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分享愿景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团队参与决策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世界上有两类软件公司:一类像工厂,而另一类像电影摄制组

前一段时间,程序员问答网站Stackoverflow上有人提问:“我们都知道编程比做甘特图(项目进度管理图表)要更难,而且程序员加班也更多,那为什么 IT 公司里 PM 和 BA 的工资比程序员要高?” 英国的 Vlad Gudim 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答复。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工作在一个什么样的软件公司和环境。

简单回答,原因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按照职位在公司的层次和等级发工资的社会。但是这个答案并不完整,因为我们没有回答为什么 PM 和 BA 职位的等级在很多软件公司里比程序员要高,也没有回答为什么很多软件公司要选择这种等级制度的管理方式;这两个问题其实才是最值得探讨的。

概括地来讲,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做软件的公司:一种类似于工厂,而另一种类似电影摄制组。

工厂型的软件公司起源于 MIT Sloan 管理学家 Douglas McGregor 提出的激励理论Theory X:普通员工是懒惰的,而且需要不断的监督和管理;员工来工作只是为了拿工资;经理的能力永远要比手下的员工强。在这种管理理念的影响下,我们会认为团队的领头可以代表,甚至于替代他的整个团队,而团队成员只是完全可以互换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唯一价值就是帮助领队完成任务。因此,这类公司都采用等级制度的管理方式,工作的分配也很单一。

软件工厂的管理层认为软件是可以通过一个很明确的流程生产出来的,而这个流程需要 PM 的监督和 BA 写出来的软件 specs。生产过程本身只要有足够合格的但是可以随时替换的程序员和 QA 就搞定了。当然项目的预算和最后发布的产品也都是 PM 和 BA 说了算。

软件工厂的经理人是很容易识别出来的,因为他们在形容软件制作时会经常提到“资源”(指的是他们团队的成员)、“流程”、“运营效率”、“质量监控”等工厂生产业的术语。

而另一种软件公司类似于电影摄制组,他们的管理理念来源于 McGregor 提出的Theory Y:他们认为员工是自觉而聪明的,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对待工作像小孩子对待玩耍一样。这类公司认识到个体工作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的能力有可能远远大于管理人员。当经理不可以代表和替代所有手下人的时候,等级制度的管理方式就不太好使了。人们需要在一种更扁平化的团队结构下互相合作,工作的分配也更加多样化,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多种能力。

摄制组类软件公司的“导演”会意识到如果想做出一个很好的产品,他需要很牛的人加入他的团队,而他需要给这些人一个可以尽情发挥与合作的环境。导演这个角色给予他人灵感,而且掌控大方向,而不是单纯的管理者。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最后的产品是团队上所有人性格和思维的体现,而不是某某 BA 写出来的软件 specs。

在工资方面,软件工厂会认为在等级化组织顶端的 PM 和 BA 是最有价值的,所以自然会给他们最多钱。团队的其它成员只要差不多,会把 specs 变成代码就可以了。PM 和 BA 会勾心斗角全力维护他们在顶端的位置,不与团队成员分享很多有关项目的信息。没有这些信息,团队成员无法自己做很多设计上的决定,所以只能听从命令,按照 specs 来写代码。这种情况会构成一种恶性循环,软件工厂的程序员会真的变成像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一样,只会做技术上复杂,但是实际上重复性很强的工作。

相比之下,摄制组类软件公司会更加平等;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可以参考有关项目的所有信息,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设计决定。谁有能力谁就可以来领头项目的某一部分,而工资的分配是依据这个人给团队和产品带来了多少价值。在这种公司里面,PM 往往不负责产品设计和创意,而仅负责一些行政和与外界打交道的事情。BA 的职位可能根本就没有,而是所有团队成员都承担一些软件 spec 的编写。

当然,你应该知道很多大公司的内部 IT 部门和外包类软件公司都是像我所形容的软件工厂。在这些公司里,PM 和 BA 的工资比程序员要高,而且程序员很难改变管理层做出的设计决策。

成功的软件公司往往倾向于电影摄制组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做出最优秀的软件。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201366.html; http://programmer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5776/why-do-business-analysts-and-project-managers-get-higher-salaries-than-programme;
关联记录:
(18)    转记(1)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李开复:【如何让员工在工作中保持快乐高效1. 明确目标,给予员工积极回馈;2. 根据员工的自身特点分配工作责任;3. 尽可能透明决策过程,保持公平;4. 与员工多交流公司目标,并探讨采用策略的可行性;5. 使员工尽可能对公司未来、产品未来产生自信。


Ways to Be Happy and Productive at Work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97161814/z7ajSq7XN; 英文: http://blogs.wsj.com/source/2012/11/25/five-ways-to-be-happy-and-productive-at-work/?mod=e2tw&sf7467318=1;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王利芬
创业最累的是,你看到了前方的道路还不够,重要的是你要让团队也看到。其实看到就实属不易了,让其他与你不同的人看到更不易。所以,当你的团队成员相信你,他们哪怕一时看不到,只要跟着走也没有关系,就怕那些自已看不到但又不全相信别人的人,每走一步都有疑问,这样大家走起来就比较费力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233536692/z0bljCM81;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愿景目标要简单具体鲜明   
【如何让员工心怀梦想】1、目标必须具体鲜明:即使半夜叫醒员工他也能回答;2、必须坚持不懈谈论组织梦想,要说到被当成废话为止;3、要对每个人传达企业梦想,尤其是基层员工,而非只同自己最接近的同事交流;4、员工酬劳一定要和实践企业的梦想挂钩,别拿“面包总会有”糊弄人。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2160371650/z5JLh1jsc;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承担责任   分享愿景   服务精神   沟通能力   肯定员工   控制情绪   倾听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困难时期创业者应具备12项素质】1、倾听能力。2、肯定员工。4、沟通能力。5、坚持长期战略。6、控制焦虑情绪。7、服务精神。8、承担责任。9、利用情感因素。10、分享公司愿景。11、保持冷静。12、像新人一样思考问题。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870490225/z4mbTvk8O;
(10)    转记(1)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不患寡、患不均   诚信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授权放权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找更优秀的人   自身素质要求   最好的投资在于招聘   
【九种最重要的领导力】1. 愿景比管控更重要;2. 信念比指标更重要;3. 人才比战略更重要;4. 团队比个人更重要;5. 授权比命令更重要;6. 平等比权威更重要;7. 均衡比魄力更重要;8. 理智比激情更重要;9. 真诚比体面更重要。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97161814/z47EdkBPQ;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管理本质是和很多人一起完成伟大理想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雪莉 桑德伯格   一定要雇一流的人   一个人如果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那就永远无法达到那个目标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找更优秀的人   
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公司建设三原则
来源:财富中文网作者:Patricia Sellers2012-10-30 10:04:16

看来Facebook知道如何“成长”。此前每个人都喜欢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Facebook,但周二该公司在盘后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盈利超过市场预期,营收几近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大涨。

其中,Facebook首席运营官(COO)谢丽尔?桑德伯格可谓是功不可没。身为该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手下的第二号人物,她学到了不少有关如何扩大企业规模的法则。2001年,桑德伯格加盟此前任职的谷歌公司时,谷歌拥有约275名员工。桑德伯格回忆说,当她在2008年离开谷歌,转而加盟Facebook时,谷歌已拥有约2万名员工。过去的四年期间,她亲眼见证了Facebook的员工人数从550人扩大到4,000人以上的历程。仅在过去的一年里,Facebook的活跃用户人数就增长了26%,达到10亿人以上。

当桑德伯格因故而遗憾地无法出席《财富》杂志今年举办的“最具影响力女性峰会”时,我问她是否能做些别的事情来弥补这个缺憾,比如:分享她在扩大组织规模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她同意了,并就任何公司在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如下总结:“一个人如果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那就永远无法达到那个目标。”

桑德伯格称,在和谷歌CEO拉里?佩奇及Facebook CEO扎克伯格相继共事期间,她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她在扩大组织规模方面归纳出如下三个指导原则:

1.目标设定要目光远大

桑德伯格表示,虽然管理是“管理企业的科学,但领导是一门实现目标的艺术——而且实现的目标不只是管理学认为可能达成的那些目标。”在设想目标时目光要放得相当远大(比如让世界变得更加开放,而且联系更加紧密——这是扎克伯格抱有的愿景),让企业员工为之振奋。员工们之所以跟随企业领导人,不仅是因为他们这样做可以获取薪酬,而且是因为他们相信企业领导设定的宏大愿景桑德伯格建议:“要向员工们反复阐明企业设定的使命。只有通过向员工阐述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并且把与员工沟通的话题锁定在这个愿景的框架之中,才能促使所有员工把精力都凝聚在宏大的目标上。”

2、人才招聘要目光远大

桑德伯格在谷歌工作期间负责的业务部门的员工人数在五年内从4人增加到4,000人。这就意味着,最初的四名员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当于10至15年的增员工作。桑德伯格从中吸取到一个经验:她说:“招聘那些你认为未来要用到的人,招聘那些资质更高、更有经验、或者刚刚毕业但能够超预期完成工作的人。”确保现在招聘来负责管理100名员工的管理者,在手下员工人数扩大到1,000人时也能胜任相应的管理工作。

3. 制订计划要目光远大

桑德伯格在谷歌工作的初期,她和同事们会在每个人的生日当天举行庆祝活动。桑德伯格回忆说:“问题是,六个月之后我们的员工人数增加了那么多,我们根本不可能在每个员工的生日当天为他们举行庆祝活动。”于是,谷歌就改成了每周、每月、然后每季度为当周、当月、当季度生日的员工集中举行一次庆祝活动。桑德伯格回忆道:“那时我们每次都准备了特大的单层四方蛋糕,上面裱有所有过生日的员工的名字。如果当初我在制定庆祝员工生日活动时考虑得更加长远些的话,我早该意识到,为每位员工在生日当天举行庆祝活动的制度在员工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行不通了。”桑德伯格建议说,在计划重大活动以及庆祝活动时,必须考虑到是否能够适应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比如,扎克伯格倡议并且主持的编程马拉松(hackathons)大赛——在此期间Facebook的工程师们以及技术天才会聚在一起,分享他们在各自主要工作之外开发的产品和功能。“无论是三个人、三千人甚至三万人(如果我们公司规模达到如此水平的话),这项活动都可以进行,”桑德博格一边说,一边梦想着Facebook的未来

原文出处:http://xueyuan.cyzone.cn/guandian-guandian2/234427.html;
(8)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管理本质是和很多人一起完成伟大理想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团队文化和氛围   一定要雇一流的人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招最优秀的人、给最大空间、看最后结果、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找更优秀的人   
李彦宏:管理本质是和很多人一起完成伟大理想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理想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来学管理,它的本质不是一个人完成一个理想,而更多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一个理想。”10月27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2010级EMBA毕业典礼,百度创始人、中欧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李彦宏出席毕业典礼,作为唯一受邀企业家发表演讲,并与中欧商学院战略学陈威如教授及近百名学员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深度对话。

据悉,作为全球超大的EMBA项目,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次采用京沪校区同步直播形式举行毕业典礼。当天,北京和上海共有超过700名来自各行业的高级管理者同时毕业,身着学位服,与家人共同分享人生中重要的收获和喜悦。

 “面对困难要back to the basic(回归原点)”

李彦宏在演讲中坦陈自己创业碰到困难时的心境:“百度的创业过程到今天为止已经快13年了,中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每一年大概都有一两次会觉得这个事情太难了,真的做不下去了,这道坎如果过不去的话,这个公司就要完了。”

“当面对问题时,要back to the basic(回归原点)。”在李彦宏看来,相比美国公司较早就形成由职业经理人负责运营的惯例,在中国,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基本上都是创始人在做CEO。“做一个企业无论大小,一定是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难,觉得自己心中还有理想,还要努力去完成它,这些困难就不算什么。”

而谈到自己用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李彦宏表示:“这个理想应该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但是我每过一天都在逐步地接近理想”,而追根溯源,正是他读研时美国教授一句“中国有计算机吗”的提问,让他下定决心要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一番事业,扭转对于中国的偏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务长约翰·奎尔奇教授也在致辞中介绍了邀请李彦宏做毕业典礼演讲的原因。在他眼中,李彦宏代表了21世纪企业家的形象,“如果你去百度,会发现那里充满了学习的氛围,百度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地方,大家集思广益,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作为管理者最需要去认真思考的是人”

在演讲和对话中,李彦宏多次强调百度的人才理念,即招超优秀的人,给更大的空间,看最后的结果,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来学管理,它的本质不是一个人完成一个理想,而更多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一个理想”,在李彦宏看来,作为管理者最需要去认真思考的是人。

如何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是我最近一两年经常思考的。一个近2万人的公司,每年一两千毕业生招进来,里面一定有非常优秀、非常有潜力的人。怎么让这些人被识别出来,让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获得相应的认可,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百度最高奖和编程马拉松。”

以“百度最高奖”为例:以100万美金奖给一个小于10人、不包括总监级别的小团队,而他们做出的项目必须足够重要、结果远远超出预期。去年,百度一个小团队获奖;今年,则有三个小团队获得总计300万美元的奖金。“后来我再一看,报名明年百度最高奖的项目有100多个。”李彦宏笑着说。而每季度举行的百度编程马拉松,目前已经发展有上千名工程师参与,在24小时内不限方向、做自己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我会去看他们做项目展示。如果创意足够好,就会有人负责跟进,真正地用到百度的产品、技术里,真正推向市场。”

李彦宏对人才管理的探索也在毕业学员中引起共鸣,演讲结束后一位学员对笔者表示,因“百度最高奖”深受启发,“这种激励团队的方式让人印象深刻,把重金砸到小团队里面,激励员工从1个项目到10个项目,再到100个项目的报名,而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大到支撑很多非常优秀、成功的公司在这片土壤上诞生”

“近一两年产业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是移动化。”谈及百度未来战略,李彦宏首先分析了产业变化的大趋势,“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用户正在迅速地从PC向手机迁移,我们在后台看到的这个趋势非常明显,而且比我想象得还要快。”

“当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时,会创造出很多的机会。”在李彦宏看来,这样的趋势是催生百度移动云战略的土壤,也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难得契机,“未来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的无缝结合会产生很多创新,会推动整个产业再向前迈一大步,所以最近一两年,我们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地大。”

“我1999年创业回国的时候,中国的网民人数不到1000万。”在典礼演讲末尾,李彦宏回忆道,“而现在,中国的网民人数有5亿多,是全球第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行业的巨大变化同时印证了中国各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市场已经足够大到可以支撑很多非常优秀、成功的公司在这片土壤上诞生。我很期待也很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在未来一定能够做出让自己感到激动兴奋,让中国感到骄傲,让世界感到震惊的好业绩!”

“中欧的同学其实都是中坚力量,都很优秀,但还没有做到卓越。”一位创业者学员说,他也非常认同邀请像李彦宏这样卓越企业家与大家分享,“在中欧收获最大的一方面是以老师的理论校验我们摸索中的管理方法,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学习做一个系统梳理,今天毕业典礼听到李彦宏介绍百度的成功经验,很多都能验证我们自己的实践,让我们更有信心走下去。”

原文出处: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11879.html;
(4)    转记(1)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不能统一人的思想 但可以统一人的目标   李开复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愿景的力量   
李开复:“过去的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是因为他比别人多知道一点东西。而未来的领导者,则是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GE CEO Jack Welch (杰克韦尔奇)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奖罚分明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团队   团队参与决策   团队管理   以身作则   
团队容易失败的10个特征

特征一:团队成员不经常开会或者只是假装开会。

你和其他团队成员经常在一起开会吗?而且,是真正一起开会,还是假装一起开会?真正一起开会,形式并不重要,而是真正有信息的分享和脑力的激荡,真正在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假装在一起开会,就是走个开会的过场而已。我想我们都开过这样的会议。

特征二:团队成员不了解彼此的目标、压力和需要的帮助。

你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目标、压力和需要的帮助吗?如果团队成员不在一起开会,或者只是表面上在一起假装开会,那么就必然不会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目标、压力和需要的帮助。

特征三:团队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责、权、利的划分

你和其他团队成员之间有明确的责、权、利的划分吗?团队成员必须要有明确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分配,这是建设团队的第一步。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因为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一件事情,如果变成人人有责,最后往往是谁都不负责。

特征四: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互补的能力。

其他团队成员能够给你提供实际帮助吗?团队成员之间应该要能够互相帮助,就像是足球队中,前锋需要人传球,守门员需要后卫帮助防守。这样的帮助,以胜任力为前提。如果某NBA球队选我去跟姚明配合,那么这个球队必输无疑。

特征五:没有明确的团队合作的流程

关于你和团队成员之间怎样配合,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吗?如果不能彼此配合,优秀的球员在一起也要输球,这就是某届奥运会上,有NBA最优秀的球员的美国梦之队只获得铜牌的原因。而要彼此配合,应该有明确的(不一定是书面的)工作流程。

特征六:团队成员不认同团队流程和制度。

你认同团队的流程和制度吗?实际上,许多团队有流程,但是这些流程和其他制度一样,往往只是写在纸上,或者只是停留在团队领导者的嘴上,或者是由公司强迫执行,不被团队成员认同。

特征七:团队成员不能参与团队的重大决策

团队的重大决策会征求你的意见吗?团队流程和制度不被团队成员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制定的时候没有考虑团队成员的意见。并不是说重大决策需要团队成员投票通过,但是征求意见是必须的。

特征八:团队合作得不到奖励,团队不合作也得不到处罚。

如果你帮助其他团队成员,你会得到什么好处吗?团队精神是培养而不是命令出来的,而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薪酬和奖励制度。如果不考核团队合作,不奖励团队合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不会有团队合作。所以,足球队除了奖励射门得分的球员,还会奖励助攻的那个球员。

特征九:团队成员不能分享团队成果

你会因为团队取得重大成果得到好处吗,即使你没有做出直接贡献?如果销售翻了三番,却只有销售人员得到奖励,那么就很可能出现物流部说无法及时送货、财务部说无法及时开票的情况。所以,获得奖牌的足球队,每个人都会上台领奖,包括从未上场的替补队员。

特征十:团队成员不信任团队领导者。

你信任你们的团队领导者吗?如果团队领导者不能以身作则,不能言行一致,将得不到信任。同时,团队成员信任能够带领团队取得成功的领导者。如果一个团队呈现出上面九个特征,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在于团队领导者的糟糕领导,团队将取得失败,团队领导者也无法获得信任。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642482194/z0pjSBxF4;
(14)    转记(2)    评论(4)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王利芬   愿景的力量   
【王利芬:愿景的力量】创业最累的是,你看到了前方的道路还不够,重要的是你要让团队也看到实看到就实属不易了,让其他与你不同的人看到更不易。当你的团队成员相信你,他们哪怕一时看不到,只要跟着走也没有关系,就怕那些自已看不到但又不全相信别人的人,每走一步都有疑问,大家走起来就比较费力。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93725273/z0kG6wklx;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极致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让员工一起成长   为创业者支招   
【关于创业的4点体会一】1)创业的大佬一定是要吃最大的亏,最后占最大的便宜。把早期的安全和利益留给员工,把危险留给自己;2)创业的队伍从上到下,全力以赴,往一个方向用力,做到最专业,只有最专业的才能活下来;3)创业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自我成长的强烈要求,跟不上成长脚步的,就必须淘汰,理性和兽性是最接近本质的,早期人性化,最后大家和稀泥,武大郎开店。4)创业的方向必须是早期团队(至少是核心团队)的共识,这是召唤大家的基石,没有这个共识,坚持不到最后。
原文出处:http://e.weibo.com/2125394667/yFBIv1Q0B;
(7)    转记(1)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