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CEO做什么:找人、找钱   现金流   一定要雇一流的人   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   找方向、找方法   直击事物本质能力   
【创业CEO:CEO的工作】一个CEO只需要做三件事情:设定公司的长期目标 (Vision) 与策略,并且明确的与所有利害关系人 (Stakeholders) 沟通这些目标与策略;吸引并且留下对公司而言最棒的人才;确认银行里永远有足够的现金.创业 CEO 必须要把这三件事情越做越好,而其他的事情则越做越少

创业CEO:CEO的工作

欢迎来到“创业 CEO”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讨论一个创业者如何教会自己成为一位伟大的 CEO,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公司,往往都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要聊如何做一个好 CEO,我们得先从 CEO 到底负责什么工作聊起。关于这个问题,我最喜欢的定义来自 AVC 上的一篇 What a CEO does:
  zhuo注:http://www.avc.com/a_vc/2010/08/what-a-ceo-does.html   (2012-11-20 14:36)  评论 (0)    

一个 CEO 只需要做三件事情:设定整个公司的长期目标 (Vision) 与策略,并且明确的与所有利害关係人 (Stakeholders) 沟通这些目标与策略;吸引并且留下对公司而言最棒的人才;确认银行里永远有足够的现金。

我喜欢这个定义的原因是它只用了短短的三句话,但却完全抓住了一个 CEO 该做的核心工作。如果一个公司是一艘船,则第一个必须要设定的是这条船要航向的伟大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大家口中的 Vision,很多人称之为“愿景”,但我认为更应该是“预见”– 一个创业者不应该只是“希望”某个未来会发生,他应该是“看见”了未来会这样的发生。当然“预见”与“幻想”只有一线之隔,而这中间的差距就是做功课、观察、分析、辩思、感受。海上常常有迷雾,而这个世界则充斥着杂讯,所以一个 CEO 的工作是从中抽丝剥茧,看穿世界的五个层次,然后预见未来的发生。

这个世界充斥着杂讯,因为电视名嘴、新闻主播、媒体记者、政府官员等等这些拿着扩音器的人,常常并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Jamie Lin

刚出海时你大概只能看到几公里以外的事情,但随着你的功课越做越多,你将能够越看越远、越看越清楚。接着,在锁定了远大的目标之后,你还必须要设定能够达到那个目标的航道 — 所谓的“策略”。如果预见是 Where/Why,那策略就是 How。在创业的世界,几乎不可能是朝着目标直直的前进,就能够达到那个地方的。因为路途中会有很多大傢伙,而你的一支小船几乎不可能与他们竞争。所以“预见”可以是理想的,但“策略”却必须是非常务实的 — 乡村包围城市、破坏式创新、长尾,这些都是缺乏资源的小公司常用的策略。

玩游戏的目标当然是推倒大魔王,但如果一出新手村就直奔魔窟,那显然有点不切实际。一样的道理,所有创业者的目标当然都是征服世界,但在那之前,先把你的国家、你的城市、你的乡镇征服下来,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升级,或许是比较务实的态度。–Jamie Lin

而光是自己看清楚目标、想清楚策略,那还是不够,所以身为一个 CEO,你的工作必须还要加上把目标与策略清楚的向所有 Stakeholders — 也就是团队、股东、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等 — 沟通,让他们能够协助你执行上述策略,一起把船开向那个目标。注意每一个 Stakeholders 需要听到的版本很有可能会不同,你必须要随着他们的理解力、利害关係以及产业知识,选择你应该要使用的版本

另外,注意到这里并没有提到实现策略用的“战术”,也就是“What”。身为一个 CEO,尤其是 30 人以上公司的船长,你需要开始学会把执行面的细节委託给在前线带头冲刺的小队长决策,你只需要确认他清楚的知道公司的目标以及策略,那就够了。

请小队长用他的话告诉你公司的目标与策略,是确认他知道这些事情最好的办法。–Jamie Lin

设定好了目标与航道,再来就是必须要让船前进,尤其在一个知识密集的网路公司里面,“人才”几乎是这里面唯一的关键元素。所以一个 CEO 的职责,就是吸引并且留下好的人才。注意这里的好是指“对公司好”,而不是“强”的意思。公司是一个系统,系统里面需要和谐地协同运作的元件,所以无法与大家一同运作的人,无论他的能力再好,都不是一个“对公司好”的人才。吸引对的人才,把他放在对的位置,确认他热爱他的位置,是一个 CEO 必须要做的工作。

有了好的方向,又有了好的水手,最后,你必须要确认这条船有足够的燃料,而船员们也有足够的晚餐。所以,一个 CEO 的最后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确认公司永远有足够的现金。注意是现金,不是帐面收益,因为你的水手领的薪水一定是现金,他们没办法拿帐面上的数字回家付房租、水电、孩子们的学费。现金哪里来?可以是向投资人募来的,可以是向银行借来的,也可以是在市场里赚来的,无论如何,身为一个创业 CEO,你必须要确定你至少会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下个月水手们的薪水。

当然一个创业 CEO 极有可能还会做很多除了这三件事情以外的工作,但那个时候其实你可以把他当做正在戴着创业者的帽子,而非 CEO 的帽子。当公司越成长,创业 CEO 必须要把这三件事情越做越好,而其他的事情则越做越少。而这,就是成为 CEO 之路的第一堂课。

Mr.Jamie
台北早期风投appWorks共同创办人
原文出处:http://www.huxiu.com/article/6104/1.html;
含有关联记录 2 个
(10)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业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   经验教训总结   融资   如何找人   现金流   找什么样的人   
我在创业第一年的6个产品中学到了什么

编者按:这是一位在辞职后开始创业,并在第一年内有六个产品的创业者Alex Loddengaard对他创业一年来的经验总结。他说,如果当初可以获得一些像他现在正在写的建议,他的创业路或许会更好。如果你决定要辞掉工作去创业或正在创业的路上,相信这些建议会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最初的尝试:FoneDoktor,一个用于优化性能的Android app

FoneDoktor是我辞掉工作后的第一个项目。我在2到3个月内每周工作3天,并留下两天做一些我想做的东西。它是我的第一个手机app,也是我大学以来第一个消费应用。我为自己再次面向消费者和学习Android感到开心,但第一个版本推出后,我便停止更新了,因为下一个项目吸引了我。

在每周多出来的那两天里,我做了两个小产品,一个是Craigslist的搜索工具,另一个是数据来自Twitter的名人照片浏览器。这两个产品我并没有发布,但是他们都给了我一个反省的过程,让我想清楚我到底想做什么样的创业公司。

从最初的尝试中我学到了:
1. Android
2. 做顾问的工作是最初开始创业时可以支持自己的好方法。你可以用这份工作来支付账单、又可以有灵活的时间用来探索和自省。不要让咨询工作占据你太多的时间,要记得你还有自己的项目要做。
3.在家做事会有难以置信的生产力,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但记得多出家门和别人互动



与好友共同的创业:TownSquared,Ning的加强版

这是我和好朋友Eric一起创业了5个月的社交网站开发平台。我们共同注册成立了公司,但最后还是决定分道扬镳,尽管在产品上我们有共同的信念。我们依然是好朋友,不过我也庆幸没有这样做下去。TownSquared给我带来了很多:我在Rails和Javascript上变得擅长;我获得了大牌投资者让我满意的投资,我亲眼看见整个种子投资发生的过程;我接触到了注册公司的过程;我第一次尝到了创业的艰辛。

和好友一起创业中学到的:
多和其他的企业家交流,闭门造车会让你的团队感到孤独而且狭隘
不要注册一个普通公司(“C-CORPORATION”),除非你需要募集资金。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更便宜、简单和快速。
要建一个需要数月开发但不上线的产品是很难的。尝试快速上线产品再改进。当你看到产品的进步时,你会感觉更好。
挑人进团队,不要因为大家拥有的技能相同,而要因为大家能很好地协作。
你的团队并不需要拥有长远成功的必要技能。建立一个能够在短期内成功的团队,之后在雇用有需要的。





自力更生的创业:CriticallyIn

用上我在之前学到的Rails和Javascript,我学会了自力更生并用了三周把这个产品弄出来。

从自力更生中我学到了:
在和投资人聊天之前做好功课:一定要清楚了解你的竞争对手都有谁,你的市场容量是多大,你会用什么方法吸引市场。
自力更生一个创业公司会比做一个有联合创始人的公司更难和更孤独,但也是一件很棒的事,如果你像我一样缺少前端技能的话。
在你真正做产品之前,尝试确定你的idea。在有目标的情况下,这个产品开发的用时会减少。



产品探索:BreakStreak

BreakStreak的预想是帮助人们养成习惯的产品,也是一个我非常看好的idea。而且产品应该比我所希望的更有前景——它原本应该需要一个移动端app、一个网站以及一个复杂的逻辑系统。所以我做了一个假产品并将这个当做实验。我意识到这个idea会很棒,但最终没有在这个产品上成型。

从产品探索当中我学到了:
1. 客户开发是一切——找到顾客想要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愿意花钱。在做其他之前要把这件事想清楚。
2. 要想到获得好的顾客开发——一般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制作一个假的产品对我来说非常有效率。从最小的可行的产品做起,并快速地推出它。在这之后持续地进行顾客开发并加以改进。
3. 不要等到很多顾客反馈给你再做决定。你永远都收不完用户的反馈。



担任创业公司顾问:CharmRoom

尝试为某些方面比你更强的人做咨询工作,因为你也会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在我的例子里,CharmRoom的CEO就给了我很多的好的建议,以及在商业领域上包括筹款和谈判的看法。




找到我所热爱的创业:MemCachier

在最后一个也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产品中,我和另外两人一起创业。我们从4月份开始一起工作。我在当中的职责是写代码,做市场营销的材料,讨论并决定公司策略,和公司伙伴谈判,和顾客交流并且与整个团队一起合作。

这整整一年是我寻找自己想做的创业公司的一年。我在自己到底热爱什么以及自己擅长什么的认识过程中挣扎过苦恼过。而在最后,我终于找到了这个自己热爱又擅长的东西。

在目前的这家公司里,我学到了:

筹集资金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这将会是一个需要全力投入的工作。这个过程会让你在自己的工作上分心。尽可能地减段募集资金的时间。
投资人会议会给你深重的打击。投资人常常擅长找出漏洞,不要让他们打击到你,但要听取他们的反馈
筹集到钱并不就是成功。很多公司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投资。问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钱。如果你不需要,就不要去筹集。对自己要诚实——因为你很容易会说服自己说自己需要钱。
机构投资者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这些都取决你的资金需求,钱可以从银行来、从政府来、从朋友和家人中来,而且还有Kickstarter以及其他平台。
努力寻找那些会爱上你的产品的早期用户。持续地和他们互动并了解他们为什么会使用你的服务。对他们的帮忙感到感激,给他们一些小礼品。这次我们的产品就获得了早期用户非常难得的帮助。
让资金流的良好运作对于投资群体来说是一件大事。
当你找到你正确的业务方向,你会感知到。我对前面五个产品都产生过怀疑,但这次,我丝毫没有怀疑。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131389.html 英文原文: http://alexlod.com/2012/07/10/one-year-six-products-what-ive-built-and-learned/
(3)    转记    评论(1)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GoCrossCampus   不要视图讨好所有用户   经验教训总结   现金流   只专注于主体用户群   
一家融资过上百万美元、用户数过10万的创业公司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呢?听听公司的创始人是怎么说的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过GoCrossCampus:“这款风靡校园的领土征服游戏将会在互联网领域掀起一阵狂风巨浪。”GoCrossCampus有足够的条件能够取得成功的,它获得过160万美元的投资,用户数超过10万。但不管怎样,它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呢?公司的五位创始人之一Brad Hargreaves事后这样说道:“公司破产我们不怪任何人,完全是我们自己把它搞砸了。”他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将公司推向毁灭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公司创始人是怎么说的吧!

1. 你拥有的不是一家公司,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Brad Hargreaves是GoCrossCampus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耶鲁上学期间就创立了一家专门废品回收公司,在学校用50美元买回的废品在外面可以卖到1000美元。他为公司的丰厚利润深感自豪。他回忆道:“有一次我遇到Honest Tea的创始人,当我洋洋得意地告诉他我的公司是多么牛的时候,他不屑地看着我说,‘你拥有的不是一家公司,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事后,Brad感到非常愤怒,最后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的公司一定要获得风险投资。”获得风险投资成为了他的目标,也为GoCrossCampus埋下了祸根。

2. 我们的目光太短浅了,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将来的发展

GoCrossCampus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弄清公司的发展重点。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Brimer这样说道:“我们最初获得了3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来又获得了几轮这样的融资。公司最后共获得了160万美元的投资,我们并没有好好想想如何利用这些投资把公司做大做强,我们想得只是如何才能获得下一轮投资。我们应该想得更为长远一点,至少一年内的发展目标一定要清晰,但是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将来的发展。我们的开发团队是一个很出色的团队,但由于公司缺乏产品发展规划和目标,终究一事无成。

3. 我们推出产品太过仓促了

在外界的压力下,公司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地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对此,Brimer这样说道:“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产品推出越快越好,现在看来,我们当时实在是太仓促了。由于GoCrossCampus的游戏用户主要在大学校园,因此产品推出时间也要考虑学校学期假期安排,学生一般不会再寒暑假玩游戏,所以秋季似乎是游戏推出的很好时机,我们的确是在秋天开学季推出了产品,但推出得还是过于匆忙。游戏推出后的日用户数达到1000以上,但由于服务器承受不住,我们不得不在感恩节前夕关闭了网站,网站就这样关闭了6周的时间,这对游戏类的公司是很重的打击。我们本应该在一切都准备好以后于第二年春天才推出游戏的,但现在说什么都太晚了。”

4. 我们的产品测试人群局限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圈,使得产品回馈太过主观
Many testers were family and friends, making feedback personal and difficult

GoCrossCampus的5位创始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用户,他们主要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来试用自己的产品,以期获得产品回馈。但从家人和朋友那里获得的产品使用回馈是很难做到客观的,也就很难获得很好的产品建议,就是对产品有什么不满的地方也不好直接说出来。这对公司和产品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5. 一个厨房主厨太多

Brad这样说道:“公司有5位联合创始人,后来我们发现,由5个人同时去经营一家公司的确是太多了,公司缺乏一个灵魂式的领导人物,这就像是一个厨房主厨太多。每一家创业公司都需要做一些有快速的具有风险性的决策,但GoCrossCampus的每项决策都要在5个人讨论后才能通过,有时又很难达成一致,这就使得公司作出的每项决策都显得过于迟缓,这很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6. 我们太贪了,应该瞄准一个主要的用户群体,抓太多结果什么都抓不住

公司推出的游戏的用户数量猛增,很快就突破了10万。这些用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忠实的游戏玩家,一种是那些偶尔玩玩游戏的用户。GoCrossCampus开发的游戏对于那些只是偶尔玩玩的用户来说难度有点大,然而,公司却想同时满足这两类用户的需要,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的游戏既难满足那些忠实用户的需求,也难满足那些普通用户的需求。因此Brimer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太贪了,我们本应该瞄准一个主要的用户群体的,抓太多结果什么都抓不住。”

7. 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创业公司各有各失败的原因
Startups are like Anna Karenina

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里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应用到创业公司,这句话或许可以这样说:“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创业公司各有各失败的原因。”创业公司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你只有在了解了很多失败的创业公司后才能真正了解这些原因。

最后GoCrossCampus因为缺乏资金而被迫变卖资产。Brad这样说道:“如果我过去就知道这些道理,我还是不能保证公司会最终走向成功,但我的确从这次创业失败的经历中学到了很多。”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54598.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Small is Beautiful 以小为美   查立   为创业者支招   现金流   专注   专注客户   
查立 给初创业者的十条建议
1)做比想像更重要。要赶紧试错;2)以小为美;3)专注做一件事。100个决定中对99个说“不”;4)现金流是硬道理;5)专注客户;6)冒险中学习;7)让团队做得比自己好;8)找到创业导师很重要;9)多向对手学习;10)失败不是坏事,成功不能复制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558226504/yBJ5abeXy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现金流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专注   
松禾资本罗飞 :创业阶段两个资源特别宝贵:一是现金流,现金流的安排预示着企业走向,代表企业家对未来的准备,在现阶段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现金流会成为摧毁企业的致命因素,二是时间,团队的时间是否一直盯在市场、客户、技术、产品性能上,这决定了企业能否抢占市场先机,击败对手。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分享   现金流   找更优秀的人   注重产品   专注   
创业公司CEO每天应该做的13件事

Mr. Jamie说,一般人大概很难想像创业公司 CEO 的工作有多难,你的公司在烧钱,说不定只剩下 6 个月的粮草,你怎么可能不担心?偏偏在团队面前你又必须装作若无其事,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Jason Goldberg 整理了一个列表,列出创业公司CEO每天应该做的13件事,以下是36氪编译版本:

记住你的“一件事”:你的创业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把一件事做好,明确你的“一件事”,写在墙上,每天重复出现在自己眼中,将“一件事”作为公司例会最高级别的事情,不要让任何事情让你和你的团队分心。

记住,只有当你的团队优秀时,你才一起优秀:花时间培养你的团队,招聘那些在他们工作上比你曾经做得更棒的人,激励他们,让他们完成他们从来没想过他们能做到的事情,在引导他们去做“一件事”的同时给他们自由,像对待家人那样对待你的同事,创业不容易,让你的团队愿意成为公司一员是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公司并不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作为CEO,你的工作不是把每个人的工作都做了,你的工作是帮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定期给你的主管们反馈,告诉他们你的期望,需要他们改进哪些地方。

设定风格:每个人 – 你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你的Twitter和Facebook关注者 – 都会从你身上得到暗示。从你公司的增值速度,数据,创新,客户服务直到公司文化都会反映出你作为一个CEO的职能,所以,不要做一个粗鲁的混蛋,付出行动,如果你希望人们想到你公司时是按照你想让他们想的那样,你需要付出行动并从个人做起。如果你自己无精打采,你的公司也会,如果你忘记微笑,你的公司也会,如果你缺乏耐心,你的公司也会,如果你不说请和谢谢,你的公司也会,公司高于每个人,但公司是由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工作风格反映出来的,而你是领导者。

花至少75%的个人时间在你的产品上:只有当你的产品优秀的时候,你的公司才能优秀,亲自参与管理功能和用户利益,我的观点是CEO必须是首席产品官,作为CEO你必须为屏幕上每一个像素负责,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过了但是你的产品是你们所有努力工作对用户的输出,所以它的每个功能都应该反映出你们的目标和目的。

审视数字:我不是在谈论预算和现金流,而是一些关键指标,每周发一封邮件给你的团队,提炼出那些影响公司业务的关键数据,亲自写这封邮件,写邮件会强迫你自己去挖掘和分析你的数据,真正拥有那些数据,让你的工作能够确保公司的每个人都能专注在那些能给公司带来业务的数字上。

锻炼:我实在忍不住要强调这一点,让自己每周去至少4次健身房,最好是5-6次,锻炼能给你能力和耐心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作为CEO对身体是很大的挑战,让健身房作为一个使自己头脑清醒和保持快活的一种方式,如果你还没有这么做,我保证去了之后你会震惊的,当你有规律的出去锻炼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的容易!离开你的键盘,去健身!

要求反馈:你猜怎样?你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聪明,你会犯错误,去问你的雇员,你的客户,你的合作伙伴等,确保你的管理团队中有一个人敢直言不讳,确保你有一个董事会之外的成员或朋友能够给在公司发展上给你提供建议(例如在融资上,董事会管理上)。

离开办公室:人们太容易生活躲在键盘后面,生活在收件箱里,离开办公室,去和你真正的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博主们讨论。

写博客,写微博,阅读,参与CEO论坛:写类似于这篇的文章,分享你学到的经验教训,和你工作的技巧等,不要担心没人看,从网络中获得反馈,阅读Hacker News,看其他创业者和科技极客们在分享什么,利用投资者的网络从其他CEO那里获得建议。

管理现金:现金是你的生命线,你必须一直清楚你还剩多少现金,能够你维持你多久,什么样的决定会影响你的现金状况,不要等到需要钱的时候才去融资

像投资者一样去做:在每周结束的时候,问问你自己下面的问题:我们这周所做的提升了我们的价值么?过去的一周你对时间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如果你连续2周或者一个月内有2周没有一个积极的投资回报率,你可能就在做错误的事情了。

享受乐趣:这很难,需要很大的精力,确保每一天都是愉快的一天,即使很糟糕的一天也需要一下乐趣,如果你觉得不快乐,你可能在作错误的事情,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成熟,但不要长大

爱:爱你的公司,爱你的同事,爱你的投资者,爱你的合作伙伴,爱你的供应商,但最重要的是,爱呆在家里等你的人 – 那些支持你让你能够日复一日战斗在最前线的人!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20382.html, http://betashop.com/post/4367407080/13-things-you-must-do-every-week-as-a-startup-ceo
(15)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经验教训总结   王利芬   现金流   
王利芬 :创业公司最常见的死法,就象人死是断气一样,公司死是现金流断流。1.产品服务都不好时大打广告;2.公司还未成形还未基本定位,就花钱做市场和品牌;3.做出错误的决策,浪费人力物力资源;4.创业型小公司非摆出大公司的做派,做精致的公司介绍手册等;5.无实质性必要的快速扩张。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董事会   合伙人关系   为创业者支招   现金流   
【给创业者的建议】1)资金:规划现金流,尽快赚钱或推出产品;2)团队:合伙人分工明确,同时要有一个人能拍板;3)商业模式:选择前景广阔发展迅速的市场,如果判断错误,要尽快了断;4)董事会:了解投资者的背景,不随便让不熟悉的人加入董事会。
   转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