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Google   创新   创意激发-变成现实   
Google创意总监Tom Uglow:科技激发创意仅需五步

Google一直以来就以富有创意闻名,Google内部有这么一个“福利”:每位员工每周都可以抽出20%的时间用来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让灵机一动的想法有机会变成现实,也许正是这样自由的氛围成就了Google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创意的能力。

今天,Google中国在清华科技园的办公室举办了一个小型的交流讨论活动,Google创意总监Tom Uglow跟大家分享了一些Google在生产和实现创意,创意带动营销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在Tom Uglow看来,创意在技术能力的进步的条件下,从创意到变成现实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Uglow把这一过程总结成了五个步骤,这也是他把一个创意变成现实的实现方法:

1,从问一个问题开始你的创意;
虽然可能你的一个问题没啥意义,但任何创新,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09年的时候,他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全世界每个人都记录下自己生活的某一天会是什么样?有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后,他们把它实现了出来。Google创建了一个名为“Life In A Day”的视频网站,号召网友将日常生活影片上传到YouTube。通过与奥斯卡导演的合作,Google将来自192个国家的80,000多段短片剪切成一部90分钟的纪录片。透过深具意义的电影实验,呈现世界上最真诚,最触动人心的美好生活。


2,优先考虑数字化,其次是互动;
这里指的数字化可不是简单的“将一张照片或视频搬到网上”就是数字化了,那只是一种在线的方式(online)。利用HTML5和WebGL技术的Build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Chrome与乐高积木结合的Build让来自澳大利亚的Google Maps上搭建积木模型,让用户在玩乐高积木的过程中体验到Google Chrome有多给力。我们之前报道过的Chromeweblab也是如此,利用Chrome来控制伦敦博物馆的真实的实验装置。


3,让数据成为你的朋友;
所有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数据现实世界中用户们不是特别擅长组织数据Google做的就是组织这些数据  zhuo注:所谓IT信息技术,就是组织信息、数据的能力。:p   (2012-10-12 10:47)  评论 (0)    。Google的艺术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这个计划是Google与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家知名艺术机构进行的一项合作项目。利用了Google的多种技术将博物馆的数据全面呈现到网络上,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参观法国的卢浮宫。利用Google街景等技术,Google正在把全世界的博物馆收入摄像头中。


4,拥抱失败;
创意一直都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失败很正常,也是在所难免的。Uglow和他领导的创意团队也一直在摸爬滚打中前进,也没少失败过。有些创意是因为太超出现在的实现能力而失败,有些则是被发现无趣后被迫放弃,而他们也会在这些失败中得到一些灵感,并开始新的项目。


5,将数字化带入现实世界,用技术满足用户需求;
除了语音搜索,Google Glass,手势之外,Google还在用其他一些技术手段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现实的问题,比如基于地理位置去优化搜索结果等等。Uglow又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了一些他认为很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是Google之外的团队做的。比如这个Pizza叫外卖的装置:在迪拜有很多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于是叫Pizza外卖成了个大麻烦,因为客人的语言你不一定能听得懂。于是有人就用技术来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有人设计了一个冰箱帖,上面有一个按钮,当客人按动这个按钮一次,就直接订一份Pizza,按三次就订三份,这样就方便了。


然而正如我们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这些创意可不光是为了跟大家一块玩的,它们是非常好的营销方式。比如通过这些与Chrome浏览器配合的梦幻般的游戏或者实验,用户可以非常深刻的体验到Chrome浏览器的快速,强大,这比普通的营销手段要有效得多。Uglow表示,当他们掌握了一些新的技术的时候,他们会希望通过这种与用户互动的方式来让用户体验到技术的强大。

非常期待Google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有创意,好玩,又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创意产品。

在活动的最后,Tom Uglow回答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

Q:Google的创意实验室与别的公司的创意实验室之间的最大的不同?
A:别人的Lab知道他们有清晰的方向,知道将要做什么,而我们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将会做什么。

Q:你这个创意总监觉得自己更像个艺术家还是极客?
A:我不是个优秀的艺术家,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宅,也不是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但我会跟一些优秀的人交流,去找到每个位置上优秀的人让大家一起协作。

Q:通过这个创意的总监的工作,你是不是也能去实现一些小时候的想法?
A:创意这事本身就是要像小孩子一样,对所有的事情保持好奇。我有一个十个月大的孩子,他每天到处敲打东西,我把技术放到一块碰撞,有的时候就能有收获,当然,很多时候也什么都得不到。

Q:在实现这些创意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A:Em…没遇到啥困难,也许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应付一些法律,版权之类的问题。

Q:创意团队现在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华人工程师?
A:在纽约有几百个,有多少华人我也不清楚,但是的确有一些。现在悉尼就我一个。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158076.html;
(18)    转记(2)    评论(4)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新   
李开复新浪个人认证 微博会员:过去十年,已具规模的IT公司,股价暴涨的只有苹果和亚马逊。为什么呢?一个已具规模的公司暴涨只有靠创造与已存业务无关的新业务,因为已存业务的未来价值已经被包含在股价内。这十年,苹果创造了三个新业务,亚马逊创造了一个。大公司都想创新业务,但成功概率只有2%左右。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97161814/yFuBWAQF1; 英文原文: https://www.linkedin.com/today/post/article/20121002122016-110300724-managing-for-shareholder-value-who-are-we-kidding;
含有关联记录 1 个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产品是核心 创新是根本   创新   互联网营销   贴近用户   微博营销   小米   
小米科技总裁林斌:我们是怎么做互联网营销的

  林斌表示,互联网上做推广不是卖广告,广告是没有传播性的,更多的是带有一种互联网化的创意加一点恶搞、屌丝文化和有趣是各种各样的结合,只有这样的帖子才能有传播性。

  通过互联网模式的运营手段使得一个新生产不久的手机品牌变成了广为人知的甚至被疯狂追捧的知名品牌,小米手机的运营模式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今天,在中国国际通信展ICT论坛移动互联网分论坛上,小米科技总裁林斌分享了小米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做营销的。

  林斌表示,首先,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小米创新性的引入了用户的观点。在小米手机论坛上,每周都可以看到两三千篇用户反馈的帖子,其中不乏一些深度的使用体验报告。在一些重要功能的确定上,小米工程师通过在论坛上发起投票等方式收集用户反馈,最终确定产品功能形态。林斌说“有大量的功能讨论是用户参与的功能讨论,在我们的论坛上进行的“。

  其次,小米在各种的媒体论坛上,都是0距离的贴近用户的。林斌表示,包括雷军在内的小米合伙人每天都在做一系列的客服的工作,亲自解答用户的一些提问。

  此外,林斌还重点强调了微博传播的功效。林斌表示,贴近用户最核心的优势是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用户对小米产品的反馈,微博最大的价值是能够产生很大量的用户对产品的真实意见。小米团队每天都会在微博上搜索相关信息,收集用户反馈。

  通过微博营销也可以很好的为企业节约成本。林斌举例说,小米青春版发布时,由于没有足够的宣传经费,他们选择了微博营销的方式。几个合伙人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拍了一组与青春有关的照片,在微博上短短两天达到了转发200多万次,评论90多万条的成绩。

  林斌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满意,他说“我们能不能用传统的方式能够做到两三百万的用户,真正的看到我们产品的宣传?除了花了天文数字的广告费之外,效果能不能像微博这么好都是问号”。

  林斌表示,互联网上做推广不是卖广告,广告是没有传播性的,更多的是带有一种互联网化的创意加一点恶搞、屌丝文化和有趣是各种各样的结合,只有这样的帖子才能有传播性。最核心的是如何能够有一种非常强的互联网文化的创意,能够在微博上流行起来。

  最后,林斌总结道:

  “第一、作为一家互联网的创新公司创新是根本,离开了创新的产品,无论有多强的推广的能力、忽悠能力,别的方面的创新都没有。产品是核心。产品的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是整家公司的核心。

  第二、小米虽然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但是我们是很幸运的,我们是站在互联网潮流快速发展中的一员,两年多我们走下来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产品、质量、售后和公司内部的管理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也在全力弥补这些不足,希望将来越做越好,不足的地方也请大家谅解。

  第三、移动互联网是个很大的产业,我们觉得这个产业只凭小米一家是不可能做起来的,我们希望很多的公司跟我们一起来把产业做大,大到能够足以容纳下非常多的很成功的企业,这些企业互相促进、互相竞争,把整个产业做起来,才能一起成长”。

原文出处:http://news.pedaily.cn/201209/20120919335334.shtml;
(4)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新   大方向   乔布斯   切入点   自身素质要求   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乔布斯成功秘诀】1)做你喜欢做的事;2)与众不同;3)尽力而为,做到最好;4)先作SWOT分析;5)有创业家精神;6)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7)力争成为市场领导者;8)注重结果;9)征求反馈信息;10)创新,创新,创新;11)从失败中学习;1 2)不断学习。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新   
领袖与跟风者区别就在创新:
1、人活着为了改变世界。
2、人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争取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3、成就一番伟业唯一途径就是热爱并创造自己的事业。
4、只要敢想,没有太多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
5、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才能超越顾客的期望   产品品质   超越客户预期   创新   店堂环境要求vs网站UI要求   对这个品牌充满了信任   人力资源   融资   为梦想驱动   想顾客之想   责任感   只有先超越员工的期望   注重用户体验   尊重并感知用户的生活方式   尊重客户   做品牌不靠广告   
星巴克CEO舒尔茨:为钱创业很肤浅 为梦想驱动

星巴克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每天都在犯错误。我们的商业模式也不比人家好,却与众不同。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要在赚钱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既要赚钱也要回馈社会。

  星巴克的成长和成功,不是说我们咖啡做得有多好,而是人们对这样一个消费品牌充满了信任。

  为梦想驱动

  我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是在“公屋”里诞生的,父亲工资不高。很多对其他人来说很普通的东西,我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在我7岁时发生了一件事,最终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我对其他人,对整个世界,对责任感的理解完全改变了。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进那个小小的屋子,父亲躺在沙发上,身上盖了一条毯子。他是卡车司机,没有受过教育,生活很不容易;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没有得到尊敬,因为他没有文化。而这一天,他摔了跤,摔伤了臀部。那个年代的美国,没有医保,也没有工伤赔偿,职业生涯就终结了。在那一刻,我看到所谓“美国梦”的真谛。

  我曾经在融资方面遇到巨大的挑战。在1984到1985年时,我们筹划着如何为一个咖啡店的概念去融资。星巴克跟传统咖啡店不一样,发展速度比它们快,而且我们要给每一位员工医保,给他们关怀。很多人不相信,我花了超过一年时间才融到了380万美元。当时我的妻子怀了我的第一个孩子,而我的工作是要为星巴克融资,没有工资。她的父亲拉我跟他去散步。我们坐下来,他说,“霍华德,我知道你有一个梦想,但是你没有工作,你得有一份实际的工作。”

  我现在仍要对大家说的是,有时候胜败之间只有非常微妙的差距,可能只是一步之差,而这一步就是激情,就是承诺,有时候可能还需要一点点运气。有很多人跟我说过,做点别的事情吧,做点安全的事情,做点保险的事情。我对大家说,不要让任何人,包括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的同事,说你的梦想是不能实现的,不要被他们的话所左右。

  创业初期寻找资金很难,但是我每一天都不断地重复着梦想。如果你每天都怀着梦想的话,你的梦想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人的因素

  今天你创建一家公司,你肩负的责任,就是要让你接触的每一个人,都能建立信任感,要有道德感地做事。如果你不能超越客户的期望,就无法打造一家好公司。但是,为了达到甚至超越他们的期望,你必须首先超越员工的期望--无论是多么小的公司。我建议不要抄捷径,最重要的是吸引那些与你有相同价值观的人。

  在星巴克,我招人,不关心他们的智商(IQ)有多高,我更关心的是另外两个品质,我叫它CQ和EQ.CQ就是好奇心,我希望人们对这个世界有一种好奇心,希望他们能够去探究未来会发生什么,希望他们不满现状,不断地推陈出新,并且不断改善自己。EQ就是情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你需要有一定的情商。当然,如果三者都有,那就是科比·布莱恩特了,但毕竟这样的人是少数。

  还有一个问题,你把人招进来,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在我看来,尽管成就一个公司需要有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能等等,但是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很多时候最被忽视的,就是人力资源部门。你要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没有伟大的人是不行的;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他们不能够同心协力,那也是不行的。

  我们在51个国家创建了分部。所有的员工都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不同国家对于文化融合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不管在哪个国家,我们都是以人为本,非常致力于为当地的人提供服务,为他们提供咖啡。

  我们刚才谈到融资难的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产生的问题,在美国也有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坚守诚信,获得消费者和客户的信任。我们看到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到现在还没有停止,美国的经济仍然处于一种萧条状态。而且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商业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我们要不断随着今天变化的环境调整自己,改变自己。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创业,而且要勇于突破条条框框,勇于突破传统的原则和规律,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才更有可能成功。

  做品牌不靠广告

  星巴克正准备开设它的第四家分店时,我加入了这家公司,并担任市场总监。过了不到一年,我就被派到意大利去参加当地的一次咖啡贸易展。来到米兰,走进那些咖啡馆,我得说,我被那种融融的氛围和醇香所倾倒了。

  我突然意识到,星巴克什么都没有。从1971年至1982年,星巴克从未卖过一杯咖啡,我们只是按斤论两地出售家用咖啡豆。我赶紧回到西雅图,米兰所见和心中的主意让我兴奋异常。起先,星巴克的创建者不同意进入这个业务领域。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不停地试图说服他们,他们终于同意我开设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

  今天,我们在中国开设了几百家连锁店,我想有一天,中国的星巴克会达到几千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在全世界那么多地方都取得了成功,成功在任何地方都不是赐予的,尤其在中国。我们必须赢得中国顾客的尊重,尊重并感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把星巴克当作一个商业案例来看,你会发现,我们的经营模式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牌。具体来说:过去10到20年中出现的大部分的消费品牌,都是依靠传统的市场营销和广告手段树立起来的,而星巴克不做广告。

  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一家靠大量的市场营销建立起品牌的公司,事实上,我们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非常少,我们更多地把资金用在人员培训上,而不是打广告。

  星巴克建立初始,资金缺乏。我们没有选择,不得不另辟蹊径。但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是靠顾客的体验来树立起星巴克品牌的;回顾星巴克的历史,我们是靠店堂里的精致体验建立起品牌的。星巴克的口号是:只有先超越员工的期望,才能超越顾客的期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员工。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成为比他们伟大的事物中的一部分,到最后,这成功中也有他们的付出。

  我不认为星巴克咖啡价格很贵,高档产品就应该有高档价格,这个“高档”体现在我们能给顾客带来什么。我们买来的咖啡豆,价格比其他咖啡店的贵很多。此外,加上在星巴克品尝咖啡的体验,人们会觉得物有所值。

  肤浅的目标

  为钱创业,那是很肤浅的目标,这些创业者往往不会取得成功。一个创业者最大的成功,是使人们可以分享他的理念和价值观。

  过去5年间,我去过卢旺达,那里出现过种族**,但凭着该国总统的领导力,终于渡过了这个难关。星巴克在卢旺达开了第二个扶持农民的办事处,以让那里的农民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在未来可以赚更多的钱。我们当时坐着政府的直升机,去一个咖啡种植园。准备降落之前,我们从窗户看出去,可能有5000人等在那里迎接我们。我下了飞机,一下子就被巨大的热情所淹没了。

  我跟政府官员说,能不能让我跟这些农夫单独相处5到10分钟。我想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在卢旺达生活怎么样,我可以帮助他们做些什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一个女农民站起来说,“能不能帮我买一头奶牛。”她说她需要新鲜的牛奶,喂她的孩子。星巴克在51个国家有17000多家咖啡店,销售额超过100 亿美元,而这位女士只要一头奶牛,让我感到非常震惊。

  所以,当我听到那位卢旺达的女士说想要一头奶牛的话时,我们已经不是旁观者了,我们置身其中,这是一种责任。我相信一家公司要实现真正可持续的发展,一定要在利益追求和社会责任方面找到平衡。

  我积极鼓励员工,让他们意识到,星巴克的成功不是被赋予的,而是自己挣来的。只有一如既往地想顾客之想,才能保持领先。但是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平衡:世界的迅速变化给顾客带来更多的选择,因此重要的是,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保持和加强自己的核心业务,这样才不会被其他的事情分散。

  值得庆幸的是,回顾创业初期的计划,不难发现,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同当初的梦想是一致的。我们最初的商业模式是希望平衡利润与社会责任、建立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信任、营造一个家和办公室以外的休闲环境。在保持我们传统的基础上,我认为未来继续前进的挑战是,如何与员工、顾客保持紧密联系。

  当初我们制订商业计划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今天会拥有17000家连锁店。要知道,当我刚开始为星巴克筹集资金的时候,计划是开100家连锁店。但筹资非常困难,连重印计划书的费用都负担不起,我只能把连锁店改成了75家。

  我们极其注重产品的品质以及为顾客提供优雅环境,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为了扩张,降低对店堂环境的要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持和员工、顾客密切联系,这是一场长久的战斗和挑战。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前进,我们不能把传统断裂开来。
原文出处:http://news.chinaventure.com.cn/47/20120906/97235.s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Google   创新   给员工留出自己的时间   考虑产品使用和用户而不是赚钱   内部广泛分享   
【谷歌创新九原则】1、创意来自每一名员工。2、团队共享个人工作点滴。3、将好头脑招致麾下。4、员工有追求梦想的自由。5、创新不需一步到位。6、用数据说话而不是感情用事。7、创造力需要约束。8、考虑产品使用和用户而不是赚钱。9、不要轻易抹杀一个项目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新   雷军   每周快速迭代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小米   综合体验   
雷军:小米的创新四则
什么叫创新?我的理解,创新就是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或者是别人做过没有做成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一定不容易,它们有个特点,就是风险特别大。
风险大的事情一般不适合大企业干,所以创新的主体往往是创业的小公司,它们要创新才能活下去。没有哪一家优秀的公司是一点点创新都没有的,因为不创新根本就不可能做大。

大家会问,为什么我们的创新还不够多?当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中国创新很难,也很容易失败。那一个好的创新环境是什么呢?整个社会要能容忍失败,并且鼓励创新者去做冒险的事情,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前进。

因此,我认为支持创新首先要宽容失败,只有一个宽容失败的环境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产生。

在过去一年里,小米从零开始起步,它能走到今天,可能跟我们的创新密不可分。小米的第一个创新是用互联网方式来打造一个手机品牌,并且几乎全部在网上销售。这件事情今天大家听起来觉得挺简单的,但回顾两年前我们刚刚创业的时候,谷歌在网上卖Nexus One只卖了10万台。当初我找谷歌工程师加盟小米,他们说:“谷歌都干不成的事情雷军能干成吗?”相信通过两年的努力已经没有人质疑这一点,希望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像谷歌这么伟大的公司做不成的事情,小米有机会做出一点点特色来。

小米的第二个创新是什么?遵循“铁人三项”,也就是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一体化。我们一上来就选择铁人三项、十项全能,这是我的游戏规则,我追求的是综合体验。小米选择了一条很漫长的路,但我们会试试。

第三个创新非常非常小,但我认为对手机行业非常重要,就是快速迭代。操作系统每周快速迭价有多大?操作系统的稳定性跟手机稳定性紧密相连,如果质量做不好,对客户使用影响非常大。一周快速迭代意味着两天规划功能、两天开发、两天测试,一周工作六天。过去两年我们周末都上班,就是为了适应每周快速迭代,其实挺难的。MIUI已经快迭代了接近100周,并且我们会坚持走下去。

最后,一个从零开始的小公司,一上来就做最高端的手机,卖的出去吗?大家相信你吗?小米更大的创新是第一次把手机这个黑盒子打开,跟每个消费者讲我们里边装的是什么。小米第一次跟用户说我们用夏普的显示屏,甚至我们很自豪地说我们是全球首款高通8260手机,我们甚至讲到什么呢?我们的电池是德赛和飞毛腿终端的,并且我们用了最先进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今天手机的科技含量非常高,消费者非常难以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以前的手机厂商一再强调自我的品牌,通过打广告,很少剖析这里面有什么。

在小米创业过程中,我们一直要求团队遵守4个字,“真才实料”。如果真的用了真才实料,你发现大家慢慢会接受。随之而来是第二个问题,用户对手机真实性真的了解吗?小米第一批用户是热爱手机的人,他们了解手机里面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让一帮发烧友真正了解你的东西。

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值得创新的地方非常多,我自己过去两年做小米,这只是往前走的一小步,我相信还有更多的创新机会。
(根据雷军在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的演讲整理)
原文出处:http://www.managershare.com/2012/08/21/xiaomi-innovative-four/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产品设计   创新   极致而超出用户预期   口碑营销   雷军   瓦力创始人刘景岩   专注   
#好产品的创新之道# 瓦力创始人 刘景岩
做产品四个用:有用-有用户需求,好用-易用性,能用-技术实现,爱用-产生产品粘性
产品设计步骤:需求-用研-交互-视觉。
天使投资人雷军教瓦力三件事
1.找用户最痛点,只做一点 2.超出用户预期,让用户惊喜 3.其他都是战术,口碑营销才是战略。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新   亨利 福特   李开复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这告诉我们:顾客的意见虽然重要,但是只问用户的意见是做不出突破性的新产品的。
原文出处:http://t.qq.com/p/t/116287018057917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创新   玛丽莎 梅耶尔   雪莉 桑德伯格   
【传雅虎物色COO】据透露,雅虎目前正在物色一名具有企业复兴经验的COO,并有可能任命其为CEO玛丽莎 梅耶尔团队的二号人物。可预见的是,梅耶尔的工作重点是产品和创新,而COO负责业务方面的细节。业内人士认为,最适合这一位置的或许是Facebook COO雪莉 桑德伯格。

Spencer Stuart对候选人称,雅虎正在寻找一名专注于重组或财务的管理人员。可以预见的是,梅耶尔的工作重点是产品和创新,而COO则负责业务方面的细节。很多见过她的员工都表示,她十分看重产品,但对一些繁琐的商业问题关注较少。
业内人士认为,最适合这一位置的或许是Facebook COO雪莉 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她在Facebook就扮演了同样的角色,使得CEO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可以专心开发产品。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