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多名企业家经验分享:创业初期,创始人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随着近年来关于“资本寒冬”的言论甚嚣尘上,我们也不难发现的的确确有许多曾经报道中预测的“下一只独角兽”被湮没在了时间的车轮下,昙花一现的故事屡屡上演。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也是一样。在事业的起步期,无论是创业者自身还是企业本身,都处于迷茫和探索的阶段。如何熬过去,如何活下来,是创业者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你运营着一家企业,那你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哪里呢?企业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企业未来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之前在 Product Hunt LIVE Chat 中,曾向 10 个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提过这一问题,询问他们企业创始人在初期阶段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Product Hunt 的本篇文章就这些企业家所给出的建议内容做了整理。

首先关注收入,其次是融资

分享者: Laila Shabir,Girls Make Games 和 LearnDistrict 的 CEO

我提倡首先关注收入,然后才是融资。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保持自力更生,虽然很难,但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迫使我们:

1)让客户开心,保持客户高满意度,然后他们会源源不断的带来新客户
2)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犯错
3)学会如何领导

我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虽然认识我的人可能不会同意我的这一说法),所以在整个团队上投入精力,与他们进行互动,对于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只是希望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努力工作,推进项目顺利进行。我的联合创始人 Ish 与我不同,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能够非常真诚得将精力投入给周围的人。一方面通过耳濡目染得向他学习,一方面自己阅读相关的书籍,我也慢慢的开始突破性格的束缚,开始意识到不同观点以及不同工作风格的力量所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正是我们最开始所做的自力更生这一决定让我们受益匪浅,推出了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过早的开始融资,重心可能就会发生偏移,不再专注于深化本质服务资源,而是转向外部的同比增长指标以及媒体宣传等。如果那样做,后期随着公司发展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先确保用户喜欢你的产品,然后再去执行

分享者:Parker Thompson,股权众筹平台 AngelList 合伙人

我的产品能够提供给客户什么价值?如何改进?
我的团队表现如何?如何能够让团队做的更好?
我们的银行账户还有多少钱?大约什么时间用完?

那些最终关停的初创企业,绝大多数是由于没有人想要他们的产品,这一问题是初创企业在初期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威胁。如果他们成功渡过了这一关,那应该就是由于后续执行出现了问题,所以团队力量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我在上述问题中特意列举了一个资金问题,主要是因为频频发生创始人由于资金耗尽而搞砸的例子。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咎由自取,本质上是创始人不理性的乐观所导致的结果。对于早期阶段的初创企业来说,资金问题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其实很容易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你所创建的这些东西对你或者其他人来说重要吗?

分享者:Micah Baldwin,连续创业者,创办了 8 家企业,TechStars 和 500 Startups 的创业导师

1. 我做的事情为什么重要?对我来说重要还是对其他人重要?
2. 整个团队是否仍然还坚守使命,还是他们只是在糊弄我?
3. 我今天想做什么?是睡觉还是起床?如果是想睡觉,那开始改变你的生活吧。

了解你的服务社群

分享者:Anil Dash,Makerbase、数据挖掘应用 ThinkUp 和 Activate 联合创始人

首先,你需要思考一下这些基本问题,例如通过创立公司,提供产品,你想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是首要的一个问题。

其次,你服务社群(无论是用户社群、潜在用户社群还是其它更广泛的社群)的效果怎样?

最后是一些长期可持续关注的问题。如果成功了会怎样?你如何确保事情能按照你当初设想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既保持初心,又不至于入不敷出?在我看来,银行账户余额是创始人每天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无需再赘言。

挺住,企业家之路是一段疲惫的旅程

分享者:Amanda Kahlow,智能预测 B2B 分析公司 6Sense 创始人兼 CEO;Girl Rising 的顾问

做好疲倦的心理准备。做好放弃生活的准备。要有打鸡血的精神,我的生活非常美好,因为我真的对它充满热爱。如果想成功,我认为你需要的就是超快的决策以及向前看,绝不后退的能力。

重点是招募到最棒、最聪明的人才

分享者:Craig Shapiro,Collaborative Fund 创始人

1. 知道如何来整合最有价值的成分(即用户、客户、投资者和员工等)利益。
2. 知道如何来招募到最棒、最聪明的人来推进工作项目。
3. 知道怎样才能避免耗尽资金。

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要要求即时投资回报率

分享者: Sarah Kunst,Proday Fitness 创始人

用户、产品和资金耗尽前的关键时期,这是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其他都无足轻重如果你要做的事情对这三点没有影响,那就不必去做。但前提是你要确保你了解你做的事情与这三点的联系。我之前曾飞到全国各地参加会议,这些行为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之后会慢慢的带来投资,让专业运动员加入我们的产品。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期待即时带来投资回报。因为许多时候,最富成果的这些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往往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形成,所以慢慢培养,但是不要被这三点之外的事情分心。

记住,如果资金耗尽,你的用户和产品都会随之遭殃。不缺钱的人可能才会自负到认为钱无关紧要。相对于缺乏用户来说,缺乏资金这一要素才是扼杀更多初创企业的主要原因,而收入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开始最重要的是要产品/市场匹配

分享者:David Skok,Matrix Partners 普通合伙人

创始人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会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但在早期阶段,应该是重点关注如何实现产品/市场匹配。对我来说,这意味着要尽可能多的与客户交流,询问他们是否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同类产品他们会如何按优先级进行顺序排列,以此来找准我们的产品定位。在这过程中,我想要弄清楚我们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价值主张,我们的产品在他们的优先列表中是否足够靠前,是他们会去买的一样东西。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资金:“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到下一轮融资?企业要达到什么发展程度才能获得下一轮融资并实现估值溢价?”

第三个问题是管理团队:“现在是否已经将合适的团队成员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如果不是,那关键是要招聘哪一职位或者做哪些调整?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

知道怎样推销你的公司

分享者: Byron Deeter,Bessemer Ventures 合伙人

我在这里先列举以下几点:

知道你们的“超能力”或者是你们相较于其他企业的明显优势所在。你为何会比同一市场领域内的其他企业更加成功?当然,可能是因为你们有一个更好的团队,那你们的业务以及产品有什么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呢?

知道应该如何去推销自己的公司,你为什么创立这家企业?是什么驱使你开始创业?为什么你对这一市场领域充满激情?通常来说,如果创始人没有一种激情所铸就的强烈信念,或者一家企业没有一个背后想要解决的痛点问题,就无法坚持走过初创企业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之路。

一旦企业走到颠簸路段,创始人应亲自来抓好你最关心的那些指标。对于成长阶段的初创企业来说, CEO 将这些交给“运营团队”来处理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一种行为。我们之前合作过的那些知名 CEO(LinkedIn CEO Jeff Weiner、Pinterest CEO Ben Silbermann 以及 Twilio CEO Jeff Lawson 等)都能够做到事无巨细,了解他们的核心指标。所以,你可以,并且也需要既熟知产品,同时又能够了解关键绩效指标和运营规模信息。
原文出处:http://36kr.com/p/5056617.html;
   转记    评论(1)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创业公司CEO的10个角色

本文的作者是创业公司Groove的CEO Alex Turnbull, 原来有人总结过创业公司CEO的5件事:1)找人 2) 融资 3)定方向 4)确保结果 5)奖惩;Alex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CEO的角色,也可以看看

The 10 Roles of a Startup CEO

The amount of time you spend on each role will change every day, and it’ll certainly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stage of your business – for example, you’ll spend a lot more time on customer support at $0/month than at $1M/month – but the roles themselves are constant.

作为CEO,你花在每个角色上得时间每天都不一样。同样,不同阶段的公司,花费在各个角色上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是这么多角色不变。

1) Recruiter (招聘者)

Startups need people. Amazing people.

创业公司需要人,优秀的人。

At a bigger company, finding amazing people is the full-time job of multi-person departments. At a startup, it falls on the CEO.

大公司找人靠部门,小公司靠CEO。

Everything from figuring out where your biggest needs are, to sorting through the weeds to find extraordinary candidates to figuring out how you’re going to pay them, all falls under the role of the Recruiter. If you fail here, your startup will, too.

找人搞不定,公司就完蛋。

2) Cheerleader (啦啦队长)

If you’re build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there will be times when things suck. Not “having a bad day” suck, but “the world is ending” suck. Your team, at times, is going to feel like you have no shot at succeeding. Those are the moments when whether or not you actually do succeed is determined. Keeping morale high and keeping your team excited are critical to productivity and growth.

But it’s not just cheerleading during the worst of times that’s important. Giving your team positive feedback and showing them how much you appreciate them is an invaluable role that needs to be filled every single day in a startup CEO’s life.

不光是困难的时候,创业的每一天,你都要为大家加油。

3) Coach(教练)

Just as you need to show your team that they’re appreciated, you also need to push them to succeed.

除了加油,你要推动大家向前。

Great CEO’s are great coaches. They help their team set goals, plan for the future and realign them when they veer off course. If and when you don’t hit your goals, you help everyone step back and reassess what’s realistic and what can be done better.

I’ve learned that being accessible to the team and scheduling regular one-on-one’s with every single person is a huge factor in being a successful coach. You can’t coach a player unless you understand their skills, goals, challenges and concerns. It’s your job to know that about everyone.

只有了解每个人的技能、目标、挑战和担心,你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练。

4) Dealmaker (交易人)

Partnerships can be a powerful way to grow at any stage of your startup. When you’re a startup, many companies will only work with you if they’re dealing directly with the CEO. Being able to sell the vision of your company and the benefits of working with you to potential partners, just like you did with your customers, investors and employees, can lead to huge boosts in exposure and growth for your business.

作为创业公司,很多公司只愿意和CEO打交道,对于重要的合作伙伴,你要自己上。

5) Student (学生)

If you’re not learning, you’re stalling.

不学习,你就止步不前。

Books, blogs, advisors – these are all resources I find myself tapping into constantly to learn. It’s where I get ideas for everything from marketing and positioning to product design and management.

Aside from a tiny percentage of top CEO’s (who aren’t reading this anyway, because they don’t need to), it’s insane to think that you already know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be a great CEO.

None of us do. And we likely never will. Because great CEO’s – the ones I admire most – know how much there still is left to learn.

6) Firefighter (救火队员)

It’s unavoidable: there will be times when the shit absolutely hits the fan.

A giant service outage. A PR crisis. A team issue.

As the CEO, you’re an on-call firefighter, 24/7.

作为CEO,你是7*24小时随叫随到的救火队员。

No matter what you’re doing when that happens, your job is to immediately pick up the hose and start putting out the fire. And then improving that part of your business so that it can’t catch fire again.

7) Strategist (战略家)

In a startup, much of your day is spent bogged down in tactics. But while tactics can drive small day-to-day wins, strategy is what informs those tactics and ultimately fuels long-term growth.

战术可以驱动每天的胜利,长期的增长还是要靠战略。

That’s why as CEO, one of your roles is to deliberately take time to think about strategy from a 40,000-foot perspective.

作为CEO,我经常从4万英尺的高度想问题。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be in 12 months? In five years? And what are the big picture strategic decisions you need to make (and actions you need to take) to get there?

8) Salesperson (销售员)

From the very first day that you hatch your idea, you become a salesperson. You sell to investors, to recruits, to partners, to customers, to influencers and to anyone else who can help you grow.

你要向投资人、合作伙伴、客户、其他一切能帮助你增长的人销售。

Even if you “hate sales,” you’re doing it, and getting better at it is one of the biggest leverage points you have.

9) Customer Support Champion (首席客服)

If your customers don’t succeed, you don’t, either.

客户不成功,你也不行。

In the earliest days, your role as support champion means holding every user’s hand as they struggle through your crude prototype.

It means listening very hard and learning everything you can about your customers’ needs, challenges, fears and hopes.

认真听客户的需求、挑战、担心和希望。

It means being the voice of the customer in every product development meeting, and gathering the feedback you need to make smart decis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company.

在公司内部代表客户的声音。

The customer development side of things never stops, and the one-on-one ticket support might slow down, but that shouldn’t completely stop, either. Some of the most valuable support I ever did was spending 20 hours each week doing customer development when we were already closing in on $100K in MRR.

10) Decider (决策者)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s for a startup to be is in analysis purgatory.

不要光分析,不决策。

When the team can’t come together and make a decision, everything slows down, and that’s not a state you can stay in and hope to survive.

如果团队不能做出决策,所有的事情就慢下来。

As the CEO, you’ll need to step in and make difficult decisions. Sometimes, they’ll divide the team, or piss off customers. And you’ll have to figure out how to fix it and move on.

It’s probably the part of being CEO that I like least, but it’s also the part where you probably make the most impact.

Finding the Right Balance

You can’t be amazing at 10 roles. You simply can’t.

你不可能10个角色都非常擅长。

But understanding all of the different roles you need to fill is the first step in figuring out which ones you’re best at, and which ones you need to improve.

但是知道这10个角色,你能清楚你擅长什么,需要改进什么。

If you’re great at something, play to your strengths and make it an even bigger focus. If you’re bad at something, work hard to improve, and if you can’t, hire someone else to take over that role.

擅长的角色要发扬,不擅长的要改进,实在不轻请个人帮忙。

Being a startup CEO is a constant push to align the needs of your customers, your business, your team, your investors and yourself.

On the best days, you can perform all 10 roles in perfect harmony and everything runs smoothly.

On the worst days, being able to identify the role you’re not fulfilling well is the first step in getting back on track.

出现问题的时候,先想想,哪个角色没做好。

(1)    转记    评论(2)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极简的目标   简单   聚焦   数据说话   思维模式   小步快跑   找方向   
傅盛:怎样做一个创业公司CEO?

傅盛:首先感谢大家!不少远道而来的朋友。两个多月前,我跟泉灵讨论什么是互联网,后来我说,我搞了一个小项目,叫傅盛战队。如果有机会,从你的视角看一下什么是互联网。这次演讲题目也是她起的,叫《如何当好一个创业公司CEO》或叫《如何创业》。

这个问题非常难。我想了很久。因为我也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停说服自己,创业究竟有什么感受?

我见过可能做成一点点成绩的人。统一感受就是这件事太难!就像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有时候,你的赢,是不是真和你有关,连自己都不是很确信。

有一次,我接受采访,我说如果要我穿越回去,说“傅盛你再来一遍吧”。金山网络、猎豹这件事,我觉得我可能就不干了。因为实在太难了!这种难,难到什么程度呢?它难到,不可控性远远大于你自己的认知。

创业最大的难度就是太自由、没方向

我记得,刚从奇虎360出来时,给自己总结两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每天看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充满好奇心,过一段时间,变得迷茫。天太高,海太蓝,每天面临无数多选择。

天天看着人家起来,每天都在想,我的想法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可能做不到。后来终于总结出来,创业最大的难度就是太自由了,自由到你很容易失去方向。

当时,网上有一个帖子,经常说,中国人从造原子弹到氢弹,只花了几年时间,比美国人、苏联人都快,但他说,其实第一个造原子弹和后面再造出原子弹,难度是不一样的。天上和地下的差距。

因为没有做出原子弹时,这件事能不能做成是不知道的,你没有这条路径。当别人做出来后,你再重新造一颗。你知道,它可达。你把范围集聚缩小了,变成了工程性问题。而开始,只是探索性问题。两个问题的难度,截然不同。

我从奇虎出来,第一次见到雷军,他问我一个问题,“360是怎样做成的?”我说,带了四个人,做了上亿用户,公司名字都是我起的。其实我连公司例会都不参加。因为太小,没人让我参加。我离开时,360在PC端全中国占有率已超过50%。

接着,雷军继续问了我一个问题,“在这件事情上,你的功劳大,还是周鸿祎功劳大?”我当时脑子转了一下,我想,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后来我说,周鸿祎功劳大。

从没有广告到每天一百万下载,再到全中国50%占有。说实话,当时出走,我内心多少有点负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的积累,我慢慢发现,自己的答案是对的。

坦率地讲,安全这个方向不是我想的。当时我认为,安全不可能做赢。当然,也没有人认为可能做赢。瑞星、金山,几百人团队。我们是几个人。

当时公司说,你先做一款口碑软件再说。尽管,方向没有那么居功至伟的前瞻性,但给了你一个封闭式问题。就做一款免费安全软件。在这个封闭式问题下,做的所有努力,已经把难度急剧降低。

没有方向时,你觉得都是方向。来回探索,大量时间被消耗。但给你一个固定性问题,叫封闭式、有区间问题。难度其实大幅度下降。虽然想出了很多产品点子,但一个选择的重要性,其实远远大于过后做出的很多努力。

这是我对那个问题的思考。他给了我一个收敛性问题。在这个收敛性问题下,又给你提供人力、财务、公司构架。虽然没有推广费用,但不需要担心人员工资,不需要担心很多让你游离于产品之外的事情。只需安安心心做产品经理。正好机会来了,它变得很大。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把一个问题变收敛,是很困难的一种状态。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叫《爱因斯坦传》。虽然那是个物理学的盛世时代,但爱因斯坦为什么能在那么多人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呢?

其中一个描述让我印象深刻。爱因斯坦很年轻就在想象一个场景:跟着一束光旅行会看到什么?由这个场景不断在大脑里思考,逆向化思考。把物理学上极其开放的探索,变成非常收敛的、具体化的形象,思考出了相对论。

还有一个场景。从下降的电梯里,会感受到什么?我突然发现,把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变成一个封闭式场景思考,可以使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巨大提升。

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可能最难的就是把自由度变成一个具体问题,变成一个具体目标。因为,我们在创业的时候,总是信心满满的认为,我要改变世界,我要成为最牛的人,我要做最好的自己。

我也一直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一直到2010年,我最困难的时候,当时在珠海,被对手强烈打压。产品和内部整合上,遇到很多问题。我才有了新的思考。

有一个记者去珠海采访我。问,你想把金山网络做成怎样的公司?我说要全力以赴地做成一家超牛逼的公司。他说这个不够。他说你知道吗?然后举了对手的例子。比如那个人,看着他天天打这个打那个,但他一直想成为这个行业前几名,甚至大佬。他会全力以赴,把一个问题,一个方向,变成一个目标

听了这句话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很多思考,是错误的。因为,以前都在想,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变牛逼,看上去有目标,却把“状态”误认为“目标”,甚至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

我经常问团队,这件事为什么没做好?他说我已经全力以赴,我很努力,每天都在认真工作。我说这些都不是可以被证明的过程。你误把自己开放式的心理和工作状态,当成了工作和前进的目标。

降低创业难度:把一个开放式转变为封闭式问题

什么是封闭式问题呢?

后来,我开始思考。金山网络,要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我发现不够,我又开始思考。我说要变成国际化的公司,还是不够。我说要变成中国公司里移动端国际化最好的公司,仍然不够。最后变成一个封闭式的问题,说起来没那么有情怀。我说,成为国际上移动端的360。

由这个问题开始,我想到,找出Clean Master的突破点。把Clean Master变成一个封闭式问题。测算全球6亿覆盖用户,每天想想,我们怎么能做到。最近,我把这个问题又变成了一个更具象的问题。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公司里,变成全球TOP3移动广告平台。

当然,这没有工匠精神,好奇心改变世界,听起来那么有情怀。这是个封闭式目标。但当你在一个封闭式目标下去做用户获取,做大数据分析,做到广告信息有效分发等等。一下变得清晰很多。

CEO核心是树立一个简单可行的目标

回到如何做好一个创业公司CEO。我认为,最核心问题,就是能把创业情怀变成具体问题。这个问题越具体越好。

例子有很多。昨天我看一则新闻。滴滴开了顺风车,一天有80万订单。一代更比一代强。滴滴提出了一个封闭式的口号,做最好的打车软件。最近叫车,5分钟内搞定。这就是非常封闭的问题。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无论开顺风车,还是更多快车,能不能做到5分钟叫到一辆车?这个问题开始简单化了。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界限就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看起来很简单,但你要突破这层窗户纸,难度比你想象的还大。我一直在内部跟团队说,近几年,我可能是观察雷军最近的人。

但我还是要问大家,45岁雷军的精力旺盛,还是25岁雷军的精力旺盛?我相信自然规律,一定是25岁。再问,十几年前,金山软件在整个行业里的技术、人才优势大,还是今天小米的技术、人才优势大?为什么金山和小米,今天差距如此之大?

这个问题我跟雷总探讨过很多回。问题在于,金山当年看到什么是机会就做什么。他一直没把这个问题收敛起来。全力以赴,每个领域都做。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公司,民族软件的旗帜。大量的资源,消耗在不同战线。

小米成立时,我认为雷总把这个问题想的非常深刻了。一年卖一亿台手机就是个伟大的公司。当然,还有很多互联网精神。今天不谈情怀。忽悠创业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怀。如果有情怀,工匠精神,就能改变世界。如果创业这么简单,所有人都可以上艺术学院接受两年培训,全是优秀的创业者了。

但,创业不是这样。为了包装,让自己更快传播出去,被更多人认知,被很多没有创业的人崇敬,好像满是羡慕的眼神,这样可以。一旦回归到创业基本点,就不要轻则谈生态,动则谈改变世界,梦想这些东西了。这只是前进的内在动力。

创业,要像做一道数学题一样。

京东上有一款体重秤,叫云麦好轻。以前猎豹一个同事做的。现在几乎销量第一。当时做到一个月六千台时,他找我讨教。他说傅总接下来怎么做,智能硬件好火,大家都在健身,我也在做社区,要把这个链条做起来。

我说别扯了。我说你把创业变成非常简单的问题。体重秤一年多少出货。你能不能拿下一半市场。今天六千台,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十万台。没有做到前,全力以赴做。用价格、用设计、用所有东西,12个月之内看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够做到,6个月能不能做到?6个月能做到,需要哪些资源,能不能像一道数学题那样列在那里?

想清楚目标,然后立刻做。

我问,做到六千台,为什么做不上去。他说,当时有一个配件出问题,生产没跟上。我说为什么不是多条生产线?为什么不是每个配件上都有这种能力?反向推演问题,创业的目标感就会变得极清晰。

路上,我跟泉灵姐姐也讨论这个问题。她说,其实跟她的成长路径是一样的。高人总是高人一筹。最初想做最好的主持人,后来发现怎么是最好呢?你觉得最好,人家不觉得最好。她开始把问题一个一个变成封闭式的。比如对着镜子说话和对着人说话是一样的。花几个月时间在自己内心做一个衡量。比如说一段两分钟的话,不看表,标准的两分钟,正负不差5秒钟。她说变成这样的问题之后,就会使你的整个事情开始变简单,否则你就是茫茫行舟。

关于这种思考模式,我跟很多同事包括创业者聊过。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没有这样一种思维模式。雷总每次跟我交流,他很喜欢做一道算术题。那时候的雷军比现在要有精力,要旺盛的多,就是因为思维模式的差异。雷总做小米时,思维模式上了一级。

一年一亿台。五年前,他就冲着这个封闭式目标一步一步走。当时三星和苹果大概快到一亿。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出一家一年卖一亿台手机的厂商呢?如果做到,对手机厂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做到了,对电商产生怎样的影响?

反复就一个封闭式问题,来回推演。一旦具备这样的能力,创业就开始变得简单。虽然它不再像当初那么壮怀激烈,那么有情怀,但它开始变得有解。

有解是最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CEO的核心是树立一个简单可行的目标。树立一个越简单越聚焦的目标,越好。尽管这个目标,可能在过程中,不断变化。阿里巴巴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我觉得,他的封闭式问题是什么时候销售能够超过沃尔玛,以及怎么超过沃尔玛,用怎样的方式超过沃尔玛。

有一个词叫迎刃而解。我一直在思考刃在哪里?当猎豹想清楚要做国际化移动版免费安全软件时,变成全球超过6亿月度活跃用户时,变成全球TOP级别广告平台时,这个问题比“做最好的自己”、“全力以赴”要简单得多。

今天,我开始慢慢体会到,那种你想清楚一个问题,执行就开始变得简单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强烈依赖于强大的执行的状态。

创业过程中,开放式变成封闭式问题的转换能力,是我们真正最需要的能力的核心。

目标第一个特征:简单

互联网时代,简单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当你的创业用一句话讲不清楚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创业可能就开始出现问题。我现在就用简单这套法则,无往不破。每次大家讨论业务目标时,只要说太多,我就说,你已经违反简单原则。他说这个问题就是很复杂,我说你的问题会比中国更复杂吗?中国的事情,邓小平同志就用了三个字——GDP,或者转换为一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你的复杂度不会超过一个国家。当你的业务这么复杂时,说明你的目标有问题。一定要用简单化思维确立目标,让目标足够简单。

如同我跟做体重秤朋友说的。一个月变成十万台,这个问题就结了。等每个月有十万台,甚至更多出货量时,一年有几百万纯硬件用户,并且激活App时,社区问题不也解决了吗?是不是有可能改造整个健身行业或者减肥行业?

如果只有几千台,怎么谈所谓的生态链。做成极简的时候,你再想那些延展的事。你的资源是有限的。一句话说清楚,整个公司看得懂,所有人不需要重复沟通,就知道需要干什么。

猎豹上市时,投资人不断问Clean Master有什么?我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Google Play把所有软件下载下来,先清理一遍,再用Clean Master清理,还能清出很多垃圾,甚至清理出1倍。

为了这个简单的目标,我们做了整个自动化分析。把反病毒那套技术全用上。但对用户来说特别简单。所有清理软件都用了,用Clean Master还能清理出垃圾,还能让手机更快。

这个简单的目标,能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我碰到罗振宇,我说,每次我听你说“关注我们公众号罗辑思维,记住我,是没有走字的罗”,我就想笑。我想了半天,什么叫走字,我说为什么不就是那个逻辑思维呢?他说当年装嘛,觉得自己名字在里边多好啊。

在我不停追问下,他有一天说,这是当时巨大的错误。每天花十秒钟解释没有走字的罗,这是资源巨大浪费,消费者精力的巨大透支,自己吃饱撑的没事干。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排行榜上来,20个名字,名字不够吸引人,就损失至少百分之七八十的用户。

简单很重要。

我们都是被工业化时代培养出来的复杂的人。简单在我们身上是完全没有的。只有90后、甚至00后才会简单。他们没有经历我们的培训。没有看到一个复杂的鼠标三个键、五个键,还有滚轮。Photoshop等等最难的软件,上培训课,才会用。这种复杂从骨子里来的。如果不下意识对抗,我们会把复杂,认为是美,是优势,是自己不可比拟的无与伦比的特质。

另一个例子。国内某款手机出来时,强调美,用了一个对称设计,左边三个键,右边三个键。我说,这个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摸上去不知道在左还是右。经常会想想,左边是音量,还是右边是音量。你们不要觉得,我是吹毛求疵。很多用户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按左,什么时候按右。

目标足够简单,你就开始聚焦无论任何时候,资源都是极其有限的。如果你想出三个目标,就如同有一个人跟我说,这件事要做三步,我就想为什么不是一件事。对方总会说,不行,环环相扣的。如果环环相扣,是不是思维逻辑出问题了?

没有找到简单的点,才会让我们失去聚焦。当你要做一件事,能够把这件事需要的所有组件,就地调过来,去掉所有头衔,在一个组里,几个月时间,冲出一款软件,一出来口碑就极好。如果没有把聚焦点坚持下去,看上去处处开花,其实没有一个点是核心命脉。

目标第二个特征:聚焦

我对布局这种词特别反感。我从来不认为,哪个局是布出来的。我认为,聚焦一个点来回横切,形成一个足够高的局部高地,从这个高地上顺势俯冲,一举而成。而不是靠撒网一样,放出很多点来做到的。

很多人说猎豹发展好快,居然上市了,几十亿美金了。他们的潜台词就是,你们怎么没有像瑞星一样消失掉,或者你们怎么能上市,海外怎么能做出来呢?

我说,我们只是抓住了一个看上去极其微小的核心机会。那个微小的点,小到你根本就会忽略它。当哈尔滨同学做的一个小软件,在美国排行榜前三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个大机会。把全公司资源投入进去,做了一款极简单的清理软件。

从第一版到现在,按纽没有增加,一直四个按钮。当4个人,2个月,准备做第5个按钮,我说不准做。上来就一个按钮,直接点就完了。为什么四个按钮。就是极简单的点上聚焦。聚焦到别人都没办法在资源上拼过我。

目标的第三个特征:被验证

“被验证”非常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重要到你都应该忘掉自己是谁。我们总在内心觉得,自己很专业,我才了解用户。其实互联网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你一定要用数据,验证这件事情可行,你才真的认为它可行。如果你不能认为它可行,如果你自己内心坚持认为它可行,但它在验证这个点上,不被通过。

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想法。也许你会错失成为乔布斯的机会,但你有更多机会把这件事做成。

我问过创业者很多问题。创业者一般最喜欢说,我比他们专业。我说,这个假设是错的。他们说,不会,我就比他们专业。我说,第一,如果你的对手是大公司,就算他个人不比你专业,他的团队一定比你专业。大公司理论上能雇到最好的人。第二,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有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变化了,你都不知道它变化了。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世界?

当雷军的《Are you ok》成为KTV点唱前三名的时候,这个世界怎么认知?没法理解这种文化。爬山时,一个小同事一直唱这首歌,我都快会哼了。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其实是巨大的弯道。所有东西都在崩塌。

我们必须依靠验证。要用外在的事实,来证明自己。不要用内心的固执去证明。遇到问题,一定要快速转向。

怎么转向呢?小步快跑。

讲到小步快跑。我想到一个例子。前两天,跟直播神州发射的泉灵姐姐在硅谷看了一个创业团队。那个团队干什么的呢?做火箭。要把火箭做到只花100万美金就能发射。中国火箭发射一次5000万美金。他要用100万美金,发射小型卫星火箭。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多少人?他说4个人。我说怎么做到?他说,用3D打印,打印出火箭的发动机。传统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加点火,再加试验,需要6个月以上的周期。但我只需两个礼拜。因为设计费用太高。都是很强的材质。他说,我用普通材质。用3D打印机,打印材料,快速实践,改善设计,就有可能利用普通材质,做成火箭发动机。

我当时感慨,这个时代真是不断试错的时代。通过不断尝试,调整目标,把目标用互联网方法,逐渐清晰化。

侦察兵模式,不断试错,寻找目标

目标的最初寻找,我总结叫侦察兵模式。这个时代不再是生产制造时代。不再是有了技术优势、生产线优势、资金优势,就有可能被颠覆的时代。要通过不断尝试,不断试错,获取更多经验值,从而变得比别人更强大的时代。

小步快跑,不仅是互联网法则,更是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法则。过去缺乏小步快跑的基础,因为生产成本太高。今天,不断快速尝试,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实验出结果。试错的本质是在增加经验值

创业就是一个不停打怪,获取经验,不断升级,等有子弹,再打BOSS,然后上市。如果每天都在研究琢磨,从不试错,就会被怪打死。

侦察兵的核心是获取经验值,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互联网,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取比别人更多的经验值。经验值用来干什么?用来建立你对世界的认知。通过外在,不断重构内在。千万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你创业最大的动力。但你在做产品,做目标的时候,要学会用外在改变内在。

什么叫外在?就是眼见为实你看到的事情才是真的。不是你以为的事情是真的。我们经常会陷入到一个极其错误的逻辑中。我已经都了解了,这个事一定能干,我们就这么干。6个月、12个月,为什么没做到呢?投资人没给我钱,对手老抄我,基本不会认为是自己当时选错方向。事实可能就是你的错。最大错误就是,没用外在世界来改变自己。

尤其作为产品经理,更需要用侦察兵模式,获取很多经验值,重新树立判断。这方面我有非常多教训。当时,我们的产品经理跟我说,要做天气。我说天气有什么好做的?有什么值得做的?当我看数据,百度移动搜索一半词汇来自于天气。于是我在所有产品上,加了天气提示。

为什么?因为突然发现我不对。我出门就有车,从来不关心天气,必须很羞愧的承认这点。事实上太多人关心天气了。当我发现这件事这么重要时,花了很大精力在全球做天气。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新东西层出不穷。我们怎么改变自己内心固有的东西。我们当时在做Clean Master,很多程序员不愿意,为什么?他们说做安全,怎么做清理呢。我说对。但Google Play上面搜索Clean这个词是Security的2到3倍。面对这个惨淡的事实,移动端安全需求没有起来,用户不需要太强烈的安全。

但用户需要清理。特别安卓手机,经常卡、慢、发热。所以,不能因为你认为安全重要,安全就重要。你认为清理不重要,清理就不重要。从今天的数据看,清理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我们做的小功能叫Applock,为什么单独对App做Lock呢?我还是没有想清楚这个东西会有那么大需求吗?后来他们说,印度有一款这样的需求,排行榜前几。我说那赶快做。印度人的手机是互相交换的。特别需要。做了以后,每天有几亿用户使用。

如果你不觉得有这个需求,怎么办?学会通过用数据不断重构。有一次我跟口袋购物王珂聊。他们为了找到这样的机会,做了一个海豹突击队。一个礼拜时间上线,然后看数据,数据只要好就上,不好就放弃。放弃一个,再来一个。没有人在快速变化中是所谓的大牛。

再比如微信。总共出现四五年。哪有很多经验。不停试,快速做。拿到经验值。发现一个点,直接切进去。

我特别想强调这点。我们自己都会犯经验主义错误。为什么要重构?因为整个世界都在重构。你要用外在的东西,改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否则你就会停留在用过去经验判断未来。

傅盛战队有一个项目叫Musical.ly。前几天美国Apple store排行榜第一。我问创始人,为什么选择这个产品?他说当时做一个产品时候一天几十个下载,几百个登陆,他们就换了。做这个。一天两百个下载,比那个产品多很多倍。觉得这是个机会。开始做。前两天排名超过Facebook,单日几十万下载。

傅盛战队还有一个项目叫小余老师说。一档互联网教育类的逻辑思维。每期点击一百多万次。这是88年没有生孩子的年轻人。我跟泉灵姐姐说,这个产品多棒,全网教育类排名第一,没有推广。她打开一看,哇,布景怎么这么难看,灯光有问题,讲的声音让人有疲劳感。

我说,我们身边大把很强的人。你不能这么想。要从外在来看。已经到了这么大的量,说明有些地方切中了教育的核心。被证明了。

说了这么多。创业最容易犯的错误,既有强烈的信心,又能通过很多数据的事情,通过外在的世界,不断重构你的产品观。你可能会说乔布斯不是这么做的。谁做成工匠就牛了。有情怀就把产品做好了。反正至少我不是那种天才。我也不知道天才是不是真这么做产品。

总结如何创业:预测-破局点-All in

我最近有一篇文章,关于战略三段论:预测-破局点-All in。也可以总结为创业三部曲。

第一,预测的本质就是找到巨大的方向。这个方向怎么寻找?既有思考成分在,也有尝试成分在。当你发现一个产品快速成长。可能代表一个大的方向。

我们为什么敢做国际化?一个重要点,当时小团队做了清理大师,我个人觉得产品做的不错。然后我发现美国排行榜上,中国很多小软件排名靠前。我认为中国移动App全球化时代一定会来。中国移动App研发,会像过去几十年的日本汽车、韩国电器、台湾半导体,在全球占有统治地位。这就是我做的巨大预测。

这种预测值多少钱呢?我认为一家公司95%以上来自于你对这个大方向的判断和切入。傅盛战队选了很多项目,也许看起来每个创始人起步不是那么高大上。但选择的都是和传统行业结合比较多的。要么是教育,要么是医疗,要么是O2O。App的核心竞争其实基本已经开始结束了。

第二,寻找破局点。在大的方向上,不能用撒网的方式,要找到一个特别细小的点。你在一个看上去很边缘、很狭隘的领域做成行业第一,这个领域越窄,再窄都没关系。只要有机会变成行业第一,你就开始有了巨大的机会。

这个时代就是一个点改变世界。怎么寻找这个破局点?不断尝试和试错。用快速的尝试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找到用户的需求点,不停收集用户需求,重构心里的产品观。一旦找到这样一个产品,全力以赴去做。

有人会问,你又讲试错,又讲聚焦,这个平衡怎么找?最好的平衡就是它被验证。互联网是口碑时代。只要出现用户自增长,用户主动传播。出现这样的例子时,基本被证明就是破局点你应该用这个行业内大家都没有想过的资源去投入。

我们当时做清理的时候,投200人进去,做一款小App。创业本质就是这样。想清楚大方向时,全力以赴的All in。一定不要先前有收入、用户需要,就把战线拉太长。我们当时从珠海调几十人到北京,全开始干移动,不停寻找破局点。

今天很多创业者说做好这个事需要三件事。我只让你讲一件事,这件事是什么。如果没找到,要快速找到。找到这件事,你就开始具备All in。

认知差距是互联网唯一的壁垒

互联网没有任何壁垒,除了认知之外,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异。最开始都说互联网没什么了不起,就是一根破网线,传统行业觉得这个事情我也能做,纷纷进军的时候全失败了。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是摧枯拉朽。怎么说?你看出租车司机把出租车交给公司了。不交份钱了,直接加入滴滴、Uber,这就叫摧枯拉朽。这种认知一旦差别以后,就形成了时间的差距,你就变成了制高点,更多的资源迅速积累。

互联网极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极短时间内,能有引爆效应,有了引爆效应以后,开始变成雪球模式。

一定要知道认知差别的力量有多可怕。这种可怕程度,就是让整个台湾和日本都停留在上世纪。

有一次在日本见一家估值100多亿美金公司CEO。他像中学生一样。跟软银前副总裁吃饭,大概60多岁。他告诉年轻人,你在这里任何地方,都能买到很多东西,享受最便利的服务。年轻人回了一句,这也许正是日本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你们太成熟。成熟到思维不需要变革,也能享受很好的服务。

什么叫认知?就是无条件接受。你没有理由反驳。不必要反驳。除了证明你能反驳之外,你什么都证明不了。认知差距是互联网唯一的壁垒。

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说,怎么调整自己的思维?

我总结一下。如果在自己的思维里,能够把开放式问题变成封闭式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根据变化极快的世界重构自己;大方向上,抓住具体机会,然后全力以赴。

今天创业本质上,还是精英文化。成功率非常低。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创业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多聪明。而是因为他能够不断改变自己。跟这个时代紧紧相扣,每一步都踩得准,才有可能在这样疯狂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不断成功。
原文出处:http://36kr.com/p/5035576.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祝捷
联想系的总结为: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之所以没有找钱是因为对联想系而言钱从来不是问题。个人总结为:定方向、找钱、找人、找资源。

桂曙光
对于公司CEO的职责,某资深VC的观点:CEO只做3件事,1)制定公司整体目标及战略,并传达给全体股东;2)招募和留住对公司最有用的人才;3)确保公司账上有足够的现金。其他事情都可以交给团队。可能好的CEO除此之外,还会做更多的工作,但这三件事没有做好一定不是好的CEO。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99130014/A9ZlVzM5D;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CEO的8个角色】1.大忽悠,确立各方利益相关的远景规划。2.包工头,缺什么补什么。3.总帮主,不断微调团队。4.交际花,跟政府,客户打好交道。5.总客服,获知并反馈(员工的,客户的)。6.智多星,探求企业文化。7.大账房,财政管理(减少支出就是收入)。8.大明星,企业最大的代言人。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敢于创新持续创新   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2012年度最差CEO出炉:Zynga CEO平克斯上榜

  聪明的高管为何失败,2012年度最差CEO出炉

  [ “如果CEO们这时能回头看看过去一年里其他CEO所犯下的错误并记个笔记,也许不失为一项很有价值的练习。” ]

  持有哈佛大学MBA学位的社交网络游戏爱好者Mark Pincus(马克·平克斯)最爱和其他朋友一起在网页游戏《Scramble》中比赛,这是他在2007年6月创立的社交游戏公司Zynga开发的多款游戏中的一款。

  就像平克斯在游戏中遭遇到强劲对手一样,Zynga公司也面临着GREE和DNA等社交游戏公司的激烈竞争,无论是在营收还是在用户数量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别是目前已不再具有在Facebook上甚至是在移动手机上社交游戏的增长之势。App Stats分析显示,今年Zynga公司旗下运营的7款游戏日活跃用户总数减少了超过1900万。

  出于不断巩固业务和削减低盈利性业务的需要,Zynga近日还证实,将于明年1月底停止运营日本业务,关闭Zynga日本公司。目前公司正在整合业务及削减一些不盈利的部门,早在今年10月Zynga已经准备裁员5%。

  Zynga公司CEO平克斯曾经创造了社交游戏的奇迹,不过今年Zynga的股价暴跌了四分之三,公司流失了大量人才。“学历优秀的平克斯,却犯下了一些新手级别的错误:几乎将整个公司的收入依赖到了Facebook身上(占90%)。”美国达特茅斯塔克商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聪明的高管为何失败》作者悉尼·芬克斯坦(Sydney Finkelstein)教授点评认为,这也是其将平克斯列为2012年度全球最差CEO之一的原因。

  不明智的决定

  这是Finkelstein第三次总结年度企业高管们做的一些不太明智的决定。他列举的2012年度做出最大错误决定的CEO,除了马克·平克斯,还包括百思买集团前CEO布莱恩·邓恩、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EO奥伯雷·麦克兰德、雅芳公司董事会主席钟彬娴,以及西班牙银行Bankia前任董事长Rodrigo Rato。

  “评价年度最差CEO的标准通常会从三方面考察。”Finkelstein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首先通过观察这名CEO所在公司的股票价格、现金状况、市场份额或者其他关键性的财务指标,来看这家公司是否正处在快速下坡阶段其次,是否CEO明明知道哪里发生了问题,却没有立即帮助公司走上正轨;再次,是否因为这名CEO的某些作为或者不作为严重违背了公司的管理或战略性领导力

  虽然2012年严峻的经济环境对每一个CEO来说都是挑战,但并非所有人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能够登上最差榜单的CEO,一定是他们的某些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股东和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公司不同,做出错误决定的CEO在细节上会有区别。但是他们的相同点远远大于他们的不同之处。”Finkelstein表示,这些CEO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首先,都没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百思买的邓恩是这一特点最好的例子。在长达5年的股价下跌和市场份额逐渐被亚马逊、沃尔玛和苹果占据后,布莱恩·邓恩最终在今年4月辞职了,看来消费者对产品展示厅并不买账。

  另一个例子是雅芳的钟彬娴,2012年她拒绝了科蒂公司107亿美元收购的提议(雅芳在2004年的市值是210亿美元,如今约为60亿美元)。2011年她被迫从CEO的职位离开,之后重新担任公司董事长直至今年12月。在2011年雅芳花费了9300万美元用于调查贿赂丑闻,在这件丑闻上的法律调查花费已经达到3亿美元。

  其次,Finkelstein认为,没有把公司的商业运作与自己的私人商务分开是一些CEO容易忽略的败笔。“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CEO,没有做到为股东的利益负责任,会让自己陷入很大的麻烦中。”百思买的邓恩即是如此,随着布莱恩与一名29岁的女下属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丑闻曝光,公司的股票随即下跌了50%。百思买自2008年起,已经花费64亿美元用于回购公司股份,与现在的股票价值相比,价格高出了3.6亿美元。

  一些CEO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削弱了作为领导的实际作用,这是所有最差CEO的通病。马克·平克斯以1.83亿美元现金购买了你画我猜游戏Draw Something开发商OMGPOP公司100%股权,仅仅7个月后该公司的无形资产减值了80%~90%,并在会计处理时粉饰买亏了的事实。

  差距所在

  “如果CEO们这时能回头看看过去一年里其他CEO所犯下的错误并记个笔记,也许不失为一项很有价值的练习。”Finkelstein表示。

  他认为,还有两名CEO在2012年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差一点被列入最差CEO行列,他们是脸书(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和高朋网(Groupon)的安德鲁·梅森。

  Facebook自上市以来股票值下跌30%,现在开始向移动终端发展,虽然有些晚,但至少确认了发展重点。高朋网的商业模式正遭受批评和攻击,股票市值自IPO上市以来下跌了80%。团购网站的经营模式很容易被复制,不过梅森一直在开发新产品以寻求突破。

  在Finkelstein看来,从传统意义上看,两家企业的CEO似乎都不太成熟,他们的行为(在电话会议中喝啤酒,各种场合都穿连帽衫)让人们无法相信他们能够管理好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工作中太强的自我意识是个危险的信号。”

  而在去年,Finkelstein评出的最差CEO是黑莓手机生产商加拿大公司RIM前任联合首席执行官Mike Lazaridis和Jim Balsillie、惠普的前CEO Leo Apotheker、提供定额制DVD在线出租服务和互联网随选流媒体播放服务的公司Netflix Reed Hastings、强生的William Weldon。

  他们当年上榜的原因分别是,不能随机应变,联合CEO管理模式;犹豫不决,糟糕的决策执行;糟糕的沟通、降低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缺失的严重失误。

  在Finkelstein看来,一名优秀的CEO会诚实地面对公司所处商业环境的严峻性,适时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来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同时会不断推陈出新,不会让公司一成不变地经营下去。

  相比而言,他认为,亚马逊网络购物中心缔造者杰夫·贝索斯、福特公司的艾伦·穆拉利、诺华制药的乔·吉莫内和雅虎的玛丽莎·梅耶尔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中表现相当出色。

  比如,30个月前执掌福特公司帅印时,艾伦·穆拉利还是汽车行业的初来乍到之人,但是他对公司的全面改造令福特把底特律其他业界巨头远远甩在了后面。而梅耶尔利用品牌亲和力及人际关系来重振“步履蹒跚的”产品如雅虎照片分享服务Flickr、构建并增强了与新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正将雅虎带向真正的成功。
原文出处:http://tech.sina.com.cn/i/2012-12-28/02167931081.s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王利芬
一个创业公司一把手必须做的几件事情:1找准发展方向,也就是做什么不做什么何时做以多大规模做。2整合公司内外资源,没有资源要发现并拓展资源。3根据公司发展阶段的不同用不同的人才并激励他们。4不断地将重复部分进行流程化,将可固定的东西制度化。5用适合的手段打造公司文化。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233536692/z7Wj6jG7V;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创业CEO:痛苦需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征服

欢迎来到“创业 CEO”系列的第五篇文章,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讨论一个创业者如何教会自己成为一位伟大的 CEO,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公司,往往都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当好一个 CEO 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你必须要带领一个由很多人所构成的组织,而人,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承认,其实都是“不理性”的动物,不仅如此,还得加上成长过程中养成的各种坏习惯。所以身为一个 CEO,你每天得面对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而其中的大多数,始作俑者往往都是人性的弱点,以及人性与人性间的冲突。

更惨的是,你没办法怪任何人,因为所有造成问题的成员,都是你让他进来的 — 即使不是你亲自录用,也是你信赖的副总、经理录用的。任何造成问题的结构、文化,也都是你设计的 — 即使不是你亲自设计,也是在你认可下被采用的。尤其当你是一个创业 CEO,整家公司从第一天就是在你的领导之下,当事情发生时,你除了生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想到会有这一天,实在也没有别人可以怪罪

就因为这样先天上的结构,一个 CEO 的工作经常是非常痛苦的。但奇怪的是,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却乐在其中。

直觉的答案应该是他们比较懂得宣泄,但我不认为那是好的解释,因为你很少看到一流的 CEO 同时也是玩得最疯的 Party Animals。我个人的经验是宣泄只会让情况更糟。第一次创业时我靠着周末的狂欢来宣泄压力与情绪,但久而久之,我对于狗屁事的容忍度只是越来越低,只要白天一有不如意,晚上就得跟伙伴们去喝个痛快才能舒服些。现在回想起来,我其实是在一个创业的三温暖烤箱里面,给了自己一个逃生门,当你越习惯跑到门外去喘口气,你当然就越无法忍受烤箱内炙热的空气。

但可惜在创业的世界,这个烤箱的热度并不会因为你跑出去而降低。事实上,随着公司越来越大,牵涉的金额与相关人数越多,你每天面对的狗屁事只会越来越臭。所以第一流的 CEO 不会给自己一扇门,相反的,他们把自己锁在这个烤箱内,然后强迫自己征服任何的温度。

当然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训练,也因此真正能够成为、并且长期维持当一个一流 CEO 的人不多。但一旦你能够征服这样的温度,你当然就可以乐在其中。

而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训练,这里有几个我喜欢的心法与你分享:

1、找几个烤箱里的“箱友”— 当你有人可以聊这样的过程,交换克服高温的心得,并且知道它是可以被成功击败的时候,那会大大砥砺你的意志。

2、把 Hack 人性当作人生对你最大的挑战— 既然人性生来就有许多不可理喻的地方,与其把它当作阻碍,不如把它当作一个挑战。

3、拉高自己的高度— 这是你创的企业,而你是它的 CEO,公司内外对于它的任何批评,怎么可能不跟你个人扯上关係。当然你可以愤恨世人的不分青红,下去与他们辩论搅和,但更好的方法是化批评为向上的力量,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4、专注在前方— 既然创业的过程省不了狗屁事,那重点就是如何冷静、妥善的处理,让今天过后公司是更好的公司,而你是更好的 CEO。所以发生事情之后不是责难,而是打破砂锅,挖出问题的核心,然后想办法根治。

所以以上,就是十多年来关于面对创业的痛苦,我所得到的领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原文出处:http://www.huxiu.com/article/7821/1.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雇用对的人才   
从创业者到 CEO

我来告诉你创造一家市值超过 10 美金公司背后的秘密:雇用对的人才。–Paul English, CTO, Kayak

出来创业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前面的十年,我都是做人家的 No.2、No.3、No. 10,直到这次创办 appWorks,才真正自己当了 CEO。

但到底什么是 CEO?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个人觉得 CEO 比较好的比喻是“船长”,因为船长的工作,就是设定目标,然后确定船会持续朝着目标开去。当你还是一艘小船,船上只有一两个人时,CEO 的工作当然就包括了找到好的目标,然后奋力的划。接着,如果顺利的话,你的水手数量会慢慢的增加,当你有 10 个人的时候,CEO 会开始越来越没有机会划船,因为你得花更多的力气在找到好船员,并且把他们放在对的位置上。到了 30 个人的时候,你基本上不可能划船,并且必须开始建立轮班、品质控管、标准化作业流程等工作。到了 120 个人的时候,你已经没办法认识每一个水手了,你开始会有几个大副,你负责领导他们,并且掌舵整条船的方向,确定你们会持续著朝着目标开去

所以随着船员的数量变多,船长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样的,在公司的每个阶段,虽然让公司继续朝着目标迈进的责任是一样的,但 CEO 需要做的事情却是很不一样的,而因此必须拥有的能力也会非常的不同

为了方便称呼,在 appWorks,我们把 CEO 分为四个“年级”。10 人以下的创业 CEO 是“幼幼班”,10 人以上到 30 人是“一年级”,30 人到 120 人是“二年级”,而 120 人以上则是“三年级”。

在很多创业者的想像中,“当 CEO”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所以通常他们给自己的计画,都是有朝一日要找一个强者来当 CEO,然后自己专心在产品上面。这个逻辑有一些吊诡的地方,首先,在我们以及许多业界先进的观察里面,其实每个 CEO 都是从幼幼班开始的。当然天份也有些影响,但如果你去研究好的 CEO,你会发现他们往往都是非常用功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天生就是领导者,而往往是花了 1 万个小时,非常努力的教会自己“如何领导”这件事情。换句话说,除了很少数的例子以外,“当 CEO”这件事情,其实是可以学会的。

再来,外聘 CEO 是一件风险非常高的事情。你有可能像 Google 一样找到 Eric Schmidt,跟两位创办人一起为公司创造黄金十年。但也有可能像 Steve Jobs 一样找到 John Sculley,最后搞的公司乌烟瘴气,自己还被自己的公司开除,然后还把苹果带入了 13 年悲惨的岁月。你也有可能像 Yahoo 找到 Terry Semel,基本上让公司原地踏步了 6 年。

也就是说外聘 CEO 其实不是一个更好的方案,而它的成功机率也顶多个与创办人自己学着做 CEO 差不多。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容易解释,因为外聘 CEO 帮公司设定的目标,往往不会与创办人完全一样,但当那个事情发生时,就会出现“到底谁是真正的船长”,这样的争议。事实上,在我看来,创办人自己学着当 CEO,是比较好的选项,因为这是你的公司,你的宝贝,既然它的成功与否比你自己还重要,那你就应该负起责任,学会如何把 CEO 当好。

所以,接下来,我会在这个网志里面新辟一个“创业 CEO”的单元,我希望以一个礼拜一篇文章,开始跟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当好创业 CEO”这件事情。当然也随时欢迎大家的回馈,一起讨论,一起进步,就请大家期待了。

原文出处:http://www.huxiu.com/article/5826/1.html;
关联记录: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CEO做什么:找人、找钱   现金流   一定要雇一流的人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找方向、找方法   直击事物本质能力   
【创业CEO:CEO的工作】一个CEO只需要做三件事情:设定公司的长期目标 (Vision) 与策略,并且明确的与所有利害关系人 (Stakeholders) 沟通这些目标与策略;吸引并且留下对公司而言最棒的人才;确认银行里永远有足够的现金.创业 CEO 必须要把这三件事情越做越好,而其他的事情则越做越少

创业CEO:CEO的工作

欢迎来到“创业 CEO”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讨论一个创业者如何教会自己成为一位伟大的 CEO,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公司,往往都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要聊如何做一个好 CEO,我们得先从 CEO 到底负责什么工作聊起。关于这个问题,我最喜欢的定义来自 AVC 上的一篇 What a CEO does:
  zhuo注:http://www.avc.com/a_vc/2010/08/what-a-ceo-does.html   (2012-11-20 14:36)  评论 (0)    

一个 CEO 只需要做三件事情:设定整个公司的长期目标 (Vision) 与策略,并且明确的与所有利害关係人 (Stakeholders) 沟通这些目标与策略;吸引并且留下对公司而言最棒的人才;确认银行里永远有足够的现金。

我喜欢这个定义的原因是它只用了短短的三句话,但却完全抓住了一个 CEO 该做的核心工作。如果一个公司是一艘船,则第一个必须要设定的是这条船要航向的伟大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大家口中的 Vision,很多人称之为“愿景”,但我认为更应该是“预见”– 一个创业者不应该只是“希望”某个未来会发生,他应该是“看见”了未来会这样的发生。当然“预见”与“幻想”只有一线之隔,而这中间的差距就是做功课、观察、分析、辩思、感受。海上常常有迷雾,而这个世界则充斥着杂讯,所以一个 CEO 的工作是从中抽丝剥茧,看穿世界的五个层次,然后预见未来的发生。

这个世界充斥着杂讯,因为电视名嘴、新闻主播、媒体记者、政府官员等等这些拿着扩音器的人,常常并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Jamie Lin

刚出海时你大概只能看到几公里以外的事情,但随着你的功课越做越多,你将能够越看越远、越看越清楚。接着,在锁定了远大的目标之后,你还必须要设定能够达到那个目标的航道 — 所谓的“策略”。如果预见是 Where/Why,那策略就是 How。在创业的世界,几乎不可能是朝着目标直直的前进,就能够达到那个地方的。因为路途中会有很多大傢伙,而你的一支小船几乎不可能与他们竞争。所以“预见”可以是理想的,但“策略”却必须是非常务实的 — 乡村包围城市、破坏式创新、长尾,这些都是缺乏资源的小公司常用的策略。

玩游戏的目标当然是推倒大魔王,但如果一出新手村就直奔魔窟,那显然有点不切实际。一样的道理,所有创业者的目标当然都是征服世界,但在那之前,先把你的国家、你的城市、你的乡镇征服下来,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升级,或许是比较务实的态度。–Jamie Lin

而光是自己看清楚目标、想清楚策略,那还是不够,所以身为一个 CEO,你的工作必须还要加上把目标与策略清楚的向所有 Stakeholders — 也就是团队、股东、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等 — 沟通,让他们能够协助你执行上述策略,一起把船开向那个目标。注意每一个 Stakeholders 需要听到的版本很有可能会不同,你必须要随着他们的理解力、利害关係以及产业知识,选择你应该要使用的版本

另外,注意到这里并没有提到实现策略用的“战术”,也就是“What”。身为一个 CEO,尤其是 30 人以上公司的船长,你需要开始学会把执行面的细节委託给在前线带头冲刺的小队长决策,你只需要确认他清楚的知道公司的目标以及策略,那就够了。

请小队长用他的话告诉你公司的目标与策略,是确认他知道这些事情最好的办法。–Jamie Lin

设定好了目标与航道,再来就是必须要让船前进,尤其在一个知识密集的网路公司里面,“人才”几乎是这里面唯一的关键元素。所以一个 CEO 的职责,就是吸引并且留下好的人才。注意这里的好是指“对公司好”,而不是“强”的意思。公司是一个系统,系统里面需要和谐地协同运作的元件,所以无法与大家一同运作的人,无论他的能力再好,都不是一个“对公司好”的人才。吸引对的人才,把他放在对的位置,确认他热爱他的位置,是一个 CEO 必须要做的工作。

有了好的方向,又有了好的水手,最后,你必须要确认这条船有足够的燃料,而船员们也有足够的晚餐。所以,一个 CEO 的最后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确认公司永远有足够的现金。注意是现金,不是帐面收益,因为你的水手领的薪水一定是现金,他们没办法拿帐面上的数字回家付房租、水电、孩子们的学费。现金哪里来?可以是向投资人募来的,可以是向银行借来的,也可以是在市场里赚来的,无论如何,身为一个创业 CEO,你必须要确定你至少会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下个月水手们的薪水。

当然一个创业 CEO 极有可能还会做很多除了这三件事情以外的工作,但那个时候其实你可以把他当做正在戴着创业者的帽子,而非 CEO 的帽子。当公司越成长,创业 CEO 必须要把这三件事情越做越好,而其他的事情则越做越少。而这,就是成为 CEO 之路的第一堂课。

Mr.Jamie
台北早期风投appWorks共同创办人
原文出处:http://www.huxiu.com/article/6104/1.html;
含有关联记录 2 个
(10)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激情 Passion   激情升华了我们的创造力   坚持   你寻找的就是你的Passion   为创业者支招   
给年轻创业者的忠告

于刚
2012年七月六日
登载于《福布斯》中文版2012年8月刊

两个月前,我接受了一个媒体的采访,临结束时记者让我给年轻的创业者们三个我认为最重要的忠告,我思考了片刻后回答:
1)创业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不要急于求成
2)创业要迎难而上,容易做起来的事情也容易被复制而缺乏价值;
3)创业需要激情,激情能激发创造力,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有激情才会不惧坎坷而享受这个过程,若无激情则不要匆忙起步。
在此我希望把这些想法展开,并用我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故事来阐述这些观点,让正在途中的或正准备创业的年青人少走弯路。


创业不要急于求成

创业初期往往是创业者的兴奋期,在这个时期创业者满怀憧憬,坚信自己的创业想法并为其所亢奋,吃饭睡觉都想着,与亲人朋友交流三句不离创业话题,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这个时期感性超过了理性,对成功的预期远远超过了对风险的评估。这种感觉又会被早期的一些小的里程碑所放大,往往误导了创业者,让创业者觉得成功好像就是明天的事,需要百米冲刺,情绪过于乐观,决策变得短线,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将创业当成百米冲刺最大的危害在于其忽视对创业成功的基石的灌注,包括企业文化的创建,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甚至包括组织架构的设置和系统架构的设计。没有坚实的基础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早期的快速导致瓶颈的快速来临,甚至让创业流产。

我在美国的第一次创业是为航空公司开发实时运营管理系统,从我家里的地下室起步。我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了一个系统原型(prototype),并用它从Continental Airlines拿到了120万美元的第一单。我迅速的将公司搬到了正规的办公楼并招聘了开发人员开始了生产软件的编写。项目启动时忽视了对系统底层架构的深层考虑,也低估了实时管理系统的开发难度,一年的项目我们希望能几个月完成,期望能立即将此系统推广到整个航空业。开发进行了大半年后公司新入职的CTO对系统的现状进行全面回顾和分析时发现继续往下走已经很困难了,原因有:1)系统设计不够模块化和柔性化,用他的话说我们的程序像意大利面条,子程序间互相牵扯,逻辑的改动和维护非常困难。2)我们的系统在设计时缺乏对其他航空公司的需求分析和考虑,不够标准化,若运用到其它航空公司时还要重新开发。3)我们的数据架构无法处理大规模的实时数据。讨论了两个多星期后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推翻重来。新的设计我们接受了教训,慎重的考虑了系统的重要基石:标准化、模块化、柔性化和实时化,为后来系统的成功交付及应用奠定了基础。这套系统后来被众多的美国航空公司所采用,仅2001年一年,就为Continental Airlines节约了3000多万美元。


迎难而上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创业时选择做什么极为重要。过于简单的商务模式别人一定都想到了,若市场上没有则一定是商务模式本身有问题或者是实现起来特别困难。容易的概念即使是你第一个想出来若有较大的价值也会马上被别人复制。Groupon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在美国早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经过媒体放大和资本市场的追逐,瞬间中国的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一年多的时间竟然有5000多个上线。这种模式没有什么门槛,太容易被复制,今年已经倒闭一半。

迎难而上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但要遵从中国的一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不是人人都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我认为迎难而上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清晰的了解困难之所在;2)要有克服困难的核心竞争力及方法和工具;3)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搭档刘峻岭和我在创建1号店时选了一条艰辛的道路,以大品种,快销品为主的综合类网上超市起步。感觉网上超市的概念很直观容易被顾客接受,而且是满足大众所需,获取顾客的成本会低,顾客的黏性会很强。但这类商品大,重,易漏,易损,保质期短,比图书、数码、服装类商品的服务半径短的多。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快消品的电子商务最难的是供应链管理,而我们在这方面有多年的经验、知识和管理能力。我们大量的投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打造,开发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品类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仓库管理、配送管理等多个模块,让供应链管理成为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激情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激情的英文原词Passion更全面,更能准确的表述这种状态。Passion是指一种强烈的内驱力,一种极度的喜爱,一种偏执的信念。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完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在1994年时是一个投资管理公司D.E.Shaw最年轻的资深副总裁,他在寻找投资机会时得知网络用户一年激增23倍的信息,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几周后便辞去了丰厚的职位,和太太一起驾车去西雅图,路上起草商业计划,到西雅图后立即在租的房子的车库里架起电脑,聘了四名助手开始编写软件。当时的办公桌是用门安上四个柱子做成的称为doordesk,后来这种doordesk成了亚马逊的标配,以提醒大家仍在创业,我在亚马逊时也用这种办公桌。激情让贝佐斯抓住了机会,他在1995年7月成立的亚马逊书城在早期就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没有任何广告宣传,30天内亚马逊的书就卖到了美国和其它的45个国家。
  zhuo注:要始终保持创业的文化、氛围、创新能力、团队效率。   (2012-10-26 09:06)  评论 (0)    

创业要看你的起因和目的是什么。是希望逃离职场的约束和玻璃天花板来测试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是想试一把运气也许能浪里淘金功成名就? 是追求时髦还是被其他创业者的成功所诱惑?是享受这个磨难和坎坷的历程为自己人生增添一次丰富阅历?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完成自己一个梦想

我更希望你的起因是后者,因为创业的风险是极大的,在前10年创业企业的存活率也就是2%,更别说成功率了。前几个理由都没有办法让你忍受住寂寞经的起磨难,更不会让你有坚定的信念去不屈不饶的去遇山开路,遇水搭桥。

峻岭和我创建1号店也是靠这种passion。我们辞去戴尔外派高管的职位,从戴尔给我们租的豪宅搬出来,开始亲身体验创业所有的点滴。在一个10平米的办公室里一张办公桌我们面对面坐了四个多月讨论和撰写商业计划。给公司取名,设计LOGO, 在招聘网站上发广告,挤公交地铁去拜访供应商,在地铁站办公楼和小区发海报,参与系统设计;在仓库里入库,上架,拣货,盘点;给顾客配送,做客服;与供应商,配送商,推广商谈判;促销选品,广告语编词;等等。有一次和一个实体超市谈合作,该店的店长足足晾了我近两个小时才见我,晚了也不道声歉;有一次去工商部门,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训我像训他孙子;已签了约的仓库被业主无理由毁约。生气吗?我们只是笑笑,说‘这一切将来都可以当故事讲了’。我每天早晨醒来都急于去办公室工作,用峻岭的话说:‘每天都处于亢奋之中。’激情升华了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遇到困难时觉得“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之本色”。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说:“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 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 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只要全心全意的去找, 在你找到的时候,你的心会告诉你的。”

你寻找的就是你的passion。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72c8bd0102ecx9.html;
(5)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带队伍   雷军   是看人看事的眼光,是经验阅历和胸怀   选人才   
【董事长该干啥?】我琢磨了一下,主要有三点:1.什么时候点做什么样的事情,这决定了公司的方向和战略;2.用什么样的人来干这件事情,寻找德才兼备的人不容易;3.怎么让人有动力愿意打仗,怎么样能够把事情做成。做好这个位置,最重要的是看人看事的眼光,是经验、阅历和胸怀  zhuo注:1、思考公司方向、战略 2、找人 3、激励团队,把事情做成。   (2012-10-18 08:39)  评论 (0)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带队伍   雷军   是看人看事的眼光,是经验阅历和胸怀   选人才   
【董事长该干啥?】我琢磨了一下,主要有三点:1.什么时候点做什么样的事情,这决定了公司的方向和战略;2.用什么样的人来干这件事情,寻找德才兼备的人不容易;3.怎么让人有动力愿意打仗,怎么样能够把事情做成。做好这个位置,最重要的是看人看事的眼光,是经验、阅历和胸怀  zhuo注:1、思考公司方向、战略 2、找人 3、激励团队,把事情做成。   (2012-10-18 08:39)  评论 (0)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分享   现金流   找更优秀的人   注重产品   专注   
创业公司CEO每天应该做的13件事

Mr. Jamie说,一般人大概很难想像创业公司 CEO 的工作有多难,你的公司在烧钱,说不定只剩下 6 个月的粮草,你怎么可能不担心?偏偏在团队面前你又必须装作若无其事,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Jason Goldberg 整理了一个列表,列出创业公司CEO每天应该做的13件事,以下是36氪编译版本:

记住你的“一件事”:你的创业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把一件事做好,明确你的“一件事”,写在墙上,每天重复出现在自己眼中,将“一件事”作为公司例会最高级别的事情,不要让任何事情让你和你的团队分心。

记住,只有当你的团队优秀时,你才一起优秀:花时间培养你的团队,招聘那些在他们工作上比你曾经做得更棒的人,激励他们,让他们完成他们从来没想过他们能做到的事情,在引导他们去做“一件事”的同时给他们自由,像对待家人那样对待你的同事,创业不容易,让你的团队愿意成为公司一员是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公司并不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作为CEO,你的工作不是把每个人的工作都做了,你的工作是帮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定期给你的主管们反馈,告诉他们你的期望,需要他们改进哪些地方。

设定风格:每个人 – 你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你的Twitter和Facebook关注者 – 都会从你身上得到暗示。从你公司的增值速度,数据,创新,客户服务直到公司文化都会反映出你作为一个CEO的职能,所以,不要做一个粗鲁的混蛋,付出行动,如果你希望人们想到你公司时是按照你想让他们想的那样,你需要付出行动并从个人做起。如果你自己无精打采,你的公司也会,如果你忘记微笑,你的公司也会,如果你缺乏耐心,你的公司也会,如果你不说请和谢谢,你的公司也会,公司高于每个人,但公司是由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工作风格反映出来的,而你是领导者。

花至少75%的个人时间在你的产品上:只有当你的产品优秀的时候,你的公司才能优秀,亲自参与管理功能和用户利益,我的观点是CEO必须是首席产品官,作为CEO你必须为屏幕上每一个像素负责,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过了但是你的产品是你们所有努力工作对用户的输出,所以它的每个功能都应该反映出你们的目标和目的。

审视数字:我不是在谈论预算和现金流,而是一些关键指标,每周发一封邮件给你的团队,提炼出那些影响公司业务的关键数据,亲自写这封邮件,写邮件会强迫你自己去挖掘和分析你的数据,真正拥有那些数据,让你的工作能够确保公司的每个人都能专注在那些能给公司带来业务的数字上。

锻炼:我实在忍不住要强调这一点,让自己每周去至少4次健身房,最好是5-6次,锻炼能给你能力和耐心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作为CEO对身体是很大的挑战,让健身房作为一个使自己头脑清醒和保持快活的一种方式,如果你还没有这么做,我保证去了之后你会震惊的,当你有规律的出去锻炼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的容易!离开你的键盘,去健身!

要求反馈:你猜怎样?你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聪明,你会犯错误,去问你的雇员,你的客户,你的合作伙伴等,确保你的管理团队中有一个人敢直言不讳,确保你有一个董事会之外的成员或朋友能够给在公司发展上给你提供建议(例如在融资上,董事会管理上)。

离开办公室:人们太容易生活躲在键盘后面,生活在收件箱里,离开办公室,去和你真正的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博主们讨论。

写博客,写微博,阅读,参与CEO论坛:写类似于这篇的文章,分享你学到的经验教训,和你工作的技巧等,不要担心没人看,从网络中获得反馈,阅读Hacker News,看其他创业者和科技极客们在分享什么,利用投资者的网络从其他CEO那里获得建议。

管理现金:现金是你的生命线,你必须一直清楚你还剩多少现金,能够你维持你多久,什么样的决定会影响你的现金状况,不要等到需要钱的时候才去融资

像投资者一样去做:在每周结束的时候,问问你自己下面的问题:我们这周所做的提升了我们的价值么?过去的一周你对时间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如果你连续2周或者一个月内有2周没有一个积极的投资回报率,你可能就在做错误的事情了。

享受乐趣:这很难,需要很大的精力,确保每一天都是愉快的一天,即使很糟糕的一天也需要一下乐趣,如果你觉得不快乐,你可能在作错误的事情,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成熟,但不要长大

爱:爱你的公司,爱你的同事,爱你的投资者,爱你的合作伙伴,爱你的供应商,但最重要的是,爱呆在家里等你的人 – 那些支持你让你能够日复一日战斗在最前线的人!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20382.html, http://betashop.com/post/4367407080/13-things-you-must-do-every-week-as-a-startup-ceo
(15)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Ryan Carson   Treehouse   Trello   
一位创业公司CEO的一天

公司老大每天都在做什么?这是一家一周只需工作4天的创业公司Treehouse的CEO Ryan Carson(上图)典型的一天,你觉得自己活得比他累吗?或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CEO们生活的缩影:

Ryan每天4点54分 起床,然后在5点10分 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先使用Trello(轻量级团队流程协作和列表管理平台)、Google日历和Team Grantt(团队工作计划应用)查看工作和规划,在这之后花二十分钟的时间计划一周及全日的工作。
从5点半开始,他用一个半小时考察分析公司的整体计划。在两小时属于家庭的时间后,Ryan开始根据全日工作计划进行工作。
他每天有一个半小时的健身时间,之后午饭前的一小时用于和总监见面,规划这周团队要完成的任务,一起聊产品并调整计划。
没有午睡时间,从12点半开始,他会用大段的时间按照计划工作,并在3点半参加半小时的产品部门的线上会议。这之后他会一直工作到六点。
在晚上十点午睡之前,他还会用Reeder看订阅的博文,结束一天的工作。

在博客中,这位CEO还提到他每周日程变化的部分以及作为CEO主要的工作方向:

我大部分工作日的日程都是如此,而根据不同的工作日我会与不同的人工作或开会讨论。

通常我每天会与我的一位经理见面:周一:产品部;周二:视频及技术部;周三HR和行政部门;周四:销售和市场部门。

每周四大概还会有6或7人在Go To Meeting线上的团队经理会议,报告各自团队的工作以确保所有人都在同一进程当中。

我们曾经每周一会有一个全公司参加的线上会议,但到了人数超过25时,Go To Meeting软件就不再支持了。其实全公司都需要常常听到来自我的信息,所以我正考虑每周传一个视频让全公司都了解到公司在大方向上的进程。

在公司还少于25人时,我的确执行很多事情。我写过新闻通讯,抓取过线框,回复邮件,筹备制作营销策略等等。但现在我们有50位全职的员工,我将所有时间用在“控制航行方向”这件事情上,特别如考虑工作的路线计划,跟踪公司的成长情况,交流我们的使命和任务,研究解决方法和管理员工。现在,我80%的时间都用在与人会面和交谈上。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122265.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康俊会所   马克 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雪莉 桑德伯格   注重产品   注重用户体验   
今天晚上在大学街的意大利煎饼果子铺,我们几个人在聊Facebook的高管在做什么。几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CEO Zuck每年还是要Checkin一行代码的(显然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动作),COO Sandberg每天都自己盯着解决几个用户的问题。这个小动作其实大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每个人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有至少两部分的力量:一部分,我做完了这件事情;第二部分,我向其他人发送了一个信号,说明了些什么。在自己一个人干活的时候,前者或许更重要,而当一个领导者,后者的比重越来越大,甚至变成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CEO在写代码,哪怕只是一行,这明确的传达了一个信号。显然一家公司不会因为一个人写的一行代码有实质性的变化,但这个信号是如此明确,就是技术对于这个公司是重要的。这种态度是组织需要的。

COO把头埋下来,每天哪怕只解决一个问题,这也是一个信号。显然在上万的问题中一个是如此渺小以至于不会有任何实质影响,但这个明确的信号是,我在乎用户。这个信号会被组织放大,变成整个组织的行为。

为什么这个信号如此重要呢?

第一个原因应该就是“认可”。人都需要被认可,自己写的代码,自己帮用户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和用户的一个电话,内心里都希望有人可以认可。当公司里有人,尤其是CEO,愿意花时间去看一段代码,或者看一个问题,或者听一段电话,其实最重要的信号就是,这个工作很重要。没有人愿意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对于公司的成功没有贡献。这种认可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行动达到。上次和康俊会所的一个按摩师聊天,他说他们的最高奖励就是他们大老板会给获奖者亲自按脚一个小时。这是一个按脚出身的淳朴的CEO对这份工作的认可,其他人都能感知道。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做得很成功的企业都是创始人就是这个行业里出来的原因。一个蛋糕师虽然不比MBA更懂管理,但他开的面包店更懂得做面包的自豪感。

第二个原因是“抽样“。一旦CEO开始听电话,审核用户问题解决的纪录,或者看或写代码,这方面的工作就会暴露在CEO的眼下。这其实是一种敦促。虽然谁都知道自己做的部分被看到的可能性其实不大,但只要CEO在做这件事情,又有谁能确定自己的工作不被“抽到”呢?不做这件事情,可能性是零;做了,可能性就有了。人是感性动物,不区分可能性的大小的,而仅仅区分有或者没有这种可能性。这可能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有人会去买不可能中奖的彩票却对哪怕可能性再小的彩票感兴趣,或者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几千万人的城市里哪怕一起凶杀案会让所有人不安。一旦有了这种可能性,大家个工作状态的确会有改变。

在领导团队的时候,领导者可以用上百种细微的方式在散发着各种信号。这些细小的信号组成了一个团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气质。传达什么信号,其实就是由这一件件小事情完成的。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142161.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创新   玛丽莎 梅耶尔   雪莉 桑德伯格   
【传雅虎物色COO】据透露,雅虎目前正在物色一名具有企业复兴经验的COO,并有可能任命其为CEO玛丽莎 梅耶尔团队的二号人物。可预见的是,梅耶尔的工作重点是产品和创新,而COO负责业务方面的细节。业内人士认为,最适合这一位置的或许是Facebook COO雪莉 桑德伯格。

Spencer Stuart对候选人称,雅虎正在寻找一名专注于重组或财务的管理人员。可以预见的是,梅耶尔的工作重点是产品和创新,而COO则负责业务方面的细节。很多见过她的员工都表示,她十分看重产品,但对一些繁琐的商业问题关注较少。
业内人士认为,最适合这一位置的或许是Facebook COO雪莉 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她在Facebook就扮演了同样的角色,使得CEO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可以专心开发产品。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