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沟通   管理思维   顺序   效率管理   中标软件   
管理思维课上,老师邀请到了中标软件韩乃平为我们讲课。
上半场,韩总分析信息产业和中国的基础软件的行业及发展趋势,以及在国家战略扶持下的企业应该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个行业我不懂,没太多感觉。
下半场,分享管理心得,说得非常好,非常实在。印象特别深刻的——
一、在效率管理上,解决问题有顺序
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必须有顺序,但我以前理解的顺序是指一堆事情摆在面前,我们要衡量重要性、列出优先级来依次解决,韩总提到了另一种层次的顺序。他以效率为例,分为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人员效率,三者是分层次的,劳动效率是关系到业务定位、产品差异化和商业模式这些问题的效率,是决定后面两个效率能不能发挥出来的基础,如果这效率解决不了,后面的费再大的劲儿也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无效的;解决了第一个效率,再去解决第二个效率,要考虑组织架构是不是合理、流程是不是高效、考核激励等措施是不是有利于提高效率;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再去解决第三个效率才有意义,主要是员工本身的能力和岗位匹配度的问题。
二、沟通
韩总在讲沟通时,有几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刚好也是我在上周录视频课堂讲职场沟通中谈过的,比如先处理问题,再谈责任,“避免面对争议你错我对”“侧过身去面对结果”(对事不对人的一种态度和方式)等。
还有一点很有启发:沟通中,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问题”,什么是“约束条件”。问题是短期内能通过努力解决的,约束条件是相对客观的,短期无法通过主观努力解决的束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为了赶工期,工人要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但如果这个月天天下雨,无法施工,这个就是约束条件。我们很多人为了一件事争吵,可能连什么是问题什么是约束条件都没分清,就很难达成共识。
   转记    评论
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管理思维   
中标软件韩总来到管理思维的课堂,讲了好多信息化产业和基础软件的话题,囫囵吞枣之后,最有启发的是这个词:弯道超车。
   转记    评论
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IBM   管理思维   领导者   银湖计划   
我答应孩儿要在凌晨一点之前写完管理思维的作业。兑现:)。

《银湖计划》这篇文章不错,今天读的仓促,值得再读。

我一直坚信,一个伟大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位或几位伟大的领导者。所谓的优秀文化、优良制度、精良团队等等这些软性的、硬性的基础和资源,其作用都稍逊色于领导者的魅力和智慧。
《银湖计划》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观点:“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多大的企业,都需要在最高位置上有一名领导——不只是一名经理。这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异,而整个知识体系都是围绕着这种差异成长起来的。”“公司需要较少的管理,更多的领导。人们想被领导,而不是被管理。”“领导不是一点点的推进组织前进,而是重新塑造和变革组织。

《银湖计划》中提到:“优秀的领导者应善于管理两种时间,一个是现在,另一个是未来。
在谈到打破壁垒的话题时,文章提到:“我们不可能独自去做事情。”

   转记    评论
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改变规则   管理思维   微决定   
高老师的管理思维虽然讲得不好,但他毕竟是有过很多学术研究和实战调研经历的,可能是因为外事活动太多,没时间备课,所以让人觉得每次都是草草的几页ppt,浅浅的几个案例,总是点到为止从不深入讲,而且让人总觉得那些案例都比较过时。
不过,放下这种成见,有时还是能得到一点启发。比如上堂课讲到的,“改变规则”,值得我们自己去思考。他举了一个葡萄酒的例子,说知名的葡萄酒是看产地,看“出身的”,出身好的酒口感涩涩的酸酸的,微苦,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品酒会,酒庄主人问他哪个酒更好,他说了一款微甜的,大家都表示不屑,因为那款酒最便宜。老师就问大家,说酒好还是不好,难道不能以顾客的口感为标准来衡量吗?一定要以产地出身作为标准吗?
今天的微决定就是,要坚持听完高老师的课,努力发掘有启发的点。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