技术细节都展现给用户,也不管用户懂不懂。很多人买家电,真正懂家电的技术吗?很多人因为家电长得好看,或者现场推销员一顿天花乱坠忽悠了,把彩电买回家,买了很多功能回家,回家自己最能用的还是音量键、开关键和频道键,摇控器上大部分键都摸过吗?电视机一定有看照片的功能,你是否把SD卡往里插了呢,你如果插了一次,就会知道这个功能不是给人设计的。

我有时候会说,很多功能做得像找抽型功能,说你没做吧,你做了,这功能都有,功能都能完成任务,说你做了吧,用户用起来很难用,但是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产品都是你做的,你知道细节,你知道流程,你绝对不会骂,你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做得多好,用户不会用,我们研究出一本书21天学会使用什么,我们没准公司靠办培训还能再产生一个产业,今天修手机比卖手机赚钱,这个笑话都知道。

为什么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熟悉的领域处处留心,这是发现用户感受,培养同理心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在上班那几个小时,或者开会那几十分钟里,能让自己无处不在的处在一种小白用户的模式,能让自己在不断的生活中发现体验不好的地方,有人在微博抱怨,射灯不好,这个细节真的留心,处处留心皆体验。过去一个好的诗人,不是天天在屋里看唐诗三百首照着抄就能写出伟大的诗篇,他有赤子之心,有胸怀,到处采风,游历名山大川,和朋友喝酒,像李白一样,才能有这种灵感,很多产品的灵感来自于在产品之外。据说苹果设计师来苹果之前,设计最酷的产品是马桶,很多人觉得很奇怪,怎么设计苹果的人是一个设计马桶的人,你们不觉得在白色上有共同的灵感吗?


四是没心没肺

就是脸皮要厚,不要怕人骂,最好的产品不是完美的,是优美的,是优雅的,能解决用户问题,但是一定不完美,苹果的产品还是有很多缺点,但是有一点或者几点能够对你进行强大的诱惑和感动,这就够了。所以没有缺点的产品不存在,很多设计师做事要求完美,我做产品要求做到极致,而不是完美,完美不可能,要有这种开放的胸怀,能够听到别人骂。甚至竞争对手雇水军来骂我,虽然再难听,我会咬着牙跟团队说说想想产品有什么改进的,让他骂不出。很多设计师出身的产品经理,设计出身,有一颗敏感的心,被老板一批评就蔫了,被同行一挑战,就说我不跟你讨论了,你不懂。

我觉得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结果负责,心要粗糙一点,要迟钝一点,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要能够经受这种失败,因为好的产品,是经过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打磨,好的体验绝对不是一次到位,你是要不断的一点一滴的去改进,只是很多产品的成功,当你们今天去谈论苹果的时候,谈论成功公司的产品时候,一定不要看今天的成功去模仿,一定看他刚起步的时候多么粗糙的原型,读读乔布斯传,看看苹果的真实历史,第一代iPod很多是粗糙,第一代苹果手机跟摩托合作不成功的例子。今天Facebook这么成功,很多人举它做例子,这么美丽的产品,很多人都在抄他的表现,Facebook第一版是什么样子,第一版就这么漂亮吗,第一版有很高明的设计师吗?其实不是,我相信它的第一版,就是为了哈佛女生和哈佛男生做的都是,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让大家上传照片分享照片的一个简单应用。

所以每一个产品最后能成功,都不是一招制敌,更不是一炮而红,而是至少经过三年五年不间断的打磨、不间断失败、不间断的尝试,没有坚韧不拔的心态产品经理很难做出来,做产品某种角度来说,是做艺术品,但是某种角度来说,因为艺术品可以给少数人看,甚至艺术品可以孤芳自赏,但是最终的产品成功还是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它再是艺术品,还是要获得大众的认同,不得不去做很多跟大众沟通,跟市场抗争,跟竞争对手做竞争,原来很多设计师认为自己很不懈干这个事,不得不忍受来自市场各种用户建议、正常的反馈,甚至包括恶毒的攻击。所以没有一颗粗糙的心,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没心没肺的,别人骂我多了,刚开始有感触,后来看多了就习惯了。

所以有这样几个心就具备了产品经理的基本素质:用心、将心比心、处处留心、没心没肺
原文出处:http://zhouhongyi.blog.sohu.com/245941929.html;
含有关联记录 1 个
(10)    转记    评论(1)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持续创新   倾听用户声音   为创业者支招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周鸿祎   专注   尊重用户价值   
360创始人周鸿祎:

小企业要跟大企业竞争,既没有大企业有钱,又不像大企业拥有其他资源,那是不是就没前途了?我觉得这时小企业可以有以下几个做法:

1.要有所创新,做冷门的事,做大企业可能不看好的事情。如果做那种商业模式特别明确,赢利模式特别清晰,谁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我觉得小公司确实没有机会。

2.当年3721做了很久都没有人关注和意识到它的商业模式,360安全卫士刚开始做的时候,瑞星、金山很不高兴,但它们不是互联网企业,而且其实真正的互联网企业也并不关注我们。

3.要小步快跑,持续创新,小公司光靠一个创新点容易被大公司抄,那就坚持不懈地往前走,积小创新成大创新。

4.专注很重要,大企业资源当然多,但它啥都想做,资源必然分散,小企业专注可以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

5.要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倾听用户的声音,尊重用户价值,因为大公司往往更重视自己的商业价值,而忽视用户的体验。
原文出处:http://jacktext.diandian.com/post/2011-07-14/2890430;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产品经理   周鸿祎   
【金错刀:周鸿祎如何打造强悍产品经理】①打压研发人员的专业气焰,放下身段,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 ②小团队,每个团队配有一个产品和技术负责人,最小的只有三个人 ③产品上市前,会先找两个不相关的产品经理来为产品挑刺,然后让产品经理与他本人的争吵,再推出,再快速迭代。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Netscape   苹果   乔布斯   融资   微软   周鸿祎   
周鸿祎:对创业者来说,钱多不一定是好事。只有缺钱,才会千方百计去创新。钱多会产生虚幻感,以为用钱可以砸死巨人,Netscape就是教训。我认为1997年回归苹果的乔布斯是缺钱的创业者,他大砍业务线,与敌人微软合作,通过播放器这个微小的点,打了一场耗时十年的侧翼战。若苹果当年不困窘,能有今天的创新吗?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708942053/yCV3uc2Rs;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周鸿祎   
【周鸿祎:做产品要避开三个禁忌】
?放弃自我从用户出发:不能把自己当成典型用户来思考
?克服成功的幻觉:当产品小有收获时,不要固步自封。
?既要尊重用户的意见,广泛倾听用户的意见,又不能被用户牵着鼻子转专,要遗忘一些用户的要求,进行二次加工,把表面的东西剥掉,找到内在的需求。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颠覆式创新   微创新   周鸿祎   
周鸿祎:最近有创业者问我如何颠覆式创新?我说先别忙颠覆,它不是揭竿而起,更不是聚众闹事,没那么宏大。你可以先把行业巨头做的产品看一看,收费的能不能变免费,贵的能不能变便宜,复杂能不能变简单,麻烦的能不能变方便。如果能找到,那么恭喜你,你从微创新起步,有可能实现颠覆式创新。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708942053/yBz1kDQAr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马化腾   微信   移动互联网入口   周鸿祎   
移动互联网入口抢夺升温 微信周边成投资热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成用户主流上网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加入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入口争夺,以携程为例,近日在北京发布无线应用群的战略部署,携程CEO范敏将无线事业看成是携程两次创业的创新支点。

更早之前,百度宣布将开放包括云存储、大数据智能和云计算在内的核心云能力,并推出“七种武器”,欲与开发者一起搭建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腾讯CEO马化腾(微博)更表示,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都应勇敢拥抱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旗下微信如今用户快破2亿,据腾讯科技了解,围绕微信周边应用开发渐成投资新热点,吸引不少投资人关注。

争抢“船票”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恐慌

此前,腾讯CEO马化腾表示,移动互联网百花齐放,但也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一款应用不能在5到10秒内吸引住用户,用户就很可能抛弃这个应用,因此一款产品决胜期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如果一个月内不行,后面可能是死路一条。

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周鸿祎坦言自己很恐慌,因为很多企业均不是被对手颠覆,而是被行业变革颠覆。实际上,移动互联网领域所有互联网企业均是摸石头过河,谁都不知道怎么做,每个人内心都有恐慌。

周鸿祎则提出移动互联网“船票”概念。周鸿祎认为,360没有获得“船票”。“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还早着呢。”在周鸿祎看来,要获得“船票”最直接的办法是,贴近用户需求,哪怕找到一个很小的点,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而不必做很多APP。

自去年以来金山在不断向移动互联网转型。金山CEO张宏江认为,对于金山来说,希望用户基础不断扩大,黏性不断增加,用户体验能够不断完善,当金山做到这几点时,本身会变成一个平台公司,那个时候就能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

大众点评网联合创始人龙伟透露,到目前大众点评网手机客户端用户已超过4000万,移动端流量占到40%。移动互联网很大,不能只有微信、微博获得“船票”,生活服务,吃喝玩乐是其中重要一环,大众点评网不能说已获得“船票”,但会活得不错。

网易被认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缺乏一个有力渠道。不过,网易高级副总裁周枫认为,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归根结底还是用户基本需求。微信就是因为抓住朋友关系。“你可以去想用户真正在乎的还有哪些,不仅仅是个简单产品,可能还有商业行为,比如购买东西就是非常关键诉求。”周枫认为,解决好这些需求就能诞生非常有价值的应用。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整体看无论做什么移动互联网应用,到现阶段没有一个亿用户规模,都不能算拥有“船票”,这是“船票”的唯一标准,当拥有这一亿用户时,自然可以延伸很多其他业务。

微信周边应用开发成投资热点

率先取得“船票”的微信用户量在急剧增加,据马化腾透露,微信在今年三月注册用户突破1亿,这距离微信的推出仅仅过去14个月时间。马化腾还表示,用户过亿半年后,微信将在本月引来第2亿位注册用户。

微信已成一种生活方式,走在国内大中城市街道,无数人群在使用微信。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用户量提升,微信商业价值也开始呈显,并成为开发者和投资人关注沃土,已有不少开发者和投资人关注微信周边应用开发,希望从中找到商机。

这如同新浪微博仍在大幅亏损,但为数众多的营销机构通过微博大赚特赚。据腾讯科技了解,京东一年在微博方面投入多达千万级别,苏宁官方微博委托给公关公司运营,一个月花费几十万。在不久前的京东、苏宁大战中,背后都闪现营销机构身影。

据一位开发者透露,早在一年前很多名人大号转发一条微博就可轻松赚取数千。“不过,如今微博黄金时代已落寞,我们开始向方向瞄准到微信。”这位开发者说,正是因为这是块待开发地,不仅可以捷足先登,还可以获得更大扶持,所以商机无限。

艾媒咨询CEO张毅透露,最近接触一批投资人,很多人希望通过自己找到一些围绕微信来开发的产品。微信为大量开发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背后商业价值只是等待有效的挖掘。“大家有这样的想法在于微信用户群高端,具有很大开发的价值。”

事实上,微信刚推出第一天腾讯就开始建立它的开放平台。腾讯称希望其他应用,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应用都可以和微信做整合,从而让更多中小企业及个人用户能够享受微信的整个通信基础架构和它社交的能力。
原文出处: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2-09-14/1236651.s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360   3721   百度   流量变现   奇虎360   入口   雅虎   周鸿祎   
周鸿祎十年复仇: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从2003年出售3721给雅虎到现在,周鸿祎也从而立之年到现在的四十知天命,进入雅虎中国斗争受挫转行到IDG做投资,再到做投资进而掌舵奇虎这家公司(三际无限),频繁转型搜索、问答却不得路而出,最后依靠一款安全软件在流氓软件满天飞的年代一飞冲天。

安全软件、网址导航、浏览器成功构筑了奇虎360的金三角,纽交所上市之后老周好像也圆满了,成功跻身大佬之列。但老周是有遗憾的,他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卖掉3721是一个错误选择:

当时3721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了,如果我没有把它卖掉,而是将不好的用户影响修正过来,现在它至少可以跟百度平分中国市场,3721是一个至少几十亿美金的教训。

百度目前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而奇虎360市值25亿美元仅为百度的二十分之一。如果说奇虎360是二婚,那错过的3721则是老周永远无法忘怀的原配,甜过初恋。周鸿祎从雅虎出来做反流氓软件,几乎是把3721亲手扼杀。

终于老周还是决定再进搜索市场,在本月18日正式推出了360搜索服务。尽管目前只是融合了各家搜索服务的“综合搜索”,但做过3721网址实名的老周比任何人都清楚入口的重要性。

无论网址导航、浏览器搜索框还是团购开放平台,都体现了他对入口的强烈企图心,寻找并霸占入口-流量变现是他擅长的游戏规则。这次老周挑上的是老对手,现在的中文搜索一哥百度,无论从早期的流氓插件还是3721搜索,他对这家公司拥有丰富的斗争经验。

这一次,他要百度的命!

无论是安全软件、浏览器、导航都为他累积了足够的资本,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从哪里搜索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搜索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而浏览器、导航都有了固定的用户搜索量。这一次,他希望更多的用户记住360搜索,而不是百度,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舍弃短期的搜索分成收益。

以最快的速度,旗下浏览器与导航的默认搜索都换成了360搜索,金山网络CEO傅盛宣称360搜索已经占据超过10%搜索份额,尽管这个数字并不完全精确但仍然有一定趋势价值。

百度也很快进行了反击,流量变现模式是百度的命根子,入口品牌减弱意味着命脉被老周握住了,百度知道迅速对360搜索用户给出提示,要求设置百度为首页,并且这一提示可能在未来扩大到网页搜索。

对于周鸿祎而言,战斗就是生活,他需要倾尽全力去跟百度再搏一把。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赤壁怀古词
原文出处:http://tech2ipo.com/55161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业起步   王利芬   周鸿祎   
王利芬:这段话对创业者是很好的提醒:周鸿祎 :创业至少需要9年:3年摸索,3年深抓,3年爆发增长。1. 许多你仰慕的成功企业其实都是熬出来的。2. 不要期望超常规提速,不要陷入成功的幻觉,不要为抢规模、抢上市连毛利都牺牲掉。3. 违背了最基本的商业规律,最后就会被最基本的问题绊倒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233536692/yyrQi4BKt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