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分享愿景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团队参与决策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世界上有两类软件公司:一类像工厂,而另一类像电影摄制组

前一段时间,程序员问答网站Stackoverflow上有人提问:“我们都知道编程比做甘特图(项目进度管理图表)要更难,而且程序员加班也更多,那为什么 IT 公司里 PM 和 BA 的工资比程序员要高?” 英国的 Vlad Gudim 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答复。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工作在一个什么样的软件公司和环境。

简单回答,原因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按照职位在公司的层次和等级发工资的社会。但是这个答案并不完整,因为我们没有回答为什么 PM 和 BA 职位的等级在很多软件公司里比程序员要高,也没有回答为什么很多软件公司要选择这种等级制度的管理方式;这两个问题其实才是最值得探讨的。

概括地来讲,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做软件的公司:一种类似于工厂,而另一种类似电影摄制组。

工厂型的软件公司起源于 MIT Sloan 管理学家 Douglas McGregor 提出的激励理论Theory X:普通员工是懒惰的,而且需要不断的监督和管理;员工来工作只是为了拿工资;经理的能力永远要比手下的员工强。在这种管理理念的影响下,我们会认为团队的领头可以代表,甚至于替代他的整个团队,而团队成员只是完全可以互换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唯一价值就是帮助领队完成任务。因此,这类公司都采用等级制度的管理方式,工作的分配也很单一。

软件工厂的管理层认为软件是可以通过一个很明确的流程生产出来的,而这个流程需要 PM 的监督和 BA 写出来的软件 specs。生产过程本身只要有足够合格的但是可以随时替换的程序员和 QA 就搞定了。当然项目的预算和最后发布的产品也都是 PM 和 BA 说了算。

软件工厂的经理人是很容易识别出来的,因为他们在形容软件制作时会经常提到“资源”(指的是他们团队的成员)、“流程”、“运营效率”、“质量监控”等工厂生产业的术语。

而另一种软件公司类似于电影摄制组,他们的管理理念来源于 McGregor 提出的Theory Y:他们认为员工是自觉而聪明的,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对待工作像小孩子对待玩耍一样。这类公司认识到个体工作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的能力有可能远远大于管理人员。当经理不可以代表和替代所有手下人的时候,等级制度的管理方式就不太好使了。人们需要在一种更扁平化的团队结构下互相合作,工作的分配也更加多样化,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多种能力。

摄制组类软件公司的“导演”会意识到如果想做出一个很好的产品,他需要很牛的人加入他的团队,而他需要给这些人一个可以尽情发挥与合作的环境。导演这个角色给予他人灵感,而且掌控大方向,而不是单纯的管理者。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最后的产品是团队上所有人性格和思维的体现,而不是某某 BA 写出来的软件 specs。

在工资方面,软件工厂会认为在等级化组织顶端的 PM 和 BA 是最有价值的,所以自然会给他们最多钱。团队的其它成员只要差不多,会把 specs 变成代码就可以了。PM 和 BA 会勾心斗角全力维护他们在顶端的位置,不与团队成员分享很多有关项目的信息。没有这些信息,团队成员无法自己做很多设计上的决定,所以只能听从命令,按照 specs 来写代码。这种情况会构成一种恶性循环,软件工厂的程序员会真的变成像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一样,只会做技术上复杂,但是实际上重复性很强的工作。

相比之下,摄制组类软件公司会更加平等;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可以参考有关项目的所有信息,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设计决定。谁有能力谁就可以来领头项目的某一部分,而工资的分配是依据这个人给团队和产品带来了多少价值。在这种公司里面,PM 往往不负责产品设计和创意,而仅负责一些行政和与外界打交道的事情。BA 的职位可能根本就没有,而是所有团队成员都承担一些软件 spec 的编写。

当然,你应该知道很多大公司的内部 IT 部门和外包类软件公司都是像我所形容的软件工厂。在这些公司里,PM 和 BA 的工资比程序员要高,而且程序员很难改变管理层做出的设计决策。

成功的软件公司往往倾向于电影摄制组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做出最优秀的软件。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201366.html; http://programmer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5776/why-do-business-analysts-and-project-managers-get-higher-salaries-than-programme;
关联记录:
(18)    转记(1)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李开复:【如何让员工在工作中保持快乐高效1. 明确目标,给予员工积极回馈;2. 根据员工的自身特点分配工作责任;3. 尽可能透明决策过程,保持公平;4. 与员工多交流公司目标,并探讨采用策略的可行性;5. 使员工尽可能对公司未来、产品未来产生自信。


Ways to Be Happy and Productive at Work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97161814/z7ajSq7XN; 英文: http://blogs.wsj.com/source/2012/11/25/five-ways-to-be-happy-and-productive-at-work/?mod=e2tw&sf7467318=1;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CEO做什么:找人、找钱   现金流   一定要雇一流的人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找方向、找方法   直击事物本质能力   
【创业CEO:CEO的工作】一个CEO只需要做三件事情:设定公司的长期目标 (Vision) 与策略,并且明确的与所有利害关系人 (Stakeholders) 沟通这些目标与策略;吸引并且留下对公司而言最棒的人才;确认银行里永远有足够的现金.创业 CEO 必须要把这三件事情越做越好,而其他的事情则越做越少

创业CEO:CEO的工作

欢迎来到“创业 CEO”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讨论一个创业者如何教会自己成为一位伟大的 CEO,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公司,往往都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要聊如何做一个好 CEO,我们得先从 CEO 到底负责什么工作聊起。关于这个问题,我最喜欢的定义来自 AVC 上的一篇 What a CEO does:
  zhuo注:http://www.avc.com/a_vc/2010/08/what-a-ceo-does.html   (2012-11-20 14:36)  评论 (0)    

一个 CEO 只需要做三件事情:设定整个公司的长期目标 (Vision) 与策略,并且明确的与所有利害关係人 (Stakeholders) 沟通这些目标与策略;吸引并且留下对公司而言最棒的人才;确认银行里永远有足够的现金。

我喜欢这个定义的原因是它只用了短短的三句话,但却完全抓住了一个 CEO 该做的核心工作。如果一个公司是一艘船,则第一个必须要设定的是这条船要航向的伟大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大家口中的 Vision,很多人称之为“愿景”,但我认为更应该是“预见”– 一个创业者不应该只是“希望”某个未来会发生,他应该是“看见”了未来会这样的发生。当然“预见”与“幻想”只有一线之隔,而这中间的差距就是做功课、观察、分析、辩思、感受。海上常常有迷雾,而这个世界则充斥着杂讯,所以一个 CEO 的工作是从中抽丝剥茧,看穿世界的五个层次,然后预见未来的发生。

这个世界充斥着杂讯,因为电视名嘴、新闻主播、媒体记者、政府官员等等这些拿着扩音器的人,常常并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Jamie Lin

刚出海时你大概只能看到几公里以外的事情,但随着你的功课越做越多,你将能够越看越远、越看越清楚。接着,在锁定了远大的目标之后,你还必须要设定能够达到那个目标的航道 — 所谓的“策略”。如果预见是 Where/Why,那策略就是 How。在创业的世界,几乎不可能是朝着目标直直的前进,就能够达到那个地方的。因为路途中会有很多大傢伙,而你的一支小船几乎不可能与他们竞争。所以“预见”可以是理想的,但“策略”却必须是非常务实的 — 乡村包围城市、破坏式创新、长尾,这些都是缺乏资源的小公司常用的策略。

玩游戏的目标当然是推倒大魔王,但如果一出新手村就直奔魔窟,那显然有点不切实际。一样的道理,所有创业者的目标当然都是征服世界,但在那之前,先把你的国家、你的城市、你的乡镇征服下来,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升级,或许是比较务实的态度。–Jamie Lin

而光是自己看清楚目标、想清楚策略,那还是不够,所以身为一个 CEO,你的工作必须还要加上把目标与策略清楚的向所有 Stakeholders — 也就是团队、股东、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等 — 沟通,让他们能够协助你执行上述策略,一起把船开向那个目标。注意每一个 Stakeholders 需要听到的版本很有可能会不同,你必须要随着他们的理解力、利害关係以及产业知识,选择你应该要使用的版本

另外,注意到这里并没有提到实现策略用的“战术”,也就是“What”。身为一个 CEO,尤其是 30 人以上公司的船长,你需要开始学会把执行面的细节委託给在前线带头冲刺的小队长决策,你只需要确认他清楚的知道公司的目标以及策略,那就够了。

请小队长用他的话告诉你公司的目标与策略,是确认他知道这些事情最好的办法。–Jamie Lin

设定好了目标与航道,再来就是必须要让船前进,尤其在一个知识密集的网路公司里面,“人才”几乎是这里面唯一的关键元素。所以一个 CEO 的职责,就是吸引并且留下好的人才。注意这里的好是指“对公司好”,而不是“强”的意思。公司是一个系统,系统里面需要和谐地协同运作的元件,所以无法与大家一同运作的人,无论他的能力再好,都不是一个“对公司好”的人才。吸引对的人才,把他放在对的位置,确认他热爱他的位置,是一个 CEO 必须要做的工作。

有了好的方向,又有了好的水手,最后,你必须要确认这条船有足够的燃料,而船员们也有足够的晚餐。所以,一个 CEO 的最后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确认公司永远有足够的现金。注意是现金,不是帐面收益,因为你的水手领的薪水一定是现金,他们没办法拿帐面上的数字回家付房租、水电、孩子们的学费。现金哪里来?可以是向投资人募来的,可以是向银行借来的,也可以是在市场里赚来的,无论如何,身为一个创业 CEO,你必须要确定你至少会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下个月水手们的薪水。

当然一个创业 CEO 极有可能还会做很多除了这三件事情以外的工作,但那个时候其实你可以把他当做正在戴着创业者的帽子,而非 CEO 的帽子。当公司越成长,创业 CEO 必须要把这三件事情越做越好,而其他的事情则越做越少。而这,就是成为 CEO 之路的第一堂课。

Mr.Jamie
台北早期风投appWorks共同创办人
原文出处:http://www.huxiu.com/article/6104/1.html;
含有关联记录 2 个
(10)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zhuo注:刚刚看到的一句话。读着想哭。555   (2012-11-16 18:28)  评论 (0)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04150515/z5aUDppPe;
(50)    转记    评论(5)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Just Do It   分享   梦想-目标-计划-行动   为梦想驱动   一个人如果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那就永远无法达到那个目标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正视失败, 拥抱逆境   
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身上学到的五条教训

很多年以前在加利福尼亚卵石滩的一次会议讲话后,我听了一位鲜为人知的日本企业家的主题演讲。他的名字叫孙正义 (Masayoshi Son),他是日本软银公司(Softbank,日本最大的软件销售商)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最近这家日本公司刚刚收购了Comdex展会和Ziff- Davis出版公司。

孙正义对他的子公司的大胆设想给我留下了持久的印象。他想让软银在技术行业变成一家大型基础设施玩家,因此该公司收购了个人电脑行业最大的展会和出版公司,与其现有的软件销售业务共同发展。

如今,软银是亚洲顶尖的互联网电信公司之一,拥有350亿美元的市值。而孙正义这位大胆的冒险家还收购了沃达丰日本公司(Vodafone Japan),他也是电子贸易(E-Trade)、雅虎、雅虎日本、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和Zynga早期的投资者,他现在已经同意收购Sprint Nextel 70%的股份。

作为日本第二首富,孙正义拥有个人净资产77亿美元。你永远不会想到孙正义是在日本西南部一个非法的小木屋里长大的,或者你也不会想到他家人使用一个日本姓氏——安本(Yasumoto)——来隐瞒他们的韩国血统。但是从他年轻时候开始,他对于成为顶级的商人就有很高的期望值,而且他不让任何事情阻止他

以下是每一位现在有抱负的企业家和企业领导者能够从孙正义白手起家的故事中能学到的五条教训。

追逐你的梦想——实际地追逐你的梦想。孙正义对Den Fujita的成功故事非常崇拜,Den Fujita于1971年将麦当劳的第一经营权带到日本,并最终使麦当劳日本变成了一家拥有3800家餐厅的连锁店。孙正义在16岁的时候搬到了加州的伯克利,并开始沉迷于高科技行业。1980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他回到日本创办了一家软件销售公司,软银公司就这样诞生了。有趣的事情是,后来孙正义让他儿时心目中的英雄Fujita加入了软银公司的董事会

要拥有伟大的梦想。要大胆。勇于冒险。孙正义的演讲中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就是他的梦想有多么伟大多么大胆以及他在分享对软银的愿景上有多么开明。我摇着头走开想知道这个家伙还有什么其它妄想。现在我理解了他总是这样,从他十几岁计划创办一家公司到现在想让软银成为世界上前十大公司之一的目标他一直都是这样。这让我想起了尤吉?贝拉(Yogi Berra)的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向哪里,你可能不会到达那里”。

设定目标并且要有计划——但是首要的是要行动。虽然孙正义拥有伟大的梦想和计划并且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实干家。事实上,他曾经打电话到Fujita的办公室,曾经为了见到他的偶像在Fujita东京的家门口宿营。他需要勇气搬到美国,但是他做到了。他需要勇气去收购所有那些公司,但是他从未犹豫过。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软银经过努力成功地成为日本第一个iPhone运营商也是多年以来iPhone在日本唯一的一个运营商。

相信你自己。孙正义早期的事情让我想起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很多事情。他们两个人都出身贫寒,并且都用他们的生命来寻找所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都对抓住机会和遵循非传统方式拥有足够的信心。尽管两个人都没有学习过技术,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个人最后都到科技公司工作了。仿佛硅谷有一个巨大的虚拟标志“如果你想要做伟大的事情并想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做事,那么你已经来对了地方”。

拥抱逆境。回到乔布斯的类比上,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认为他被养父母收养意味着他很特殊。另一方面,孙正义说他从小到大都有一种自卑感,因为在一个种族单一的国家里他的家庭因为其韩国血统而感到羞耻。在逆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变成适应性强、坚持不懈且无所畏惧的成年人。
原文出处: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4901.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不患寡、患不均   诚信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授权放权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找更优秀的人   自身素质要求   最好的投资在于招聘   
【九种最重要的领导力】1. 愿景比管控更重要;2. 信念比指标更重要;3. 人才比战略更重要;4. 团队比个人更重要;5. 授权比命令更重要;6. 平等比权威更重要;7. 均衡比魄力更重要;8. 理智比激情更重要;9. 真诚比体面更重要。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97161814/z47EdkBPQ;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鼓励狼性   李彦宏   团队文化和氛围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百度内部邮件曝光:李彦宏鼓励狼性 淘汰小资

  腾讯科技讯 11月7日消息,近日,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百度内部网上发了一封以“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公开信流传开来。李彦宏在邮件中要求“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并倡导willing to disrupt ourselves(愿意改变自己,通俗地讲是革自己的命)

  李彦宏在邮件中表示,过去几年百度虽然掺了很多钱,但投入不够,当公司业务还在快速成长时,不应该快速追求净利润,应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更多的新业务和创新上。

  李彦宏还称,除了核心业务之外,还应该通过推出浏览器等,引导用户使用百度搜索,但百度现在在这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

  此外,李彦宏一方面鼓励员工多一点狼性,需要有敏锐的嗅觉,需要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需要群体奋斗,另一方建议员工要淘汰小资,如果员工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百度。

  以下为李彦宏内部邮件全文:



  改变,从你我开始

  在战略上,首先是 Rectify the underinvestment problem.

  我们过去几年掺了很多钱,但是我们投入不够,大家每次看我们财报说我们50%的利润,当我们的业务还在快速成长时,我们不应该快速追求净利润,我们应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更多的新业务和创新上。

  In addition to the core business, enhance the enabler and protector!

  除了我们的核心业务之外,还要去投资哪些东西可以使得用户更多的使用百度搜索,比如说浏览器,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你就能够通过用户引导搜索,这方面我们投入不多。

  你有这么好的市场地位,如果有人想来抢他抢得到,就有问题了,你需要有一些东西来保护自己。

  再就是我们需要的 Willing to disrupt ourselves.

  有些我们固有优势,随着时间推移跟市场变化会被削弱,而这个时候抗拒市场的变化会很危险,不如革自己的命,既然发现用户的搜索行为从pc往移动上迁移,我们就应该主动引导用户更早的去迁移到无线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助pc上的优势,把移动做起来,而不是拼命维持现状,想到用户留在pc上,比如说在销售这个领域,我们销售很可能说让客户把钱花在搜索推广上,变现很强,但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在迁移,我们如果不教育客户迁移上,将来的日子就会很危险。

  Manager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strategy at his/her level.

  过去我们觉得战略是CEO层面的东西,其实不完全是。最大的战略是CEO层面的,但是每一个产品每一个业务都有自己的战略,你负责的业务和产品,甚至你负责的功能你要清楚它的周边环境是什么,它的战略是什么,你要知道随着市场变化,这样的东西应该发生什么变化。

  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执行上我们也有很多要变革。我们将百度文化叫简单可依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怎么样做到简单做到可依赖,这是不一样的。现在我观察到的问题,两点,一个我们是需要去鼓励狼性,一个是淘汰小资。狼性这个词儿是另外一家公司发明的,借过来用。借过来也确实是有一定的顾虑,这词儿在有些人看来不是一个百分之百正面的词儿,或者说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跟百度文化是不符合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对狼性的三个定义,对现在的百度非常合适: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这三点肯定都是正面,肯定都是百度应该有的。这三点跟我们简单可依赖的文化没有冲突。我们需要有敏锐的嗅觉,需要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需要群体奋斗。其实早期的百度就是这样,交给你的活你不仅能干到公司里最好,还能干成中国最好,干成世界最好。而那个时候困难要比现在多很多,交给你不掉链子你才可依赖,你没有干好怎么叫可依赖?

  淘汰小资,这个PPT我在总监会上讲过,讲过了之后可能有一些Estaff和总监往下传达过这些东西,后来HR也做了一些采访  zhuo注:看看人家的HR工作   (2012-11-07 10:45)  评论 (0)    ,感觉大家对这个小资其实是有比较大的争议的。什么是小资,我的定义是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

  尤其争议比较大的是第一句话,良好的背景,流利的英语,他们说Robin你不就是这样的人吗,我说正好因为我是这样的人我才敢说要淘汰这种人。

  大家可能觉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百度变成很大的公司,变成很优越的公司,招来的人都不错,北大清华毕业,条件也挺好,世面都见的不错。但是我告诉大家,这样的背景不一定是你的优势,因为你的生存环境太舒适了,就好像恐龙,经过很多年长得很大,但是条件变的很恶劣时你却活不下去。反而是那些农村出来的,家里没有什么钱,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他其实生存能力更强。所以总监会上讲完了之后,大家都跟我说Robin要不要改一下?我说不用改,我就是要让这批人明白,这些个条件,不是你的优势,反而有可能变成你的劣势。因为你过去过得太好了,一旦环境变化,一旦竞争变化,这是可怕的。

  包括我的孩子,我说你一定要吃苦,你没吃过苦,将来不可能干成什么事儿

  所以说,淘汰小资是呼唤狼性,呼唤狼性就是要胡萝卜加大棒。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减少管理层级,提升效率

  减员增效,就是要减少单纯做管理的人数高工要写code,管理者要懂业务。我做过一个统计,T5以上的人写code都比较少,T5是基本上进来两年的时间,刚刚学会一个code就不写了,因为他们要带很多新人,没时间自己写了。那我们就要减少junior people的数量。对那些努力程度不够的、没有了激情的要让他走人,我们把省下来的钱加到那些真正想干活出成绩的员工身上

  减少会议,及时拍板,每件事情都要有明确的决策人,有deadline,有人去跟进

  使命和文化高于KPI。过去我对eStaff这么要求,后来我跟每一层员工每一层经理部都要这样要求。经常会说这个东西不是那个部门的KPI,所以他不好好干,也不着急。我们整个公司都要倡导文化使命高于KPI的理念,符合我们文化和使命的东西你就要去做,就要去配合。

  所以回来还是要说,整个中国互联网、世界互联网,或者整个市场经济的环境,其实都是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我听说恐龙脚上踩到一个瓢,几个小时以后他的脑子才能够反应过来,这样不管你长到多大,你都会灭绝。而我们不能做恐龙,我们要做一个强者,转变观念,做一个云和端都很强的公司,用创新和激情实现百度的二次腾飞。

原文出处:http://news.pedaily.cn/201211/20121107337972.shtml;
含有关联记录 2 个
(16)    转记(1)    评论(2)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管理本质是和很多人一起完成伟大理想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雪莉 桑德伯格   一定要雇一流的人   一个人如果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那就永远无法达到那个目标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找更优秀的人   
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公司建设三原则
来源:财富中文网作者:Patricia Sellers2012-10-30 10:04:16

看来Facebook知道如何“成长”。此前每个人都喜欢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Facebook,但周二该公司在盘后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盈利超过市场预期,营收几近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大涨。

其中,Facebook首席运营官(COO)谢丽尔?桑德伯格可谓是功不可没。身为该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手下的第二号人物,她学到了不少有关如何扩大企业规模的法则。2001年,桑德伯格加盟此前任职的谷歌公司时,谷歌拥有约275名员工。桑德伯格回忆说,当她在2008年离开谷歌,转而加盟Facebook时,谷歌已拥有约2万名员工。过去的四年期间,她亲眼见证了Facebook的员工人数从550人扩大到4,000人以上的历程。仅在过去的一年里,Facebook的活跃用户人数就增长了26%,达到10亿人以上。

当桑德伯格因故而遗憾地无法出席《财富》杂志今年举办的“最具影响力女性峰会”时,我问她是否能做些别的事情来弥补这个缺憾,比如:分享她在扩大组织规模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她同意了,并就任何公司在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如下总结:“一个人如果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那就永远无法达到那个目标。”

桑德伯格称,在和谷歌CEO拉里?佩奇及Facebook CEO扎克伯格相继共事期间,她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她在扩大组织规模方面归纳出如下三个指导原则:

1.目标设定要目光远大

桑德伯格表示,虽然管理是“管理企业的科学,但领导是一门实现目标的艺术——而且实现的目标不只是管理学认为可能达成的那些目标。”在设想目标时目光要放得相当远大(比如让世界变得更加开放,而且联系更加紧密——这是扎克伯格抱有的愿景),让企业员工为之振奋。员工们之所以跟随企业领导人,不仅是因为他们这样做可以获取薪酬,而且是因为他们相信企业领导设定的宏大愿景桑德伯格建议:“要向员工们反复阐明企业设定的使命。只有通过向员工阐述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并且把与员工沟通的话题锁定在这个愿景的框架之中,才能促使所有员工把精力都凝聚在宏大的目标上。”

2、人才招聘要目光远大

桑德伯格在谷歌工作期间负责的业务部门的员工人数在五年内从4人增加到4,000人。这就意味着,最初的四名员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当于10至15年的增员工作。桑德伯格从中吸取到一个经验:她说:“招聘那些你认为未来要用到的人,招聘那些资质更高、更有经验、或者刚刚毕业但能够超预期完成工作的人。”确保现在招聘来负责管理100名员工的管理者,在手下员工人数扩大到1,000人时也能胜任相应的管理工作。

3. 制订计划要目光远大

桑德伯格在谷歌工作的初期,她和同事们会在每个人的生日当天举行庆祝活动。桑德伯格回忆说:“问题是,六个月之后我们的员工人数增加了那么多,我们根本不可能在每个员工的生日当天为他们举行庆祝活动。”于是,谷歌就改成了每周、每月、然后每季度为当周、当月、当季度生日的员工集中举行一次庆祝活动。桑德伯格回忆道:“那时我们每次都准备了特大的单层四方蛋糕,上面裱有所有过生日的员工的名字。如果当初我在制定庆祝员工生日活动时考虑得更加长远些的话,我早该意识到,为每位员工在生日当天举行庆祝活动的制度在员工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行不通了。”桑德伯格建议说,在计划重大活动以及庆祝活动时,必须考虑到是否能够适应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比如,扎克伯格倡议并且主持的编程马拉松(hackathons)大赛——在此期间Facebook的工程师们以及技术天才会聚在一起,分享他们在各自主要工作之外开发的产品和功能。“无论是三个人、三千人甚至三万人(如果我们公司规模达到如此水平的话),这项活动都可以进行,”桑德博格一边说,一边梦想着Facebook的未来

原文出处:http://xueyuan.cyzone.cn/guandian-guandian2/234427.html;
(8)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管理本质是和很多人一起完成伟大理想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团队文化和氛围   一定要雇一流的人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招最优秀的人、给最大空间、看最后结果、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找更优秀的人   
李彦宏:管理本质是和很多人一起完成伟大理想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理想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来学管理,它的本质不是一个人完成一个理想,而更多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一个理想。”10月27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2010级EMBA毕业典礼,百度创始人、中欧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李彦宏出席毕业典礼,作为唯一受邀企业家发表演讲,并与中欧商学院战略学陈威如教授及近百名学员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深度对话。

据悉,作为全球超大的EMBA项目,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次采用京沪校区同步直播形式举行毕业典礼。当天,北京和上海共有超过700名来自各行业的高级管理者同时毕业,身着学位服,与家人共同分享人生中重要的收获和喜悦。

 “面对困难要back to the basic(回归原点)”

李彦宏在演讲中坦陈自己创业碰到困难时的心境:“百度的创业过程到今天为止已经快13年了,中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每一年大概都有一两次会觉得这个事情太难了,真的做不下去了,这道坎如果过不去的话,这个公司就要完了。”

“当面对问题时,要back to the basic(回归原点)。”在李彦宏看来,相比美国公司较早就形成由职业经理人负责运营的惯例,在中国,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基本上都是创始人在做CEO。“做一个企业无论大小,一定是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难,觉得自己心中还有理想,还要努力去完成它,这些困难就不算什么。”

而谈到自己用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李彦宏表示:“这个理想应该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但是我每过一天都在逐步地接近理想”,而追根溯源,正是他读研时美国教授一句“中国有计算机吗”的提问,让他下定决心要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一番事业,扭转对于中国的偏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务长约翰·奎尔奇教授也在致辞中介绍了邀请李彦宏做毕业典礼演讲的原因。在他眼中,李彦宏代表了21世纪企业家的形象,“如果你去百度,会发现那里充满了学习的氛围,百度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地方,大家集思广益,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作为管理者最需要去认真思考的是人”

在演讲和对话中,李彦宏多次强调百度的人才理念,即招超优秀的人,给更大的空间,看最后的结果,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来学管理,它的本质不是一个人完成一个理想,而更多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一个理想”,在李彦宏看来,作为管理者最需要去认真思考的是人。

如何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是我最近一两年经常思考的。一个近2万人的公司,每年一两千毕业生招进来,里面一定有非常优秀、非常有潜力的人。怎么让这些人被识别出来,让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获得相应的认可,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百度最高奖和编程马拉松。”

以“百度最高奖”为例:以100万美金奖给一个小于10人、不包括总监级别的小团队,而他们做出的项目必须足够重要、结果远远超出预期。去年,百度一个小团队获奖;今年,则有三个小团队获得总计300万美元的奖金。“后来我再一看,报名明年百度最高奖的项目有100多个。”李彦宏笑着说。而每季度举行的百度编程马拉松,目前已经发展有上千名工程师参与,在24小时内不限方向、做自己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我会去看他们做项目展示。如果创意足够好,就会有人负责跟进,真正地用到百度的产品、技术里,真正推向市场。”

李彦宏对人才管理的探索也在毕业学员中引起共鸣,演讲结束后一位学员对笔者表示,因“百度最高奖”深受启发,“这种激励团队的方式让人印象深刻,把重金砸到小团队里面,激励员工从1个项目到10个项目,再到100个项目的报名,而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大到支撑很多非常优秀、成功的公司在这片土壤上诞生”

“近一两年产业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是移动化。”谈及百度未来战略,李彦宏首先分析了产业变化的大趋势,“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用户正在迅速地从PC向手机迁移,我们在后台看到的这个趋势非常明显,而且比我想象得还要快。”

“当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时,会创造出很多的机会。”在李彦宏看来,这样的趋势是催生百度移动云战略的土壤,也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难得契机,“未来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的无缝结合会产生很多创新,会推动整个产业再向前迈一大步,所以最近一两年,我们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地大。”

“我1999年创业回国的时候,中国的网民人数不到1000万。”在典礼演讲末尾,李彦宏回忆道,“而现在,中国的网民人数有5亿多,是全球第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行业的巨大变化同时印证了中国各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市场已经足够大到可以支撑很多非常优秀、成功的公司在这片土壤上诞生。我很期待也很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在未来一定能够做出让自己感到激动兴奋,让中国感到骄傲,让世界感到震惊的好业绩!”

“中欧的同学其实都是中坚力量,都很优秀,但还没有做到卓越。”一位创业者学员说,他也非常认同邀请像李彦宏这样卓越企业家与大家分享,“在中欧收获最大的一方面是以老师的理论校验我们摸索中的管理方法,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学习做一个系统梳理,今天毕业典礼听到李彦宏介绍百度的成功经验,很多都能验证我们自己的实践,让我们更有信心走下去。”

原文出处: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11879.html;
(4)    转记(1)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要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就必须建立一个伟大的团队   一定要雇一流的人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真诚   
Yeelink姜工 :学刘备三顾茅庐吧:1. 心诚、2、有梦、3、有团队(关、刘这样的S级人才)4、马屁、没你我这真玩不转了

雷锋网新浪机构认证:【为什么NB的工程师很难请?】LaunchBit联合创始人经常呆在硅谷,但有些时候她就是请不动那些NB的工程师,下面是她总结的原因:①在价格上谈不来;②对方是那里的No.1;③工程师不想搬地方。最后她只得每天都开着Facetime来监督异地工程师,算不算对付NB的好办法?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2118746300/z3bfob13j;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不能统一人的思想 但可以统一人的目标   李开复   让团队都能看到目标和愿景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愿景的力量   
李开复:“过去的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是因为他比别人多知道一点东西。而未来的领导者,则是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GE CEO Jack Welch (杰克韦尔奇)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