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备战MBA
要点: 北大光华MBA课程   
北大光华MBA项目课程设置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核心课程
商务基础课程:战略管理 组织行为学 公司财务 运营管理 营销管理
分析基础课程:财务会计 管理经济学 商务统计分析
领导力与综合课程:宏观经济政策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 企业经营模拟
人文核心限选课:哲学与人生 从历史看管理 西方文明专题
必修环节:国际商务方略 整合实践项目

第三学期-第四学期: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中国MBA实战案例研讨 国际贸易、IT服务与创新 当代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1)
in《 备战MBA
要点: 市场部工作   
市场部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痛点
一、现有问题
1.团队成员的层次——两年接触市场部员工,两天仔细观察、交流,侧面了解,暂时的看法是,
(1)沟通能力的问题
员工工作态度认真,但不是很善于沟通,他们每天也说很多话和业务部门沟通,但是态度和方式有些欠佳,比如他们抱怨分所不配合,其实你会发现,他们自己的态度也是命令、生硬的。
(2)知识层次和教育背景差
员工的知识层次和学业背景都比较差,专科毕业,做事也不喜欢动脑子,他们喜欢的工作是领导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而且不喜欢你让他们做分析、思考的工作,有个女孩儿在所里工作了四年,连事务所财务运作的大体模式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查看全文
(3)    转记    评论(4)
in《 备战MBA
要点: 市场部工作   
接管市场部的工作规划
1.定位与市场部的工作目标
市场部目前定位是:为事务所各个合伙人投标工作提供支持的服务部门(基本限于事务性支持,如提供资质材料、核对、制作标书);根据领导的设想和期待,市场部应该定位为:整合事务所多元化平台的资源、促进业务增长、推进服务链的延长,为推广并打造大华品牌而努力的开拓部门。
2.工作内容
(1)现有工作继续努力完善,通过一段时间对部门工作状况的了解,探索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效率;
(2)整理客户信息、汇总业务情况(ERP系统里客户管理还没有数据,业务约定书还没有收全),按照客户行业、客户性质、客户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1)
in《 备战MBA
要点: 市场部工作   
昨儿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的“我与多拉的双重生活”的摄影故事里有这么一句话:“创造点什么,然后让它来创造你。”特别有感触。虽然我没有创造什么,但人们的工作、事业的不断进步就是这句话说的道理,努力做出点成绩,然后让你做出的成绩成就你。

接管事务所市场部时的现状——
1.员工三人,两个女孩儿,其一是2010年入职,2012年时免疫系统重病导致失明,去年恢复,工作认真但身体差,不能给太大压力,另一个是2012年入职,2岁孩子的妈妈。还有个男孩儿,即将离职。他们的级别都很低。月薪3000-3500,年薪大概6万元左右。
2.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业务约定书的管理,二是协助全所制作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2)
in《 备战MBA
要点: 清华大学MBA招生宣讲   为什么考MBA   为什么选择清华   
清华大学MBA招生宣讲会第一场,在大礼堂举办。MBA面试,八成会问到,你为什么要考MBA?为什么选择清华?今天找到了答案,梳理一下:
1.考MBA是为了寻找答案、寻求指引和启迪。练习写申请材料的时候也写了些原因,无非是知识结构需要完善、眼界需要更开阔、要提升自己的决策力和领导力等等。今天再想,我是要来寻找答案和启迪的,是因为工作中遇到了瓶颈,我的团队中,领导优秀、并肩战斗的战友优秀、核心员工优秀,但我们却创造不出好的业绩,这使我陷入困惑。于是我发现,我得让自己更加优秀,更加具备一个高层管理者的特质,我需要MBA打造、锤炼,洗涤我的思想、充实我知识技能方面的短板,并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2)
in《 备战MBA
要点: 从互联网领域得到的启发   切入点   痛点   
从互联网领域得到的启发
又想到了一点,互联网关注解决客户的痛点,解决的好了,自然备受瞩目。管理咨询何尝不是?
中国移动几年前花了几百万请了一家大的外资咨询公司为他们设计KPI指标体系,推动中国移动考核机制上升了一个层次,但是移动发现,这个指标体系太高大上,不知道怎么运用。于是运气转到了本土的咨询公司,他们抓住移动这个痛点提供技术支持和落地辅导,把KPI的指标怎么考、怎么用一点点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那几年,移动明显超越了联通和电信。这种落地服务使得移动每年自愿自觉地从腰包里掏出上亿的咨询费。
切入点,可能就是客户的那一个痛点吧。
(1)    转记    评论(3)
in《 备战MBA
多提一个请求,试试看。说不定好运就由此降临。
   转记    评论
in《 备战MBA
要点: 埃森哲   管理咨询的更高境界   管理咨询切入点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   
今儿请来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的讲师,讲了人力资源项目是怎么回事。
管理咨询领域方法和理念很多相通的地方,特别赞同张老师说到的理念:管理咨询顾问工作的使命是根据客户表述的问题表象,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原因找到了,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呼之欲出了。(我觉得呼之欲出这个词用的好准确啊!因为其实没有“迎刃而解”,而只是呼之欲出的感觉,要通过行业数据、咨询经验这些,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又想到MBA师哥分享的心得,——搞清楚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比搞清楚我怎么做这件事重要的多的多!
管理咨询高的境界不是直接告诉客户结论,因为你告诉他的结论可能他比你更清楚,你要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5)
in《 备战MBA
要点: 反思   解决问题是王道   
反思&反思
MBA面试官看到你从事过hr管理,可能会问,你们团队最难管的人是什么样的,你怎么处理的?
我第一个想到H大师。前阵子我对H大师的感觉,不顺眼!不过,总的来说是又爱又恨的。这人有时候见地独到、对问题的方向性把握的不错,最近我在反思他曾经最不受老大待见的几个言论,到底说的有没有道理。
比如,他曾表示,对老大失望极了,简直心灰意冷,老大几宗罪
1.不够威严,总是充当老好人,和稀泥,奖惩不分明;
2.老大就该开拓市场,总呆在办公室不跑市场就没资格当老大;
3.有事不和人商量,独断专行;
4.做事没规划。
这几宗罪,我是对着H大师为老大开脱过的: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
in《 备战MBA
要点: 感恩   
MBA特质有很多,其中一条是感恩。
昨天跟和视觉的H设计师聊到管理、团队稳定,他说,感觉很失落,他培养的设计师们都不懂得感恩,今年上半年一批离职的,大多数人也不觉得公司给自己的培养是宝贵的、值得回报的。
感恩这个话题太大了,我是懂得感恩的人,比如毕业多年还每次回老家都去看望培养过我的老师,比如亲戚朋友有需要的时候竭尽全力帮忙,比如好朋友生日时精心备上一件礼物。但谈到在所谓的“职业生涯”中是不是感恩,如何感恩的,以前没想过。
我觉得H想的不对,员工从企业得到培养和发展的机会,是理所当然的,你不能为了让员工感恩才培养他,就像你不能为了让朋友感恩而帮助他一样,你是为了让员工更好的为你创造业绩而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
in《 备战MBA
要点: 管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   
管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咨询业开始于 1992 年。当时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他们需要了解中国的情况,于是一些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跟随着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麦肯锡、罗兰贝格、埃森哲(当时还叫安达信咨询)等都是那个时候来到中国的,它们为中国本土咨询公司提供了学习和仿效的范本。随着中国商业的兴盛,主要为本土企业服务的本土咨询产业也日益庞大起来:到 2012 年,全国以咨询为主营业务,正式工商注册的企业高达 5 万家,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山寨版”咨询机构,竟多达 13 万家!咨询这个词是如此热门,以至于许多皮包公司的名中就有“咨询”这两个字。
   转记    评论
in《 备战MBA
要点: 帮助别人   寻求帮助   
如果你肯竭尽全力去帮助一个人,又不祈求得到他给你什么,物质的也好,精神的也好,都无所谓,甚至说不说谢谢都没关系,这种境界是不是只有对待至亲,或者至爱?
突然想到2006年在律所工作的时候,一个台湾企业老板对我说:如果朋友向她借钱,她要么不借,要么就借了之后不再惦记人家还不还,真想帮人家就别图回报。是不是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因为自己是小人物,也没什么机会帮助朋友解决多大的问题和困难。清华MBA申请资料有个问题(可选答),说说你帮助别人的经历,思想历程和行为以及影响。我最近有时候会想到这个话题——寻求帮助与帮助别人。
MBA也很注重一个人有没有梦想,它会帮助有梦想的人更
查看全文
(2)    转记    评论(7)
in《 备战MBA
要点: 利用人脉   寻求帮助   
刚给LDX写了邮件,把我们上次谈话的内容写了个备忘给她。
L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在咨询这两年,算上是我的贵人了。L老师对我向她的求助,从来都是竭尽全力的帮忙,要业务,只要有就给,没有现成的,她去说服客户加点额外的服务分给我们,业务介绍费,说什么都不要,一分钱都不要,每次都说:“你们挺不容易的,我又不缺钱。”我这次提,希望咨询团队能和审计学财务方面的东西,她当天就打电话说第二天让我派个经理和她谈一个小项目,我们经理可以跟着她从头学这种财务专项的尽职调查;还说,如果有什么内部培训,会让手下通知我们去参加。我记得以前做董秘的时候,她出国时会给我带礼物回来,我生孩子那年,她买了一大袋子的礼物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3)
in《 备战MBA
2012年考虑最多的:怎么在刚和老Y分开的情况下,笼络人心;怎么留住客户。
2013年考虑最多的:怎么融入大华,怎么救火——解决现金流的问题。
2014年上半年,考虑最多的是:怎么在效益不好的情况下留住人,引进新人,怎么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怎么鼓励大家多做看不到眼前利益又有价值的事。下半年,想关注:怎么借外力充实自己的队伍,比如找资深管理顾问给队伍做实战培训,和别的队伍合作做些价值提升的项目。
真的非常着急,现在的市场部和专业技术部都是需要时间需要验证的事,很重要,但都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根本。如果我们明年还“活着”,至少需要一个前提条件:要么就是弄到投资,彻底解决1-2年内的现金流困难;要么就是业务很多,足以抗拒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
所以,我是永远不想当老大的,想起《创业36条军规》的话,老大是没办法退缩的;不是谁都适合创业。
   转记    评论
in《 备战MBA
关于搜集数据,我想到智联招聘、前程无忧那些hr网站,开始做的是招聘,而网站通过统计大量的用户(企业和应聘者)填写的精准信息,就可以总结出行业薪酬结构、薪资标准等等这些有效的商业信息,于是,他们开始“猎头”,开始卖研究报告。给企业登个招聘广告没多少钱,但是猎头和研究报告就值钱了。
我是最近才发现的,原来那些网站上让用户填的信息对于他们hr公司来说是那么有价值的东西,以前仅仅认为是雇佣双方了解情况的资料。
用一种公开、并且大众愿意或者自觉接受的方式去做数据搜集真是件价值无量的事,所以,给大家一个自愿透露自己信息的理由很重要。——我们做管理咨询,其实也是给了客户一个自愿透露自己信息的理由,我们以
查看全文
(3)    转记    评论(7)
in《 备战MBA
要点: 新华信   新华信与正略钧策   
前阵子搜罗知名的咨询公司,看到“正略钧策”前身是“新华信”,新华信是业内很知名的一家咨询公司,同事也经常提到这个名字,我在疑惑,咨询界品牌很重要啊,为什么这么出名的公司要改名?
今儿查了些资料,发现“新华信正略钧策”是"新华信集团"拆分出来的,现由"新华信集团"创始人赵民先生任CEO,主要做管理咨询。新华信集团主要做信息咨询更多一些,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本土咨询公司。因为新华信很知名,所以正略钧策一般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新华信”的字样,宣传的时候也说前身是新华信。其实并非前身或者是更名那么简单。
新华信的咨询,我初步了解,和我们做的管理咨询不太一样,它更像一个侧重卖分析报告的公司,管理咨询的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9)
in《 备战MBA
昨天晚上MBA辅导,请来了三个老师分享经验,都是北大MBA,两个是2002-2004那个年代的,有一个是在读快毕业的,都是主持过公司上市的企业老总。
会后和两位老师聊了一会儿,他们一个姓邹,是一家影视院线行业的创业公司董事长(曾在UMB影院做了8年副总裁),另一个姓熊,是一家传媒和市场策划公司的老总。
每个成功的人,必然有个特质——坚持。我回想我的经历,不论是学习、工作、爱情,很多收获的得来也归功于坚持和韧性。不过我最近想的更多的是,什么事、什么时候是一定要坚持、再坚持,什么事、什么时候应该果断的放弃。我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指点。
邹老师说我这是一个人生的大问题,觉得我这个年龄如果思考这个
查看全文
(3)    转记    评论(3)
in《 备战MBA
要点: 他人评价   自我剖析   
MBA面试中经常会问到别人对你的评价:你的朋友、老师、上司、属下、同事等等,也可能会问到你对自己的评价,比如优点缺点的自我剖析。
特意问了lmq的评价,我想看看最想夸我的人能把我夸成什么样,:D。他的回答还是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我看完了感动的差点哭了,不是因为他夸奖我,而是因为他在很认真的评价我。他可能是唯一一个曾经用心细细品味过我的人:
迈克尔·约旦 15:55:09
交往日久,性格开朗,具坚强、忍耐品质,对任务执着,富有毅力,善于控制情绪,待人接物大方、随和,有很强的亲和力。
迈克尔·约旦 15:56:31
做事踏实,肯干,能动脑,有条理,偶尔有感性思维表露。
迈克尔·约旦
查看全文
   转记    评论
in《 备战MBA
上堂课的时候,赵老师说,要学会“和领导对对表”,嗯,刚刚过去的一周我细细体会了一下,很经典啊。
   转记    评论
in《 备战MBA
要点: 如果给你1000万元,怎么用   
北大清华面试的时候,问过这样的问题:如果给你1000万,你打算怎么用?
赵老师说,有人回答暂时不能接受的,而且说明了理由,也得了高分。
这个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回答,但要有高度,如果有公司的,可以分情况、分阶段去考虑怎么用这笔钱。我和常亮探讨这个问题,他给我不少启发——
他先问我怎么想,我说,当然要用在对公司的运营中,一方面解决运营资金的紧缺问题,一方面解决研发和积累的问题,后者分两方面,一是要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做好基础建设,二是要养专职人员去研发咨询行业和新的领域,拓展业务宽度、延伸业务线条。
常亮比我有高度:怎么用这笔钱,要从公司战略的考虑出发,我们的战略是什么?你说的都对,但
查看全文
(1)    转记    评论(4)