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沟通   管理思维   顺序   效率管理   中标软件   
管理思维课上,老师邀请到了中标软件韩乃平为我们讲课。
上半场,韩总分析信息产业和中国的基础软件的行业及发展趋势,以及在国家战略扶持下的企业应该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个行业我不懂,没太多感觉。
下半场,分享管理心得,说得非常好,非常实在。印象特别深刻的——
一、在效率管理上,解决问题有顺序
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必须有顺序,但我以前理解的顺序是指一堆事情摆在面前,我们要衡量重要性、列出优先级来依次解决,韩总提到了另一种层次的顺序。他以效率为例,分为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人员效率,三者是分层次的,劳动效率是关系到业务定位、产品差异化和商业模式这些问题的效率,是决定后面两个效率能不能发挥出来的基础,如果这效率解决不了,后面的费再大的劲儿也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无效的;解决了第一个效率,再去解决第二个效率,要考虑组织架构是不是合理、流程是不是高效、考核激励等措施是不是有利于提高效率;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再去解决第三个效率才有意义,主要是员工本身的能力和岗位匹配度的问题。
二、沟通
韩总在讲沟通时,有几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刚好也是我在上周录视频课堂讲职场沟通中谈过的,比如先处理问题,再谈责任,“避免面对争议你错我对”“侧过身去面对结果”(对事不对人的一种态度和方式)等。
还有一点很有启发:沟通中,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问题”,什么是“约束条件”。问题是短期内能通过努力解决的,约束条件是相对客观的,短期无法通过主观努力解决的束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为了赶工期,工人要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但如果这个月天天下雨,无法施工,这个就是约束条件。我们很多人为了一件事争吵,可能连什么是问题什么是约束条件都没分清,就很难达成共识。
   转记    评论
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冲突   沟通   谈判   团队   信任   郑晓明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课堂笔记及心得,第五讲,郑晓明教授
主题:团队、冲突与沟通(二)

一、关于团队里的榜样
先问问自己:企业里树立榜样(先进、劳模)是不是正能量?
郑老师的一项调查研究(已经通过国际评审的一审,进入二审,将成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表明:
1.对其他员工,整体上看是有积极影响的;
2.对“榜样”自己没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表示了企业对他个人的肯定,但并没有对他今后行为的激励作用);
3.如果“榜样”不是大家心目中认同的榜样,就会有消极影响;
4.如果“榜样”尽管不是大家心目中认同的榜样,但是大家对组织有高度认同感,也不会有消极的影响。
这个研究结果说明,第一,我们不能对榜样今后的工作成果抱有太高的期待值,第二,企业中要避免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缺失。

二、建立信任
信任结构:
1.正直
2.能力
3.一贯性
4.忠实
5.开放
其中第1和2,占到85%的权重,非常重要。
背对背的信任才叫信任。
上级对你的信任更重要,因为下级对你的信任往往取决于你的上级对你的信任。
迅速建立信任的方式,可以适当暴露自己的弱点(当然不能是致命的弱点)或不开心、不幸的经历。——这一点有的同学提出异议,我觉得其实老师讲的都是一些可选的方法,而且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方法,用不用、怎么用取决于自己,我理解这点就是适当的示弱。
中西方对于”信任”的理解和做法不一样,西方人对人信任,是开始假定对方值得信任,直到对方做出了一件不值得信任的事,丧失信任;中国人对人的信任,是开始假定不信任对方,直到对方出现一系列值得信任的事才真正建立起信任。很有意思。

三、沟通
(一)沟通的功能
1.激励!!!
2.控制
3.情感交流
4.信息交换
沟通重在平时、重在过程!不能等有事情了才去沟通。有效的沟通必须主动给予和寻求反馈(这一点在《创业维艰》里诠释的很生动)。有的企业已经在用制度保障反馈,比如“5小时复命制”。
(二)沟通的本质
沟通的本质不在于信息发出者,而在于信息接收者,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对方理解你说什么。
郑老师: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
”对不起“男女理解的不一样。
(三)最高境界
听要听到别人很愿意说;说要说到别人很愿意听——卡耐基的名言,出自《人性的弱点》
我深深赞同这个观点:你在哪里远远比你是谁更重要!
(四)谈判
关于谈判,郑老师有个独特的观点,他问我们:什么事是谈判时最不能做的?我们猜来猜去没有猜到他的心。他说:对方第一次报价你就接受,是最不能做的事,不管报价有多低。他的理由和我们想的也不太一样,他说高手过招,期待的是“谈判”,你第一次就直接接受对方报价,对方自信心受挫,也享受不到谈判过程的乐趣,还会对谈判产生怀疑。
老师有一个发现和我极度极度共鸣:人生谈判能力最强进的时候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谈判风格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他们是“决不妥协,除非交换”。
   转记    评论
in《 清华MBA学习
要点: 冲突   沟通   社会学   团队   心理学   郑晓明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课堂笔记及心得,第五讲,郑晓明教授
主题:团队、冲突与沟通(一)

最近学的两门课——伦理与社会责任、组织行为学——是我最爱的两门课,前者可以通过经典案例自省,后者是理论与管理实践反复相互作用的基础。如果说DMD和管理经济学中我们了解了“术”,这两门课是让我们领悟“道”

故事:
1.羚羊。有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视频,猎人将一群羚羊逼迫到悬崖边上,悬崖离对面山顶的距离是一下子跳不过去的。为了节省子弹,试图将羚羊们逼下悬崖自尽,没想到,羚羊自动分为了两排,一排年纪大的,一排年纪小的,老羚羊一个个一跃而起,跳到两个山顶之间的距离,小羚们一个个踩着老羚羊的身体当跳板,几乎都跃到了对面的山顶,得救了。
2.骆驼。动物世界中,一群骆驼口渴多日,终于找到一口井,但井太深,骆驼们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喝到水,这时候,大骆驼就一个个跳进井里,水面升高,其他骆驼喝到了水。

当代中国,正逐渐由崇尚个人领导力的管理时代,走向团队领导力的管理时代(柳传志是很成功的将个人领导力转换为团队领导力的领袖,而任正非这方面很苦恼,导致华为的接班人定不下来),当团队成员都能将组织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团队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无论多艰难。(所以,我觉得好的领导者要做的是,在尊重个人价值的前提下、设法增强人们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可,促进团队成员认同集体利益)。

郑老师课件里的“群体互动过程”使我们受到非常大的启发:
1.社会(群体)压力
2.参照群体
.从众
4.社会助长作用
5.社会懈怠或群体惰性
6.去个体化
7.社会认同与群体无知现象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的一些研究结果,回放了一些社会现象(有试验、也有真实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球迷闹事、为什么有群殴事件、为什么大家对呼救者冷漠、为什么美国的乖乖女会残暴的虐囚。当我们明白了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我们将知道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如何避免伤害的发生。比如处理群体事件时的核心思想是:避免群体事件中的人“去个体化”,要让他们清楚的认识他们自己是谁,他们是和其他人有区别的“他自己”。比如应对多数人赞同一个你不同意的方案的局面时,破局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从众心态反击从众心态

我发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多数人已经能够做到不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评价一个事件,很多人也可以做到思考现象背后(比如人们不救助呼救者、比如暴徒群殴)的道德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这次课我们学到的,是用另一种趋近科学的方式,认识到现象背后的心理学问题、人类本性的问题,而非简单的道德法律上的纷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单单评论是非善恶。正如老师所说,我们的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应把增强人们内心的强大作为重要目的之一。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我和我的团队
要点: 沟通   
#融资策略#Real Ventures-Mark MacLeod:跟创业者面谈之后如果我有兴趣跟进,而创业者反馈不积极或准备材料太拖延,我很快就会丧失兴趣。1.说明他没准备好跟投资人合作,创业者没准备好业务规划、财务预测等就不要找投资人融资;2.时间越拖延,就越可能意识并不是非投不可,越有可能遇到更好的投资目标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737416953/z5SOTrF2o;
2012-11-19 11:46    转自 zhuo
   转记    评论
in《 我和我的团队
要点: 沟通   占据上风、稳固地位   
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在和公司总部行政、市场、hr等后台服务部门或平级业务部门打交道时,一定要把握一切机会占据上风,尤其是第一次打交道的时候,绝对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要让后台服务部门知道:你们是为我们服务的,不是“管”我们的,该你们做的事情别想推回给我们做;要让平级业务部门知道,我们也是向老大直接汇报的,不要对我们指手画脚。
作为独立业务部门的后台管理者,在和业务人员们打交道时,也一定要把握一切机会占据上风。当然,第一理念是服务,帮大家争取更多利益、创造更多便利,得到大家尊重甚至依赖;也要让大家明白,我们承担着管理职能,服务是管理的一种人性化表现而已。
(1)    转记(1)    评论
in《 我和我的团队
要点: 沟通   针对沟通对象选择方式和语言   
早上总部的一个老同事杨打电话给我,请我帮她想几句“好词”。原来是一个老总上厕所的时候,总是发现有人吐痰吐在地上,很生气,让杨打印出警示标语贴在洗手间。我想了想,和杨说,对于没有素质的人,写些优美含蓄的话可能是不管用的,干脆就写:请不要随地吐痰!!像“爱护环境爱护家”、“优美环境优美心情”之类的,看着好看,怕那些没品的人看不懂啊!
对于素质低的人,就得用最直白的话。
   转记    评论
in《 我和我的团队
要点: 沟通   
无论什么事,沟通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你要根据对方的风格判断用什么方式、语气沟通,批评、指责或是小小的威胁,只是手段而已,如果我不吃你这一套,请你换个方式。
(10)    转记(1)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